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极地地区》教案_29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极地地区》教案_29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极地地区》教案_29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极地地区》教案_29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极地地区》教案_2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 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是前几章的延续和深入,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范围的 宏观学习。而且“极地地区”又具有深厚的神秘色彩: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 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科研的广阔天然实验室。 本章知识趣味 性较强,教材还配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附有大量的活动,旨 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章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学生由此进一步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验。 本节为本章的第一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动

2、手能力较差,还没形成良 好的知识结构。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充分直观地展示极地地区的魅力。 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好自已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做好对学生的组织与协调,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默契就能实现,本课的难点及学生们的疑点,就会 始于他们之间的讨论、争论,而最终变成他们对新知的理解与认知。三.设计意图:本章是以“极地的地理位置”和“极地的自然环境”为主导 因素和区域特征,形成了极地地区的教学主线,将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科学考察、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等内容,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确极地地 区的地理位置、范

3、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并能 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 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四.教学构思:1、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分组闯关竞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分为两组,北极组与南极组。 精心设置七个环节的闯关环节, 把本节课重

4、难点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七个环节从浅由深,环节相扣,结构缜密。为此我设备的七个环节如下 :关于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关于极地地区的海陆分布状况关于极地地区的方向判定如果要去南极探险,要带什么物品和装备南极为什么比北极冷极地地区有哪些资源终极闯关: 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海陆分布、 气候与资源进行总结与对比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 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2、从“构建开放式地

5、理课程” 、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 以教师、 课堂、 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 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 孤立, 使之与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日益疏远, 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 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 。为此我精选了四个视频: 第一个极光视频让同学们感受来自极地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第二个视频是加拿大实拍的 -40沸水瞬间变为雪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极地地区的

6、寒冷;第三个视频是阿蒙森-斯科特争夺第一个到达南极殊荣的珍贵视频资源,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 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理想;第四个视频是南极企鹅与北极熊的卡通视频, 非常符合这个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树立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视频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因此,我整体如下安排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 1)课前设疑,一张看似普通的建筑是哪里?( 2)七个环节的闯关活动( 3)揭晓课前疑问:来自南极点美国的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的图片。( 4)斯科特遗书的朗诵。( 5)布置作业。

7、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利用地图说出极地地区的范围和位置特点。2. 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理解其形成原因。3. 具有从视频、地理图表数据中寻找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地理思维。4. 初步学会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竞赛,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学习。2根据视频和图表,讨论探究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理想。2 .树立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 .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六、教学重点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七

8、、教学难点分析4 .极地地区图上方向的辨认5 .极地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八、教学过程教学 划、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导入1.展示一张背景是极光的建 筑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建筑? 也许你现在不能确定,但在本 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会揭晓 答案。观察有同学答:是科考站设置悬念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2 .播放极光视频3 .展示:来自极地地区照片观察利用极地地区图片 和视频激发学生了 解神秘的极地地区 的兴趣转承我们今天通过分组极地闯关同学们跃跃欲试旨在通过后效的方式来了解极地地区,左边两的小组竞赛活组同学是北极地区组,右边两组动,激发七年同学是南极地区组,每组各有七级学生参与课个闯关题,每组1个组长

9、,由堂的积极性,组长指派闯关的选手,选手不得让教师乐教、重复,每个闯关题的难度不同,学生乐学,最星级越多难度越大,五星最难,终达到提高课一星最容易。我们看看哪个组的堂教学有效性同学最后可以闯关成功。的目的。一.了 解南北 极地区 的范围、分 析认识 其位置 特点1 .(课件)刚才通过视频与图 片初步了解了这两个地区,但 到底北极与南极地区是指什 么地方呢?现在进入闯关游戏第一题(一 星级):北极组:2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点吗?3 .北极地区是指北冰洋吗?南极组:1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点吗?2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大陆1 .学生阅读地图 与课本,指出并表 述南北极地区的 范围,认识北极地 区、北极

10、点、北冰 洋的关系;认识南 极地区、南极点、 南极大陆、南极洲 的关系。2 .通过对北极地 区的讲解,北冰洋 是世界最小的大1 .在读图、分析 地图的过程中 了解南极地区 的范围和位置 特点。提局读 图、分析地图 的能力。2 .合作学习培 养团结协作能 力。3 .理解南北极 地区位置的特吗?3.南极地区是指南极洲吗? 老师讲解南北极地区的具体 位置和范围如何区别极地地区俯视图中 到底是北极还是南极地区 呢?这就进入我们今天闯关 的第二题(三星题)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大洲与 字母代表的大洋北极汨闻戈第一题教师讲解:北极俯视图中先找 到格陵兰岛,逆时针方向为向 东,格陵兰岛西侧2为北美 洲,格陵兰岛

11、向东越过大西洋 依次为欧洲与亚洲。南极俯视图中先找到南极半 岛,其对面的大洲2为南美 洲,顺时针方向为向东,再通 过侧视图展示世界地图,让学 生对比后了解向东依次为大洋,但却是跨经度 最广的大洋。学生 通过知识迁移,自 己可以总结南极 洲是世界上跨纬 度最广的大洲。学生通过看 课本,小组讨论, 并派代表完成殊性为后面的 学习作铺垫。1 .在读图、分析 地图的过程中 了解南北极地 区的大洲与大 洋的分布特 点。提高读图、 分析地图的能 力。2 .合作学习培 养团结协作能 力。:3通过创设情 境,提示新旧 知识之间联系 的线索,帮助 学生构建当前 所要学习的知 识。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 太

12、平洋。2.探究活动讲解:在俯视图中如何辨别方向?学生在七上学 习过经纬网地 图的判读,俯 视图的讲解过 程中,学生把 旧知识迁移到 新知识中师生共同总结:南北极地区 俯视图上经线放 射状、纬线同心 圆,经线指示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东 西方向。如果是北半球A在B的方向?B在C的方向?如果是南半球A在B的方向?B在C的方向?进入闯关第三题(四星题)2.学生小组讨论 学习,完成闯关活动1 .合作学习培 养团结协作能 力。:2 .学会思维方 法,体验学习 地理的乐趣北极组问题:黄河站位于白海 的什么方向?承转探究 南极 地区 的自 然环 境及 原因南极组问题:长城站位于中山 站的什么方向?教师讲解:北

13、极俯视图中,逆 时针为向东,离极点越近则越 北。南极俯视图中,顺时针为 向东,离极点越近则越南。 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因 而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明 确已经了极地地区的位置,也 学会了如何在极地图上辨别 方向,现在我们要出发了,要 开始我们的极地地区之旅了, 但在出发前我们是否应该作 一些准备,指定一个计划呢? 进入闯关第四题(四星题) 如果我们要去南极探险,要带 什么物品?教师讲解:必备物品和装备:御寒衣物、食物、GP流位仪、 墨镜、十字镐和凿子、极地地 区专用地图、绳子其他需携带物品:铁链帐篷、对讲机、高压锅、 火柴、手电筒、染色剂、防晒 霜、唇膏学生讨论,思考, 到黑板上写出答1 .合

14、作学习培 养团结协作能 力。:2 .通过携带物 品把极地的气 候有机用讲, 使学生形成完 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对两组答案进行点评。通过南极科考队员止面的照 片展示南极地区的寒冷。 说明为什么要带御寒衣物。 提问:为什么极地地区这么寒 冷?通过斯科特探险队的实例展 示南极的寒冷。学生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因为纬 度局,气温低通过图片直观 展现南极的寒 冷播放视频观看加拿大的北 极地区实拍视频: 刚刚沸腾的水,泼 出去直接艾成雪, 直观感受北极地 区的寒冷1.培养学生从 视频中分析地 理现象的能 力。(课件)展示南北极气温对比 图,进入第五关:南极为什么 比北极冷?(三星题)讲解南极更冷的原因:1 .

15、地形原因(讲到南极的冰 雪高原,并说明为什么刚 才第四题中要带上高压 锅)2 .海陆原因3 .其他原因(冰雪反射、大 风等)说明为什么要带墨 镜,防晒霜学生讨论,思考, 到黑板上写出答 案:地形因素与海 陆因素1 .通过气候成 因的分析,理解 地理各要素的内 在联系,初步形 成地理的思维能 力。2 .培养学生从图 文数据中分析地 理现象的能力。(课件)南极地区还被称为“白色荒漠”,这就讲到了南 极气候的另一个特征:干燥 讲解:南极探险要带上润后膏(课件)南极地区还被称为“风库”,这就是南极气候的非常独特的特征:烈风讲解:南极探险为什么要带上学生讨论,思考铁链帐篷和绳子。其中铁链是 起固定作用的

16、。冉通过南极科 考站的一个规定:一个人不能 出门,因为怕遇到大风,至少 两人同行,而且必须带上纯 子,可以互相绑在一起。提问:与南极的“酷寒、干燥、 烈风”相网,北极的气候肩什 么异同?学生:也是寒带气 候。但更温暖、降 水更多,风更小(承转)南北极地区的环境是 十分恶劣的,是什么吸引着科 学家们不畏艰险前去考察? 现在进入极地闯关第六题:南 北极分别有哪些丰富的资 源?(三星题)讲解:北极有北极熊等生物资 源,还肩*富的石油、天然气、 铁等资源。(强调从图上获得 信息)南极有企鹅等生物资源,还丰 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铁等 资源。(强调从文字中获得信 息),止匕外,还肩*富的固体 淡水资源,

17、是所有大洲中淡水 储量最大的大洲。提问:为什么南极降水量很小 还肩*富的淡水资源?提问:南极后丰富的煤炭还是 什么学说的证据?学生讨论,思考, 到黑板上写出答 案:培养学生从课本 图文数据中分析 地理现象的能 力。三.总结 与提升现在进入极地地区终极闯关 (五星题):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 分布、气候与资源进行总结与 对比组长回答本题利用表格梳理本 节课知识,培养 学生归纳、总结 的能力。播放视频观看琳-斯 科特争夺到南极 点第一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科学 家/、畏艰险、勇 于探索的精神讲解人类对南极了解的历程。 当斯科特到南极时发现挪威 国旗已经飘扬在南极点,说明 阿蒙森已经先到达南极点。

18、但 他最后没有顺利返回自己的 故乡,他去世巾个月,后来 的探险人员发现斯科特的遗 体、遗书,还有他们团队至死 没后丢下的科考资料。由一名学生朗诵 斯科特遗书让学生感受科学 家/、畏艰险、勇 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为国 争光的理想展示上课前展示的图片,一张 背景是极光的建筑,就是位于 南极点的美国的科考站,以“阿蒙森-斯科特”来命名。学生观察与开头首尾呼应现在到南北两极已经不象原 来那么遥不可及,甚至启极地 地区的旅游项目,提问:你肩 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卜, 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保 护环境的意 识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 频:“企鹅与 北极熊的明 天”1 .卡通视频适 合七年级学生 的兴趣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