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2014-01-22 10:42:13)转载 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链终止法一代测序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Fred San ger及其同事首先发明。其基本原理是,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够把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区分开来。一代测序实验的起始材料是均一的单链DNA分子。第一步是短寡聚核苷酸在每个分子的相同位置上退火,然后该寡聚核苷酸就充当引物来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的DNA链。用双脱氧核苷酸作为链终止试剂(双脱氧核苷酸在脱氧核糖上没有聚合酶延伸链所需要的3-OH基团,所以可被用作链终止试剂)通过聚合酶的引物延伸产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后再进行分离的方法
2、。测序引物与单链 DNA模板分子结合后,DNA聚合酶用dNTP延伸引物。延伸反应分四组进行, 每一组分别用四种 ddNTP (双脱氧核苷酸)中的一种来进行终止,再用PAGE分析四组样品。从得到的PAGE胶上可以读出我们需要的序列。第二代测序技术-大规模平行测序大规模平行测序平台(massively parallel DNA sequencing platform )的出现不仅令 DNA测序费用降到了以前的百分之一,还让基因组测序这项以前专属于大型测序中心的特权”能够被众多研究人员分享。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有助于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之间交互作用组的各项数
3、据。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一代测序仪产品,例如美国Roche Applied Science公司的454基因组测序仪、美国Illumina公司和英国 Solexa tech no logy 公司合作开发的 Illumi na 测序仪、美国 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的 SOLiD 测序仪。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测序的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在Sanger等测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dNTP,当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时,每添加一种dNTP就会释放出不同的荧光,根据捕捉的荧光信号并经过特 定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从
4、而获得待测DNA的序列信息。 以Illumina测序仪说明二代测序的一般流程,(1 )文库制备,将 DNA用雾化或超声波随机片段化成几百碱基或更短的小 片段。用聚合酶和外切核酸酶把DNA片段切成平末端,紧接着磷酸化并增加一个核苷酸黏性末端。然后将Illumina测序接头与片段连接。(2)簇的创建,将模板分子加入芯片用于 产生克隆簇和测序循环。芯片有8个纵向泳道的硅基片。每个泳道内芯片表面有无数的被固定的单链接头。上述步骤得到的带接头的DNA片段变性成单链后与测序通道上的接头引物结合形成桥状结构,以供后续的预扩增使用。通过不断循环获得上百万条成簇分布的双链待测片段。(3)测序,分三步:DNA聚合
5、酶结合荧光可逆终止子,荧光标记簇成像,在下一 个循环开始前将结合的核苷酸剪切并分解。(4)数据分析第三代测序技术-高通量、单分子测序被称为第三代的测序的He-licos单分子测序仪,PacificBioscienee的SMRT技术和Oxford Nan opore Tech no logies公司正在研究的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正向着高通量低成本长读取长度的方向发展。不同于第二代测序依赖于DNA模板与固体表面相结合然后边合成边测序,第三代分子测序,不需要进行PCR扩增。(1) Helico BioScienee单分子测序技术。该测序是基于边合成边测序的思想,将待测序列随机打断成小分子片段并用末端
6、转移poly(T)的平板杂交成像来获得已经杂交模板所处的位置,建立边合成边测序的位点加入聚合酶和被Cy3荧光标记脱氧核苷酸进行DNA合成,每次只加入一种脱氧核苷酸,然后将未参与合成的dNTP和DNA聚合酶洗脱,直接对 Cy3成像,观测模板位点上是否有荧光信 号,然后化学裂解核苷酸上的燃料并释放加入下一种脱氧核苷酸和聚合酶的混合物,进行下一轮反应。(2)Pacific BioscienceSMRTT 技术。该测序也是基于边合成边测序的原理, 这项技于使用了 Zero-ModeWaveguide(ZMW)(零级波导)。测序的过程:被荧光标记磷酸集 团的核苷酸在聚合酶活性位点上与模板链结合(每种脱氧
7、核苷酸被不用颜色的染料标 记),被激发出荧光,在荧光脉冲结束后,被标记的磷酸集团被切割并释放,聚合酶转移到 下一个位置,下一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位点上开始释放荧光脉冲,进行下一个循环。(3)Oxford Na nopore Tech nologies的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大多数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基本原 理是当DNA分子或者它的组成碱基从一个孔洞经过时而检测到被影响的电流或光信号。OxfordNanopore测序技术是以 a溶血素来构建生物纳米孔,核酸外切酶依附在孔一侧的外 表面,一种合成的环糊精做为传感器共价结合到纳米孔的内表面。这个系统被镶嵌在一个脂双分子层内,为了提供既符合碱基区分检测又满足
8、外切酶活性的物理条件,脂双分子层两侧为不同的盐浓度 在适合的电压下,核酸外切酶消化单链DNA,单个碱基落入孔中,并与孔内的环糊精短暂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流过纳米孔原本的电流,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电信号大小很相近,但胸腺嘧啶在环糊精停留是时间是其他核苷酸的2-3倍,所以每个碱基都因其产生电流干扰振幅是特有的而被区分开来。第一代指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扩增后通过毛细管电泳读取序列,每次获取数据量少第二代为高通量测序,采用微珠或高密度芯片边合成边测序,代表有454 , solexa , solid ,高通量,可一次获得数G数据,相对与第三代,都仍然需要扩增的方法放大信号,扩增后再检测。第三代特点是单分子测序
9、,多基于纳米科技,无需扩增,对单分链DNA/RNA直接用合成、降解、通过纳米孔等方式直接测序,核心特点是无需扩增所以成本更低第二代DNA测序技术编辑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即通过捕捉新合成的末端的标记来确定DNA的序列,现有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Roche/454 FLX、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禾口 Applied Biosystems SOLID system 。目录1. 1概述2. 2基本原理3. 3操作流程概述编辑D
10、NA测序(DNA sequencing )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早在 DNA双螺旋结构(Watson and Crick,1953) 被发现后不久就有人报道过DNA测序技术,但是当时的操作流程复杂,没能形成规模。随后在1977年Sanger发明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末端终止测序法,同年A.M.Maxam 和W.Gilbert发明了化学降解法。Sanger法因为既简便又快速,并经过后续的不断改良,成为了迄今为止DNA测序的主流。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传统的 Sanger测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的需要,对模式生物 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以及对一些非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都需要
11、费用更低、通量更高、速度更快的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应运而生。这三个技术平台各有优点,454 FLX的测序片段比较长,高质量的读长(read )能达到4OObp ; Solexa测序性价比最高,不仅机器的售价比其他两种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在数据量相同的情况下,成本只有454测序的1/10 ; SOLID测序的准确度高,原始碱基数据的准确度大于99.94%,而在15X覆盖率时的准确度可以达到99.999%,是目前第二代测序技术中准确度最高的。虽然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工作一般都由专业的商业公司来完成,但是了解测序原理、操作流程等会对后续的数据
12、分析有很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以Illumi na/Solexa Gen ome An alyzer 测序为例,简述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等方面。基本原理编辑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测序的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在Sanger等测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dNTP,当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时,每添加一种 dNTP就会释放出不同的荧光,根据捕捉的荧光信号并经过 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从而获得待测DNA的序列信息。操作流程编辑1) 测序文库的构建(Library Co nstructio n )首先准备基因组(虽然测序
13、公司要求样品量要达到200ng,但是Gnome Analyzer系统所需的样品量可低至100ng,能应用在很多样品有限的实验中),然后将DNA随机片段化成几百碱基或更短的小片段,并在两头加上特定的接头(Adaptor )。如果是转录组测序,则文库的构建要相对麻烦些,RNA片段化之后需反转成 cDNA,然后加上接头,或者先将RNA反转成cDNA,然后再片段化并加上接头。片段的大小(Insert size )对于后面的数据分析有影响,可根据需要来选择。 对于基因组测序 来说,通常会选择几种不同的insert size , 以便在组装(Assembly )的时候获得更多的信息。2) 锚定桥接( Su
14、rface Attachment and Bridge Amplification)Solexa测序的反应在叫做 flow cell的玻璃管中进行,flow cell又被细分成8个Lane, 每个Lane的内表面有无数的被固定的单链接头。上述步骤得到的带接头的DNA片段变性成单链后与测序通道上的接头 引物结合形成桥状结构,以供后续的预扩增使用。3) 预扩增(Denaturation and Complete Amplification)添加未标记的dNTP和普通Taq酶进行固相桥式 PCR扩增,单链桥型待测片段被扩 增成为双链桥型片段。通过变性,释放出互补的单链,锚定到附近的固相表面。通过不断
15、循 环,将会在Flow cell的固相表面上获得上百万条成簇分布的双链待测片段。4) 单碱基延伸测序(Single Base Extension and Sequencing)在测序的flow cell中加入四种荧光标记的 dNTP、DNA聚合酶以及接头引物进行扩增, 在每一个测序簇延伸 互补链时,每加入一个被荧光标记的dNTP就能释放出相对应的荧光,测序仪通过捕获荧光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光信号转化为测序峰,从而获得待测片段的序列信息。从荧光信号获取待测片段的序列信息的过程叫做Base Calling ,Illumina公司Base Calling 所用的软件是 Illumina s Genome Analyzer Sequencing Control Software and Pipeli ne An alys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制药原料药采购合同范文案例
- 基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 突发水污染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实证研究
- 教官活动策划方案
- 插花售卖活动方案
- 护航作业活动方案
- 教育公司传媒策划方案
- 教学练兵活动方案
- 故事剧场活动方案
- 聚苯胺-钼酸银聚氨酯IPN防腐抗菌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2023春国家开放大学-01880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09第九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 保沧高速河间服务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终)
-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 hse履职能力评估测试题库
- GB/T 1871.2-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氧化铁含量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 养老院排班表
- 营销学相关理论-4P、4C、6P、整合营销
- 2022-2023年(备考资料)副主任医师(副高)-肾内科学(副高)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试卷4
-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公司质量检验
- 零信任网络安全理念的重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