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测试题_第1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测试题_第2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测试题_第3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测试题_第4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B. C. D.2.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体液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进入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2、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4.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5.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 脑干脊髓A.B.C.D.6.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

3、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7.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在兔饱食状态下在兔空腹状态下测定血糖含量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B.C.D.8.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体温下降 机体耗氧量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4、D.9.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纵轴代表前者,横轴代表后者)( )A.饮水量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B.HIV浓度T细胞浓度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10.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 B. C. D.11.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12.下图表示将抗原

5、或生理盐水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在第8天注射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三种注射剂标签混淆(已知其中一种是抗原X,别一种是抗原Y,第三种是生理盐水),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注射剂若为抗原Y,则抗体变化曲线为DB.曲线A与C的抗体类型相同C.曲线B表明:注射后,免疫反应快,作用强D.曲线A表明:兔体内不能产生与抗原X有关的记忆细胞。13.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14.在某种植物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

6、.曲线1、2、3分别是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刻,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D.果实生长发育是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15.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16.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

7、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17.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1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19.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

8、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21.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若abbd,电刺激C

9、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内外刺激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效应器或靶器官激素ABCDEFGH22.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23.图示某病毒侵入机体后被杀伤的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是第二道防线中杀菌物质抗体B.是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C.可提高杀伤力的淋巴因子来源于记忆细胞D.靶细胞裂解同时,病毒被溶解消灭2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

10、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25.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见下表)。处理雄花雌花比值(雄花雌花)水(对照)21.13.85.6赤霉素(100毫克/升)4.74.71.0CP(100毫克/升)6.26.80.9乙烯利(1000毫克/升)19.63.75.3整形素(10毫克/升)33.11.227.6分析上表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

11、花的性别分化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雄花的形成2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

12、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27.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D.、中含有的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2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A.aB.b C.cD.d29.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

13、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30.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基本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表示光合作用二、非选择题31.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的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

14、蒸馏水、事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内缓冲物质所调节的主要物质是_。此外,还必须以_作实验用具。(2)实验步骤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再依次滴入等量_,测量pH并记录入表。对B组如何操作?_(3)结果预测A组: _B组:_(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2.回答下列,小题:.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下图所示。图中、指的是神

15、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从而引起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下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下图2为图1中D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的名称是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

16、外两侧的电位呈 。(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 的变化。33. 回答下列,小题:.北京地区的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月份,要想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表中列出了某些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月份9121234垂体个数5432请回答问题表中显示,越接近生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从蛙卵的程度看,其原因是。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可作用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如果向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适量雄蛙垂体悬浮液,实验结果是,原因是。蛙卵受精后发育成蝌蚪

17、,若在饮料中添加适量的激素,将促进蝌蚪发育为蛙。在蛙体内,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合成和分泌的调控。.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空腹家兔称重编号无症状低血糖症观察并记录现象号生理盐水号胰岛素盐水号葡萄糖溶液号肾上腺素号胰高血糖素号生理盐水首次注射二次注射据图回答: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号家兔。二次注射后,与号家兔相比,若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 。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 ,原因是 。34.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

18、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表示第一次感染,表示第二次感染)(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抗原。(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35.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1)实验步骤: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

19、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将两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4)该实验原理是: 。36.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按生态学原理,世

20、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物种数NN/2 0 S1 S0 S2 样方面积(m2)图 A图 B37.下图A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B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

21、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要了解群落中植物种类,可在群落中心部位随机选取样地,进行生物物种的样方测定。先确定样方面积,再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B。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这种研究方法叫 。图B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 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 株/ m2。(2)图A植物出现的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高于/低于/等于)农田。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 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垂直结构:动植物的

22、分层, 38.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 KJ和 KJ。(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期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

23、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39.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生物是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

24、时期是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破坏。40.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

25、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和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组,理由是_,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于乙组的,理由是_。(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人。“稳态与环境”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需要氧气和营养(a过程需正常进行),也需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b、c过程需正常进行),a、b、c过程都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可刺激呼吸中枢,

26、使呼吸运动加强,这时是有益的。2.D 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体液中不含有血红蛋白,效应B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所以分泌的抗体直接进入内。3.B 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4.B 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5.D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呼吸中枢,脊髓是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跑步过程中,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都参与了调节。6.C 图中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从甲状腺激素指向下丘脑和垂体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27、。7.B 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降血糖。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若破坏了,则身体不能降血糖,所以家兔应饱食(血糖高),测定血糖含量(是否下降),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是否正常)。8.D 科考队员通过特殊的衣物及自身系统的调节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也会保持相对稳定,错误;因外界温度低,热量散失快,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增加产热,新陈代谢速率升高,耗氧量升高。均属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9.C 前者随后者变化即后者为横坐标,前者为纵坐标。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胰岛素浓度也会增加。10.D 神经递质由上一个神经元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作用在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与图吻合。性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与

28、图吻合。11.D 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从而把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清除掉。这是体液免疫。排除A项(细胞免疫);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排除B、C项。12.C 图中曲线B注射后,抗体产生量大,速度快,说明免疫反应快,作用强。13.C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侧芽的生长受抑制,即侧芽对应的浓度为c。14.D 据图,1在果实成熟阶段含量增加,说明1为乙烯。3在衰老阶段含量最多,说明3为脱落酸。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伸长阶段,生长素起主导作用。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植物的生命活动是

29、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15.B 种群密度越大,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越小。16.C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所以本题应该选C。17.A 蓝藻、腐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蓝藻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18.A 图中甲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85%,乙占7

30、%,丙占6%,丁占2%,由此推知甲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丁为第三营养级。19.C 未加入沉渣和加入沉渣,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不同,表明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不利影响)。从甲图看出,二者关系为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有的流入分解者,有的未利用。20.D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除了来源于环境,还可来源于生物(如声)。有些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如花朵颜色。信息传递可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也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信息可以调节

31、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1.B 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22.D 人的手被针刺时,手缩回是非条件反射,过程为刺激A神经系统B效应器。23.B 该图表示细胞免疫,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能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靶细胞内的病毒或病菌失去藏身之所,最终为抗体所消灭。24.D P点生长素浓度较大,但生长1cm所需时间较长,说明P点生长素多,生长慢,对应d点。25.B 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不清楚。26.D 图K值为自然环境最大容纳值

32、,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人为过度放牧。图b点后K值变大,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图中c点后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图为种群数量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27.B 图中代表生产者,代表大气中CO2,代表消费者,代表分解者。碳元素在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以CO2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28.B 图中a为生产者,人是杂食动物,即以植物为食,也以动物为食,b符合。29.A 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变化为:地衣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若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可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30.C 由图看出,和X是正反馈关系,和X是负反馈关系,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