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_第1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_第2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_第3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_第4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牙列,(一). 型题:在每个考题下面有4个答案,请选出其中最佳的一个答案。#1、下列关于外展隙的作用哪一点是错误的? (D)A、 保护牙槽骨 B、 咀嚼时排溢食物 C、 利于牙齿自洁 D、 扩展牙龈缘6、正常牙列中上颌后牙颊侧外展隙(a)与舌侧外展隙(b)相比 (B)A、a>b; B、a<b; C、a与b基本相等 D、a与b大小关系不确定#7、Spees曲线最低点位于 (B)、下颌第二磨牙的近颊尖 、下颌第一磨牙的远颊尖 C、下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 D、 下颌第二磨牙的远颊尖8、耳屏鼻翼线与眶耳平面形成的交角为 (B)、°、°、°D、°9、端坐

2、时眶耳平面与地平面形成的交角为 (0)、20° 、15° 、25° 、0°10、耳屏鼻翼线是指鼻翼中点到下列哪一点的联线 (C)、耳屏上缘 、耳屏下缘 、耳屏中点 、外耳道上缘11、眶耳平面是指双侧眶下缘最低点与( )的连线形成的平面 (A)A、外耳道上缘; B、外耳道下缘; C、耳屏中点; D、耳屏上缘1.正常邻接的生理意义( ) (A,B,C,E) (A).保护牙周组织; (B).分散咀嚼压力; (C).利于食物排溢; (D).便于舌的运动; (E).利于牙齿的稳固;#6、两牙接触点下方(根方)的空隙称之为 (A,C,D)、外展隙 、合间隙 、邻间隙

3、 D、楔状隙#3、上颌的纵合曲线中最突向下的部位是 (A) A、的近颊尖 B、的远颊尖 C、的近舌尖 D、的远舌尖填空题8、从合面观,牙列可分为 , , 三种基本类型。 方圆形,尖圆形,卵圆形9、紧密邻接成为牙弓的作用: , ,。 相邻牙互相支持, 分散合力,避免食物嵌塞名词解释1、合曲线: 指用以表示牙列合面形态的曲线。矢状方向者称为纵合曲线,冠状方向者称为横合曲线。2、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 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而形成的联线。该联线由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3、补偿曲线:即上颌的纵合曲线。#

4、4、spee's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与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联线。该联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形的曲线。曲线的切牙段较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第一磨牙的远颊尖逐渐降低,再向后(第二、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5、横合曲线:横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在上颌,连接双侧同名后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此即上颌的横合曲线。同样,连接下颌双侧同名后牙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称下颌的横合曲线。由于下颌后牙向舌侧倾斜,颊尖比舌尖略高,但经磨耗后,功能尖(颊尖)多变平,舌尖则相对较长,下颌的横合曲线多不明显。1、简述牙长轴的倾斜规律牙并不是垂直地排列在牙槽骨中,而是具有一定

5、的倾斜方向与倾斜角度。近远中向观:牙冠不同程度地向近中倾斜,其中上颌中切牙牙冠向近中倾斜地程度较小,上颌侧切牙向近中的倾斜程度较大,上颌尖牙只略向近中倾斜;下颌切牙和尖牙向近中倾斜程度均较小;上下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较正,第二、三磨牙向近中倾斜程度依此增大。唇(颊)舌向观:上下颌切牙均向唇侧倾斜,但下颌切牙的倾斜度较小。上下颌的尖牙、上颌前磨牙以与上下颌的第一磨牙较正,下颌前磨牙略向舌侧倾斜。上颌第二、三磨牙向颊侧倾斜,下颌第二、三磨牙向舌侧倾斜。2、简述牙的垂直向排列规律由于牙不是垂直地排列在牙槽骨中,而是具有不同的倾斜方向与倾斜角度,而且牙的合面形态不规则,在垂直方向上的排列水平也不尽相同,

6、一般常以两个假想的指标合曲线和合平面进行描述。(1) 合曲线:有两大类:矢状方向的纵合曲线和冠状方向的横合曲线。 将上(或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以一假想的联线连接起来,该联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是为纵合曲线。正常时该曲线由上颌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向下凸出最明显,依次向后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逐渐向上弯曲。 将双侧同名后牙的颊舌尖依次联结起来,可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为横合曲线。(2)合平面以上颌合平面为例。上颌合平面是指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顶,也有认为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合

7、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上颌中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颊尖均与该合平面接触,侧切牙切缘距该合平面约0.5mm,第二、第三磨牙距该合平面的距离依此增大。#3、简述牙列中牙的邻接特点排列在牙列中的牙是以突面相互接触的,接触区域限于很小的范围内,一般将早期的接触区称为邻接点,随着年龄增大,受力时间延长,接触部位可被磨耗,邻接点逐渐变成邻接小面。相邻二牙之间从邻接点开始向外展开,呈“”字形,叫做外展隙又称楔状隙,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分别称为唇(颊)侧外展隙、舌侧外展隙与切端(合面)外展隙。接触点下方的外展隙称为邻间隙,有牙龈乳头充塞其间。正常的邻接关系,不仅能使牙的排列

8、连续完整,咬合关系恒定,还可以使相邻的牙齿互相支持,互相依靠,利于分散咀嚼时所产生的压力,这对于口颌系统的健康是必要的。4、 谈谈你对合平面的认识由于牙的合面形态不规则,而且存在纵合、横合曲线,在从整体上描述牙列咬合特点时,设定了一个假想平面合平面。文献中关于合平面的解释有以下两种个方面:(1) 以下颌牙列为基准的解剖学合平面是经下中切牙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二磨牙远颊尖顶构成的平面。该平面常用在解剖学研究方面,用以描述下颌、下牙列相对与上颌、颅骨等其他结构的位置关系。(2)以上颌牙列为基准的修复学参考合平面是经上中切牙近中切角至双侧第一磨牙近舌尖顶(也有人采用第一或第二磨牙远颊尖顶)所构成的平面,

9、一般认为该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咬合#2、正常合7B与对颌无咬合接触的是哪个斜面? (A)A、 颊尖的近远中颊斜面 B、 颊尖的近远中舌斜面C、 舌尖的近远中颊斜面 D、 舌尖的近远中舌斜面#3、正常合6C与对颌无咬合接触的是哪些斜面? (C)A、 颊尖的近远中颊斜面 B、 舌尖的近远中颊斜面C、 舌尖的近远中舌斜面 D、 颊尖的近远中舌斜面4、下列哪项属于替牙期 (B)A、 2.5-13岁 B、 6-11岁 C、 0.6-13岁 D、 2.5-6岁*12、Angle氏错合分类以( )为纲 (C) 、上下磨牙的合关系、上下尖牙的合关系 、上下第一磨牙的合关系、正中关系13、

10、正常牙尖交错合时,上颌尖牙的尖顶对着 (C)、下颌尖牙的近中缘 、下颌尖牙的尖顶 、下颌尖牙的远中缘 D、无明确标志*34、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远中的咬合关系称作安格氏 (C) A、类 B、类 C、类 D、类5、下列各项中对咬合高度影响最大的部位是 (A,D)A、上颌后牙舌尖 B、上颌后牙颊尖 C、下颌后牙舌尖 D、下颌后牙颊尖填空*10、中性合为上颌第一恒磨牙的 , 对着 颊面沟。 近颊尖,下颌第一磨牙的*11、中性合者牙尖交错合的解剖标志为、 、 。中线对正,一牙对二牙,下颌尖牙远中牙尖嵴(或牙尖的远中唇斜面)对着上颌尖牙近中牙尖嵴(或牙尖的近中舌斜面),上颌第一磨

11、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前牙的基本合型有哪些、 、 、 、 。名词解释6、牙尖交错合: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关系。7、前牙覆合:指下颌咬合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8、前牙覆盖:指下颌咬合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水平距离。9、后牙覆合:指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10、后牙覆盖:指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1、简述Angle 错合的分类情况第一磨牙的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合最重要的标志之一,Angle氏以此为纲将错合分为以下三类: (1) 安氏I类错合:上下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即上颌

12、第一磨牙的近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并伴有错合表现者称之(不伴有错合表现者为正常合);(2) 安氏II类错合:上下第一磨牙为远中合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近中;当上下第一磨牙近远中同名牙尖相对时,称为轻度II类错合,当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楔状隙时,则成为完全II类错合。安氏II类错合可分为两个分类,一分类前牙覆合覆盖均较大;二分类前牙覆盖较小,覆合一般较深。(3)安氏III类错合:上下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远中。当上颌第一磨牙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远颊尖时,称为轻度III类错合,当

13、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二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楔状隙时,则称为完全III类错合。当一侧为远中(或近中)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关系时,则称为II类(或III类)错合亚类。*2、ICO 正常的标志有哪些? (1).除下颌中切牙与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外,上下颌牙均为一牙对二牙; (2).覆合覆盖关系正常; (3).尖牙关系为: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对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 (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3、为什么用牙尖交错合替代了过去所称的正中合? 牙尖交错合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将此咬合关系称为正中合,由于这个名词中隐喻着上下牙达到此咬合关系时,下颌

14、的位置相对于颅骨而言位于正中,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如一侧后牙反合,下颌在其最广泛、最紧密接触的咬合状态下,可能略偏向于反合侧,而非“正中”,此时以“正中合”一词描述其合关系,则显得不十分贴切。牙尖交错合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此时的咬合特征,意即不管下颌是否“正中”,已经达到其最广泛、最紧密的咬合接触。为使一个描述同一特征的名词具有普遍意义,现在以牙尖交错合替代了正中合一词。4、简述咬合与颞颌关节、颌骨肌之关系如下图所示,咬合、颞颌关节、颌骨肌与中枢神经系统,构成了口颌系统,其相互间关系十分密切。(1)由于牙尖交错位由咬合决定,牙尖交错位包含着髁突位置的概念,咬合对牙尖交错位有先决作用,因此咬合时髁突

15、的位置具有重要影响;而咬合的高低、是否向一侧过度偏斜等特征,可以影响颌骨肌的初始状态(肌紧张度、肌长度); (2)颞颌关节异常,如过度生长、髁颈骨折、髁突肿瘤等,均可导致肌肉异常收缩,并可以导致上下牙列咬合不吻合; (3) 肌肉紧张、挛缩,使下颌过度闭合,髁突向后移,咬合错位。可见咬合、关节、颌骨肌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部均有感觉纤维将感觉信号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向颌骨肌传出运动信号,肌肉收缩,产生相应的下颌运动、维持相应的下颌位置。 CNS 肌肉 咬合 TMJ#5、前牙合型有哪些? 对口颌系统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前牙合型基本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正常合,反合、对刃合、深覆合

16、,深覆盖,开合。前牙的功能主要是切割食物,辅助发音和美观。正常合:为浅覆合、浅覆盖,有利于与TMJ与肌肉功能协调,正常行使切割功能,可以满足发音需要,并符合审美特征; 反合: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下颌切牙咬于上颌切牙的唇侧,此时下颌切牙不能顺上颌切牙舌面引导对食物进行有效切割,可以影响某些唇齿音的发音(如含f的音),严重者下颌前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 对刃合: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切牙切缘相对。此时不存在下颌切牙顺上颌切牙舌面滑动的运动,影像切割运动。深覆合: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上切牙覆盖下切牙的量超过下切牙牙冠长度(冠颈径)的2/3,有些严重者(如内倾形深覆合)因咬到下颌唇粘膜而致粘膜

17、炎症。并对TMJ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制。深覆盖: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下切牙咬于上切牙的颈1/3范围内,严重者因咬到腭粘膜而致粘膜炎症或/和损伤, 可影响个别唇齿音的发音.开合: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切牙不接触,在垂直方向上有距离。对发音、美观、切割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试述覆合、覆盖的生理意义(1)覆合覆盖是上下牙列唇(颊)舌向关系的主要特征,前牙的覆合覆盖是指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或水平距离;后牙的覆合覆盖是指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或水平距离。(2)正常的覆合覆盖使上下牙凸凹结构得以最广泛、最紧密地接触,可提高咀嚼效率;(3)覆合覆盖正常时,上

18、牙列从唇(颊)侧包盖着下牙列,避免咀嚼时咬伤唇颊粘膜;而下牙列从舌侧包盖着上牙列,则可保护舌缘不被咬伤。(4)正常的覆合覆盖可以衬托唇颊部,维持面部的丰满(5)在咀嚼运动中,前牙覆合覆盖引导切割运动,后牙覆合覆盖对咬合相运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关节选择题单选题21、髁突的主要功能部位是 (B)、髁突后斜面 、髁突前斜面 、髁突翼肌窝 、髁突内外极*22、关节盘最薄的部位是 (B)、盘的前带、盘的中带、盘的后带、盘后双板区23、含有粗大弹力纤维的结构是 (C)、颞前附着、下颌前附着、颞后附着、下颌后附着31、闭口时正常颞颌关节盘中带位于 (B)A、.关节结节顶处 B、关节结节后斜面与髁突前斜面之

19、间C、关节窝顶与髁突横嵴之间 D、髁突横嵴稍后方32、下颌那些结构与关节盘无附着关系 (C)A、颞前附着 B、翼外肌上头 C、翼外肌下头D、下颌前附着多选题8、下列关于髁突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B,E) A、横嵴将髁状突分为前后两个斜面; B、髁状突外极比内极突; C、双侧髁状突长轴延长线相交约145160度; D、翼外肌附着在髁颈部; E、髁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转动运动*9、颞下颌关节正常结构关系不包括哪一项 (B,C) A、髁状突位于下颌窝中央; B、双侧关节形态对称; C、开口时位于关节结节顶下方 D、关节盘中带正对髁状突前斜面; E、髁状突横嵴对着关节盘后带后缘或其稍前方。填空题#12

20、、颞颌关节主要组成部分为 、 、 、 、 。 髁突,关节盘,颞骨关节面,关节韧带,关节囊%,*13、人的关节盘矢状面形态为,可分为带,其中 带最厚,约mm。 双凹形(或“S”形),前中后三带,后,314、颞颌关节韧带主要有韧带,韧带,韧带。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或者:外侧韧带,内侧韧带,后韧带)*1、ICP时颞颌关节结构的正常关系为 , , .髁突位于下颌窝的中央,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紧密接触,关节盘后带后缘对着髁突横嵴或其稍后方11、盘一突复合体:在冠状切面,关节盘呈半月形,其内外侧通过盘侧韧带与髁突的内外极紧密相联,使关节盘与髁突常以一个整体形式参与下颌的

21、运动,故将之称为盘突复合体。%,#1、.颞颌关节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其关节盘有何外形特征?(1)TMJ的组成: 髁突、关节窝、关节盘、关节韧带(3条)和关节囊。(2)关节盘外形特点: 卵圆盘状结构,矢状面观,上表面前凹后突,呈倒置的”S”形,下表面基本呈凹形。冠状切面观,关节盘呈半月形,内外侧通过盘侧韧带与髁突紧密相连。关节盘前、中、后各部厚度不一,冠状方向上一般内侧较外侧略厚,矢状方向上基本分为以下三带:a. 前带:2mm,闭口时位于关节结节后斜面近关节顶处,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边缘部可有血管神经,前方与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相连;b. 中带:1mm厚,闭口时位于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突前斜

22、面之间,纤维排列紧密,无血管神经分布;c. 后带:3mm,闭口时位于关节窝底与髁突横嵴之间,其后缘与髁突横嵴近乎平齐或位于其稍后方,后端有双板区,上板由胶原纤维和粗大的弹力纤维构成,为颞后附着,下板含粗大的胶原纤维,为下颌后附着,上下板之间由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充满。*2、简明论述TMJ 的正常结构关系与其功能运动特点。(1)正常结构关系: 当闭口于牙尖交错位时,髁突位于下颌窝的中央;关节盘后带后缘正对着髁突横嵴或其稍后方;关节盘中带位于髁突前斜面与关节结节后斜面之间 (2) 功能运动特点:整个关节间隙被关节盘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潜在腔隙,关节盘与关节窝之间为上腔,大而松,允许盘-突

23、复合体在颞骨关节面下作滑动运动,称滑动关节。关节盘与髁突之间为下腔,小而紧,髁突在其中主要作转动运动,称铰链关节,又称盘-髁关节。所以关节盘通过盘侧韧带与髁突紧密附着,故关节盘主要随髁突运动而运动。髁突可以在关节盘下单独转动,也可与关节盘一同作为盘突复合体沿关节结节后斜面滑动。但在实际功能运动中常常是这两种运动并存,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会有所侧重。肌肉选择题20、口颌肌电图所记录的肌电活动实质上是 (D)、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混合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7、闭口时收缩的肌肉不包括 (D、E) 、嚼肌 、颞肌前束 、翼外肌上头 、翼外肌下头 E、下颌舌骨肌填空题#4、舌骨上肌群包括 , , , 。

24、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茎突舌骨肌5、翼内肌的主要功能是 , , 。 提下颌,前伸下颌,拉下颌向对侧16、升颌肌肌梭是通过 神经的 纤维向上级中枢传导的。 三叉神经,感觉17、口腔颌面部可以采用表面电极记录电活动的肌肉主要有, , 。 咬肌,颞肌,舌骨下肌群18、肌电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 电极,放大器,显示器(或打印系统等输出设备)#19、降颌肌主要有, , 。 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翼外肌*1、简述翼外肌的解剖特征与其功能特点(1)解剖特征翼外肌位于颞下窝,肌纤维由前内向后外走行。翼外肌上头较小,起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止于关节盘的前缘;下头较大,起于翼外板的外面

25、,部分肌纤维止于关节囊和关节盘,大部分止于髁突颈前内侧部的翼肌窝。(2)功能特征对翼外肌上下头功能的认识尚有一些争议,目前多数人认为,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是拉关节盘和髁突向前下方移动,因此在开口时上下头均有收缩。但翼外肌上头功能比较复杂,在闭口紧咬时与升颌肌同时收缩,牵引关节盘向前旋转,以维持关节盘与髁突之间相互协调的位置关系。*2、述各咀嚼肌组成、起止点与功能咀嚼肌包括双侧的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1)嚼肌:起点上颌骨颧突与颧弓下缘止点下颌支与下颌角外面作用提下颌,产生咬合力,前伸下颌。(2)颞肌:起点颞窝与颞深筋膜 止点下颌骨喙突作用提下颌,产生咬合力;前束纤维收缩可使下颌产生前伸运

26、动,后束纤 维收缩可使下颌产生后退运动,一侧后束收缩,可使下颌产生同侧运 动;对维持姿势位起重要作用。(3)翼内肌:起点深头起于蝶骨翼外板内面和腭骨锥突,浅头起于腭骨锥突和上颌结 节; 止点下颌支与下颌角内侧面 功能提下颌,产生咬合力,前伸下颌,一侧收缩可使下颌向对侧运动。(4)翼外肌:起点上头起于蝶骨大翼下面与颞下嵴,下头起于翼外板的外面; 止点下头主要止于髁突颈部的翼肌窝;但也有部分纤维止于关节盘前 缘与部分关节囊上头止于关节盘前缘与部分关节囊功能双侧收缩使髁突向前,引起前伸或张口运动;单侧收缩可使下颌向 对侧运动。上头收缩能牵引关节盘与髁突一起向前运动,闭口时与 升颌肌同时收缩,起稳定关

27、节盘与髁突关系之作用。*3、简述翼外肌与颞下颌关节盘的关系在解剖和功能方面,翼外肌上下头都与颞下颌关节盘有密切的关系:(1)解剖方面:翼外肌上头部分纤维止于关节盘前缘,并与关节盘的纤维相互融合;翼外肌的下头也有部分和翼外肌上头一起止于关节盘前缘。(2)功能方面:在下颌运动中,翼外肌上下头的协调活动,是维持关节盘-髁突功能正常的保障,以开闭口运动为例,闭口紧咬时,翼外肌上头与升颌肌同时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开口时,翼外肌上下头均收缩,牵拉关节盘和髁突向前下运动。颌位选择题#14、肌力闭合道的终点由( )所决定 (D)、咬合、牙周本体感受器 、髁道斜度 、升颌肌 *15、“长正中”是: (D)

28、、后退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 、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下颌姿式位至牙尖交错位13mm,无偏摆的现象 、后退接触位至牙尖交错位无偏摆的现象¥16、 "牙位"是指( ) (A) A、 牙尖交错位 B、后退接触位 C、下颌姿式位 D、肌接触位;17、"正中关系"是指( )时下颌对上颌的关系 (D) A、后退接触位 B、牙尖交错位 C、 从ICP自然张口至最大 D、 从RCP开口至最大绞链开口度18、全口牙缺失后,即无明确的()的标志 (C)、下颌姿势位 、后退接触位 、牙尖交错位 、下颌铰链位*19、休息位是指 (A) 、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

29、后退接触位、下颌铰链位35、下列哪一项与下颌姿势位是同一个颌位 (B) A、肌位 B、息止颌位 C、牙位 D、肌接触位!38、后退接触位主要与下列哪条韧带有关 (A) A、颞下颌韧带的水平部 B、颞下颌韧带的斜行部 C、蝶下颌韧带 D、茎突下颌韧带填空题!2.RCP又叫( ) (A/D) A、绞链位 B、正中关系 C、正中合 D、韧带位; E、二位; 10、影响姿势位的因素包括 (A,B,D,E) A、头位 B、牙齿修复情况 C、咀嚼习惯 D、情绪 E、吞咽=,#7、肌力闭合道的终点为 , 正常时与 一致。 肌接触位,牙尖交错位¥12、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合时下颌的位置,由上下牙的嵌合关系所决

30、定。!13、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还可以退约1左右,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关节窝内的最后位置,下颌从该位起可以作侧向运动。*14、下颌姿势位: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所处的位置。*15、长正中:正常情况下,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向牙尖交错位运动时,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此现象称之。=,#16、肌力闭合道: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方向而向前上运动,此运动轨迹主要受肌肉功能的影响,故称为肌力闭合道。17、肌接触位: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的方向而运动,至上

31、下牙刚一出现咬合接触时的下颌位置。%18、肌牙位一致:当肌接触位(肌位)与牙尖交错位(牙位)为同一个位置时,称为肌牙位一致。%19、肌牙位不一致:当肌接触位(肌位)与牙尖交错位(牙位)不是同一个位置时,称此现象为肌牙位不一致。20、早接触:当下颌顺肌力闭合道闭合至刚一出现牙接触时,如果仅有个别部位接触,下颌需作一定调整才能进入牙尖交错位,这种个别接触的部位称为早接触。!1、试述RCP与CR的关系 RCP即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约位于牙尖交错位后方1mm处,此时前牙不接触后牙接触,髁突位于其在关节窝中的最后位,下颌由此位可作侧向运动。CR即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从RCP开始作铰链开口运动

32、,在此范围内(开口度不超过1825mm)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关系。由此可见可见RCP是CR的最上位,而CR不是一个颌位,而是在铰链开口度范围内下颌对上颌位置关系的一个范围。¥2、述ICP与ICO的关系ICO即牙尖交错合,是指上下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关系,是牙对牙的关系。ICP即牙尖交错位,是当下颌位于牙尖交错合这种咬合关系状态下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牙尖交错位以牙尖交错合为前提,并随牙尖交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牙尖交错合的变化而变化,随牙尖交错合的消失而消失。可见牙尖交错合和牙尖交错位描述的是下颌在同一种状态下的不同侧面,牙尖交错合强调的是咬合关系,牙尖交错位则强调的是该处于该咬合

33、关系下时下颌相对于的位置。¥3、牙尖交错位的定义、生理机制,正常标志与意义(1)定义:牙尖交错合时的下颌位置为牙尖交错位。(2)生理机制:牙尖交错位以牙尖交错合为前提,并随牙尖交错合的变化而变化,故又称为牙位。(3)正常的标志a、颞颌关节:髁突在关节窝中基本处于中央位置,即关节的前、后、上间隙基本相等。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密切接触,双侧髁突位置对称,关节内压力正常。b、口颌肌:双侧口颌作用协调,功能正常,肌力闭合道终点与牙尖交错位一致。c、咬合:上下牙列中线一致,并与上唇系带对正 (有错位牙、缺失牙时例外)。上下牙牙尖交错,广泛而紧密接触,垂直距离正常。(4)正常的意义牙

34、尖交错位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如牙尖交错位正常,则双侧咀嚼肌可发挥强大的力量施于牙体牙周组织,并使得合力均匀,分布广泛,双侧颞颌关切受力适度均匀,运动协调,在执行正常功能的同时,确保牙周组织无创伤,颞颌关节无异常受力,双侧咀嚼肌无功能紊乱。因此,牙尖交错位的正常与稳定是维持口颌系统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之一。4、下颌姿势位的定义、生理机制,正常标志与意义 (1)定义: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2)生理机制:下颌骨因其本身的重量而下垂,使升颌肌的肌纤维被拉长,激惹了升颌肌中的肌牵张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的反馈调节,使升颌肌轻度收缩,以对抗下颌

35、骨的重力下垂作用。因此,升颌肌的本体感受反馈调节是下颌姿势位的主要形成机制。此外,颞颌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软组织的弹性与粘滞性,对下颌姿势位的保持也有一定的作用。(3)正常标志: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一个楔形间隙,前大后小,称之合间隙(又称息止合间隙)。合间隙的前端约14。下颌姿势位时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双侧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上头均有电位活动。尤其是颞肌的电位活动较明显。(4)正常的意义 下颌姿势位有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此位上下牙不接触,避免非咀嚼性磨损,牙周与颞颌关节组织均不受力,口颌肌比较放松,这是维持口颌系统健康所必须的。因此,保

36、持下颌姿势位的相对稳定与正常的合间隙是十分重要的。!5、后退接触位的定义、形成机制与意义各是什么?(1)定义:从牙尖交错位,下颌还可以后退约1,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从该位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之为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2)形成机制:a. 髁突后方关节窝内软组织具有一定缓冲性;b. 颞下颌韧带(主要是水平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可让性;c. 颞肌后束、下颌舌骨肌等后退下颌的肌肉收缩。(3) 意义:由于后退接触位属于韧带位,为物理性定位,重复性好,当全口牙或半口牙丧失后,以牙尖交错合为前提的牙尖交错位也就失去了明确的依据,但

37、此时后退接触位仍然可以达到。因此在临床修复中,就可以以后退接触位作为取得牙尖交错位的参考位,以力图在患者原有牙尖交错位的基础上建立义齿的牙尖交错合。 后退接触位是吞咽时下颌经常到达的位置,因此也是下颌的功能位之一。在咬合紊乱的检查诊断中,也常将后退接触位作为一重要参考位。5、 颌有哪几个基本颌位?其相互关系如何?(1)下颌有三个基本颌位:a. 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合时下颌的位置,由上下牙的嵌合关系所决定。b. 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还可以退约1左右,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关节窝内的最后位置,下颌从该位可以作侧向运动。c. 下颌姿势位

38、: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所处的位置。(2)三个基本颌位的相互关系为:a. 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前后相距约1mm,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如果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则称此范围为“长中正”b.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下颌从姿式位向前上运动约14mm(也有报道为24mm),进入牙尖交错位,二者主要表现为垂直向关系,正常情况下,下颌在升颌肌收缩作用下,从姿式位闭口至牙尖交错位,这一运动的轨迹,称为肌力闭合道,肌力闭合道的终点称为肌接触位,有人将之简称为肌位。三种基本颌位的相互关系与与肌力闭合道的关系简表如下: 1后退接触位 牙尖交错位(牙位

39、) (肌接触位、肌位) 长正中 肌 力 合间隙 闭 (14mm)合 道 下颌姿式位 =7、何谓肌力闭合道? 它与牙尖交错位与肌接触位有何关系? 下颌在肌肉收缩作用下自然闭口至有上下牙接触时的运动轨迹为肌力闭合道, 牙刚接触的位置即为下颌的肌接触位, 正常时肌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一致, 称为肌牙位一致,表明牙尖交错位与升颌肌协调。如果下颌到肌接触位时仅有个别牙接触,称这个接触的牙为早接触,下颌需移动一下才能到达最广泛最紧密咬合接触的牙尖交错位,称该现象为肌牙位不一致。、 因此肌接触位是肌力闭合道的终点,正常时肌力闭合道的终点正好是牙尖交错位,即肌(肌接触位)牙(牙尖交错位)位一致。颌运选择题*24

40、、自然牙列的侧向咬合运动最好是 (B)、工作侧牙接触,非工作侧牙也接触;、工作侧牙接触,非工作侧牙不接触;、工作侧仅尖牙接触 、工作侧牙不接触,非工作侧牙接触;*25、全口义齿的前伸咬合应该是 (C)、前牙接触后牙无接触; 、前牙无接触后牙接触;、前牙接触后牙也有接触;、全体前后牙接触26、铰链运动是从哪个位置开始的 (B)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颌姿势位 、前伸合位 37、下颌边缘运动轨迹中重复性最好的轨迹为 (A) A、上缘轨迹 B、后缘上半部轨迹 C、后缘下半部轨迹 D、前缘轨迹%3、切道斜度与 (B,D)、覆盖的程度成正变关系、覆盖的程度成反变关系、覆合的程度成反变关系、覆合

41、的程度成正变关系填空题2、开口度是指 正常开口度 mm.最大开口状态下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加覆合的大小,大于40#6、侧向咬合时工作侧咬合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况 , 。 尖牙保护合,组牙功能合*20. 出现侧向合干扰的牙尖斜面常见于:上颌的 尖 斜面和下颌的 尖 斜面。 舌,颊,颊,舌21、下颌运动受到 、和共同的制约。 颞颌关节,颌面部肌肉,咬合*21、前伸合干扰:一般认为,在自然牙列,当下颌向前运动至上下前牙对刃咬合时,前牙接触,后牙应无接触,如果有接触,则视为前伸合干扰。*22、前伸平衡合:在全口义齿,由于义齿固位的需要,当下颌向前运动至上下前牙对刃咬合时,前牙接触,后牙也应接触,此现象称

42、为前伸平衡合。#23、尖牙保护合:指下颌向一侧运动时,该侧仅尖牙接触,其余牙均不接触的侧向咬合。#24、组牙功能合:指下颌向一侧运动时,该侧有多个后牙接触的侧向咬合。*25、侧向合干扰:一般认为,在自然牙列,下颌向一侧运动时,该侧牙接触,对侧的牙应无接触,如果有接触,则视为侧向合干扰。*26、侧向平衡合:在全口义齿,由于义齿固位的需要,当下颌向一侧运动时,该侧牙有接触,对侧牙也应有接触,此现象称为侧向平衡合。%27、切道斜度:下颌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为切道斜度,它与前牙的覆合覆盖关系十分密切,与覆合程度成正比,与覆盖程度呈反比。28、髁道斜度:下颌在前

43、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的途径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为髁道斜度。影响髁道斜度的因素较多,在前伸咬合运动中,髁道斜度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生理范围。%29、ennet运动:在侧向咬合运动过程中,工作侧髁突外前(或外后)运动约15,该运动称为ennet运动。%30、ennet角:在侧向咬合运动过程中,非工作侧髁突向内下运动,其运动轨迹与矢状面形成一约20度的角,称之ennet角。%31、下颌边缘运动:下颌最大限度的运动称为边缘运动,下颌的各种功能运动均在边缘运动范围内。32、下颌付功能运动:指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等非功能情况下,下颌不自主地运动的现象,如夜磨牙等。这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下

44、颌运动,可对牙体组织、牙周组织、颌面部肌肉、颞颌关节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下颌做开口、闭口、前伸、后退运动时,分别是有哪些肌肉参加? 咬肌颞肌前束颞肌后束 翼内肌 翼外肌上头 翼外肌下头 舌骨上肌群开口运动 闭口运动 前伸运动 后退运动 侧向运动 对侧 同侧 对侧 同侧 对侧 双侧2、 试述前牙覆合覆盖对开闭口运动的影响a) 前牙覆合是指下颌咬合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前牙覆盖是指下颌咬合于牙尖交错位时,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水平距离。b) 覆合覆盖对开闭口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矢状方向上闭口运动轨迹的影响:在闭口运动中,下颌由后下向前上运动,其中向前运动的幅度受到前牙覆

45、盖的影响,覆盖大时,向前运动的限制较小,在后牙咬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向前运动量,相反,覆盖较小时,下颌向前运动的幅度受到限制,只能以向上运动为主。c) 一般认为,开口运动是闭口运动的逆运动,覆合覆盖对开口运动也有影响,主要是因为由于闭口运动受到覆合覆盖的引导或限制时,开口运动也必须遵循这种引导或限制,如上述覆盖较小的情况下,闭口时下颌向前运动的幅度不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开口初向后运动便不明显,而以接近垂直张口的运动形式进行,从而改变了正常的张闭口运动方向。d) 当前牙个别牙覆合覆盖异常(如个别牙反合)时,其对开闭口运动的影响就更加复杂,需要满足多种咬合的制导要求。3、简要回答咀嚼运动中下

46、颌运动的特征与其与咬合的关系。咀嚼运动是一个具有前后、侧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运动,与咬合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切割食物:运动形式为前伸咬合运动,首先下颌向前下运动,开口约1520mm,然后向上下切牙相对的位置闭口,咬住食物,下切牙沿上切牙舌面引导方向向后上滑动,回到牙尖交错位,在滑动过程中咬断食物,然后进入下一咀嚼阶段。(2)压碎、磨细食物:压碎过程主要是垂直方向的运动,磨细主要是侧方运动,但在实际咀嚼过程中,二者常常是相伴存在的。运动时下颌先向内下(非工作侧)移动一小段距离,然后转向外侧(工作侧),闭口向工作侧上下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并在此过程中捣碎食物;然后下后牙颊尖的颊

47、斜面沿上后牙颊尖的舌斜面滑行,下颌运动至牙尖交错位,在此过程中磨细食物。然后下后牙颊尖的舌斜面沿上后牙舌尖的颊斜面滑动少许后分离,重复上述过程。可见在咀嚼过程中,无论是切割食物,还是捣碎、研磨食物,咬合对下颌的运动都具有重要的制导作用。4、下颌自然开闭口运动有何特点? 肌肉收缩特点:开口时,舌骨上肌群收缩,牵拉下颌颏部向后下方运动,翼外肌下头收缩,牵拉下颌向前下方运动,在这样一对力偶作用下,下颌作开口运动;闭口时,颞肌、嚼肌、翼内肌收缩,下颌(颏部)向前上运动,髁突向后上运动,同时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相对于髁突的位置关系。髁突运动方式:开口时先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顶时作单纯转动

48、运动。闭口运动正好相反。髁突运动的距离与下颌颏部运动底距离之比约1:3。正常开口度不小于40mm。5、绘图描述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应画出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三个图矢状面应注出:对刃位(C),最大前伸位(A),最大开口位(O),肌力闭合道(h),牙尖交错位(ICP),后退接触位(RCP),姿式位(MPP),正中关系(CR),最大侧向颌位(L,R)。6、咀嚼运动中咀嚼肌的功能活动特点咀嚼过程中,在闭口相与咬合相活动的肌肉有嚼肌、颞肌、翼内肌、上翼外肌,开口相活动的肌肉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下翼外肌。闭口时,翼内肌最先收缩,其次是嚼肌和颞肌,接近咬合相时上翼外肌收缩,在工作侧和非工作侧各肌收缩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差别不大,但工作侧嚼肌和颞肌后束的肌活动量比对侧大。开口时首先是翼外肌下头收缩,然后是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同时闭口时所收缩肌肉的活动被抑制,但并非完全抑制。这种咀嚼时开闭口的肌肉收缩是交替进行的,但二腹肌前腹和下颌舌骨肌开口时的收缩开始点与闭口肌收缩终止点有重叠现象,尤其与颞肌的重叠多见。闭口时肌肉收缩量还被所咀嚼食物的性状调节。7、试述髁突运动的特点(1)兼有滑动和转动两种运动方式,根据功能需要,髁突两种方式可以或分别、或交替、或联合进行(2) 髁突运动的直接动力是翼外肌,因为只有翼外肌附着在髁突(颈部)。颞肌、咬肌也与颞颌关节前方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