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第1页
口腔扁平苔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第2页
口腔扁平苔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第3页
口腔扁平苔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第4页
口腔扁平苔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扁平苔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扁平苔藓的病因不明,从临床与基础的研究中,发现有关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认为发病可能与神经精神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有报告家族中有同样患者,是否与遗传有关尚无确证。应用链霉素、异烟肼、氯磺苯脲、甲磺丁脲等可发生扁平苔藓样皮疹,或促使本病加剧。 口腔疾病的特色疗法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系统因素与口腔粘膜病的密切关系,例如:“心肝有热常患口疮 ”外台秘要:“口疮者,心肝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又“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圣济总录。明代薛已在口齿类要中提到“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个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说明上中下三焦虚实

2、寒热都能引起口疮,且各脏腑经络病变可以相互传变。 口腔黏膜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病情复杂、症状各异,病人容易误诊。目前临床上常用方法多数为对症处理,即采用消炎止痛,控制疾病多选用激素(如强地松、地塞米松)及免疫抑制纤维素溶解等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往往使病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对疾病不再报有康复的希望。中医学专家认为,口腔粘膜疾病多因七情内伤,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郁热、虚火上炎熏蒸而发。为攻克此顽疾,北京德胜门中医医院邀集全国著名专家组建“中医口腔黏膜疾病研治专家组”,在我国著名李教授、臧主任带领下,针对口腔粘膜疾病的病因、病理,潜心钻研,携手

3、攻关,他们再次打破常规医学定论,吸收中国药典精华,不断与国内中医学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累积完成大量临床实践,以化腐生肌、养阴清毒、调理脾胃、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独创了“免疫平衡疗法”.,成功地研制出了集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功能三重作用于一体的系列口腔黏膜疾病特效方剂,对治疗(口腔溃疡、白塞氏病、扁平苔癣、慢性唇炎、灼口、干燥综合症等)口腔黏膜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一经使用,既可在短时间内使上万例长期遭病痛困扰的口腔疾病患者得到康复,各地患者纷纷来院求治。 临床实验证明:此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病和扁平苔藓,一般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患病程度及身体状况进行有效治疗。该疗法以中医为

4、主,特色突出,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发病根源在于“湿”“热”“毒”的范畴,认为病机是心脾伏火、脾失健运、湿毒内蕴、心脾两虚、瘀血阻滞、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所致,提 出了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温补脾肾治疗新疗法。经过上万例临床观察证明这一疗法具有清除脉管内壁血栓,增加炎症血管的通透性,能够迅速阻断或减少病纤维蛋白和淋巴细胞渗出,使溃疡面很快愈合。彻底清除体内致病毒素,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提高粘膜角化层的抗病毒能力,愈后不易复发。方剂的 “天然性”,治疗的“针对性,”疗效的“可靠性”绝非徒有虚名。解除了以往服用抗生素、消炎剂的成瘾性和依赖性。成功的为各地口腔疾病患者解除了多年的病痛,受

5、到了大家的赞扬和肯定。为广大身负身心双重负担的新老患者带来了希望。以让患者花钱最少、疗效最好为原则。祝各位病友早日恢复健康! 专家独创“免疫平衡”疗法,一般患者7到15天疼痛缓解,溃疡面逐渐愈合,轻者一个疗程,重者二到三个疗程可康复。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中医特色治疗口腔疾病理论依据 “免疫平衡”疗法根据祖国医学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与六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用系统因素与本病的密切关系,且各脏腑经络病变的相互传变,对口疮进行辩证论治。 脏 腑 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

6、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 五脏的作用是储藏精气津液,六腑是主出纳转输。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在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各负其责,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不但在人体内部脏与腑、腑与脏之间相互联系、脏腑之间互为表里,而且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四时气候的转移、精神活动等方面,都是息息相关,互为影响。 脏腑学说,除了一般从形态上指出它的实质外,更重要的是从动态上去认识它的功能活动,而联系到病理变化。并且无论在功能和病态上所指的。并不是单纯一个脏器本身,而是代表着某一系统的活动情况(这里所谈的系统,并不是现代生理解剖上的系统)。 一、五脏 五脏藏而不泻,属

7、阴属里,在生理和病理上都较六腑为重要。 (一)心 1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生命活动的根本,居于首要地位。假如失去这个统一领导的作用,则十二官的活动,就要发生紊乱。 2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液在血管当中循环不息,周流全身,主要是心的作用。古人说其充在血脉,就是指出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关系;而血脉的循行旺盛,面部表现 红润的气色,所以说其华在面。 3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所以心气通于舌。心脏在正常的时候,舌就能够辨别饮食的五味。 因为心主血脉,所以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以致毛发不泽,面黑如漆。而舌为心之窍,如质红为心火,淡红为心血不足。 附:心包络 心包络是心的

8、外卫,有保护心脏的功能,并有代心主宰的作用。它和三焦有表里的关系。心是最重要的器官,不能受邪,所以病邪的侵袭在于心包。如温病的神昏谵语,是邪入心包,就需要用清心开窍之法。 (二)肝 1肝藏血: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卧后,血就归于肝,人动后血就运行于诸经。 2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肝有防止外侮,考虑抵御对策的作用。因此,人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在精神情志上就会立即采取谋虑,进行适应的措施。 3肝与筋及爪甲的关系:筋为肝之所主,筋的所以能屈伸动作,是由于肝的精气灌溉濡养,所以说其充在筋;而爪为筋之余,所以爪甲的坚脆厚薄与颜色的枯萎润泽,是肝脏盛衰的表现。 4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而肝

9、为藏血之脏,目受血才能视,所以目之能辩五色,是肝的主要作用。 由于肝藏血,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所以大怒伤肝,则会引起吐血,血少则爪甲枯脆不华,目无所见(如夜盲症),筋络屈伸不利,甚至动风挛急。 (三)脾 1脾主运化:脾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津液,把食物的精华送到全身,并且能运化水湿浊气排泄于体外。 2脾统血: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说脾藏营,而脾又借血的营养以司运动。 3脾主肌肉,其荣在唇:肌肉的生长,必须依靠脾的作用。脾把水谷精微转布营养全身;而脾又为统血之脏,所以口唇的红润和淡白,可以表示脾血的盛衰。 由于脾统血,开窍于口,主肌肉,因此,脾虚则血失统摄,而有便血、崩漏等,以致口唇淡白

10、不华,治疗就要用补脾摄血之法。且脾能运化精微,敷布肌肉,以及运行水湿使之外出。若脾不运精,而湿邪困滞,则会发生肌肉不用或脾满的病变,治疗就必须温运脾阳。 (四)肺 1肺主气:肺主人身的元气,为生气之源,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是五脏的华盖,受气于天,与谷气相并,而充养于身。 2肺佐心脏,主治节:肺辅佐心脏,主宰百脉血液的运行,有治理和调节的作用。肺与心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气行则血行,二者是相互为用的。 3肺外合皮毛:肌肤皮毛能随着外界的 寒温而起调节作用,是人体外的阳气所敷布的地方。而这种作用的强弱,又决定于肺气的盛衰。因为肺能够行气温于皮毛,故皮毛为肺之所主。 4肺开窍于鼻:肺

11、司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通道,所以肺气和,则鼻能辨别香臭。 5肺与声音的关系:人的言语声音,是气的鼓动,而气为肺之所主,所以声音和肺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肺主气与皮毛,所以肺虚则有少气自汗的现象;肺能佐心,主治节,所以吐血,不但治心治血,还要补气摄血。由于肺开窍于鼻,古温病中咳嗽、气喘、鼻煽,为肺热,而要用清肺泄热的方法来治疗。 (五)肾 1肾藏精,其华在发:肾能藏五脏六腑的精气,当需要的时候,随时供给。肾又是先天生命的根本。所以人得肾气才能生长发育,齿更发长;到了成年肾气强盛精气充满的时候,就能有子;而肾气衰的时候,就要发堕齿槁。 2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作强之官,而出枝巧:骨和髓的充实与否,

12、是决定于肾气的盛衰。因为肾生骨髓,而诸髓皆属于脑;脑是诸髓的会合,而又下通于肾;所以人体的强弱和智愚,都与肾有关系。 3肾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因为肾气通于耳,所以肾气盛则耳能辨别五香。而肾又是藏精和蒸化水分从膀胱排泄的脏器;命门的真火盛衰,又与大便的排泄有关,所以肾又开窍于前后二阴。 由于肾为藏精之所,与脑髓相通,开窍于耳,所以肾虚精少,就有头昏、脑转、耳鸣、健忘、失精的症状,治疗也就要补肾填精。肾又为水脏,有司开阖排泄的作用,因此肾病可致水肿病变,治当温肾分利。 五脏既是相互资生,又是相互制约,以维持正常的平衡状态。古代医家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就运用了五行学说,把五脏分属于五行,采取相生相克的

13、理论来阐述。如果任何一个脏器发生了太过或不及,便会相乘相侮而成病态。例如心火刑金的吐血,应该泻肝泄火;肝木克土的泄泻,应当疏肝实脾。同一眩晕,有肝旺、肾衰、脾虚的不同,治疗也有泻肝、补肾、培土的分别。这些都是从五行生克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影响,从而应用于临床实践的。 二、六腑 六腑是水谷出入转输、受清泌浊的通路,属阳属表,它配合五脏而活动。 (一)胆 1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气的盛衰可以决定思想意识的果敢与否。外在因素的刺激,仍然可以因内在器官的活动而取得适应和改变,从避免受到不良的影响,胆就负担着这一主要任务。 2 胆为中精之府,属奇恒之府:胆藏清净之液,而其他各府中之液皆浊;因此它是“

14、中精之 府”,并与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同属“奇恒之府”。 (二)胃 胃为水谷之海,仓廩之官,腐熟水谷,为后天给养来源。胃既能容纳水谷,又有运化吸收水谷精气的作用,以供给需要,所以说五脏六腑,皆稟气于胃,是后天的根本。 (三)小肠 小肠主化物而分别清浊,为受盛之官,能化物而使精华归于五脏,使糟粕从六腑排泄;并使糟粕中的水分归于膀胱,渣滓归于大肠。因此小肠如有病变,可以影响大便和小便的排泄。 (四)大肠 大肠主传泻糟粕,是水谷废物排泄的通路。从胃的受纳、腐蚀及脾的运化,经过小肠的分别清浊,后由大肠排泄,构成一个水谷运化、吸收、排泄的过程。所以大便下利或秘结都是大肠的传导失常。 (五)膀胱 膀胱

15、藏津液,司小便。津液包括水分而言。水分是津液之余,经过膀胱的蒸化,才能使其排泄出来。如气化失常,就会产生癃闭或遗溺。 (六)三焦 总起来说,三焦有下列两种功能: 1流通气血:水谷的精微一定要经过三焦的转输,而后送达脏腑、百骸,使得气血津液周流不息,各走其道,以温分肉、肥腠理。 2沟通水道:三焦流通水液,并将多余的水分下输膀胱,犹如行水的沟渠。所以说它是“决凛之官”,即是水道外出的道路。假如三焦不通,即有肿胀、小便不利的病变。 分别言之,上焦从胃上口至舌下,有主纳的功能,受气和水谷,并温分肉、肥腠理以卫外;中焦从胃上口至胃下口,有主化的作用,能腐熟水谷、吸收精华、生化血液、滋养全身;下焦从胃下口

16、至二阴,有主出的作用,泌别清浊,以传导排泄大小便。 三、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前面讲过,脏腑是相互配合,互为表里,不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谈到五脏,也就联系到六腑。兹分述如下: (一)肝与胆 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互济。所以肝胆实热的病人,有寒热、胁痛、胸满、口苦、呕吐等症状。而平肝足以泻胆,泻胆也可以平肝。 (二)胃与脾 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分工合作。所以任何一方有病,都会相互影响;治疗上也是二者兼顾。 (三)心与小肠 心和小肠的经络互通于心,心火盛,舌尖碎痛,小便也会赤涩。所以采用清心利小便的疗法,使心和小肠的热从小便外出。 (四)肺与大肠 大肠为传导

17、之腑,但必须借肺气的下降。所以大便秘结,可以用开泄肺气的方法;痰浊壅塞肺部的实喘,可以开泻大肠,以利肺气。二者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都 是密切关联的。 (五)肾与膀胱 肾和膀胱互为表里。小便既要靠肾的运化,又要藏于膀胱,从而得以正常地排泄。所以小便不通就应当温化肾和膀胱之气。 (六)心包络与三焦 心包络是心的外卫,三焦为脏腑外卫,二者脉络原自相通。在经络方面,手厥阴经是络三焦,属心包,手少阳经是络心包,属三焦,是相互交通的。所以心包络和三焦的关系也很密切。 四、奇恒之府 奇恒之府系指脑、髓、脉、胆和女子胞六者。肾主骨、髓,心主血脉,肝胆互为表里,已均在前面概述,这里不再重复。 (一)脑 脑为髓

18、海,居于颠顶,为天灵盖所包涵。内经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目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输耳鸣、胫痠、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所以脑的正常与否,直接表现在一个人的精力是否充沛,如果髓海不足,脑的机能减弱,表现为懈怠无力,眩晕、耳鸣等症。 (二)女子胞 女子胞亦称胞宫或子宫,位于少腹部大肠之前,膀胱之后。女子在发育以后,由冲、任脉的通盛而发生月经,在孕育之时,女子胞又有保护和给养胎儿的作用,在病理上,妇女经产、带下诸疾,常由于冲、任失调,而冲、任脉又起于胞中,所以女子的生理和病理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上面介绍的脏腑学说,主要是说明五脏六腑的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由此联系到病理。同时

19、以阴阳行来说明脏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着互相协调、制约作用,不断地在矛盾中取得平衡,广泛联系机体内外的环节。脏腑学说在指导临床实贱中,可以从错综复杂的病理关系中深入分析,获得正确的治疗。 免费咨询热线活血治藓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去腐。主治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等口腔斑纹病变。 【处方组成】 丹参9克、川芎9克、鸡血藤12克、郁金6克、赤芍9克、桃仁6克,制成片剂。每片含干浸膏0.4克。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口服。2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显效(糜烂愈合,白纹和充血范围缩小23以上,自觉症状甚微或无)14

20、例,好转(糜烂缩小,充血和白纹减少不满23者,自觉症状减轻)33例,无效(复发或加剧者)13例。2年后远期疗效观察结果:44例被随访者中显效由8例提高到29例,有效由29例下降到11例,无效由7例下降到4例。 【处方来源】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黄亚筠等。 【按 语】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口腔扁平苔藓。方中丹参、赤芍、鸡血藤养血活血;桃仁破瘀散结;郁金行气理血;川 芎调和气血。诸药并用,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用本方后,患者微血管内血流加快,流态趋于正常,并有炎症细胞渗出减少、基础细胞再生等组织学改变,说明本方对消除炎症、促进糜烂愈合和白色斑纹消失确有效果。 - 九味消

21、藓饮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祛湿,养阴清热,补肾。主治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 生地12克、党参18克、石斛9克、山萸肉9克、玄参12克、生薏米12克、茯苓12克、苦参9克、黄芩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湿重者加车前子、知母;热盛者加黄柏。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痊愈(溃疡及斑纹充血全部消失)8例,显效(溃疡糜烂全部消失,斑纹部分消失)9例,有效(溃疡糜烂全部消失,斑纹如故)3例。 【处方来源】 江苏南京市钟山医院口腔科郑际烈。 【按 语】 久病必虚,常伤脾胃肾气。脾虚湿困,肾虚气化不利,因而水湿内停,泛于肌表,现为白纹,湿重则溃疡糜烂,反复发作而又不易收口。本方用生薏米补脾

22、胃之气,山萸肉补肾气,党参补元气,使先天后天之气均得补益;又用茯苓健脾利湿,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有较强的祛湿功效;为防燥之太过,配以生地、玄参养阴之品,使气有所补,湿有所除,阴阳调和,则病情得以缓解。本方所用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有调节免疫、增强消化和广谱抑菌作用,因此对促进溃疡糜烂的治愈有显著效果。使用本方时,若能同时配合以局部用药,则效果更佳。 - 方名:双地苔藓饮 【功能主治】 功能滋阴养血,疏风润燥。主治单纯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 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15克、麦冬15克、白藓皮9克、黄芩9克、香附6克、怀牛膝9克、旱莲草12克,水煎服

23、。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73例,显效(糜烂面愈合,红斑充血消退,灰白色条纹消失或大部分消失)46例,好转(糜烂面愈合,红斑充血基本消退或面积缩小,程度减轻,白色条纹部分消失,颜色变浅)20例,无效(局部病损无明显变化)7例。 【处方来源】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治鸿等。 【按 语】 方以生地、熟地为君,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麦冬为臣,重滋阴养血,祛风燥,补血虚;白藓皮、香附、旱莲草力佐,补肾阴,强筋骨,行气血;并用怀牛膝为使,引火归元,引血下行,引药入经。君臣佐使配伍精当,不仅能改善口腔扁平苔藓局部症状,且可调节阴阳 ,增强脏腑功能,起到改善患者全身状况的效果. - 方

24、名:乌蛇祛风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清热,活血化瘀。主治萎缩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 乌蛇9克、荆芥9克、防风9克、蝉衣6克、黄连6克、黄芩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赤芍12克、丹参12克、丹皮6克、茜草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血瘀症状明显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尾。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痊愈(充血、糜烂、白纹完全消失,粘膜恢复正常)20例,显效(病变范围明显缩小)14例,好转(病变范围有缩小,全身症状减轻)12例,无效(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无变化或加剧)4例。 【处方来源】 北京医院口腔科方祥忠。 【按 语】 血虚生风或外感风邪都可导致血脉不和,气机不畅,肌肤腠

25、理不利,使粘膜皮肤失却濡养而呈脱屑、萎缩。本方所用乌蛇有祛风湿、通筋络之功;加之荆芥、防风、蝉衣祛风除邪,巩固营卫,能有效抵御外邪;赤芍、丹参养血活血;丹皮、茜草凉血、清血分热;黄连、黄芩、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能清除血毒,活血化瘀。御外兼有清内,异曲同工,都能起到清除废物、加强供养的作用,使病变部位的代谢活动得以恢复正常,从而萎缩、充血、白纹等症状自除。本方多寒凉发散药物,故体虚者慎用。 - 方名:芩柏消藓饮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降火,解毒利湿。主治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 黄芩12克、黄柏9克、连翘12克、土茯苓12克、生薏仁12克、白藓皮9克、赤苓皮9克、紫花地丁18克、生地1

26、2克、竹叶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糜烂严重者局部加用养阴生肌散,或氟美松、强的松龙于病根基底下浸润注射。 【临床疗效】 治疗105例,有效率90%。 【处方来源】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治鸿等。 【按 语】 本方适用于胃火上蒸或虚火上炎引起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方用黄芩、黄柏清三焦实火;生地、竹叶清心泻火;苔藓皮、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土茯苓、赤苓皮通淋利湿,有助清三焦之火。釜底抽薪,使口舌免遭各脏腑积热之熏蒸,故能促使糜烂早愈。本方多寒凉,故不宜用于脾胃虚弱者。 秘方,非常有效:用7-8只鸡蛋,煮熟,取出蛋黄,捣成泥状,放在一个铁勺或锅中,小火熬成黑油,将油早晚涂在患处,即可。 活血治

27、藓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去腐。主治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等口腔斑纹病变。 【处方组成】 丹参9克、川芎9克 、鸡血藤12克、郁金6克、赤芍9克、桃仁6克,制成片剂。每片含干浸膏0.4克。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口服。2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显效(糜烂愈合,白纹和充血范围缩小23以上,自觉症状甚微或无)14例,好转(糜烂缩小,充血和白纹减少不满23者,自觉症状减轻)33例,无效(复发或加剧者)13例。2年后远期疗效观察结果:44例被随访者中显效由8例提高到29例,有效由29例下降到11例,无效由7例下降到4例。 【处方来源】 华西医科

28、大学口腔医学院黄亚筠等。 【按 语】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口腔扁平苔藓。方中丹参、赤芍、鸡血藤养血活血;桃仁破瘀散结;郁金行气理血;川芎调和气血。诸药并用,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用本方后,患者微血管内血流加快,流态趋于正常,并有炎症细胞渗出减少、基础细胞再生等组织学改变,说明本方对消除炎症、促进糜烂愈合和白色斑纹消失确有效果。 - 九味消藓饮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祛湿,养阴清热,补肾。主治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 生地12克、党参18克、石斛9克、山萸肉9克、玄参12克、生薏米12克、茯苓12克、苦参9克、黄芩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湿重者加车前子、

29、知母;热盛者加黄柏。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痊愈(溃疡及斑纹充血全部消失)8例,显效(溃疡糜烂全部消失,斑纹部分消失)9例,有效(溃疡糜烂全部消失,斑纹如故)3例。 【处方来源】 江苏南京市钟山医院口腔科郑际烈。 【按 语】 久病必虚,常伤脾胃肾气。脾虚湿困,肾虚气化不利,因而水湿内停,泛于肌表,现为白纹,湿重则溃疡糜烂,反复发作而又不易收口。本方用生薏米补脾胃之气,山萸肉补肾气,党参补元气,使先天后天之气均得补益;又用茯苓健脾利湿,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有较强的祛湿功效;为防燥之太过,配以生地、玄参养阴之品,使气有所补,湿有所除,阴阳调和,则病情得以缓解。本方所用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有调节免

30、疫、增强消化和广谱抑菌作用,因此对促进溃疡糜烂的治愈有显著效果。使用本方时,若能同时配合以局部用药,则效果更佳。 - 方名:双地苔藓饮 【功能主治】 功能滋阴养血,疏风润燥。主治单纯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 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15克、麦冬15克、白藓皮9克、黄芩9克、香附6克、 怀牛膝9克、旱莲草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73例,显效(糜烂面愈合,红斑充血消退,灰白色条纹消失或大部分消失)46例,好转(糜烂面愈合,红斑充血基本消退或面积缩小,程度减轻,白色条纹部分消失,颜色变浅)20例,无效(局部病损无明显变化)7例。 【处方来源】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治鸿等。 【按 语】 方以生地、熟地为君,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麦冬为臣,重滋阴养血,祛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