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_第1页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_第2页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_第3页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作者:李梦帆,曹伟家,方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治疗。63例患者中,30例给予胃动力药物和静脉营养治疗,33例给予胃动力药物和肠内营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明显早于静脉营养组(P005),胃肠减压量在治疗1周后明显少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关键词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肠内营养; 静脉营养Ro

2、le of intravenous nutri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plegia after gastrectomy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travenous nutri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fter gastrectomyMethods63 cases of gastroplegia after gastrectom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3、In all of the 63 cases,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gastrodynamic drugs and intravenous nutrition,other 33 cases were treated by gastrodynamic drugs and enteral nutrition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mount,recovering time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find out a superior treatmen

4、tResultsEnteral nutrition group showed a short recovering time and less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mount compared to intravenous nutrition group(P800 ml/d,持续时间超过10天;(2)通过12种检查证实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3)无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4)近期未服用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5)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15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经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静脉或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处理。其中3

5、0例患者在应用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多潘立酮或小剂量红霉素等)治疗的同时,行深静脉置管,给予静脉营养治疗(静脉营养组)。33例患者在应用胃动力药的同时,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施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组),其中21例经胃镜下插入鼻肠管,9例经X线透视下插入鼻肠管,2例术后切口裂开重新关腹并行空肠造瘘术,另1例术后22天剖腹探查,未发现有机械性梗阻情况而行空肠造瘘术,该组病例均于插管第2天起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5001000 ml,以后每天滴注能全力或能全素,初始每日给予能全力500 ml或能全素 50100 g分次滴入,逐渐加量,37天后能量全部由肠内营养

6、替代。2结果21静脉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量的比较见表1,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见表2。表1两组患者胃肠减压量比较(略)表2两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略)22两组患者并发症在30例行静脉营养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由深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导管细菌培养阳性,4例出现导管滑脱,需重新置管。3例出现肝功能的异常。5例并发高血糖,需重新调整胰岛素用量。在33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中,6例出现腹胀、腹泻,通过调整输注速度,加用止泻药后缓解。3讨论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特别是侵袭性较大的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常导

7、致病期延长,患者营养障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或难以与机械性梗阻鉴别而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处理2。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根据病理生理学及胃动力学的研究认为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无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常可恢复的一种胃术后并发症3。而这种纯属动力异常的胃排空障碍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问题提出,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胃排空障碍的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应用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多潘立酮或小剂量红霉素等,但效果常不理想。据文献报道,多潘立酮的有效率为22,甲氧氯普胺为18,西沙必利为404。由于药物治疗的作用不确切而病人需要长时

8、间的禁食,因此营养支持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胃排空障碍患者因长时间不能进食,常会发生肠黏膜萎缩,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易发生细菌易位和毒素吸收。研究证明,胃腔内食物的排空并不是依靠食糜的重力,而是依赖胃肠道之间的压力差,小肠蠕动功能紊乱可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并造成胃壁肌肉舒缩障碍,是造成胃潴留的主要原因5。国外研究表明,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可明显抑制胃肠动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及胆囊收缩素(CCK)的分泌有关6。而肠内营养物质进入肠腔后,能刺激肠黏膜相关细胞分泌各种激素参与肠道的适应性变化,主要包括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都具有促进消化、吸收及胃肠蠕动的作用7。 本组

9、19例胃排空障碍患者通过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施行肠内营养时,用能全力或能全素作为营养制剂,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全力、能全素含有多种膳食纤维,不仅能够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补充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同时膳食纤维对维持肠道的形态、胃肠道蠕动及营养吸收有不同的作用,能促进小肠、结肠黏膜生长和细胞增生。肠内营养组胃排空障碍平均恢复时间为(1283742)天,明显早于静脉营养组。在7天和14天后胃管引流量较静脉营养组明显减少,并且避免了静脉营养并发症,加快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与肠外营养相比费用降低23倍。显示了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优点。临床研究也证实肠内营养比静脉营养更符合生理,而且具有维护黏

10、膜屏障功能,和安全性高,患者耐受好等特点8,9。本文结果也显示了肠内营养对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参考文献1王吉甫胃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93402严春中,董长河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浙江临床医学,2000,2(6):3753Barnatan M,Larson GM,Stenphans G,et al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gastric surgeryAm J Surg,1996,172(1):244秦新裕,雷勇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中国胃肠外科杂

11、志,2000,3:795周洪伟,晏才杰胃排空及其胃术后改变的动力学机制国外医学消化系统分册,1990,4:2342376Braga M,Gianotti L,Nespoli L,et alNutritional approach in malnourished patientsArch Surg,2002,137:174 1807Beattie AH,Prach AT,Baxter JP,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the use of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postoperatively in malnourished surgical patientsGut,2000,46:813 8188Dervenis C,Avgerinos C,Lytras D,et alBenefits and limitation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