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与检验_第1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_第2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_第3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_第4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证件照彩打扫描条幅;:个性杯喷绘复印写真 I:代订书刊电脑维修:第一章遍学府论一、选择题:1 .机体免疫稳定功能低下,可导致()A.免疫缺陷病 B .免疫增殖病 C.自身免疫病 D .恶性肿瘤2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A.超敏反应B .自身免疫病C.肿瘤D .免疫缺陷病3 .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 免疫系统具有()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4 .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是A.免疫学的三大内容B.免疫细胞的三大功能C.免疫器官的三大功能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5 .最早

2、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英国D.俄罗斯6 .免疫自稳功能是指:A.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B.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C.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D.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E.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7 .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A.胸腺 B .骨髓 C .脾D.淋巴结 E .法氏囊8 .人类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器官是:A.骨髓 B .脾 C .淋巴结D.胸腺 E .腔上囊9 .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是:A.识别阶段B.活化阶段C.活化和效应阶段D.识别和效应阶段E.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10 . CD4+T细胞与CD8+T细胞数的正常比 是:A. 22.5 B ,

3、 1.5 2C. > 2.5 D .V 0.5E. 0.5 111.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A. NK细胞 B . TH细胞C. Ts细胞 D . Tc细胞E. TCFRc 3 +细胞12.与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相结合形成EA似瑰花环的物质是:A. CD32 B . CD35 C . CD21D. CD40 E . CD8013. 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花环的分子是:A. CD8 B . CD2 C . CD28D. CD3 E . CD414.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Ig主要是:A. IgE B . IgD C . IgGD. SIgA E . IgM15.具有调理作用的主要Ig

4、是:A. IgA B . IgM C . IgGD. IgD E . IgE16 . Ig的生物学功能是:A.调理作用 B .呈递作用C.合成分泌细胞因子D.细胞毒作用E.参与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17 .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是:A. T淋巴细胞 B . B淋巴细胞C. NK细胞 D .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18 .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特征不包括A.识别自己 B.识别异己C.特异性 D. 记忆性E.遗传性19 .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不包括A.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 疫功能B.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因子,执 行细胞免疫功能C.CTL细胞杀伤靶细胞D.产生记忆细胞E.中性粒细胞吞

5、噬与杀灭细菌20 .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胸腺和脾 B.骨髓和淋巴结C.胸腺和淋巴结D.骨髓和粘膜淋巴组织E.骨髓和胸腺21 .人体周围免疫器官 不包括A.淋巴结、脾B.脾、扁桃体C.粘膜淋巴组织、扁桃体D.胸腺、骨髓E.扁桃体、淋巴结22 .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胸腺和淋巴结 B.骨髓和脾C.淋巴结和脾D. 骨髓和淋巴结E.骨髓和胸腺23 .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主要的功能是A.B、T淋巴细胞栖息和增殖场所B.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主要产生IgA及分泌性IgA,执行体 液免疫与局部特异免疫作用二、填空题:1 .免疫功能包括()、()

6、和()2 .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 (),()和()。其中()功能低下,易发肿瘤。3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 和() 疾病。三、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 : 2. 免疫防御:3.免疫监视: 4. 免疫自稳:5.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immuneorgan ):6.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7. 淋巴细胞再循环: 8.免疫活性细胞:9.补体: 10.免疫细胞:11.免疫分子:四、问答题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3 .简述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 能分

7、别是什么?4 .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5 .简述临床免疫的主要研究方向?6 .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 在两类免疫简述各自的概念和特征?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一、选择题1.C 2.C 3.B 4.D 5 . A 6.B7.C8. A 9 . E 10 . B 11 . A 12 . A13. B 14 . E 15 . A 16 . A 17 . C 18 . E19. E 20 . E 21 . D 22 . E 23 . E二、填空题:1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和(免疫自稳)。2 .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 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其中

8、(免疫监视) 功能低下,易发肿瘤。3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 (感染)和(免 疫缺陷)疾病。三、名词解释:1 .免疫(immunity):机体对"自己"或"非 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 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 反应。2 .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 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 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 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3 .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 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 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4 .免疫自稳: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 成

9、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 自身耐受状态。5 .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immuneorgan ):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6 .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免疫细胞产生应答的场所。7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 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淋巴管进入血液循 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 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 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8 .免疫活性细胞: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 体的免疫细胞,如 T细胞、B细胞。9 .补体:指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辅 助抗体溶细胞作用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 一组糖蛋白。10 .免疫细胞:

10、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 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按免疫细胞 在体内的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淋巴细胞,第二类为单核巨噬细胞,第三类为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它们参与免疫应答中 的某一环节。11 .免疫分子:主要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及小分子多肽物质组成,它们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或免疫调 节。四、问答题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1)识别阶段2 )活化和增值阶段3 )免疫效应2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1 )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pe

11、ripheralimmunero如脾organ):免疫细胞产生应答的场用脏,淋巴结,黏膜,扁桃体等。3.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1 )T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2)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3)NK细胞:介导天然免疫,发挥细胞毒作用。4.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后何/、同?比较经典激活MBL激活途旁路激活项途径径途径目激 活 物抗原抗体MBL C反细菌脂多复合物应蛋白糖参C3C9, B与成C1 C9C1 C9因子,D因子,P份因子所需 离Ca2+, Mg 2+Ca2+, Mg 2+2+Mg子C3转C4b2bC4b2bC3bBb化酶C5转化C4b2b3bC4b2b3bC

12、3bnBb酶参与特异参与非特参与非特 异性免 疫,作性体液异性免疫,用免疫的效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应阶段5 .简述临床免疫的主要研究方向?6 .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 在两类免疫简述各自的概念和特征?1)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 是个体 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 可通过 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 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 其主要特 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 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 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2)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 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 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13、其主要 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 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 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 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 性免疫。第二章抗原抗休反应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 .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A.静电引力B .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 .疏水作用力 E .分子间结合力2 .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小的是A.静电引力B .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 .疏水作用力 E .分子间结合力3 .抗原自凝现象出现在下列哪种情况A .反应pHi到或接近颗粒抗原的等电点B .反应pHi到或接近抗原的等电点C .反应p*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D .反应pH氐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E

14、 .反应p*于抗原的等电点4 .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 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A .特异性 B .比例性 C ,可逆性D .亲和性 E .带现象5 .外一斐试验的原理是利用了A.过量抗原 B .共同抗原C.过量抗体D .亲和性 E ,可逆反应6 .免疫血清制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B .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好C .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低D .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E .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低7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决定簇 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A.可变 B .恒定区 C .

15、高变区D .超变区E .低变区8 .下列哪种免疫血清与相应抗原结合可形 成可见免疫复合物A .人 B .马 C .家兔D .猴 E .牛9 .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A.固定的B .规定的C.与抗原相对而言D 随便设定的 E 人为规定的 10 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宜的 pHA. 6.0 9.0 B . 7.0 9.0C. 7.2 7.4D . 6.0 8.0 E . 7.0 7.511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 通常使用什么溶液作抗原抗体稀释液A 0.70% NaCl 溶液B 0.60% NaCI 溶液C. 0.750%NaCl溶液D 0.85% NaCl 溶液E 0.95% NaCl 溶液

16、12静电引力大小A.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正比B.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比C.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反比D.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E 和两个电荷的距离平方不成比例关系13 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A.前带 B .后带 C .带现象D 等价带E 等电点14 由于抗原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A 前带 B 后带 C 带现象D 等价带 E 等电点15 由于抗体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A.前带B .后带 C .带现象D 等价带E 等电点16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B 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共同抗原表位所致C 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没

17、影响D 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达试验E 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库姆试验17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最终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现象,其原因是A 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B 从疏水胶体变为亲水胶体C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导致蛋白变性所致D 抗原抗体结合作用和盐析作用共同作用所致E 蛋白质盐析所致18 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A 37B25C 4D 56E4519 .平衡常数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A 特异性B 亲合性C 比例性D 可逆性E 非特异性20 .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pH直是A. 34 B , 510 C , 69D . 9 10 E . 10 1221 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表述,

18、正确的是A 抗原抗体反应有交叉反应,故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不强B 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抗体量略大于抗原量时,形成的复合物最大C 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又可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D 抗体与抗原结合牢固,不易被解离E 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22 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A.IgG类 B.IgM类C . IgA 类DIgE EIgD23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原理设计的免疫学技术是A.酶免疫技术B .放射免疫技术C.金免疫技术D 荧光免疫技术E 亲合层析技术24影响抗原抗体反应速度的因素是A.电解质 B . pH直C .温度D 抗体特异性E 抗原表位的数量2

19、5 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反应物自身的因素A.抗原的性质B .抗体的亲和力C.电解质D 抗体的浓度E 抗体的特异性( 二 ) 多项选择题 (x 型题 )1 下列哪些因素能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A.提高pH直B.增加离子强度C.降低pH直D 减少离子强度 E 抗体亲和力低2 抗原抗体结合出现可见复合物要有电解质存在,关于电解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进一步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失去电荷B.破坏水化层C.使复合物相互靠拢、聚集D.便于形成大块凝集、沉淀E.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电荷增多3.关于公式K=K1/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 固定, KI 越大,亲和性越高8 Kl 固

20、定, l(2 越大,亲和性越低C. K1越大,与抗原结合越牢固D. K2固定,K1越大,亲和性越低E . K越大,亲和性越高4.在通常的血清学试验中,溶液pH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B.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C.蛋白质分子周围出现极化的小分子D.蛋白质分子间不易靠拢E 蛋白质分子间不能形成沉淀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现象B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现象C 粗糙型细菌在生理盐水中易出现自凝现象D .血细胞同IgG类抗体反应可出现凝集 现象E 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不出现沉淀现象6关于温度的说法,下列哪些正确A.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分子运

21、动越快B.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反应速度越快C.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反应速度越慢D.温度越高,抗原抗体结合越牢固E 温度高于56 时,可导致复合物解离7下列哪些属于抗原抗体反应A.沉淀反应B .凝集反应C.中和反应D .补体结合试验E.蛋白质变性8下列哪些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A.抗原的性质 B .抗体的亲和力C.电解质 D .抗体的浓度E.抗原抗体的比例9提高免疫学试验的可靠性措施,包括哪些A选择高特异性抗体B.选择高亲和力抗体C.合适的电解质浓度D.最彳i的pH直E 采用非纯化抗原,保证其免疫原性10 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 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

22、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B 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 与抗 体结合价有关C .亲和性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越大D 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及亲和力无关E 抗体的亲和力越高,与抗原结合越牢固, 抗原抗体复合物越不易解离11 临床做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中常设的对照有A.阳性对照 B .阴性对照C.空白对照D 标准品对照E 时间对照二、填空题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 、 ()和( )。2 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一般以( )为宜,最适温度为( )。3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与( )。4 某些特殊的抗原抗体反应对温度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23、如冷凝集素在( )左右与红细胞结合最好,( )以上反 而解离。5 抗原 抗体的结合 分子 间的引 力包括 ()、()、()和()三、名词解释题1 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 and antibodyreaction)2 静电引力(electrostatic force)3 范德华引力(VanderWaals force)4 氢键结合力 (hydrogen bonding force)5 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 force)6 等价带(zone of equivalence)7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8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9 后带现象

24、(postzone phenomenon)lO 抗体亲和力 (avidity of antibody)四、问答题1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2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3 什么是带现象 ?4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 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条件因素?参考答案与题解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I D 2 B 3 A 4 A 5 B 6 A 7 D 8 II D 12 D 1315 A16B1719 D20C21C 9 C 10 CC 14 BA 18 AC 22 BC23 E24C25 (二)多项选择题 (x 型题 )1 ABCE 2 ABCD 3 ABE 4 ACDE 5 A

25、BCE 6 ABDE7 ABCI) 8 ABCD 9 ABCD10 ABCE 11 ABCD二、填空题1 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2 . 1540 c 37 C3 .电解质,pH,温度4 4 , 205 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引力, 疏水作用力三、名词解释1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2 静电引力:是指抗原抗体分子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和羧基基团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又称为库伦引力。3 范德华引力: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极化作用发生的一种吸引力, 是抗原抗体两个大分子外层轨道上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时, 因两者电子云中

26、的偶极摆动而产生的引力。又称分子间引力。4氢键结合力: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氢受体原子间的引力。如分子中的氢原子和电负性大的氮、 氧等原子相互吸引的力。 当具有亲水基团(如一 0H, 一 NH毁一 C00H)的抗体与相对应的抗原彼此接近时, 相互间即可形成氢键, 使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 氢键结合力较范登华引力强。5 疏水作用力: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排斥而趋向聚集而产生的力称为疏水作用力。 当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靠近时,相互间正、负极性消失,亲水层也立即失去,排斥了两者之间的水分子, 使抗原抗体进一步相互吸引, 从而促进其 相互结合。 疏水作用力是这些力中最强的,对维系抗原

27、抗体结合作用最大。6等价带:抗原抗体反应曲线的高峰部分是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在此范围内, 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7 带现象:在抗原抗体反应等价带前后,由于抗体或抗原过量,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 形成的沉淀物少, 不出现可见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8 前带现象: 抗原抗体反应当抗体量过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前带现象。9 后带现象:抗原抗体反应当抗原量过剩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后带现象。10 抗体亲和力: 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四、问答题1 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

28、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 这种特性是由抗原、 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 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2 .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类型: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 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 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 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等。3 在抗原抗体反应等价带前后,由于抗体或抗原过量( 形成前带或后带) ,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 形成的沉淀物少, 不出现可见反应, 这种现象在做血清学试验时称为带现象。4环境条件包括: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稳定条件:电解

29、质:常用 O 85 %氯化钠或各种缓冲液作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及反应液;酸碱度:pHi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的理化性质, 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8时进行;温度:一般以 15,40 为宜,最佳反应温度为37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Preparation of immunogen and antiserum第四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技术Preparation of SpeCifiC Antibody(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 配制绵羊红细胞免疫原一般细胞浓度为A 102 mlB 104 m1C 10 5 mlD 106 mlE 108 ml2 细菌鞭毛免疫原常规的制备方法A 0 5甲醛处理

30、8. 100 c加温2h处理C 1氯化钙处理D 75乙醇处理E 2 氯仿处理3 细菌的菌体免疫原常规的制备方法A 75乙醇处理8. 100c加温2h处理C 0 5甲醛处理D 1氯化钙处理E 2氯仿处理4 要从组织和细胞匀浆中粗提某种蛋白抗原,最常用又简便的分离方法A.盐析法 B .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 免疫亲和层析法E 免疫电泳法5 制备人工抗原时,最常用于偶联半抗原的载体A.免疫球蛋白B .人甲状腺球蛋白C.人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白蛋白 E .葡萄球菌A蛋白6 蛋白质抗原首次免疫接种后,最好间隔多长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免疫A. 7 10天B . 10 20 天C. 2030天D 30

31、60天 E 3个月7鉴定抗体的效价,常用下列哪一种方法A.间接凝集试验B.单向免疫扩散法C.双向免疫扩散法 D.免疫亲和层析法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8纯化特异性抗体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除去杂抗体A.盐析法 B .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 .免疫电泳法9 根据抗原分子所带电荷不同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称为A.盐析法 B .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10单克隆抗体目前效果较好的纯化方法A 亲和层析法B凝胶过滤法C 离子交换层析法D 超速离心法E盐析法11完全佐剂的组成A 液体石蜡+羊毛脂B.羊毛脂+ 氢氧化铝C 液体石蜡 +卡介苗+氢氧化铝

32、D.卡介苗+ 氢氧化铝+羊毛脂E 卡介苗+液体石蜡+羊毛脂12 要使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具有免疫原性、半抗原分子的数目数至少要达到A 10个以上B 15个以上C 20个以上D 50个以上E 100个以上13 颗粒性抗原免疫接种方法一般采用A.淋巴结注射B .静脉注射C.皮内注射D.皮下注射E .肌肉内注射14 免疫小鼠采血通常采用A.心脏采血或断尾法B.颈动脉放血或断尾法C.颈静脉或摘除眼球采血D.摘除眼球或断尾法E.耳静脉采血或摘除眼球15 较长时间 (4 5年)保存抗体,通常采用A 4 保存B 一10保存C. 一 20c保存D 一 30 保存E 真空干燥保存16 .在HA建择培养基中可长期存活

33、者是A.细胞多聚体B.融合的脾细胞与瘤细胞C.融合的瘤细胞与瘤细胞D.未融合的瘤细胞E.未融合的脾细胞17 属于颗粒性抗原的是A.脂多糖 B .球蛋白 C .白蛋白D DNA E 血小板18 属于可溶性抗原的是A.荚膜 B .菌毛C.鞭毛D IgGE SRBC19 最常用的半抗原载体为A.牛血清白蛋白B.牛甲状腺球蛋白C.人血清白蛋白D.人甲状腺球蛋白E.球蛋白20亲合层析支持物最常用的是A sepharose2BB sepharose4BC. sepharose6BD.多孔玻璃球E.琼脂粉抗原时 , 两者比例最好为21 破碎组织细胞制备蛋白质抗原最常用的方法为A.反复冻鬲法B.超声破碎法C.

3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D.自溶法E.酶处理法22 连接在载体上的半抗原数目应在多少以上 , 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 ?A 4B 8 C 10D 15E 2023制备抗重链血清时, 用于裂解免疫球蛋白的酶最好选用A.木瓜蛋白酶 B.胃蛋白酶C.胰蛋白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胰肽酶24.某抗原需制备10ml抗血清,应选择何种动物A.家兔B.小白鼠C.马D.绵羊E.猴25可有效激发机体抗肿瘤效应的佐剂为A.福氏佐剂B.胞壁肽C.细胞因子D.羊毛脂E.多聚核甘酸26.从免疫血清中粗提丫球蛋白最简便的方法为A.亲合层析B,离子交换层析C.凝胶过滤D.超速离心E.硫酸镂盐析27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为A.脂多糖B.

35、氢氧化铝C.石蜡油D.羊毛脂E.多聚核甘酸28 免疫接种后易引起局部持久溃疡和形成肉芽肿的佐剂为A.福氏完全佐剂B.福氏不完全佐剂C.细胞因子佐剂D.内毒素E.多聚核甘酸29 制备人血清蛋白与福氏完全佐剂的乳化A 1:1B 2:1 C 3:1D 4:1E 0 5:130 .某免疫原有10科g,制备抗血清应选择哪种途径免疫A.淋巴结内注射B.皮内注射C.腹腔注射D.肌肉注射E,静脉注射31 首次与第二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最好为A. 1W内 B, 710天C. 1020天D. 2030天 E. 30天以上32 第二次免疫接种后 , 免疫接种的间隔时间最好为A. 1W内 B , 710天C. 102

36、0天D. 2030天 E. 30天以上33 分离亚细胞成分或大分子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为A.超速离心'法B.低速离心法C.高速离心法D.选择性沉淀法E.凝胶过滤法34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A.静脉采血法B.心脏采血法C.颈动脉放血法D.断眼法或摘除眼球法E.股动脉放血法35 制备针对伤寒沙门菌H 抗原的抗血清常选用的接种途径为A.静脉注射B.淋巴结注射C.腹腔注射D .皮内注射E.肌肉注射36 .厂家生产的抗IgG制剂一般的保存方法为A.液体4 c保存B .液体-20 C保存C.真空干燥保存D 25保存E 加叠氮钠保存(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 从组织细胞中提纯某可溶性抗原,一般需经过

37、下列哪些步骤A 破碎细胞B 选择性沉淀C.亲和层析D 与载体偶联 E 纯度鉴定2 可用于破碎组织细胞制备可溶性抗原的方法有A 超声破碎法B冻融法C超速离心法D酶处理法E.表面活性剂处理法3 提取蛋白质免疫原所用的沉淀法包括A 盐析法B 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C 有机溶剂沉淀法D 核酸沉淀法E 醋酸沉淀法4 提取蛋白质免疫原的技术有A 选择性沉淀B 超速离心C 凝胶层析D 离子交换层析E亲和层析5 免疫血清制备的过程涉及A 选择免疫动物B免疫方法C 动物采血D 免疫血清的纯化 E 抗血清的鉴定6单克隆抗体纯化的方法A 亲和层析法B 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 超速离心法E 盐析法7 单克隆抗体制

38、备的流程A 抗原的免疫和细胞融合B.抗体初筛与克隆化A 增加抗原的表面积和改变抗原构型B 佐剂与抗原结合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C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 .佐剂与抗原结合后直接激活NKffl胞发挥效应E .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二、填空题1 根据抗体制备的技术方法不同进行区分, 人工制备的抗体可分为 (),() 和 () 三大类型。2 抗血清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 () 等四个方面。3 制备特异性免疫血清时,常用 ()和 () 两种方法去除杂抗体。4 . HATW养基中三种关键成分是()、()和()。5单克隆抗体的批量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和()。三、名词解释1 单 克 隆 抗

39、体 (monoClonal antibody , MCAb)2 佐剂(adjuvant)3 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l 。 inganlibody)4 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5 改形抗体(reshaped antibody, RAb)6 双特异性抗体 (13ispeCifiC : antibody ,BsAb)四、问答题1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主要步骤。2试述免疫血清应如何进行纯化。3叙述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C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D.单克隆抗体的批量生产E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8 用于抗血清的免疫球蛋白片段的主要制备方法A 分离非共价键法B

40、 分离共价键法C 溴化氰裂解法D 酶裂解法E 乙醇裂解法9 目前认为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理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 D 2 A 3 B 4 A 5 D 6 B 7 C8 D 9 C 10 A11 E 12 C 13 B14 D 15 E 16 B 17.E 18.D 19.A20.B 21.A 22.E 23A 24.A 25.C 26.E27.A 28.A 29.A 30.A 31.C32.B33.A34.D 35.A 36.C( 二 ) 多项选择题(X 型题 )1 ABCE2 ABDE3 ABC)4 ABCDE 5 ABCDE 6 ABCE7 ABC

41、DE 8 ABCD 9 ABC二、填空题1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2 抗体效价抗体特异性抗体纯度抗体亲和力3 亲和层析法吸附法4 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5小鼠体内诱生法体外增殖培养法三、名词解释1 单克隆抗体:是指仅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同源抗体,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生物活性单一、理化性状 高度均一等特点。2 佐剂: 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3 .基因工程抗体:是指应用DN座组及蛋白 工程技术对编码抗体的基因按不同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装配, 经导人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主要包括人源化抗体、小分子

42、抗体、 双价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融合蛋白等类型。4嵌合抗体:又称人一鼠嵌合抗体,是从杂交瘤细胞中分离出鼠源单抗功能性V区基因,经基因重组与人抗体C区基因连接成嵌合基因后, 插入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再共 同转染宿主细胞,表达人一鼠嵌合抗体分 子。 嵌合抗体保留了单抗对抗原的特异亲和性,又含有人抗体C区的成分及其功能。5改形抗体: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嵌合抗体基础上用人抗体可变区的骨架区序列取代鼠源单抗CDRA外的骨架区序列,重新构成既有鼠源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抗体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 该抗体对人体几乎无免疫原性。6 双特异性抗体:又称双功能抗体,它不同于天然抗体,其两个抗原结合部位具有不同的特异性, 可

43、以同时与两种不同特异性的抗原发生结合。四、问答题1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制备的,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抗原免疫、亲本细胞的选择和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 杂交瘤细胞体内接种或体外增量培养、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2 免疫血清的纯化主要是指提纯免疫血清中的IgG并去除无关的杂抗体。提纯 IgG类抗体的方法有: 硫酸胺盐析法粗提、 离子交换层析法和亲和层析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 IgG 时,可使用纯化抗原或葡萄球菌蛋白A交联sephamse 4蹄U成层析柱。另外,还可通过吸附法获得单价特异性抗血清。 方法是将不含特异性抗原的杂抗原与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混合制成固相

44、吸附剂, 以吸附免疫血清中的杂抗体,或将杂抗原交联于sephamse 4B±,通过亲和层析去除杂抗体。3 杂交瘤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即既能够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长期繁殖, 经过克隆化后成为单个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第五章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Test一、选择题( 一 ) 单项选择题(A 型题)1_ 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 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 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 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 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

45、E 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2 玻片凝集试验A 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 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 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 为半定量实验E .不能用于ABO1型鉴定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A 菌种鉴定 B 血清学分型C.人类ABOft型鉴定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 受检者致敏红细胞4 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A + B + 或 +C + D +E +5 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 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 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 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 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 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6 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 新鲜红细

46、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 金黄色葡萄球菌7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A 标准新鲜红细胞B 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8 关于醛化红细胞,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时间较长B.血凝反应效果较新鲜红细胞强C.可反复冻融不易破碎D.能耐60 c加热E.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9下列试验不属于凝集试验的是A.外斐试验 B .肥达试验C RPR D TRUSTE MHA-TA10 关于凝集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IgM 类抗体的作用比IgG 类抗体要强8 IgM 类抗体常出现不完全反应C IgG 类抗体不易出现不完全反应D.反应的

47、发生可分为四个阶段E.可进行定量检测11 在实验时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 下列措施无效的是A.离心 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C.加入右旋糖甘或葡聚糖D.胰酶处理 E .加入抗原12 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体C.出现凝集为阴性D.敏感性高 E .特异性强13 关于反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原C.现凝集为阴性 D .感性高E.异性强14 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标本中抗原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体为诊断试剂 D.原致敏载体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1 5 .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致

48、敏载体 B .抗原为诊断试剂C.检测抗体D .出现凝集为阳性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16 .关于SPAt法错误的是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成分B.能与IgG的Fc段结合C.能与IgG的F(ab / )2段结合D.不能与IgG3结合E.与IgG结合后不影响其活性17 关于间接血凝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红细胞彳为载体B.不能检测抗原C.可检测抗体D.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E.应用广泛18关于胶乳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B.敏感性较血凝试验要高C.可进行定性检测D.可进行半定量检测E.可进行定量检测19关于明胶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B.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C.

49、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D.凝集为阳性E.常常用于检测病毒20间接凝集反应不能检测A.抗体B . AFP抗原C.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D.类风湿因子 E . HCG抗原21 关于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说法错误的是A.红细胞为致敏载体B.可检测抗体C.可检测抗原D.诊断试剂为抗。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E.检测标本为全血22.关于直接Coomb斌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B.可定性检测C.可作半定量分析D.可用于新生儿溶血检测E.可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23.关于间接Coomb斌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原致敏红细胞D.用于检测母体Rh抗体

50、E.可检测因红细胞不相容性输血而产生的血型24抗球蛋白试验不能应用于A.配血试验B.立克次体的抗原检查C.诊断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D.细菌的不完全抗体的检测E.抗D抗体25关于协同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致敏颗粒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桥连物为SPAC.检测抗原D.是一种反向间接凝集试验E.抗体为IgM类( 二 ) 多项选择题 (x 型题 )1 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A .低温离心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C 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D 用胰酶处理E 加入抗原2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可辅助临床诊断的疾病A 痢疾B 伤寒和副伤寒C 恙虫病D 布鲁菌病E 霍乱弧菌3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A.人0型红细胞B .聚苯乙烯胶乳C.皂士D 明胶颗粒 E 活性炭4符合正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A 抗原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