第五单元教案 (2)_第1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2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3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4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 (二)、单元课文都围绕了“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这个主题。莲叶青青记叙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一缸荷花。今年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家孩子治疮。文章赞美了亲邻间的爱。萧山杨梅讲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师爱。地震中的父与子赞扬的是父爱。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母亲的呼唤的作者回忆了儿时母亲亲切的声声呼唤,抒发了“我”和母

2、亲之间的深厚感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读19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26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掌握常用词语,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体会,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者分析: 对单元课文中故事,学生充满好奇心,对父爱、母爱、师爱、亲邻之爱

3、有或多或少的感受,容易融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受到爱的教育。对于本单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学生不会感到太多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17、莲叶青青【教学目标】1、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 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课文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训练点】第二部分【读

4、说结合训练点】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 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片,【预习任务】 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斑驳陆离、水缸、胳膊肘、孙子、长疮、代替、剪刀、欣喜、探头探脑、仿佛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念念有词 萧条 不以为然 斑驳陆离 3、多音字组词。 种 糊 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人需要帮助。你帮助过他们吗?2、教师总结

5、后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莲叶青青,来感受一下内心世界,同时来体会祖孙之间的美好的感情。3、板书课题:17、莲叶青青4、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一望无边 左邻右舍 念念有词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三、检查读书的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1)翘舌音:肘 疮 (2)后鼻音:缸 疮 (3)前鼻音:玄 斑 (4)直呼音:藕 (5)其他字:驳 雇 萧2、分自然段读课文。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五、学习课文第一

6、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到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 斑驳陆离”是什么意思吗?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联系上下文解释。 6、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全班一起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7、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对祖母的思念、想念)六、小结是呀!看着满池的荷叶,我在寻找那些斑驳陆离的诗句中,我想起了祖母来,祖母的笑脸,把我的心事照亮了。我想趣亲爱的祖母来。七、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7、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2、听写词语。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过渡:当你看到满池的莲叶,在寻找那些斑驳陆离的诗句中,他想起了祖母来,祖母的笑脸,把他的心事照亮了。他想起了亲爱的祖母来,究竟想到了哪些事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内心,来感受那份对祖母的想念。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出我的思念,是否读出我当时激动的心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祖

8、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2、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3、讨论: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你有什么感受?你从这件事情体会到了什么? 4、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分析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6、你此时理解我当时为什么“吃惊”了?(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夏天的时候,祖母是怎么做的?你体会到她喜欢莲叶了吗? 2、这段中什么事情让你最感动的?说说理由 。 3、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4、反馈学习情况。 5、幻灯片出

9、示祖母说的那句话: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大用场,不开花也罢。 6、一起朗读这句话,谈感受。 7、再次带着对祖母的敬佩把这句话朗读一遍。(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全班一起朗读第4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吗?四、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2、是呀,有时你举手之劳,或许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帮助,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理解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18、萧山杨梅【教学目标】1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 8

10、 个生字。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课文重点】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感情朗读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说结合训练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挂图【预习任务】 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

11、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阅读、书籍、兼管、沧桑、鼓励、初中、擦汗、天涯海角、喜怒哀乐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遨游 领略 惬意 沧桑3、多音字组词 。尽 jìn ( ) jn(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质疑。3、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什么?4、你们吃过杨梅吗?5、你们知道萧山杨梅吗?出示课件。6、过渡:同学们,欣赏了杨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2、师生共同评价学

12、生朗读情况。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 翘舌音:蝉 初 平舌音:沧 前鼻音:兼 蝉 后鼻音:杭 沧 其他字:咖 啡 阅 籍 库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分析字型,互相交流。、书写生字。、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段意。、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个段,并给课文分段。、反馈分段,概括段意情况。 第一段:()

13、写我最喜欢杭州水果中萧山杨梅,因为它使我想起我小学时代的金老师。 第二段:()写金老师很注重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到一个新奇的世界,遨游知识的海洋,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第三段:()写在有一年的暑假,我们帮金老师整理图书馆,金老师请我们吃萧山杨梅,让我们阅读图书馆中的许多书。 第四段:()写虽然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金老师,但我永远忘不了金老师。、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四、学习课文第一段。、全班一起朗读课文第一段、你从第一段中读懂了什么?、学了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你认为我对这位金老师的感情如何?找出具体的语句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五、小结;我们

14、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由于看到萧山杨梅,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的金老师,这带给我们一丝温暖,究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六、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分朗读课文。、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本课生字。、听字词语。、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主学习本段。、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出示自觉提纲: 、金老师为什么给我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 、金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之处? 、我从这样的学习方法中受到什么影响

15、?、反馈学习情况。、“新奇”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新奇呢? (课外阅读,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三、学习课文第三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主学习本段。、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小组讨论:金老师忘我什么请我们吃萧山的杨梅?、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反映金老师和蔼可亲的句子?、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交流: 、解释词语“尽钱”“惬意” 、你从金老师“尽钱”给我们买杨梅,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

16、金老师爱我们?、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四、学习课文第后一段、全班齐读本段。、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的第四句话的?、你从最后一句话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交流。五、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有感情分朗读课文。、摘抄最住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3、有

17、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课文重点】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感情朗读训练点】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读说结合训练点】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预习任务】1、 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

18、确听写。倒塌、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欢声笑语2、 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废墟 坚定 颤抖 破烂不堪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

19、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

20、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

21、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

22、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

23、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

24、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教学反思: 20、母亲的呼唤【教学目标】 1、认识“憔、悴、愚”3 个生字,理解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3、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课文重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感情朗读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说结合训练点】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

25、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教学准备】生词卡片,有关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预习任务】 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愚笨、喜极而泣、声嘶力竭、憔悴、焦急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憔悴不堪、 声嘶力竭、 愚笨 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总的感受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有旧照片引起回忆,激起学生对母亲的爱 板书:母亲 母

26、亲日夜操劳,抚养、教育我们长大。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一天一天地变老了。看了这些照片,我们才想起母亲曾经那么的年轻、美丽。然而,从小至今,没有改变的还是母亲的一声声呼唤,永远令我无法忘怀。 板书:的呼唤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 声嘶力竭 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 呼( ) 幸( ) 视( ) 遇( ) 乎( ) 辛( ) 现( )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

27、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第

28、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交流:回家后,听到自己妈妈呼唤自己时的甜蜜体验。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总的感受? 板书:亲切甜蜜 2、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了这充满爱和关怀的呼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三件事分别给作者留下什么感受?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全班汇报: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重点理解“总是,慈祥,温暖,温馨” 融融亲情,深刻难忘 (2)小

29、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重点理解“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 担心到心力憔悴 “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 无比关心,深切爱意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心烦”小,天真幼稚,不懂这是妈妈爱“我”的表现。 “感到害怕,哭了起来”与前面茅盾,显得刻骨铭心,感到幸福眷恋 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 7、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的? 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首尾呼应 意在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语文百

30、花园五【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2、“积少成多”安排了别董大一诗,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挚友深情。 3、“阅读平台”的心灵创可贴一文真挚感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小女孩儿纯真的爱心。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意在通过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最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课文重点】体会连词“和”及“与”

31、的用法【感情朗读训练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读说结合训练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 1、“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与家长充分交流,选出真正能够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2、“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注重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真情。【教学准备】准备能记录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视频录像【预习任务】 (一)语海畅游。一、词语真有趣。 1、读读课本上的两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和”、“与”的用法。 3、你还能用“和”、“与”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二、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1、 读一读,把站错对的词语找出来。 2、能说说找出它的理由吗? 三、给下面句子加标点。 1、自己读读句子,然后试试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说说这样加的理由。 2、体会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