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总结_第1页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总结_第2页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总结_第3页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总结_第4页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总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元知识点1.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2. 把一个袋口打开、 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 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3. 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4.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 : 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等。5.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 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 0 ”。 (3) 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6. 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

2、气后质量的变化, 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7.17 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 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 并封住瓶口, 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8. 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 在接近地面处, 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9. 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 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10. 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11. 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

3、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12. 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点1. 可以到田野、 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 在挖 土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2.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它具有一定的肥力, 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 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蜗牛壳等。4. 把土块放入水中, 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目出, 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5. 土壤

4、中有大颗粒的沙粒、 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粒。 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 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6. 三种土中,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7. 土壤按从上到下分成三层 : 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8. 动植物遗体在土境中腐烂分解后, 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

5、越深,越肥沃。9. 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 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食物和排泄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 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10.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11.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息息相关。12. 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6、1.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2. 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和原来一样都还是固体。3. 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 最后会变成粉末状, 但还是固体4.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 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5. 我们可以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比较两种液体的质量。6.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7.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8. 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测量时, 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9. 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10. 生活中有许多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

7、混合在一起,如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等。11.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颗粒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体积会发生改变。12. 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 将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 将大米和稻壳分离等。13. 把沙子和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发现沙子会沉入杯底,盐慢慢溶解在水中14.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15. 在测量 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时, 每次要加相同质量的盐: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 当盐溶解得很慢时, 一点一点地加 : 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盐,计算这杯水溶解盐的克数。16. 沉在杯底不能溶解的盐,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使盐继续溶解。17. 物质能溶于水的

8、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18. 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19. 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单元知识点1. 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 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2. 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可以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3. 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4.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 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 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

9、的空隙里, 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5. 中国有 400 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由于过度开采, 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6. 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发苦发咸所以不能直接饮用。7. 用滴管取 1 毫升海水滴入金属勺中, 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加热, 待水干后勺中的物质就是盐。8.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 3.62 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 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 97.2 。9. 海洋里生活着20 余万种生物,其中 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10. 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

10、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1.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为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 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12. 农田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循环用水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新型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13. 家庭中的节水措施有: 刷牙时关水龙头、预备收集废水的大桶等。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知识点1. 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2. 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3. 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

11、用。4. 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 有清除异物、 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5. 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6. 将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中,摇晃一下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7. 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 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8. 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用不完。9. 运动前呼吸比较平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10.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11.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12. 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 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 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 经常开窗通气; 经常用淡盐水漱口 : 积极参加体有运动等。13. 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 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