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_第1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_第2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_第3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_第4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折线统计图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折线统计图是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例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已经初步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将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六年级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基于以上认识,

2、我把本课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2、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在知识上: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以及数据变化趋势 。(2)、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总结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在情感上、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渗透统计思想,同时,根据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3、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并能正确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对于统计图,在生活中我们运用最主要是看

3、统计图,如何准确分析统计图应该是新课程对统计图的定位,因为生活中处处是统计图:股票、身高、体温、气温、每年政府总结的报告汇总历年来各方面的经济增长等等。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如何看统计图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线统计图特有的变化等。而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渗透分析、推理的知识。二、说教法: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在观察、对比、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2、设计不同练习方式

4、,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说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的设计: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新旧结合、导入新课。(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回归生活,分析预测、实践应用。(4)质疑问难、全班总结、畅谈收获。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新旧结合、导入新课。在创设情境部分:2003年春我国非典时期这届学生只有4、5岁,对非典的认识可以说是0,所

5、以教师先对非典的危害作以简单的叙述。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逐步展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了“不计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天增长最快,哪一天人数下将的最快”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折线统计图”。 小丽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他在学了这单元内容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学生虽然第一次听说“折线统计图”,只要看到统计图上那条醒目的折线就

6、能明白这个名称的含义。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由于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在表示上相似,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认真观察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这两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对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相同点的比较最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知识,而不同点的比较最主要是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演示真正来感受到线的变化而反映的数据的变化。接着让学生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发现了些什么?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

7、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缓、陡。)(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变化趋势。教师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

8、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分析预测、结合。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两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校气象小组记录的学校一天气温变化统计图,最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到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这块内容的设计重点是复习巩固。而第二块体温变化统计图,对知识又进行了提升,除了能读懂图外,还要求学生能进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测。在总结环节,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小结,怎样看一幅折线统计图,从折结统计图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并促进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能意识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优缺点。二、素材的选取学习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

9、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本课中的四个素材:身高统计图、气温统计图、体温变化图及商商店品销售情况统计,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三、数学活动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探索与交流的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使他们在其中学习、生长、发展和创造等。第95页“想想做做”第1题仍然练习看折线统计图。在回答教材提出的那个问题前,让学生仔细看图,从中收集数学信

10、息。包括从统计图的标题了解图所表达的内容,从折线上各个点表示的数据了解它的具体含义,从折线的形状分析它所反映的态势这些看图的要求采用学生交流“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的形式进行教学。 第9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2题都是教学画折线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在图上描点并连成折线。描点和连线是表达数据的大小和变化态势,是制作折线统计图最重要的工作。用适当位置上的点表示数据,找到点的位置是完成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关键。这道题在统计图上表示计算机台数的4个点,分别在横轴的四个年份对应的4条竖线上,还要与纵轴上的1格表示5台相匹配。在学生第一次进行描点练习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时注意三点:一是描

11、点时可以利用图上的横线确定点的高度,要把点画在相应的竖线上。二是从左边第一点起到右边最后一点止,在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都画线段,使各条线段连成一条折线。三是“想想做做”第2题的纵轴上把0之间画成折线所表示的意思对学生作简单的解释。以上教学,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学会了画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且认识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以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在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在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合理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