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1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一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3荒漠化的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4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建设生态防护林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
2、 ,提高人口素质。反思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根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 ,降水稀少 ,有利于荒漠化的开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 ,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 ,大风日数多 ,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那么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 ,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
3、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 ,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开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 ,导致下游水源短缺 ,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防止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 ,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
4、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题组一荒漠化的形成1(2019·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以下要求。以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 ,冬春季盛行西风 ,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 ,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泥沙沉积 ,河
5、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 ,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 ,(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枯燥(降水少) ,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 ,湖面较宽阔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 ,沙源东部为河谷 ,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 ,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平安。解析(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 ,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
6、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2)认真分析图文材料 ,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枯燥少雨 ,植被稀少 ,沙源裸露 ,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 ,故易起沙。(3)可从对铁路根底设施和列车运行平安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 ,破坏铁路沿线的根底设施。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 ,经纬度位置在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 ,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 ,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 ,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 ,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题组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019·山东文综)
7、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形成“生态裂谷。以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3“生态裂谷出现后 ,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开展 ,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开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2.C3.D解析第2题 ,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 ,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形成漏斗区 ,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 ,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退
8、化 ,形成了“生态裂谷。第3题 ,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 ,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 ,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开展 ,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开展 ,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荒漠区水资源缺乏 ,不宜开展植树造林;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 ,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开展灌溉农业 ,而应该做好生态改善工作;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 ,在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考点二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 ,强度越大且越多暴雨 ,侵蚀作用就越强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 ,越容易
9、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 ,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 ,水土流失越强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处多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 ,生态环境比拟脆弱;黄土土质疏松 ,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 ,使地表变得疏松 ,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 ,使地表失去保护 ,易遭侵蚀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露天开矿开矿时 ,破坏了植被 ,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
10、降 ,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争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滥用土地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 ,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3.危害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开展。主要表现:使耕地土层变薄 ,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 ,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 ,使上游河床抬升 ,成为“地上悬河 ,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4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
11、防护林等“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 ,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在塬面上 ,坚持平整土地 ,大力营造护林网 ,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 ,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 ,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开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以到达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开展生产的目的。(3)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段综合治理措施图解如下:方法技巧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外表上看 ,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 ,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
12、影响的过程 ,土壤要素被侵蚀 ,会进一步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 ,如以下图所示:反思归纳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比照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 ,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 ,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比照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 ,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 ,表土一旦被冲蚀
13、 ,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 ,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开展多种经营。题组一水土流失的危害1(2019·上海地理)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 ,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 ,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根本地貌形态。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 ,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 ,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 ,为减少这种影响 ,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根本
14、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 ,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 ,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 ,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 ,多暴雨 ,易于形成冲沟 ,原始地表被破坏 ,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 ,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开展、深切、变宽 ,顶部面积减小 ,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 ,逐渐破碎 ,演变为黄土峁。(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
15、、梁、峁的演变过程 ,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 ,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 ,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 ,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 ,加剧了水土流失 ,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一点即可)解析第(1)题 ,图甲为黄土塬 ,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 ,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
16、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 ,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 ,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 ,几千米或几十千米。图丙是黄土峁 ,是呈孤立的黄土丘 ,浑圆状形如馒头 ,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 ,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第(3)题 ,有利可以从对黄土地貌的改善分析 ,不利可以从对土质的影响分析。题组二水土流失的治理(2019·江苏地理)读以下图 ,答复23题。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
17、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3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 ,以下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 ,不正确的选项是()A甲平整土地 ,建设根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 ,涵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 ,开展林果基地D丁疏浚河道 ,排沙泄洪答案2.A3.D解析根据经纬度、海拔判断 ,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第2题 ,图示堤坝修建在沟谷地区 ,主要作用是拦沙蓄水。第3题 ,甲处是塬地 ,要平整土地;
18、乙处是陡坡 ,要封坡育林育草;丙处是缓坡 ,可修筑梯田;丁处是沟谷 ,要打坝建库。方法技巧解决环境与开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练出高分模拟题组以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答复13题。1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 ,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2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3仅考虑降水量 ,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全部种树B种草、种树C种树、种草D种树、种草答案1.A2.B3.C解析第1题 ,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因素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图示区域降水稀少而光照强。第2题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
19、量相对较多的地区 ,而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 ,那么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第3题 ,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 ,而半干旱的由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读图甲“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图乙“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 ,答复45题。4据图分析()A人口密度越高 ,侵蚀强度越大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D阔叶林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大5该区域()A地势总体南高北低B自然带分异的根底是水分的差异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D河流治理的核心是水污染防治答案4.D5.B解析第4题 ,图乙显示侵蚀强度并未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图乙给出了侵蚀强度与人口、
20、植被的相关性 ,并非指侵蚀强度与其他因素无关 ,比方降水;由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区内是否出现人口大规模外迁;阔叶林带人口密度最大 ,说明阔叶林带自然条件更优越 ,比方降水更丰富 ,土壤更肥沃 ,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第5题 ,图甲中河流流向说明区域内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本区是传统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 ,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过度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黄河中游河流治理的核心是防治水土流失;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逐渐减少 ,气候由渭河平原的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陕北的干旱气候 ,因此自然带分异的根底为水分。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
21、措施和生物措施。以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A侧蚀 B下蚀C沟头崩塌 D溯源侵蚀7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 ,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 ,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A点 BB点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
22、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CC点 DD点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答案6.D7.B“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
23、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解析第6题 ,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 ,制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侧蚀、下蚀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 ,不是在沟头位
24、置。防护工程的目的不是沟头崩塌 ,主要是防止溯源侵蚀。第7题 ,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 ,泥沙在这里沉积 ,减少水土流失 ,调蓄水流速度 ,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 ,在A、C、D处种树 ,不能减少对沟头B坡的侵蚀。在B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 ,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 ,起到防护作用。8阅读图文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 ,“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物地貌区的地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以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
25、布示意图。(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人治理的相同措施。答案(1)多山地丘陵 ,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 ,多暴雨;土层浅薄。(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3)土层变薄 ,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 ,泥沙淤积加重 ,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4)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 ,恢复植被;开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高考题组(2019·江苏
26、地理)以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 ,答复910题。9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双选)()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开展水产养殖10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开展的措施是(双选)()A开发山地 ,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 ,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 ,保护农田答案9.AC10.CD解析第9题 ,绿洲在沙漠戈壁中 ,河流水量小 ,故在此处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一定不是开发水能资源和进行水产养殖 ,而是保障城镇用水与农田灌溉。第10题 ,该地为沙漠中的绿洲 ,气候干旱 ,且山区地形崎岖 ,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开采地下水 ,会导致地下水
27、水位下降 ,进而影响环境;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营造防护林网等措施才符合可持续开展的持续性原那么。11(2019·广东文综)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解析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 ,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 ,降低风的携沙能力 ,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 ,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2019·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答复1214题。12在调查之前 ,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生产法规机关测试题集
- 2025年文化艺术行业财务岗位面试预测题及解析
- 2025年村级儿童之家保洁员招聘面试常见问题及参考答案
- 劳动合同协议范本示例
- 2025年安全员安全知识考核题解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销售技巧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业技术推广员专业知识能力测评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景观生态规划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安全卫生培训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装饰设计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
- 国际贸易术语课件详解
- 兽医外科及产科学共83张课件
- 履带吊安装、拆除安全交底
-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甘肃地理》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DB37T 4010-2020 含阿胶的食品中阿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五章+同化物的运输
- 质量成长记-过程模式作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