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精_第1页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精_第2页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精_第3页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精_第4页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特点在人类历史上,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发生在200多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惟有人类在同这种恶劣环境的斗争中站立了起来,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生态危机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曾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最后都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而告终。而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即是所谓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看,其具有跨世

2、纪的特点,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在21世纪内仍不会完全消除;从范围上看,其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看,其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有;人为性(从形成原因看)。当代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在长时间内,在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是主导因素。隐蔽性(从其初期表现看)。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缓慢的累集性灾害现象,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其危害呈缓发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形成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方被引起注意。一旦问题形成后则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失。巨害性(从其危害程度看)。全球生态环境

3、恶化等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日渐严重,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安全与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移动性(从其运动变化的空间轨迹看)。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部分国家及区域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大气运动、河流及海水流动等介质活动影响到另外一些地区,如酸雨、臭氧层空洞、赤潮等有害现象的运动或运动形成的结果。加速性(从其变化的趋势看)。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强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新旧问题不断更迭的过程,其危害有逐渐加速的趋势。社会愈发展,致灾因素愈复杂,有害现象亦越多,其加速性也愈明显。整体性(从其覆盖的范围看)。工业革命把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体,频繁而快捷

4、的国际交往,把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因此,任何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都会对整个国际经济和人类生存带来损害。全面性(从其影响的领域看)。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破坏,以破坏地球植被为主;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以土地侵蚀和荒漠化为主,表现为比较单一的作用方式。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植被,而且还涉及到大气、水源、土地、生物界等各个领域。持续性(从其存在及影响的时间周期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产生持续的影响,其或者通过影响当代人的健康,造成世代的遗传隐患(我国每年出生有缺陷的婴儿300万,与环境污染不能说没有关系);或者通过一定的潜伏期,持续地对人类产生有害的影响。如农药DOT虽然早

5、已停止使用,但在南极冰层底下鳞虾体内还可检测到,已进入人体和生物圈的DDT,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彻底从生物体中排除出去。快捷性(从其发展、作用的速度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多是通过化学或物理过程完成的,因而反应相当迅速,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其过程。这种快捷性使得问题的严重性更加不能忽视。政治性(从其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看)。首先表现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国家发展、民族兴衰,已成为国家和政党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构筑未来世界格局中的重要筹码,具有了长远和深刻的战略意义。其次,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为了争夺资源

6、和国家利益,国家之间的冲突有可能明显增加。世界观察研究所在1997年10月发表的报告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务院于1996年、1997年两次宣布将环境问题融入美国外交的主渠道,日本前首相桥本也曾提出建立环境安全省。这些动向都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2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显著的表现是全球面临的人口压力和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世界人口在1999年10月12日突破60亿,这一数字是1960年的两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

7、资源所于2000年9月刊印的世界资源20002001年:人与生态系统:被磨损的生命网络的报告予以揭示。报告描述的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状况是惊人的:20世纪,全世界半数湿地消失;砍伐和占用林地致使世界森林缩减一半;全世界约9%的树种濒临灭绝,每年约有13万km2:以上的热带森林遭受破坏;全世界近70%的主要海鱼被过度捕捞;在过去的50年中,全世界2/3的农田受到土壤退化的影响;全世界约30%的林地被农业占用;堤坝、河流改道及运河几乎破坏了60%世界大河的完整性;全世界20%的淡水鱼种类或灭绝,或濒临灭绝,或受到威胁。综合当前有关资料,现将人类面临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以下10项。2.1臭氧层耗损

8、2.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2.3酸沉降危害加剧2.4生态系统简化2.5森林锐减2.6土壤退化2.7淡水资源危机2.8海洋环境污染2.9固体废料污染2.10有毒化学品污染3城市规划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阻止人类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考虑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蓝图和指南,同样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生态环境的趋势和走向。以下笔者就此谈一些思考,侧重于思想理念方面。3.1正确认识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及特点已有的生态环境概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9、外界环境条件的总体。这一概念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强调生态环境是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集合,将人作为生态环境的中心。而新近发展起来的具有更高层次的生态环境概念则强调生态环境是相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而言的,它不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不能仅仅从人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应以所有物种的利益和价值出发,这是长久持续地维持生态环境质量的必要前提。而更深刻地认识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则有助于认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联系与内在关系,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有如下特点:有限性。包括空间有限(对人的容量);资源有限(对人的物质要求满足程度有限

10、);调节能力有限(对污染物),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依赖性。城市作为国家和区域中的一个“点”其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进行是须臾也离不开周边地域的资源和物质的供应的;整体性。指城市生态环境与其周边地域(其他城市和农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则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不可逆性。主要指物种的消失。隐显性。由于城市有复杂的结构和庞大的基础设施,使城市的调节能力较大,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是很容易觉察。对大多数人而言,除非受到很严重的污染,否则,不会感觉到。但其危害性一旦爆发,十分危险且无法缓和。犹如在一张架高放平的纸上放一粒粒的沙,纸在没有被压塌前,是感觉不明显的;又如给温水中的青

11、蛙缓慢加热,青蛙至死不会感到痛苦。灾害放大性。城市是区域和社会经济的中心,同时又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中心。当城市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被放大,从而造成连锁反应。3.2认识到城市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有责任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世界正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们生活质量的加速下降这两大问题。这两大危机是相互联系的。城市化对威胁未来生存的全球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而生物圈的变化也越来越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和社会状况”。McMichael指出:“城市化将以一种重要的形式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增长

12、及其垃圾、人口的增加、生活和商业垃圾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许多压力。湿地、沼泽被填埋建房。淡水转向供应农业需要。沿海和入海口的渔场被倾倒在河道和海洋里的化学药品、大量的营养物(包括下水道的污水)所污染,地下蓄水层也被垃圾场渗入的有毒化学物质所污染。空气污染(特别是光化烟雾)损害了周围的蔬菜和农作物。而且,为了养活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农业体系的超负荷运转这一古老问题将更为严重。如果人类继续聚集在城市中生活,那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德国哲学家O.Spengler指出:“世界史就是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国家、政府、政治、宗教等等无一不是从人类生存的这一基本形式城市中发展起来并附着其上

13、的”。城市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变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6月发表的调查报告表明,虽然城市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进行活动所排放出的CO2却占总排放量的78%。城市人口消耗了工业木材总使用量的76%、生活用水总量的60%。城市系统只是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中单纯的消费者,其从自然输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又返回大量的废弃物给自然。全球城市消耗了3/4的世界能源,贡献了3/4的世界污染物。由于城市人口在全球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全球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世界权威机构预测到2006年,世界人口的一半即32亿将是城市居民。到2025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将达到

14、2/3),而且全球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经济活动主导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城市是人类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主要地点。因此,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关键的,说未来的城市决定了地球和人类的命运并不为过。所有这些都表明:城市生态环境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有责任。认识到这些影响和责任,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实际中坚持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3.3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尖锐,欧美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各种“救世方案”,形成了10多个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理论流派。包括宇宙飞船经

15、济理论、动态平衡经济、增长的极限论、生存的蓝图理论、小型化经济论、稳态经济学、补偿论、国家调节论、社会改造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社会理论等等。毫无疑问,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应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展理论紧密联系,以可持续理论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以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变革的首选目标。向可持续城市转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或曰建立可持续城市,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城市社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1996年6月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专门制定了人居环境议程,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

16、的目标为:“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和、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内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政策和生态格局。减少环境压力,促进有效的和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水、土、气、生、林、能)。为所有居民,特别是贫困和弱小群组提供健康、安全、殷实的生活环境,减少人居环境的生态痕迹,使其与自然和文化遗产相和谐。同时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首先,应把城市的可持续性看作是一个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来标志的对象,其中环境维度构成了城市可持续性的基础。对一个城市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或曰提高其可持续性程度,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在很多城市,大量问题似乎都归结到经济

17、实力这个因素上,因为经济问题经常被认为是“瓶颈”问题,是突破口。然而,再深究一步,可以发现经济发展之所以受阻,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瓶颈”。对中国北方城市,缺水就是明显的瓶颈;而在南方,水污染使那里的城市面临“水质型缺水”的困扰(上海被国际水都会议定为水质型缺水城市)。综合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许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实是在生态环境这个维度上。其次,应重视城市生命支持系统与城市可持续能力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生物)的承载能力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城乡物质代谢链的闭合、循环与滞竭程度。城市可持续能

18、力的提高和维持有赖于对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因子间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的深刻理解、综合规划及系统管理。由于城市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支持系统的效率与城市可持续能力相当程度归结于城市的生态控制问题。马世骏、王如松将城市的生态控制原理归结为3类:一是对有效资源及可利用的生态位的竞争或效率原则;二是人与自然之间、不同人类活动间以及个体与整体间的共生或公平性原则;三是通过循环再生与自组织行为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稳定性的自生或生命力原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应认清我国城市生态研究的重点问题。1999年8月昆明全国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总结了近年来我国

19、城市生态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框架(王如松,2000)。建议城市生态研究在对象上要从以物与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空间尺度上要重视区域和流域研究,时间尺度上要重视中跨度间接影响的研究;研究方法上要从描述性转向机理性;研究目的上要从应急型、消耗型转向预防型、效益型。可以预见,这些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3.4以污染预防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指导思想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把环境与发展联系起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之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环境保护策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

20、境要素是环境保护工作要向预防环境污染方向转移。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响应的四个发展阶段看,目前已从被动响应、接受现实、建设性发展到预防性阶段。这表明人们已发现,过去环境保护的理念、路线、战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法规存在本质性的缺陷。世界几十年的环境保护的实践表明,末端治理的路线已经走到尽头,因其有两个根本弊端无法回避。一是为了处理污染物要耗费巨额的资金、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物料;二是其效果并没有达到所预期那么好,有些环境问题根深蒂固,彻底解决十分困难,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品质不良的问题将长期存在。Suren Erkman更从7个方面“批判”了末端治理的弊端。一是部门分割;二是增量发展;三是成本越来越

21、高;四是产生恶性经济效益;五是导致科技发展的动力丧失;六是可能有损于发展中国家;七是不提供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框架。污染预防与传统的末端治理比较有几个优点:污染预防通过减少废物数量和产生的污染,减少了处理、治理的投入。3.4.2污染预防总的来看比污染捕获和治理更经济。一旦污染物排放到环境,恢复是一件困难和花费巨大的事情。比如在生产场所削减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要比污染地下含水层之后再去去除更加容易。3.4.3污染预防将会使企业节约成本。通过实施污染预防措施,可降低能源、原材料和废物治理费用,减少环境责任。城市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与原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强调污染预防必将对全球生态环境质量

22、的改善作出重要的贡献。应使所有城市的企业和城市管理者都认识到,污染预防不只是技术介入,而是关系到如何对待污染、保护公众健康、保护国家、民众生存环境的问题。无论政府管理者、企业经营者、社会团体和公众个人都必须以预防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并学会寻找污染预防机会。为了使这种思维方式影响全社会,进而变成他们的实践活动,首要的是国家最高层对污染预防的承诺,指示全社会把污染预防作为对付污染的方法和优先的选择,并且建立一个环境管理等级制度,明示污染处理与处置是最初级的对待污染方法、最不经济的一种方法,要制订一个时间表,向污染预防过渡。城市规划与管理也应从过去的“下风向”、“下游”等常规的布局角度走出,探索与污染

23、预防路线相适应的城市要素空间布局理念与管理策略。3.5充分估计到Bio-X学科发展对城市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带来的契机Bio指生物学(Biology),X指物理学、化学、数学、工程等各种自然学科。Bio-X是指以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为契机,解决人类遇到的各种问题。生物学在世界学科发展史上作过多次“带头学科”,对整个科学体系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当今世界学术界的一个共识即是未来科学上革命性的突破最有可能发生在生物学、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结合点上。美国洛基山研究所总裁埃墨里·洛文斯和亨特·洛文斯所作的自然资本主义(这本书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高度评价,他甚至让

24、每位部长都认真阅读,以此了解新工业革命中的带有指南性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这种思想的特征。他们认为,世界正处在一种新的工业革命的前夕,现代工业文明带来了新的环境挑战。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环境损失呢?他们认为:应根据生物模型重新设计工业,使经济由片段地获得商品向获得连续的价值和服务流动。Suren Erkman指出,就促使现有工业体系与生物圈更为协调而言,生物技术的潜在作用相当大。生物技术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无疑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合成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研究。这一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分散化地处理有机废料,转化生产净水、氧及食品;通过调节温度和酸度条件,系统可以准确控制进流废料、副产品和出流产品。我国有的

25、学者也指出,随着生物、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城市建筑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更重要的还将连带通过产业关联和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态与特征。这表明,我国学术界也对以上提到的趋势有所认识。此外,新城市主义所大力提倡的都市农业、城市村庄等新型的城市元素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一趋势。笔者认为,Bio-X学科的发展及突破,将可能极大地影响城市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和特征,并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更多的有利因素,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以往不具备的条件。这一方面的课题,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3.6城市产业转型人类的生

26、产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质量及演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产业转型作为产业转型的最主要的部分,对城市及全球生态环境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少专家和国际组织都认为,当今城市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建构城市工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工作。同时,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也是缓解和控制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国际科联和国际社科联发起的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几个主要计划中,产业转型(IT)计划就是其中最活跃的一组(王如松,2000)。1999年在世界各地召开了9次有关产业转型的区域性会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产业转型与人类影响的科学研究计划,提出了产业转型研究中与城市生态系统有关的一

27、系列关键科学问题。该计划认为,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增长的需要和可持续地利用环境资源,生产、生活体制及行为方式的改变是必需的。IT的目标是理解复杂的社会经济相互作用,辨识变化的动力学机制,探索能显著减少环境影响的发展途径。IT研究就是要以产业为突破口,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相关联,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间的关系,及其与全球环境有关的系统变化,如水、交通、居住、食物、能源、物质利用、信息与通讯、金融服务、娱乐旅游等。其实质就是人类生态关系的系统研究。其内涵远远超过生产过程、效率或产品的“绿化”,或单个部门或行业的改造,它是一种系统创新(技术加体制),并非只靠单个行动者或单个部门,涉及大的地理尺度(跨国、跨

28、洲)和时间及行业范围,要求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在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趋势,即,环保产业将成为城市支柱产业。环保产业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发达国家城市的环保产业已与金融、电子等产业并驾齐驱,成为支柱产业。美国已形成1300亿美元以上的环保产业规模,超过了计算机、制药等重要行业;加拿大的环保产业已成为该国的第五大产业;日本的环保产业发展速度为各产业中的第二位。预测到2020年,全球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7500亿元(直接环保产业)。随着全社会对环保设施及绿色产品的需求极大地增加,环保产业的发展领域更为广泛,几乎

29、涉及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方面。此外,有不少专家预测,由于环保产业具有的综合性产业的特征,使其在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中起到一种“润滑剂”的作用,各行各业的发展将逐步向环保产业靠拢,并最终融入环保产业广阔的领域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对此趋势予以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加大城市环保产业的比重和投入,使环保企业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城市规划也应在用地、标准、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留有充足的余地。其次,在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生态产业在城市中的发展。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

30、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表1)。表1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点 类别特征1.横向耦合不同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亨,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2.纵向闭合从源到汇再到源的纵向耦合,集生产、流 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为一体, 第一、二、三产业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备的功能组合3.区域耦合厂内生产区与厂外相关的自然及人工环境构成产业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逐步实现有害污染物在系统内的全回收和向系统外的零排放4.功能导向以企业对社会的服务

31、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利润为经营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的多样化5.柔性结构灵活多样、面向功能的结构与体制,可随时 根据环境的随机波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及工艺流程6.软硬结合配套的硬件、软件和心件研究与开发体系, 配合默契的决策管理、工程技术和售销开发人员7.自我调节以生态控制论为基础,能自我调节的决策管理机制、进化策略和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 8.增加就业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劳力资源;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9.人类生态工人一专多能,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和调控者而不是机器的奴隶10.网络经济内外信息及技术网络的畅通性、灵够性、前沿性和高覆盖度可以预见,生态产业在城市中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城市的生产方

32、式,使得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而缓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三,在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致力于从生产本位经济向职能经济(Functional Economy)的转变。我们目前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生产本位主义的信条之上的。人们都坚信不疑地认为,财富的增加直接依赖的就是生产增加。在现行的生产本位主义思想中,中心概念是交换价值。而职能经济的基本理念就是:增加财富,但并不扩大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其基本战略就是优化和提高长期使用物品的质量,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大规模地销售、使用寿命很短的产品。职能经济的中心概念是使用价值。职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已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服

33、务。换句话说,就是出售设备的使用,而不是设备本身。使用者从此成为中心经济人,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购买消费者。使用者无须购买和拥有物质的设备,他只须在一个为满足其需求而组织起来的体系中支付服务费用就可以了。在这种体制下,服务质量达到最优,因而是向真正的服务经济和职能经济的有效过渡。从生产本位经济向职能经济的转变,首先将影响城市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将影响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无疑,对城市规划的传统理念、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向等有相当重大的影响。第四,在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致力使城市工业系统从一级、二级生态系统向三级生态系统转变。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缩影。在其初期,可获得的资源无穷无尽,而有机生物的数量是那样的少,以至于它们的存在对可利用资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个过程中,资源是无限的,废料也是无限的。这即是Braden Allenby命名的一级生态系统。一级生态系统产品的使用寿命常常极短,往往仅使用几星期,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