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1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2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3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4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选择题第一章1人体内存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约有 A1 000种 B1万种 C10万种 D100万种 E1 000万种2已知某血清标本的含氮量为10g/L白质的浓度大约是 A525 gL B625 gL C575 gL D725 gL E675 gL 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AD-氨基酸BL氨基酸CD-氨基酸DD氨基酸ED-或L-氨基酸4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氨基酸是 A酪氨酸 B丝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 E亮氨酸5含有2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丝氨酸 B赖氨酸 C. 酪氨酸 D苏氨酸 E. 谷氨酸6.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 A脯氨酸 B组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 E赖氨酸7. 在生理条件下含有可

2、解离极性侧链的氨基酸是 A丙氨酸 B亮氨酸 C赖氨酸 D苯丙氨酸 E丝氨酸8. 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 组氨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赖氨酸9. 蛋白质前体分子合成加工后才出现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 赖氨酸 C羟脯氨酸 D谷氨酰胺 E丝氨酸10侧链基团不解离的极性氨基酸是 AGly,Met BSer,Val CHis,Thr DAsn,Gln ETyr,Phe11属于单纯蛋白质的是 A肌红蛋白 B血红蛋白 C. 清蛋白 D细胞色素C E糖蛋白12属于色蛋白的是 A脂蛋白 B血红蛋白 C糖蛋白 D角蛋白 E胶原蛋白13属于含硫氨基酸的是 ATrp BThr CPhe D

3、Met EPro14氨基酸在等电点时是 A非极性分子 B疏水分子 C兼性离子 D阳离子 E. 阴离子15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特征是 A分子净电荷是零 B分子带的电荷较多 C. 不易沉淀 D溶解度升高 E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16.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的4种蛋白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是 A40 B50 C60 D70 E8017. 在pH 5条件下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是 A苯丙氨酸 B谷氨酸 C丝氨酸 D精氨酸 E苏氨酸18. 280 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为 A丝氨酸 B谷氨酸 C蛋氨酸 D色氨酸 E精氨酸19. 关于谷胱甘肽的叙

4、述正确的是 A含有胱氨酸 B其中的谷氨酸羧基是游离的 C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剂 DC端羧基是主要的功能基团 E所含的肽键均为-肽键20. 胰岛素分子A链与B链的交联是靠 A氢键 B二硫键 C离子键 D疏水作用 E肽键21. 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离子键 B二硫键 C疏水作用力 D肽键 E氢键22关于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A2个以上氨基酸借肽键连接而成 的化合物 B组成肽的氨基酸分子都不完整 C多肽与蛋白质分子之间无明确的 分界线 D肽没有氨基末端和羧基末端 E肽分为寡肽和多肽23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NCCNNCCNNCCN- B-CANOCHNOCHNO- C-CONHCON

5、HCONH- D-CNOHCNOHCNOH- E-CHNOCNHOCNHO24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主要取决于 A-螺旋和-折叠 B肽链中肽键的构象 C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肽链中的二硫键 E肽链中的氢键25蛋白质二级结构中,-螺旋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数目是 A2.5个 B3个 C36个 D4个 E5个26蛋白质分子中的-转角属于蛋白质的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侧链结构27维系蛋白质-螺旋和-折叠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疏水作用 E氢键28关于蛋白质-螺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链内氢键稳定其结构 B有些侧链R基团不利于-螺旋形成 C是二级结构的

6、形式之一 D一般蛋白质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螺旋 E链内疏水作用稳定其结构29蛋白质分子-螺旋的特点是 A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外侧 B多为左手螺旋C靠离子键维持稳定D螺旋走向为反时针方向E肽链充分伸展30. 关于-折叠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之一B两条肽链走向可以是反平行C氨基酸侧链交替出现于肽单元上下方D主链骨架呈锯齿状折叠E-折叠的肽链之间不存在氢键31. 蛋白质分子构象的结构单元是A肽键B氢键C二硫键D肽键平面E氨基酸残基32. “血红蛋白的每一多肽链共有8个-螺旋区”是对血红蛋白几级结构的描述A血红蛋白的主链构象B一级结构C三级结构D侧链构象E. 四级结构33. 维系蛋白质三级结

7、构稳定的键或作用力中不包括A疏水作用B盐键C氢键D范德华力E肽键34. 关于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生物学活性B亲水基团多位于三级结构的表面C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次级键维系D指单体蛋白质或亚基的空间结构E是单键旋转自由度受到各种限制 的结果35. 蛋白质分子一定具有A-螺旋B-折叠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亚基36.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的特征是A分子中含有辅基B胰岛素具有四级结构C. 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37. 对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时发现A.有一个自由-氨基和一个自由

8、-羧基B有自由的-氨基,没有自由的-羧基C有自由的-羧基,没有自由的-氨基D. 无自由的-氨基或自由的-羧基E. 有一个以上自由的-氨基和-羧基第二章1不参与构成DNA的物质是 AdAMP BdTMP CdUMP DdGMP EdCMP 2DNA变性后的特征性变化是 A磷酸二酯键断裂 BA260增高 CA280增高 D黏度增大 E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3关于tR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 B5端皆为CCA C富含稀有碱基和核苷 D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 E反密码环中有反密码子 4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 B3,5磷酸二酯键 C. 2,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9、E氢键 5含有较多稀有碱基的核酸是 ArRNA BmRNA CtRNA D核仁DNA E线粒体DNA6自然界游离核苷酸的磷酸多连接于戊糖的 AC2 BC3 CC5 DC1 EC47已知某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30,G24,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正确的是 AT和C 46 BA和T 46 CA和G 54 DT和G 46 ET和C 548关于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酸二酯键断裂 B多聚核苷酸链解聚 C碱基的甲基化修饰 D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 E. 糖苷键断裂9DNAT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不同组织DNA的Tm不同 B与碱基含量无关 C无种属特异性 D与AT碱基对含量呈正比 E与CG碱基

10、对含量呈正比10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有mRNA、tRNA和rRNA B原核生物没有hnRNA和SnRNA CmRNA半衰期最短 D胞质中只有mRNA E. 组成核糖体的是rRNA11关于真核生物m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胞质内合成和发挥功能 B帽子结构是CpG C. 有帽子结构与聚A尾 D半衰期最长 E前体是SnRNA12假尿苷()中的糖苷键是 AC-C连接 BC-H连接 CC-N连接 DN-N连接 EN-H连接1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都有 A18S rRNA B16S rRNA C5S rRNA D28S rRNA E5.8S RNA14作为第二信使的核苷酸是

11、AcAmP BcCMP CcUMP DcTMP EAMP15有关DN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错误的是 A组成单位是dAMP、dGMP、dCMP、dTMP BA的摩尔数等于T的摩尔数 C二级结构均呈右手螺旋D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 E不同种属有不同的碱基组成16不存在于RNA和DNA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黄嘌呤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17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A戊糖构象 B碱基的旋转角 C碱基序列 D戊糖磷酸骨架 E磷酸二酯键18用寡聚dT从总RNA中分离mRNA,是利用mRNA分子的哪一种特点 A5端的帽子结构 B沉降系数小于25S C相对分子质量小 D3端多聚A

12、 E分子中有发夹样结构19构成核小体的基本成分是 ARNA和组蛋白 BRNA和酸性蛋白 CDNA和组蛋白 DDNA和酸性蛋白 E. rRNA和组蛋白20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ADNA BmRNA CrRNA DtRNA EhnRNA21关于核酸分子杂交,错误的是 A不同来源的两条单链DNA,只要有部分碱基互补,就可杂交 B. DNA单链可与有几乎相同互补碱基的RNA链杂交 C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可合成RNA-DNA杂交链 DmRNA可与编码的多肽链杂交 E利用分子杂交,可从基因文库中调取目的基因22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A的摩尔数等于T的摩尔数 B没有组织特异性 C

13、. 碱基位于DNA双螺旋外侧 D两股多核苷酸链通过氢键连接 E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维持双螺旋的稳定23关于核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DNA和非组蛋白八聚体构成 B由RNA和H1、H2、H3、H4各两分子构成 C. H1、H2A、H2B、H3和H4参与核小体组成 D由DNA和Hl、H2、H3、H4各两分子构成 E由RNA和组蛋白构成24DNA解链温度指的是 AA260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 B,A260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EA280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25核酸变性与复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可复性 B复性后的D

14、NA不能再变性 C热变性DNA的迅速降温过程称作退火 D复性的最佳温度为25 E热变性DNA迅速冷却至4可复性26参与hnRNA的剪切和转运的RNA是 ASnRNA BmRNA ChnRNA DtRNA ErRNA27不是核酸与蛋白质复合物的是 A核糖体 B病毒 C. 端粒酶 D核酶 E端粒28胸腺嘧啶除了作为DNA的主要组分外,还可出现于 AmRNA BtRNA CrRNA DhnRNA EsnRNA29与反密码子UGA互补的密码子是 AACU BACT CUCA DTCA EUGA30对DNA片段作物理图谱分析的酶是 ADNaseI B核酸外切酶 CDNA连接酶 DDNA聚合酶 E限制性内

15、切酶31复杂程度最高(均一性差)的DNA片段是 AACACACACACAC TGTGTGTGTGTG BATGATGATGATG TACTACTACTAC CTCAGTCAGTCAG AGTCAGTCAGTC DCATTGGCATTGG GTAACCGTAACC ECAGATGTGCTAG GTCTACACGATC 32DNA合成的原料是 AATP、CTP、GTP、TTP BATP、CTP、GTP、UTP CdATP、dCTP、dGTP、dTTF DdATP、dCTP、dGTP、dUTP EdAMP、dCMP、dGMP、dTMP 33DNA和mRNA共有的组分是 A. D-核糖 BD-2-脱氧

16、核糖 C腺嘌呤 D尿嘧啶 E脱氧胸腺嘧啶核苷 34核苷酸分子中嘌呤N9与核糖哪一位碳原子之间以糖苷键相连 AC-1 BC-2 CC-3 DC-4 EC-5 35一分子碱基与一分子戊糖通过-N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是 A核苷酸 B核苷 C核酸 D糖苷 E糖苷酯 36参与构成DNA分子的单糖是 A核糖 B戊糖 C葡萄糖 D磷酸核糖 E2-脱氧核糖 37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分子中的碱基是 A尿嘧啶 B腺嘌呤 C鸟嘌呤 D胞嘧啶 E胸腺嘧啶38核苷与磷酸缩合成的化合物是 A核糖 B核苷 C核苷酸 D核小体 E核心颗粒39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携带遗传密码 B自动连接氨基酸

17、 C提供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选择性地运输氨基酸 E指导氨基酸的合成顺序40连接两个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组蛋白是 AH1 BH2A CH2B DH3 EH441. NAD+、FAD、CoA三种辅酶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A均含有泛酸 B均含有尼克酸 C都是腺苷酸的衍生物 D分子中都含有半胱氨酸 E. 都含有磷酸核糖焦磷酸的核糖基42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泳时泳向负极 B通常以双链形式存在 C主要有mRNA、tRNA、rRNA三种 DtRNA含量最多 E链内双螺旋以A-T、G-C互补第三章 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都有酶活性 B所有的酶都有同工酶 C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D酶能

18、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E酶不能在胞外发挥作用2关于酶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 B寡聚酶都含辅助因子 C酶都有活性中心 D单纯酶只含蛋白质 E结合酶都含辅助因子3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 B有些RNA具有酶活性 C酶的催化作用与其构象无关 D所有酶均以酶原形式存在 E酶只能在中性环境发挥作用4不符合酶特点的是 A催化反应具高度特异性 B催化反应时条件温和 C. 活性可以调节 D. 催化效率极高 E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5下列哪种酶是结合酶 A脲酶 B核糖核酸酶 C胃蛋白酶 D脂酶 E己糖激酶 6辅酶与辅基的区别是 A化学本质不同 B理化性质不同 C与酶蛋白结

19、合紧密程度不同 D含不同的金属离子 E.生物学性质不同 7关于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B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 C包括辅酶和辅基 D许多含B族维生素 E决定反应的种类、性质 8决定酶促反应特异性的是 A辅酶 B辅基 C. 酶蛋白 D全酶 E. 辅助因子 9酶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是 A高度专一性 B催化效率极高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 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10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合基团在活性中心内 B催化基团是必需基团 C具有特定空间构象 D空间构象与酶活性无关 E底物在此转变为产物11酶催化反应的机制是 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

20、反应的自由能 C增加反应的自由能 D增加底物的热能 E降低产物的热能12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独存在均无催化活性 B二者形成的复合物是全酶 C. 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D辅助因子可以是有机化合物 E一种辅助因子只与一种酶蛋白结合13酶的特异性是指 A对所催化底物的选择性 B与辅酶的结合具有选择性 C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D在细胞中有特殊的定位 E在特定条件下起催化作用 14乳酸脱氢酶只催化L-乳酸的水解,这种专一性是 A绝对专一性 B相对专一性 C化学键专一性 D立体异构专一性 E化学基团专一性 15加热后,酶活性降低或消失的原因是 A酶失活 B酶蛋白变性 C亚基解聚 D辅酶

21、脱落 E. 金属离子脱落 16透析使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的原因是 A酶失活 B酶含量减少 C酶蛋白变性 D失去辅助因子 E失去酶蛋白17全酶是指 A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 B酶蛋白底物复合物 C酶活性中心底物复合物 D酶必需基团底物复合物 E催化基团结合基团复合物18与酶活性无关的金属离子是 AMg2+ BNa+ CFe2+ DZn2+ EAl3+19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些酶可以没有活性中心 B都有辅酶作为结合基团 C都有金属离子 D都有特定的空间构象 E抑制剂都作用于活性中心20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的80时,Km等于 AS B1/2S C1/3S D1/4S E1/5S21酶促

22、反应达最大速度的25时,S等于 AKm B3/4Km C2/3Km D1/2Km E1/3Km22米氏方程的表达式为 A=maxS/(Km+S) B=max /(Km+S) C=max S/(max+S) D=maxS/(Km+max) E=SKm/(Km+S) 23当Km等于0.5S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的 A. 13 B12 C. 23 D35 E34 24一个酶有多个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 A10-2mmolL B最小 C. 10-6mmolL D与其他底物相同 E最大 25酶分子中,能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是 A. 结合基团 B催化基团 C. 疏水基团 D必需基团 E亲水基团26酶促反应

23、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 A. 契合学说解释 B中间产物学说解释 C多元催化学说解释 D表面效应学说解释 E邻近效应学说解释27关于酶必需基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位于酶的活性中心 B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 C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近 D维持酶的活性所必需 E都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周围28酶具有催化活性的结构基础是 A有辅助因子 B有空间构象 C有激活剂 D有活性中心及其必需基团 E一级结构不被破坏29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 A底物分子结构与酶促反应的关系 B酶的空间结构与酶促反应的关系 C影响酶电泳的因素 D不同酶分子间的协调关系 E酶促反应速度及影响因素30观察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影响时,以反应初

24、速度作为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反应时间短 B. 提高反应的灵敏度 C节省酶的用量 D底物用量少 E逆反应对酶促反应影响小31关于Km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酶的特征常数 B=max/2时的底物浓度 CKm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D与酶浓度无关 E与酶所催化的底物无关32在酶促反应中,当SKm时,则反应速度 A达最大 B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C与产物浓度成反比 D最小 E为最大速度的1/233关于诱导契合学说,正确的是 A酶构象改变,底物构象不变 B底物与酶如同锁和钥匙的关系 C底物和酶的结构相互诱导、变形,构象匹配 D底物构象改变,酶构象不变 E使酶的结构与产物相互适应34与酶的Km值无关的因素是

25、 A酶的结构 B酶所催化的底物 C反应时的温度 D. 反应时的离子强度 E酶的浓度35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的条件是 A底物被酶饱和 B反应速度达最大 C酶浓度远大于底物浓度 D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 E反应刚开始 36关于双倒数作图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林贝氏作图法 B斜率为Km/max C以1/对1/S作图,得一直线 D纵轴上的截距为1/max E横轴上的截距为1/Km37酶促反应速度达max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A部分酶活性中心被产物占据 B过量底物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C过量底物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D产物生成过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 数 E酶的活性中心已被底物所饱和38

26、关于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在短时间可耐受较高温度 B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C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降低 D. 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最快 E. 酶都有最适温度39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 A直线 B. 矩形双曲线 C. 抛物线 D钟罩形 ES形曲线40生物体内多数酶的最适温度是 A25 B37 C. 48 D55 E6541关于pH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B反应速度与pH成正比 C人体内酶的最适pH均为中性 DpH对酶促反应影响不大 EpH影响酶的解离程度42关于酶最适pH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底物浓度有关 B与缓冲液的种

27、类有关 C与缓冲液的浓度有关 D与酶的纯度有关 E为该酶的等电点43体内肝精氨酸酶的最适pH是 A1.8 B4.5 C5.2 D7.5 E9.8 44关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酶变性而降低酶活性 B与酶共价不可逆结合 C都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D除去抑制剂后,酶活性可恢复 E凡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均为酶的 抑制剂45化学毒气路易士气可抑制 A胆碱酯酶 B羟基酶 C巯基酶D. 磷酸酶E. 羟基酶第四章1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A氧化供能B合成糖蛋白糖链C软骨基质成分D细胞膜的成分E免疫功能2食物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是 A大肠 B小肠 C口腔 D肾脏 E胃3可水解淀粉-1,4糖苷键和-1,6糖

28、苷键的酶是 A唾液-淀粉酶 B异麦芽糖酶 C麦芽糖酶 D-葡萄糖苷酶 E胰-淀粉酶4体内糖无氧酵解的终产物是 A丙酮 B,乳酸 C丙酸 D丙酮酸 E. 乙醇5催化糖酵解途径不可逆反应的是 A丙酮酸羧化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果糖双磷酸酶 D. 磷酸己糖异构酶 E6-磷酸果糖激酶-26含高能磷酸键的糖酵解中间物是 A3-磷酸甘油醛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6-磷酸果糖 E1,3-二磷酸甘油酸7糖酵解过程中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物质是 A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酸 C1,6-二磷酸果糖 D2,3-二磷酸甘油酸 E3-磷酸甘油醛8。催化糖酵解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 A

29、丙酮酸激酶 B. 葡萄糖激酶 C. 磷酸果糖激酶 DPEP羧激酶 E. 磷酸化酶激酶 9,乳酸生成利于糖酵解持续进行的原因是 A. 乳酸是酸性的 B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 C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D使NADH+H+再氧化成NAD+ E此反应阻断有氧氧化10催化糖酵解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 A. 烯醇化酶 B己糖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E磷酸甘油酸激酶11成熟红细胞能源来源的途径是 A. 有氧氧化途径 B糖原合成途径 C. 磷酸戊糖旁路 D糖异生途径 E. 糖酵解12糖酵解途径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 A. 1,6-双磷酸果糖3磷酸油醛B2-磷酸甘油酸丙酮酸 C葡萄糖6磷酸果糖 D

30、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 E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酸131分子葡萄糖碳架糖酵解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次数为 A1 B2 C3 D4 E514糖原分子中1 mol葡萄糖残基酵解成乳酸时,净生成ATP的摩尔数为 A1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 E5 mol151mol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与无氧条件下分别经糖酵解途径氧化产生ATP的摩尔数之比为 A2 B4 C5 D12 E3616催化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反应过程的酶是 A醛缩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B磷酸甘油酸变位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 磷酸甘油酸激酶、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E3磷酸甘油

31、酸脱氢酶、醛缩酶17调节糖酵解途径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A磷酸甘油酸激酶 B葡萄糖激酶 C. 丙酮酸激酶 D6-磷酸果糖激酶-1 E己糖激酶18糖代谢过程的耗能反应是 A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B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C丙酮酸草酸乙酸 D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 E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19糖酵解的关键酶是 A6-磷酸果糖激酶-1、醛缩酶、丙酮酸激酶 B己糖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丙酮酸激酶C.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醛缩酶 E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2、丙酮酸激酶20关于2,6-双磷酸果糖代谢途径,错误的是 AAM

32、P是6-磷酸果糖激酶-2的激活剂 B柠檬酸增高,可减少2,6-双磷酸果糖生成 C2,6-双磷酸果糖生成消耗ATP D胰高血糖素可使6-磷酸果糖激酶-2磷酸化失活 E胰高血糖素可使果糖双磷酸酶-2磷酸化失活21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别构激活剂是 A. 2,6-磷酸果糖 BAMP C1,6-磷酸果糖 DATP EADP226-磷酸果糖激酶-1的激活剂,不包括 A柠檬酸 BAMP C1,6-双磷酸果糖 D2,6-双磷酸果糖 EADP23参与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反应的维生素是 A叶酸 B核黄素 C. 吡哆醛 D生物素 E抗坏血酸 241mol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生成ATP的摩尔数为 A8

33、B9 C10 D11 E1225不参与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是 A磷酸吡哆醛 BCoA-SH CTPP DFAD ENAD+26不能使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增高的因素是 AADP增加 BNADH减少 C乙酰CoA减少 DNAD+增加 E胰岛素减少271 mol葡萄糖分别经有氧氧化与糖酵解产生的ATP的摩尔数之比是 A36 B12 C19 D4 E828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净生成ATP的摩尔数为 A2 B4 C8 D18 E3829LDH同工酶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作用最强的是 ALDHl BLDH2 CLDH3 DLDH4 ELDH530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34、是糖、脂、蛋白三大营养素分解的共同途径 B三羧酸循环还有合成功能,提供小分子原料 C生糖氨基酸需经三羧酸循环的环节转变成糖 D氧化1分子乙酰CoA时,可提供4对氢原子 E. 三羧酸循环也是营养素生成乙酰CoA的途径31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次循环氧化1分子乙酰CoA B每次循环产生4分子NADPH+H+ C乙酰CoA经彻底氧化产生12 molATP D每次循环发生2次脱羧反应 E.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32,1mol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ATP的摩尔数为 A7 B9 C. 12 D18 E2433能联系不同代谢途径的化合物,错误的是 A,琥珀酸 B丙酮酸 C. 乙

35、酰CoA D乳酸 E. -酮戊二酸 34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 A柠檬酸 B草酰乙酸 CCO2和H20 D草酰乙酸和CO2 E. CO2和4分子还原当量35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发生几次脱羧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36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过程是 A苹果酸草酰乙酸 B琥珀酸延胡索酸 C. -酮戊二酸琥珀酸 D异柠檬酸-酮戊二酸 E柠檬酸异柠檬酸37葡萄糖有氧氧化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成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酮戊二酸脱氢酶 E延胡索酸酶38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最多的过程是 A异柠檬酸-酮戊二酸 B

36、-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苹果酸草酰乙酸 E. 延胡索酸草酰乙酸39不参与-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反应的辅酶是 A生物素 BNAD+ C. 辅酶A DTPP E硫辛酸40调节三羧酸循环速率和流量最主要的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成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琥珀酸脱氢酶 E苹果酸脱氢酶第五章1何种情况下机体主要由脂肪提供能量 A长期饥饿 B空腹 C进餐后 D剧烈运动 E安静状态2不参与脂类消化吸收的是 A胰脂酶 B胆汁酸盐 C辅脂酶 DATP E脂蛋白脂肪酶3食物脂类消化产物不包括 A,脂肪酸 D胆固醇 C1-单酰甘油 D溶血磷脂 E. 2-单酰甘油4由长链脂酸合成的三酰甘油吸收后

37、进 人血液的方式是 A脂肪酸及甘油 B二酰甘油及脂肪酸 C. 单酰甘油及脂肪酸 D乳糜微粒 E. 三酰甘油 5合成脂肪能力最强的组织是 A肝脏 B脂肪组织 C小肠 D肌肉 E. 肾脏6体内贮存的脂肪主要来自 A类脂 B生糖氨基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 E酮体7不涉及肝脏三酰甘油合成的化合物是 A3磷酸甘油 B磷脂酸 C. CDP-二酰甘油 D脂酰CoA E二酰甘油8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 A单酰甘油脂肪酶 B二酰甘油脂肪酶 CHSL DLPL E甘油激酶9胰高血糖素通过增加哪种酶活性促进 脂肪动员 A脂蛋白脂肪酶 B二酰甘油脂肪酶 C. 激素敏感TG脂肪酶 D单酰甘油脂肪酶 E胰液脂肪酶10. 具有

38、抗脂解作用的激素是 A. 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 胰岛素 DACTH E去甲肾上腺素 11在血液中结合和运输游离脂肪酸的物 质是 A. 球蛋白 BVLDL C. HDL DCM E清蛋白 12不能氧化利用脂肪酸的组织是 A. 肝脏 B肾脏 C肌肉 D脑组织 E心肌 13,脂肪酸氧化前须活化为脂酰CoA的 原因是 A. 脂酰CoA水溶性增加 B利于肉碱转运 C作为肉碱脂酰转移酶的激活物 D作为脂酰CoA脱氢酶的底物 E作为烯脂酰CoA水化酶的底物 14,关于脂肪酸活化错误的是 A. 在线粒体中进行 B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 C. 消耗ATP D. 增加水溶性 E增加代谢活性 15长链脂酰C

39、oA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载体 是 A. 柠檬酸 B苹果酸 C3-磷酸甘油 D肉碱 E酰基载体蛋白16控制长链脂酰基进入线粒体氧化的关 键因素是 A脂酰CoA合成酶活性 BADP含量 C脂酰CoA脱氢酶活性 D肉碱脂酰转移酶I的活性 ECoASH含量17脂酰CoA进行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 为 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 B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D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E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18脂肪酸氧化需要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 B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2 C维生素B6十泛酸+维生素B1 D生物素+维生素B6+泛酸 E维生素B2+维生素PP+泛酸19关于脂肪酸氧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胞液中进行 B肝中氧化可产生酮体 C起始物为脂酰CoA D可提供FADH2 E乙酰CoA是主要产物201mol脂肪酸(18:0)经氧化分解为9 mol乙酰CoA,此时净生成ATP的的 摩尔数为 A15 B38 C32 D40 E3321缺乏维生素PP时可影响脂肪酸氧 化过程 A脂酰CoA的形成 B-酮脂酰CoA的形成 C。反2-烯酰CoA的形成 DL(+)-羟脂酰CoA的形成 E.-酮脂酰CoA的硫解22软脂酰CoA经一次氧化且其产物乙 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时生 成ATP的摩尔数为 A5 B9 C12 D17 E3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