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_第1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_第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_第3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_第4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答 卷 纸考试科目 课程与教学评价( 11040102015) 院 、所、中心 教育学部 专业或专业领域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 课程论 级 别 2014级 学 年 2015-2016 学 期 2 姓 名 朱琳 学 号 112014305000283 类 别 (全日制博士 全日制硕士 教育硕士 高师硕士工程硕士 农推硕士 兽医硕士 进修)2013年 6 月 26 日研究生院(筹)制课 程 类 别 课程考试方式 题号得分教 师 评 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任课教师签名: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闭

2、卷笔试口试开卷笔试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二维表按教材体系(注:一表示一个单元;(一)表示一课时。)一、准备课(一)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Aa1.2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Cb3.2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Ab1.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b6渗透思想品德教育。Dc63.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Cb3.2 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Ab2.1(二)比多少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Bb2.1知道同样多的含义;Bb2.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Cb2.6知道多,少的含义。Ba2.52、通过操作、观

3、察,初步体验数感,Cc2.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b6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Da3.1二、位置(一)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Aa1.1,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Ba2.1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Cb2.1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Bc2.4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Aa3.2和空间观念。Bc2.4(二)左右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Aa1.1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Ba2.1,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Bc2.4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Ba3.23在活动中

4、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Db6.3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1.1Aa会写1.2Aa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Aa2.1初步建立数感,Cc2.4并能进行交流。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Aa3.2(二)比大小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Cc2.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Da3.1/3.2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Ba2.1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

5、的大小。Aa2.1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Cb3.2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Ba2.6(三)第几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Aa1.1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Ba2.6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Aa2.1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Da3.2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a6.3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Da3.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Da3.24.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Bb2.5(四)分和合教

6、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Ba4.2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Ba6.3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Dc3.2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Da3.1(五)加法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Ca2.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Ca3.1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Ba3.1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Ca3.1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Dc3.2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Dc6.36、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C

7、b3.2(六)减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Ca2.1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Aa1.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Ca2.4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Da3.2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Dc6.3(七)练习课教学要求: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Ca2.1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Ca3.1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Ca3.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Ca2.6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8、Bc6.3(八)0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Ba2.1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Aa1.1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Cc6.3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Cc6.3(九)有关0减法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Ab2.1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Ca3.13、渗透空集的概念。Ba6.3四、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Aa1.1/1.22从实物抽象到

9、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Ba6.3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Cb6.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Da6.3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和7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Aa1.1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Aa1.1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Ba2.6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Ba4.2(二)6和7的组成教学目标:1、掌握6、7的组成。Ba4.2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Dc3.2(三)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

10、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Ab2.1并算出得数。Ca3.1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Ca3.1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Cc6.34.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Cb3.2(四)用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a3.2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Dc6.3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Bb6.3(五)综合练习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6和7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Aa1.1/Ca3.1(六)8和9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Aa1.1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Ba2.1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Ba2.1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11、Ba2.6知道8、9的序数含义。Ba2.1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Ab3.2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Bb6.35.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Aa1.1(七)8、9的组成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和9的组成。Ba4.2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Ba2.5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Dc3.2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八)8和9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Ca3.1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Ab2.1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12、。Bb2.6(九)8和9的组成和加减法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Ca2.1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Ca3.12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a3.2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Bb/Ab/Ca3.1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Dc6.3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Bb6.3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Da3.1(十)综合练习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8和9的组成和相应的加减法。Aa1.

13、1/Ca3.1(十一)10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Aa1.1发展学生的数感。Cc2.42学会10的数数、认读、Aa1.1写数、大小比较Ba2.6和10的分与合,Ba4.2,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Ba2.1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Dc3.2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Dc6.3(十二)1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Ba4.2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Da3.1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Ca3.1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4、Dc6.3(十三)巩固练习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Ba4.2及相应的加减法Ca3.1(十四)填未知加数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Ba2.1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Ca3.12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a6.3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D6(十五)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Ba2.1/Bb2.1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Ca3.1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D6(十六)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Ca3.1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

15、Ca2.1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a6.3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D6(十七)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D6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Aa2.1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Dc3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Dc3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Da3(十八)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

16、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Aa1.1/Ca3.1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Ba2.4(十九)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数的序数意义Ba2.1和填未知加数。Ca3.12、让学生根据图意能写出四式,Aa2.1并能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Aa2.1六、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Aa1.1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Ba4.22.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Aa1.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Aa1.1、大小,Ba2.6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63.参与实践过程,在

17、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Dc6.3培养初步的数感。(一)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Ba2.1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A1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Dc6.3(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Bb2.1能熟练地进行口算Ca3.1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Aa1.1/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c6.3(三)数学乐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D3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

18、好的学习习惯。D6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面,Aa1.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B6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Dc6.3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Dc3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Aa1.2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Cc6.3八、20以内进位加法(一)“9加几”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D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Ca2.1/3.1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9、Da6.3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Bb2.1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Cb3.1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Dc5.2(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Ca2.1/3.1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Bb2.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Bb2.5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Cb3.2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Da3(三)8、7、6加几教学目标:1. 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Cc3.22. 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

20、小数的口算方法。Cb4.23. 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Db3(四)8、7、6加几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Ca3.1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Ca2.5(五)5、4、3、2加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Ca3.1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Ca2.53渗透统计思想,Bc6.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Dc6.3(六)5、4、3、2加几练习课教学目标

21、: 1、练习5、4、3、2加几的题目,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Ca3.1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Dc 6.3(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用题(用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Da3.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Cb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D3(八)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Ca3.12.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Da4.23.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D34.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Dc5.25.对函数思想的渗透,Bb

22、6.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Da4九、总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Ba2.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Ca3.1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Ca3.1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Aa1.1知道整时和半时。 Aa1.1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a3.2按二维表分类体系(如图所示,列出教材中的一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回忆2.理解3.应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

23、况;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3.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4. 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1.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B.概念性知识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2.知道同样多的含义;3.知道多,少的含义;4.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5.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6.培养空间观念;7.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8.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1.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C.程序性知识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3. 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

24、的相对位置;1.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 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D元认知知识1.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将二维表整理成条目A1: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3.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4.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5.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 并注意书写的工整6. 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7. 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8. 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9.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

25、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10.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11. 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12.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13.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4.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15. 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16.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17.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18. 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9. 使学生认识钟面,Aa1.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A2:1. 用语言表

26、达观察的结果; 2. 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3. 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5. 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6. 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7. 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8. 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A3:1.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A4A5A6B1B2: 1.使学生初

27、步认识一一对应;2.知道同样多的含义;3.知道多,少的含义;4.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5.初步感受”上下”、“前后”的相对性6.培养空间观念7.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8.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9.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10.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11.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12.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13. 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14. 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知道8

28、、9的序数含义15. 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16.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17. 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18. 学会10的大小比较, 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19.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20.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1.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22. 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23. 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24. 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25. 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26. 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B3:1. 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

29、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2. 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B4:1. 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2. 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3. 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和9的组成4. 10的分与合5. 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B5B6:1. 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2. 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3. 渗透空集的概念4. 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6. 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7.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8. 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9. 渗透统计思想10. 对

30、函数思想的渗透C1C2: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3. 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4.初步建立数感5.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6.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7.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8.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9.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10.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11. 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1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13.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C3: 1.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

31、方法;2.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4.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5.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6.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7.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8.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9.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0.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1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2.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13.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4. 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16.掌握10的加减法17.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

32、加数18.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19.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0.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22. 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3.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4. 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25.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6. 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C4:1. 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2. 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3.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C5C6:1.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2. 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1D2D3:1.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3.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4. 培养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