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练习1_第1页
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练习1_第2页
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练习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练习(1)1.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 B .C.D .2.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构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E 2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 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3-4题。掘向1a中的()乙水文蜡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地 B.

2、 地 C.地 D. 地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5.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第1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I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口OBS aJ口匚二二M. IAJid,*bVF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回答6-8 题。g 町 oo- oHU- 一>0O5 0 5 0 5 0 5 .3322 116.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A恒河流域B

3、.尼罗河流域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7.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雨水补给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8.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A. 1 月 B. 2月C. 11 月 D. 12 月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 游洞庭湖和都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9-10题。9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2009 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10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4、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图1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1-12题。11. 图1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 附近B.附近C. 附近D.附近12.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 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 海浪的影响B. 暖流的影响C. 海风的影响D. 寒流的影响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 “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 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

5、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13-15题。2500 KQOO1 SOO100Q年抄径冷堂择锂進、力输浄量塾年平吗信 年律韓泱蛊250020Q0 15OO1()001S70197510S01935年侍1B9D 1S9520006DQ 0 -EQO13.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1976 年 B.19771984 年 C.19801989 年 D.19892000 年14. 该支流流入()A.黄河 B. 长江 C. 辽河 D. 黑龙江1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

6、加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16.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QWtDfX)2ffi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一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17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三沢积岩I 回沉积岩【F7花岗岩7侵油血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图务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8-19题。18. 属于背斜谷地方是()A.B .C. D .19. 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M唠-:帜丫;肚岬运锻皿遠A.褶曲隆起 B .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 .断裂上升图图5图侧巨仲(ft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 示意图,图5为华北 某地区等高线地形 图。结合材料,回答20-21 题。20. 发生图4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