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1至6年级语文复习要点必看 语文要想成果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1至6班级语文复习要点有哪些?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资料,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学校六班级语文备考总复习学问点汇总 复习概要总结 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挨次。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方、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精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确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
2、c、用词不当;d、前后冲突;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根据语法规章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学校阶段,要求把握有关的学问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晰、明白,并且比较详细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一、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行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
3、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巡游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经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闲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依据详细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莫非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制造财宝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
4、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艳羡他。他聪慧。改成:我艳羡他聪慧。(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别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消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三、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比方。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方词有:象、似乎、似、好像、若、如、犹如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渐渐地升起来。另一种是
5、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方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像、语气全都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亲密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加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果,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士气。 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均匀,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
6、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留意不要转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训练。是谁“受到了深刻的训练”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当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明显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漂亮的季节,就通顺了。 前后冲突。一句话必需合乎事理不能自相冲突。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
7、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明显是冲突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转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肯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不合规律。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当把“水果”删去。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难任务”。 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行能消失“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
8、当,可改为热闹的掌声。 人教版学校五班级语文下册课内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复习梳理 一、 基础学问:多音字及易错读音:蒙古包(mng)好客(hào)同行(xíng)好像(sì) 二. 文本解析1.草原 1草原的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漂亮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进展挨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忱,好客
9、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意很深,怎么舍得立刻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尝。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自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好像被沉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加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6 草原
10、:散文,根据事情进展挨次叙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流露出对蒙汉两族人民及对蒙古草原的赞美之情。 7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意很深,怎么舍得立刻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全文的中心句。 8 背诵经典段落:课文一、二自然段。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忱歌颂了边疆建设者听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大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脆弱,也不动
11、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顽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听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观察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盼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熬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
12、之才。 3白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借白杨,热忱歌颂了边疆建设者听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4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大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脆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拔,能顶住任何自然灾难,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健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顽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
13、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支配,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第二单元复习纲要 一、字词部分 草铺(p) 收篙(go)停棹(zhào)亡(wú)赖 卧剥(bo)莲蓬(peng)翁媪(o) 倭(w)瓜 澄(chéng)澈 咀嚼(júe)渐渐地嚼(jiáo) 运转(zhun)自如 二.课内积累 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宽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
14、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相互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淘气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非常让人喜爱。 4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闲适拘束、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
15、,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稳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憧憬。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1.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宽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模糊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模糊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开心的躺在草地
16、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7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惊奇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8.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全词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宠爱是淘气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9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立志 名言) 君子处世,就应当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立志 名言) 不肯定年龄大的人才有抱负,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重点基础知识点
-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25届八下数学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山西能源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重庆石柱县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班级故事分享平台的建立计划
- 2024年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南平市太平镇卫生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牡丹江穆棱市乡村医生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福建福州榕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2024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氮化镓射频器件
- 习题课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状态变化图像
- 手术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查房
- 建筑工程各类材料送检取样规范(资料员)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爱阅读 全国通用
- Rexroth (博世力士乐)VFC 3610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余华《活着》赏析ppt
- 第8章-GNSS测量与定位-课件
- 卫生院外伤处置方案
- 某地面工程电力安装EC总承包工程技术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