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技术学第十章地拉网等渔业技术_第1页
渔业技术学第十章地拉网等渔业技术_第2页
渔业技术学第十章地拉网等渔业技术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其他渔业技术第一节地拉网渔业技术地拉网类渔具的结构和作业方式,与围网基本接近。由于网具结构和作业的规模不同,网具规模大小悬殊,大型的地拉网长达5000m以上,而小型的地拉网渔具仅1人就可以作业。由于地拉网渔具结构和操作都比较简单,在历史上曾是沿海各地渔民较普遍使用的渔具之一。一般它只能在水深为15m左右的沿岸水域作业,主捕小型鱼类。随着其它渔具的发展,海洋地拉网类渔具日趋减少。内陆水域的地拉网渔具, 种类多、数量大和分布广,是内陆水域中的最有效捕捞方式之 一,特别是我国北方的冰下大拉网等,是有特色的专捕工具。随着科技发展,该种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地拉网渔具的捕鱼

2、原理和分类(一)地拉网渔具的捕鱼原理和生产特点地拉网又称大拉网、地曳网,是我国江河、湖泊及沿岸海域常见的有效捕捞渔具之一。其捕鱼原理按网具结构形式和捕捞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长带形的网具(有囊或无囊)包围一定水域后,在岸边或冰上或船上曳行并拔收曳纲和网具,逐步缩小包围圈,迫使鱼类进入网囊或取鱼部达到捕捞的目的。另一种是用带有狭长或宽阔的网盖,网后方结附小囊或长方形网兜的网具,通过岸边收长曳纲,拖曳网具,将其所经过水域的底层鱼类、虾 类拖捕到网内,而后至岸边起网取鱼。地拉网类渔具的捕捞对象较广,内陆水域中主要有: 鲢、鳙、青鱼、草鱼、鲤、鲫、鳊、银鱼等;海洋中主要有:黄鲫鱼、青鳞鱼、鳀鱼

3、、玉筋 鱼等。它的生产特点:1. 地拉网作业兼有拖网和围网作用,包围水面较大,故捕捞效率较高。但在近海是捕 捞随涨潮而来的小型鱼类,因此海洋地拉网一般产量较低,同时作业规模也较小。2. 由于地拉网网具规模较大(在内陆水域,有的网长5000m以上,网高30m。),捕捞规模也大,其渔场必须宽广,而且平坦。3. 大型地拉网作业劳动强度较大,参加作业人员较多(一盘网有多达70100余人),要求操作熟练,分工明确,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二)地拉网的分类和结构1按网具结构特点分类可分为有翼单囊地拉网,有翼多囊地拉网、(无翼)单囊地拉网、多囊地拉网、无囊地拉网、框架地拉网6个型。(1) 有翼单囊地拉网

4、它的结构形状如有囊围网,有两个较长的网翼和一个网囊。是地拉网中数量和分布最多最广的一种,网具规格大小不一,有的长达数千米左右,有的长达100m左右,内陆水域中有冰下大拉网,海洋中有广东长网和福建的地拉网等。(2) 有翼多囊地拉网它的结构特点是:有单片长方形的网盖,在其后(下)方结附许多小网囊,常以数片联成网列,在有流底质较平坦的江河、水库等水域生产,捕捞底层鱼类效果较好,如松花江流域的多囊大拉网(见图101 )、长江流域的牵网(大塘网)均属之。1234567891011图10-1多囊地拉网结构图1. 曳纲2.叉纲3.撑杆4.拦网5.浮予6.浮子纲7.网囊8.网盖9.沉子10.下缘纲11.下纲(

5、3) 单囊地拉网它的结构特点如同拖网类中的虾拖网,一般以竹竿为桁杆,网衣结附在桁杆上,形成网身和网囊。网具规格较小,桁杆长0.5m左右,如江苏的泥螺网,退潮后在干潮滩上,由1人拖曳采捕泥螺作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如东、东台等地。(4) 多囊地拉网 它的结构特点是无网翼,有宽大的盖网,左右两侧有侧网,在盖网 后缘结附几十个小网囊, 用于容纳渔获物,如江西的爬网。这类网具规格均属小型渔具,作 业时由2人在河道、港汊两侧拖曳,主要捕捞底层鱼类。(5) 无囊地拉网它的结构特点如同无囊围网,网具为长带形,取鱼部在长带形网的中间,网具规格大小不一,是地拉网中常见的网具。青海湖的湟鱼地曳网(一般网长500m左右

6、)、辽宁的鲢鱼地拉网均属之。(6) 框架地拉网它的结构特点是:无网翼和网囊,网衣呈网兜状,在网具上、下纲之间,安装若干支撑杆形成框架,如内陆水域的擂网(如图 10-2所示),以及海洋中的天津 梭鱼拉网均属之。也是小型的地拉网,在内陆水域和沿岸浅水区,由2人分别牵拉网具前进,达到捕捞的目的。图10-2框架地拉网的结构图1.曳纲2.叉纲3.上缘纲4.上纲5.网身6.撑杆7.下缘网8.下纲9.叉杆2按地拉网的作业方式分类可分为船布地拉网、穿冰地拉网和抛撤地拉网3个式。(1) 船布地拉网在放网时利用船舶,将网具向岸呈弧形布网,然后在岸上同时收拉两端曳纲和网具起网,收取渔获物。如海洋中的鳀鱼地拉网,海南

7、的长网,内陆水域的湟鱼地曳网均属之。(2) 穿冰地拉网又称冰下大拉网,它是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冬季大水面冰下捕鱼规模最大的一种主要捕捞网具。其网具通过穿冰敷入冰下, 并在冰上收拉网具,达到捕捞目的。由于严寒封冻期,鱼类活动迟缓,又聚群越冬,因此适 合大规模的捕捞,产量很高。5000kg以上渔获屡见不鲜。(3) 抛撤地拉网都是一些小型渔具,如江苏的泥螺网,天津的梭鱼拉网等,均由人 力将网具抛撤在水域中,然后用人力拖曳网具达到捕捞目的。二、地拉网渔具的结构和装配(一)、有翼无囊地拉网的结构和装配有翼无囊地拉网由主网片、缘网衣、浮沉子纲、缘纲、曳纲和属具等组成,网具的长度

8、、 高度和网目大小等是随着捕捞对象不同和作业渔场水深而变化。以青海省青海湖的湟鱼地曳网为例,说明其结构和装配。该网具是青海湖周边渔场及鄂陵湖、扎陵湖等有鱼湖泊捕捞生产的主要渔具。呈长带形、兼有围、拖两种作用,作业规模大,捕捞效率高,但需劳力多, 强度大。主捕湖中盛产的花斑裸鲤(俗称大嘴湟鱼),本网具主尺度 500.00m x I3.28m。1网衣(1) 主网片 由3片网片联接而成,中间为取鱼部,乙纶 36texx 10X 3捻线编结,目 大60mm,长3334目,高196目。两边网翼,相同网线编结,目大 80mm,各长4166目, 高156目。(2) 缘网衣 有上、下缘网,用乙纶 36tex2

9、0 x 3捻线编结,高5目,网衣纵目使用。 2纲索(1) 浮子纲 乙纶绳,直径12mm,取鱼部浮子纲 1条,长100.00m ;网翼浮子纲 2 条,长 200.00m。(2) 沉子纲 乙纶绳,直径18mm,长度与数量同浮子纲。(3) 上、下缘纲乙纶绳,直径6mm,每片网上、下缘纲各 1条,长度同浮子纲。(4) 曳纲 乙纶绳,直径 20mm,长80m, 2条。(5) 上、下叉纲乙纶绳,直径分别与相应的浮、沉子纲相同,上叉纲长20m,下叉纲长22m,各2条。3属具(1) 浮子 泡沫塑料球形浮子,直径 100mm,浮力4.9N , 1000个。(2) 沉子 梭形铸铁沉子,重 0.15kg,共1670

10、个。4渔具装配将上、下缘纲穿入各网衣上、下缘网网目内,浮子穿入浮子纲。浮子纲与上缘纲拼扎, 沉子纲与下缘纲拼扎,同时装扎浮、沉子。取鱼部缩结系数为0.50,两边网翼为0.60分档装,间距20cm,浮子间距为0.5m,沉子间距为0.3m。最后将网片连接好,并连接上、下叉 纲和曳纲。(二) 有翼有囊地拉网的结构和装配有翼有囊地拉网由主网片、浮沉子纲、上、下缘纲、曳纲和属具组成,网具的长度和网囊 的大小,根据捕捞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以海南省的长网为例,该网具是海南省万宁地区所用。 主要在沿岸捕捞蓝圆鲢、圆腹鲱、沙丁鱼等,网具主要尺度为 328.75m x 28.00m x 9.00m (图10-3所示

11、)。2-328.75PE 72-328.75PE 7图10-3海南省的长网网具结构从图10-3可以看出,该网具上、下纲(浮、沉子纲)各长 328.75m,网翼网目尺寸为 65mm,网身和网囊分别为 40和15mm,翼端有木质档杆 1根,直径40mm,高0.8m。由5 根长52m,直径9.4mm的乙纶绳组成曳纲(每1端)。同时在浮子纲上装置 600个塑料浮子, 每个浮力为0.657N,水泥沉子1200个,每个重28.6g,网口中央装置直径 150mm的塑料大 浮子1个(浮力为10.8N )。三、地拉网捕鱼技术地拉网渔具的种类较多,同时它们的规格又大小悬殊,其捕鱼技术也各异,现择其代表性的内陆水域

12、的明水(非冰冻水域)大拉网和冰下大拉网作业, 以及海洋的鳀鱼地拉网为例。 地拉网作业渔获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作业渔场的选择、渔具的设计和应用。特别是内陆水域的大型地拉网作业,对作业渔场的选择均有必要的条件,如选择不当,网具受阻撕裂,严 重影响捕捞效果。因此渔场选择是地拉网捕鱼技术重要内容。(一)明水地拉网的捕鱼技术1作业渔场应具备的条件(1) 网场面积适当。一般大、中型湖泊和水库在1001000亩左右;小型水库等在数亩至数十亩。作业场所面积至少应比网具包围面积大20%左右。(2)底质较平坦。如底面凹凸不平或有大石块、房基、树木等,使网具受阻撕裂,严 重影响捕捞效果。因此对情况不明的水库,不要盲

13、目作业。(3)水深适宜,最好不超过 20m,以利操作。(4) 岸边有一定的坡度(2030),岸上有较开阔的场地,便于起网。(5) 因地拉网包围面积有限,故应选择有较集中的鱼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必须在掌握各水域鱼类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鱼类生理特点、水域地理环境、水流、气象等因子正确选择渔场。2作业形式的选择和确定明水地拉网作业形式可分为岸曳式和船曳式两种。根据放网时使用船舶数量又分为单 船,双船和多船三种作业形式。(1)岸曳式地拉网的捕鱼技术 岸曳式地拉网捕鱼技术,根据渔场和鱼群特征,有全 面包围(用于小水面的一次围捕)、平行岸坡包围(围捕固定渔场)和垂直岸坡(拦截沿岸 通过的鱼群)

14、三种形式,如图 10 4。图10-4 岸曳式地拉网捕鱼的3种形式1.全面包围 2.平行岸坡包围3.垂直岸坡包围单船作业 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选定渔场后, 先将前曳纲端系在放网点的岸上, 渔船 载着网具,按预定的打围圈,顺次放出前曳纲、前网翼、取鱼部或网囊,后网翼和后曳纲, 这时船又回到另一岸点。 接着在岸上拔引两边曳纲、网翼,并渐次向中间靠拢,最后取上网 囊和渔获物,至此一次作业完毕。双船作业 这种作业形式多使用于湖泊、水库等不固定的渔场。其操作过程是选定渔,而后两船相靠,将同时驶回岸边, 再如场后,两船分载网具,驶至离岸一定距离处(约相当曳纲一边的长度) 网具联结起来, 接着各按预定的计划包围

15、鱼群,各自放出网具和曳纲, 单船作业形式起网。船曳式地网作业方式多用于离岸较远的湖心,其主要特( 2)船曳式地拉网捕鱼技术 点是曳引网具在船上进行。单船单网作业 作业渔船驶至捕鱼地点, 把前曳纲系在浮筒或小舢舨上, 然后作业渔 船按圆弧形进行放网。按顺序放出前网翼、取鱼部、后网翼和后曳纲, 这时船又回到浮筒或 小舢舨处,收起曳纲、网翼,最后起上取鱼部或网囊和渔获物,一次作业完毕。双船单网作业 两船分载一顶网具, 驶至放网地点, 两船靠拢并联接网具, 然后各按 半圆形航向航行,同时分别放网、放曳纲后, 两船刚好各行驶半个圆周距离而相遇。两船靠 拢并抛锚,最后如上述单船作业顺序共同起网。(二) 冰

16、下大拉网的捕鱼技术冰下大拉网捕鱼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带很盛行,鱼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70%80%。网具为有翼单囊地拉网,在江河、湖泊、水库中都可以生产。其捕捞对象包括所有的鱼类,渔 期由 11月至翌年 3 月不等。由于在严寒冰冻时期,鱼类活动能力减弱,又聚群越冬,易于 捕捞。鱼类销售和贮存也十分有利,因此适合于进行大规模的捕捞。1 渔场的选择 从事冰下捕鱼必须熟悉作业水域的地理环境、 冰层的厚度和强度、 鱼类 越冬场所和栖息水层以及它们的习性等, 这些对于选择良好渔场, 保证安全生产和进行开凿 冰眼、捕捞操作、交通运输等都是重要的前提。对渔场的要求:(1) 有一定的面积,一般在 5002000亩左右

17、。(2) 底质较平坦、无障碍物,以利网具的水底拖曳。(3) 背风向阳、鱼群集中,出网口水深在1.01.5m的浅水岸滩处。( 4)冰层厚度和强度能保证作业的安全;特别式应用机械设备后,大规模的捕捞设备 及其重物均需在冰上运转,若稍有不慎将带来不应有的损失。2 网具及主要属具、捕捞机械(1)网具 为有翼单囊地拉网,长度 3002000m,浅水区使用的网口高度一般为 4 5m,水库中使用的可达 1520m。( 2)钻冰机 一般由传动、升降、钻头三部分组成。传动部分把拖拉机或汽车动力传 给钻头和升降装置,使钻头旋转和升降,达到钻凿冰眼。( 3)穿索器 供网具在冰下移动时冰孔之间穿索引线之用,主要由穿索

18、器本体与控制 部分组成。本体以电池为动力,驱动电机、减速器带动螺旋桨。当穿索器进入冰下水中,水 开关自动接通电源启动电机, 由于浮力和水力作用, 使穿索器紧贴冰层底面航行。 控制部分 则控制穿索器前进的方向,以便正确的出现在目标冰孔下面。(4) 绞纲机 用于各冰孔间收放曳纲,以拖曳冰下大拉网前进;在出网口又把整个网具拖上冰面,故又称绞网机。它由减速箱与起网鼓轮两部分组成,安装在爬犁上。 一般以拖拉机后轴输出为动力,经万向联轴节、减速箱通过鼓轮输出。(5) 穿杆 又称走杆、木杆,全长 1530m,用以传递水线(曳纲引纲)之用。( 6)走钩 铁头木柄,传递穿杆用。3捕捞操作(1) 作业准备指挥员根

19、据捕捞经验,预先寻找好渔场,将小旗插于下网眼、出网眼及拐角处。网具包围呈六边形,下网眼布置在深水处,出网眼布置在岸边水深1.01.5m处。网具包围范围大小,根据水域环境及网具大小而定。一般网长1000m左右的大拉网,下网眼到后拐角约500m,后拐角到前拐角约 900m,前拐角到起网口约 350m。通常最大横宽不 超过网长80%。打眼工人根据划定的范围开始工作, 用钻冰机打好2mx Im的长方形下网眼。再分别向 左、右两方成一倾斜角度,按最近处的小旗方向,每隔一穿杆长度或穿索器行程, 打一直径为30cm的冰眼,直至出网眼(起网口)。出网眼呈梯形,其底边长 1.01.2m两腰长2.0m 左右。(2

20、) 下网及曳网(见图 10-5)先将置于爬犁上的网具置于下网眼,然后分别用穿索器(或穿杆)带水线绳按预定方向前进,每走150m后拉出水线绳后边带的细纲丝绳,穿索器(或穿杆)继续前进直至出网口。与此同时,绞纲机每隔一定距离的冰眼处绞钢丝,待看见绳上的记号时,绞纲机再驶向第二次绞收的冰眼旁,按上述顺序一直工作到完毕。这样边下网边绞收,循序前进,最后两侧网翼集中到出网眼,准备起网。图10-5冰下大拉网作业平面示意图下网 曳网起网(3)起网由出网眼取出穿索器(或穿杆);水线绳。将绞机固定在出网口正前方60100m处绞收曳纲,然后用双钩钩住网翼上、下纲绞收,直至网囊口拖出少许,提纲捞 鱼,最后拖出网囊。

21、 在绞收网具时,将起出的网衣应有专人随时整理,及时装上爬犁准备另找渔场捕捞。全部操作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用手工操作需67h,机械操作则可缩短为 4h左右。(三)海洋鳀鱼地拉网的捕鱼技术1渔场、渔期、渔船和捕捞准备鳀鱼地拉网属船布有翼无囊地拉网, 它是在地形较平坦的沙滩沿岸水域作业。 辽宁沿海 的主要渔场分布在大连、金县、旅顺、长海和庄河等地的沿岸水域,渔期为6月下旬至10月下旬。网具主尺度为 365.14m X 8.94m。地拉网使用的渔船,一般都为小型的机动渔船,主要功率为8.815kW左右,载重1520t,每船配备船员 610人。船上无渔捞装备,较大型的地拉网,在陆上有绞拉设备,有 的应用

22、绞盘收绞曳纲和网具。2渔法作业时需注意风向,最好是从岸边来风,风力小于4级。放网时,把前网头曳纲端递送岸上,由34人扯住,用船向岸作弧形布网,放网的顺序是依次放出前网翼、取鱼部、后网翼、后曳纲。最后将后曳纲端送上岸,船上留1人观察鱼情,防止鱼群外逃。网的两端均在岸上同步收拉,当各拉上1/3时,适当放慢拉网速度,2 次放网。避免下纲离底逃鱼,直到把渔获物拉上岸。然后转移至其他渔场进行第第二节 抄网渔业技术一、抄网类渔具的捕鱼原理和分类抄网类渔具是沿岸作业的小型渔具。 其作业原理是用手推、 舀取或船舶带动等方式捕捞 沿岸小型鱼虾类。抄网类渔具作业历史悠久, 结构简单, 捕捞效率低。 长柄圆形抄网往

23、往作 为副渔具从网中舀取渔获物时使用。抄网渔具通常由网兜、框架和手柄组成,框架呈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1按网具结构特点分类分为兜状抄网 1 个型。兜状抄网是由撑架和兜形网衣构成,其网具规模一般均较小, 由一人操作。而作为副渔具的抄网, 则其规格更小。如广西的鱿鱼 抄网,是在浅海专捕鱿鱼(中国枪乌贼)的小型渔具,用小艇作业。先以灯光诱集鱿鱼,然 后用抄网直接捕捞。2按抄网的作业方式分类可分为推移抄网 1 个式。推移抄网的结构特点是:将兜形的网具固定在框架上(有三角形、圆形等) ,作业时,依靠手推、船推或舀取,达到捕捞的 目的。 福建的光诱船抄网、山东的毛虾推网、 江苏的耥网均属之。 作业渔场一

24、般为沿岸水深 数米的岸礁或滩涂水域。作业渔场附近,生产成本低,作业技术简单,劳动强度大,渔获物 一般较低。为提高渔获效率,有的结合光诱作业,有的结合潮水涨落,趁退潮时进行作业。抄网类渔具多数是靠人力在浅水区推移,少数利用舢板借助风力(或挂机)进行作业。 也有利用捕捞对象在岛屿岩礁边产卵的习性,直接倚山抄鱼达到捕捞目的。二、抄网类渔具的结构和捕鱼技术抄网类渔具大多为小型渔具, 由于捕捞对象和作业地区的不同, 其渔具结构也各不相同, 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广西鱿鱼手抄网、 山东的拱网以及其他几种渔具为例, 说明其网具结构和 捕鱼技术。(一)鱿鱼手抄网结构和捕鱼技术该渔具主要分布在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渔期2

25、5月和812月。渔场在涠洲周围水深1012m海域。该渔具属推移兜状抄网。1渔具结构 由抄柄、框架、网兜三部分组成。 抄柄为木杆, 直径 30mm 左右,长 2.7m。 框架为圆形,直径 700 m m ,用直径 6mm 钢筋制成。 网兜用网口周目数为 1 50目,目大 30mm, 用直径 0.3mm 的锦纶单丝编结而成。2渔船 木舢舨,总长4m。部分渔船装动力挂机。每船备煤油灯2盏,以单人操作为主。3渔法 傍晚到达渔场,首先点灯诱鱼,待鱿鱼集中而稳定后,即用手抄网抄捞。一 般晚上810h,鱿鱼趋光性强,也较稳定,宜选择这段时间作业。以流缓、风小(34级)、水清、五月光时效果较佳,尤以流水将要转

26、向时,鱿鱼较活跃,更易捕捞。当鱿鱼不浮出水 面,而停留于光照区的边缘或下层水域,手抄网无法捕捞时,可用钓捕或诱到水面后抄捕。(二)拱网结构和捕鱼技术 拱网属单船表层框架抄网,一船两网作业于近表层水域。分布于山东沾化、无棣等地。春汛自46月,秋汛自7月下旬至9月中旬。渔场为沿海河口处,水深1.52m。夜间作业,主捕背脊白虾、对虾、毛虾和小型鱼类。1 渔具结构 主尺度:13.10m x l0.03m,渔具由网衣、纲索、撑杆等组成。网衣由乙 纶线编结,网口为 1200目,目大57mm,并逐步递减至网囊为 220目,目大8mm。2. 渔船 木质小机动船,总长14m,型宽4.2m,型深1.6m,载重10

27、t,主机功率14.7kW。3 人作业。3渔法( 1)放网 到达渔场后,整理好网具,将网具挂在竖杆和横杆上,将内吊纲结到船首 缆桩上,将起网绳接到船尾系缆桩上,最后利用桅杆滑轮将整个网具吊起, 并推向船外,并 松放滑轮绳,将网具放入水中。(2) 带网 调整各绳索至适宜长度,然后慢车逆流带网,带网速度为1.01.5kn。(3)起网 带网时间根据渔获物的多少决定, 一般 2h 起网 1 次。起网时停车, 拉上起 网绳,将网囊起上船,倒出渔获物。(三)腰缯 系推移兜形抄网。 作业渔场为 1m 水深的沙及沙泥浅滩。 主要捕捞小杂鱼、 虾、蟹类。其中一种主要腰缯的主尺度7.85m X 4.72m。网衣用锦

28、纶单丝手工双死结编接,由网身、缘网、盖网、网底和三角网组成。网衣 16 段为增目部分,第 7 段为直编,第 89 段为减 目部分,最后一段是直编。各段之间用对目编缝,连接后成为一大块矩形网片。前缘网长 8m后缘网长2.87m,装好缘网后,网衣呈正梯形,网的后部自然形成囊兜形。属具主要有缯竿和缯鞋。缯竿竹制,长竿形,长7.05m,头部在1m处弯成弓形,2支,用于撑开网衣。缯鞋硬杂木制,尺寸为20X 13X 10cm,装配在前缘网两端,其上穿以缯竿,作业时起滑行作用。单人作业。作业时放下腰缯,叉开两支缯竿,两手分开握住左右缯竿,推移渔具。每510min 起网取鱼一次。不受涨落潮限制的渔场可连续作业

29、 12h。(四)船车缯系推移兜状抄网。网具布设于船首,依靠船首的推进,兜鱼入网,达到捕捞目的。生产渔场在沿岸地形平坦的滩涂边,水深46m主要捕捞鲻、鲈、鳗等鱼类。其中一种船车缯的主尺度为4.50m X 2.00m X 5.85m。网线为锦纶单丝, 直径0.25mm。网衣用单死结分四段编结, 前两段分段增目,后两段无增减目。 网衣各段间对目编缝,纵向拉 平绕缝,使网衣成兜囊状。网衣前边纲长 4.50m,缩结系数0.417。后边纲长2.00m,缩结 系数 0.417 。侧纲装配总长 5.85m。网具用抄竿和撑竿支持。抄竿毛竹制,长 11.00m, 2 只。撑竿也用毛竹制,长 2.20m, 1 只。

30、两只抄竿大头端交叉扎紧, 在距抄竿小头端 5.85m 处用撑竿撑开, 并将它和抄竿扎紧。每船配备一顶网具。夜间作业。船首挂灯,诱鱼兼照明。船顺流而行。网具依托于船头 支架,以抄竿中央为支点,斜插入水中,随船前进。网内有渔获物时,压竿起网,用兜抄网 捞鱼。(五)虾、蟹类抄网 是专门捕捞虾、蟹类的抄网渔具。虾抄网目大30mm底网网口 500目;侧网网口 300目,全长12.4m。两船系在一起,在 两船间敷设网具于海中, 网口各用一根垂直撑竹张开。探索到虾群时, 两船前进, 使虾群入 网,起上网口撑竹,抄捕渔获物上船。蟹抄网中央为1.01.1kg的铅锤,其周围铸造长 3040cm的金属杆8根,杆端向

31、上弯 曲4.5cm。铅锤上部铸出锤柄,柄端弯曲15cm,钩挂在手纲根端。用网线在把角型金属竿上编结网衣,目大约是 5.4cm。作业时,在网具中央铅锤部装上饵料,沿船舷放下若干顶蟹抄网,沉至海底。通常,潮 流较急时,渔获效果好。第三节 掩罩类渔业技术一、掩罩类渔具捕鱼原理和分类(一)捕鱼原理 掩罩类渔具是从上而下罩扣鱼类,下纲迅速沉降,起网时随着网衣拉出水,下纲缩小 包围圈,迫使鱼类落入褶边形网衣而被捕获。掩罩渔具是沿岸型作业渔具,历史悠久,生 产规模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多为兼作轮作渔具。(二) 分类1按网具结构特点分类分为掩网和罩架 2 个型。( 1)掩网 它的结构特点是:一种圆锥形网具,

32、顶端有一引纲,只装沉子纲和沉子, 使用时用手撤等方法,使网口充分张开,自上而下,迅速下沉,扣罩鱼群。国内外均有这种 网具,如我国福建的大黄鱼掩网和手抛(撤)网等。( 2)罩架掩网 它的结构特点是:一般用竹片或网衣敷设在框架上,自上而下地扣罩 捕捞对象, 达到捕捞目的。这种渔具主要在内陆水域中使用, 渔具的结构也简单, 作业规模 也很小,常为副业和个体经营,产量也不高,但其作业形式则多种多样。 2按掩罩类渔具的作业方式分类分抛撤、撑开、扣罩和罩夹 4 个式。( 1)抛撤掩网 它以手撤等方法,将网具充分张开网口,自上而下扣罩鱼群,达到捕 捞目的。内陆水域的撒网、海洋的手抛网均属之。抛撒式作业方式,

33、是将网局抛出船外,力 求将它撒开,形成圆形, 才能发挥最大的捕捞效果。不用渔船的作业方式时,即在岸上选择 合适的地形,瞄准鱼群,进行单人撒网。有时可先撒饵诱集鱼群,然后撒网捕获。船上作业 多为单船方式,也有数船组合进行作业的方式。( 2)撑开掩网 它与抛撤式掩网相似,但网型较大,作业时以撑篙撑开网口,并借水 流将网口张开罩捕鱼类。这类网具主要在内陆水域,需要有流的江河中生产,水深 15m 以 内。如江西波阳的撑篙网属之。 撑开式作业往往借助另一小船拉紧沉子纲, 二船向内转,使 网放下后撑开成圆形。( 3)扣罩掩网 它有罩架,网具呈截头圆锥体,是掩网类型最小的渔具,作业时以网 罩捕鱼类, 如湖北

34、洪湖的麻罩网属之。 掩罩型网口装配沉子纲和沉子, 依靠作业技术使网口 充分张开。罩架型网口装有框架,使网口始终维持一定的张开度。( 4)罩夹掩网 网衣装置在用竹竿组成的罩夹上,它是利用鱼类潜于水底的习性,将 网口张开, 插入水底捕捞鱼类而达到捕捞目的。 各地区随水域环境和季节不同, 作业形式多 种多样, 既可单独使用, 也可结合其他渔具配合生产, 在长江流域分布很广, 如湖北的罱网。二、掩罩类渔具结构和捕鱼技术掩罩类渔具大多为小型渔具,结构比较简单,生产规模小,大多为农副业的生产工具。 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的,只有福建的大黄鱼掩网。使用最广泛的有手抛(撒)网,沿海和内 陆水域均有使用,为小型传统

35、的渔具。在船上或岸边,用手将网具抛出,力求撤成圆形,发 挥最大的捕捞面积,自上而上的扣罩鱼、虾类,达到捕捞的目的。由于网具规格较小,同时 抛撤的面积不可能很大,因此渔获较少,并以小型鱼、虾类为主。现以大黄鱼掩网为例, 说明其结构和捕鱼技术。 大黄鱼掩网属双船作业的抛撤掩网, 是 闽中官井洋捕捞大黄鱼的主要传统渔具, 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分布于官井洋周围的罗源、 宁德、福安、霞浦等沿海。它适用于水深流急、底形崎岖不平、暗礁多的渔场。渔期57月上旬,主要在大潮汛生产,渔期很短。该网为多种作业及农副业的兼、轮作渔具,每天下 网 12 次,网次产量 25 30kg。(一)渔具结构主要尺度:16

36、5.24m X 29.40m。1网衣 由网身和网兜组成。 用乙纶网线编结, 网衣呈三角形, 顶部 125 目,目大 83mm, 逐步递增,至底部为 1800 目,目大 100mm。2纲索 由沉子纲、连兜纲、引纲等组成,沉子纲上结附铅质沉子。 (二)渔船木质非机动渔船大、小各1只。大船总长10.8m, 2.2m,型深Im,载重3.5t。小船长7.0m,型宽1.65m,0.8m,载重1t。大船5人,小船4人。(三)渔法大黄鱼掩网属于特定渔场的传统性渔具, 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 适于底形复杂、 暗礁 多、水面狭小、 流急水深, 其它网具难以作业的渔场捕捞产卵集群的大黄鱼。 放网前将网具 依次叠放在

37、船首,沉子纲在最下层。 渔船进入渔场后,根据大黄鱼的发声判别鱼群位置,准 备放网。1. 放网 一般是顺风顺流放网,使网口能充分张开,放网时大船先抛出引纲,把沉子 纲引带给小船。 小船首 1 人紧拉沉子纲; 大船首 1 人放网衣, 另 1 人把沉子纲边拉边放给小 船。同时两船向内转,使网放下后成圆形,罩住鱼群。2. 起网 网具放毕就可起网,起网时小船傍靠于大船边,人员全部集中在大船上,提 拉引纲及网尾纲,收上网衣,取出渔获物。三、手撒网的捕捞技术在沿海水深 20m 以下浅渔场生产,全年作业,以春、夏为旺季。主要捕捞鲚、黄鲫、 梅童、鲻、青鳞鱼等,兼捕虾、蟹和其他小型鱼类。其中一种手撒网的主尺度为

38、33.80m X 11.12m。网衣呈圆锥形,由网袋、网壁、网身、网尾等部分组成。网衣用锦纶单丝编织。沉子纲1条,尼龙单丝3股,直径1.8mm,总长38.88m。沉子纲穿过网袋最下缘网目 缩结系数0.84。沉子铅制,500个,重9.6kg。沉子纲和沉子装配完成后,把网衣下缘31目内折成网袋,对目结扎成褶边式网兜。手纲(网尾索)1条,尼龙单丝16股辫结线,直径4.5mm,长5.5m。将网顶边缘网衣 用网顶圈穿在一起。手纲端部制成长 0.08m 的眼环,与网顶圈用套结连接。放网前将网袋和沉子纲叠置在最下层,网尾和手纲放在上面。然后,从手纲和网尾起, 依次将网衣叠放在左手上,右手抓住部分网衣和沉子,

39、准备下网。放网时,用力抛撒网具。待网具下沉到底时,缓慢收拢网衣,将网具拉至船上,翻开网 兜取鱼。第四节 耙刺渔业技术一、捕鱼原理和分类 耙刺类渔具是利用锐利的钩耙箭叉等物直接刺捕鱼类或铲捕贝类,达到渔获目的。 耙刺类渔具通常生产规模小,种类繁多, 是沿海历史悠久的传统渔具。 结构简单。 操作 方便, 成本低, 适用范围广。它既可以在岩礁带和潮间带滩涂铲捕贝类,又可以在开阔海域 以延绳钓方式钩刺多种鱼类。 规模小的仅使用小船一人作业, 规模大的使用船队用捕鲸炮发 射箭栝刺捕鲸鱼。耙刺类渔具的分类如下: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耙型、滚钩型、柄钩型、叉刺型、箭 銛型和锹铲型。按作业方式可以分为:铲耙式

40、、定置延绳式、漂流延绳式、钩刺式、投射式 和拖曳式。 以往将滚钩型归入钓具类的空钩型。 现将它归入耙刺类渔具。 也有将耙刺类渔具归入杂渔具类。二、拉钩属定置延绳滚钩耙刺渔具,又称空钓、滚钩。将渔具固定敷设于鱼类活动场所,钩刺鱼 体达到渔获目的。主捕魟、鳐、鳗、鮸等鱼类。魟鳐拉钓渔具如图10-6。其中一种拉钩的主尺度30.85mX0.15m (180钩)。长形钓钩,无倒刺,钩尖锋利。大钩直径3mm钢丝制,钩轴长 63mm,钩宽26mm,钩尖高37mm。小钩直径 2.5mm钢丝制, 钩轴长63mm,钩宽24mm,钩尖高35mm。每夹钓钩180枚。干线为乙纶和维纶混纺线, 直径5mm,长30.85m,每夹1条。支线为乙纶 36tex9 X3,装配长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