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1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2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3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4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二八年五月目 录一、总则1(一)制定导则的目的1(二)导则的适用范围1(三)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1(四)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2(五)规划水平年2二、编制程序3(一)编制工作大纲3(二)资料收集3(三)规划编制4三、主要编制内容及其编制要求4(一)基本情况4(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6(三)规划目标9(四)主要任务11(五)重点区域与重点领域12(六)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13(七)重点节水工程16(八)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九)规划实施效果评价17(十)环境影响评价18附录1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编写提纲(参考)19附录2 节水潜力计算方法(

2、参考)22附录3 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参考)24 一、总则(一)制定导则的目的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和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二)导则的适用范围本导则用于指导编制地、县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三)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防污机制为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

3、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体系,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工程等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相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从当地实际出发,全面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四)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各地与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的地方法规。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3、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发布的节

4、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全国节水灌溉规划。4、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资源配置的有关成果。5、全国及地方水资源公报等公开发布的资料。6、水资源评价导则、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工业企业水量平衡测试方法、工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等有关标准及规划地区所在省颁布的用水定额等。7、规划地区的相关规划和文件。(五)规划水平年以编制规划的前1年为规划现状年如缺少前1年的必要统计数据,可按编制规划的前2年为规划现状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和2020年。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将试点期

5、(一般为3年)末作为近期规划水平年。 二、编制程序(一)编制工作大纲分析当地水资源形势与问题。主要分析内容有: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形势,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保障需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结构协调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水资源配置工程与节水设施现状及其问题等。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深入分析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状况,认真研究建设节水型社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清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思路, 科学提出规划目标,明确重点举措。确定规划编制内容和工作大纲。在理清思路、确定重点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编制内容和工作大纲,组织对工作大纲进行论证。(二)资料收集根

6、据规划编制内容,收集和分析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法规与标准及指导性文件、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水资源管理有关指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定额、水功能区划等)。(三)规划编制按照本导则的要求,认真编制规划的每一部分内容。规划报告编制提纲可参考附录1。规划编制既要符合本地当前实际情况,又要具备前瞻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还应当突出试点建设内容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规划编制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

7、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相协调和衔接。规划初稿完成后,应及时征求专家及有关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三、主要编制内容及其编制要求(一)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简要论述规划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水系、气候气象等特点。2、经济社会概况简要论述规划地区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情况。人口按常住人口统计,说明城镇和农村人口分布及近510年的变化情况。地区生产总值要收集近5年以上的对比资料,按照一、二(工业单列)、三产业列表,增长率采用可比价计算。产业发展中要分析高用水行业情况。农业要分析耕地、灌溉面积(包括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

8、面积)及林牧渔业情况;工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高用水工业行业(或用水大户、高污染行业)和一般工业行业分类分析行业布局、增加值比重及发展情况。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水资源评价导则,充分利用已有的水资源规划成果,进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评价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评价和水生态环境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分水资源数量评价和水质评价。水资源量评价包括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水质评价包括地表水水质(江河、湖库)、地下水水质、主要污染物分析、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等。开发利用评价包括供水、用水、耗水、排水4个方面的内容。水生态环境评价评价包括河道基流(断流)情况、入海(如有)流

9、量、地下水超采,以及水土流失、湿地保护等内容。4、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在现状用水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现状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效益指标分析。现状用水定额包括综合用水定额和分行业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采用人均用水量(采用常住人口)、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城镇生活人均综合用水量、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节水器具普及率、亩均灌溉水量、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各项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效益指标的分析计算结果,进行当地不同时期、当地与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特别是与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找出与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现状用水节水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比较时,应选

10、择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和地区进行。5、近年来节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近年来在政策法规、节水管理、设施建设、技术改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等方面的节水工作开展情况。6、形势与主要问题依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分析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开发、用水效率、水环境和水生态等方面面临的形势。认真分析规划地区在产业结构、制度与管理、节水激励机制、节水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及推广、用水效率、节水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是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在提出节

11、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之前,应当首先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工作。要在全国和规划地区所在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当地水资源配置工作。1、现状节水潜力分析(1)节水指标与标准分析节水指标与标准是在现状用水调查和各行业用水定额、用水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水价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参考国内外(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本地区情况)先进用水水平的指标与参数,确定各规划水平年的节水指标及标准。(2)现状节水潜力分析现状节水潜力是在现状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人口、经济量和实物量,按照远期水平年的节水标准计算出的需水量与现状用水量的差值

12、。现状节水潜力分析计算,首先是分析确定分行业的节水标准, 再计算分行业的节水潜力,最后汇总农业节水潜力、工业节水潜力、城镇生活节水潜力,最终得出综合节水潜力。 各项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参见附录2。2、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供需分析包括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需水分析、供水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4部分内容。供需平衡分析采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水资源配置相应成果。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不配套时,可采用趋势外延法和内插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尚无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相应成果的地区,应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要求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需水预测细则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计

13、算。供需平衡分析中,要注意各小区的余、缺水量应分别相加,不能抵消。水资源配置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坚持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原则,遵循自然系统承载能力、稀缺资源配置准则和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不同用户等供水目标之间进行科学分配,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过程。水资源配置是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目标下的各项调控措施综合集成和比选的基础平台,籍此确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不同调控措施的有效组合和优先序,同时也能明晰分项调控措施对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各自作用。绘制区域水资源系统网络图是水资源配

14、置的基础性工作,以此描述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水力联系,明确供水水源与用水地区及部门的对应关系。在水资源配置中遵从水资源系统网络图体现的水力联系,可以保证供水与用水地区及部门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供水在时间上的分配也同等重要。水资源配置中应考虑不同用水部门用水需求的差异。不同用水部门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对不满足水质要求的水量不应计算在供水之中。不同用水部门的供水保证率要求不同,应优先供给保证率要求较高的用水部门。从用水过程来看,生活和工业等用水部门的用水过程较为平稳,农业等用水部门的用水过程波动较大,水资源配置中通过工程的调蓄作用来实现供水在时间上的分配。(三)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可持

15、续利用的总体要求,在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规划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生态与环境状况、节水潜力、规划水平年的经济技术水平、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系统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目标,并分别确定试点期(如规划地区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5年和2020年的目标。1、总体目标按照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分析形势与问题、理清基本建设思路、明确重点的基础上,系统提出规划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对可以量化的建设目标,应当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综合性指标包括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万元GDP用水量

16、、人均综合用水量等。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要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以及上一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相协调。2、主要用水行业节水目标(1)农业节水目标 提出农业节水发展目标及具体指标。主要指标包括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亩均灌溉用水量、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等。(2)工业节水目标 提出工业节水发展目标及具体指标。主要指标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大户主要产品用水定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污水处理回用率等。(3)生活节水目标 提出生活节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和城镇公共生活用水节水)发展目标及具体指标。主要指标包括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用水户装表计量率、城镇生活人均综

17、合用水量等。(4)非常规水源利用目标有条件的地区,应当提出非常规水源利用的发展目标及具体指标。非常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苦咸水等。主要指标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量(或替代淡水资源量)、再生水利用率等。3、水生态与环境有关目标 提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的目标及有关指标。主要指标包括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含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应为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对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地区或者生态用水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的地区,应当提出具体的治理目标。主要指标可参考附录3。(四)主要任务参照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

18、五”规划中四大体系建设任务,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确定的建设目标,确定本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提出本地区在节约用水法规体系、水资源及节水管理体制、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计划用水、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水功能区和退排水管理等方面的任务,以及在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政策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任务;经济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水资源,调整用水结构,建设与本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调整种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严格控制不符合本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项目建设,对于新上的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实行水资源

19、论证制度,把好项目准入关。工程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配置工程、农业节水工程、工业节水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普及、再生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城市污水处理、研发及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等方面的任务。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提出宣传教育、舆论监督、群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任务。(五)重点区域与重点领域1、重点区域 根据各地水资源和产业结构实际情况,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或水生态与环境问题严重的区域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其建设重点,并提出具体对策措施。2、重点领域参考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

20、划,从规划地区实际出发,确定重点领域及各领域的重点内容。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工业节水。结合本地实际,重点提出规划地区高用水、重污染工业行业的节水工作。在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强用水管理、技术改造以及非常规水源替带淡水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和排污量。生活节水。提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强化城镇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

21、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全面普及计量设备,以及推行村镇集中供水和农村生活节水等方面的内容。非常规水源利用。根据当地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替代淡水资源的具体内容。水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水功能区管理、 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实行排污总量控制。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力度。加强企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控管理。(六)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在制度建设。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内在机制。规划编制要从规划地

22、区实际出发,结合以下一般性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规划。1、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等。2、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地方节水法规体系,制定地方各行业节水标准与技术规范,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加强用水计量管理和供用水统计管理等。3、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在明确本地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将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各区域和各主要用水行业。根据年度实际来水情况,制定动态的年度用水计划和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健全用水定额管理,全面推进计划用水等

23、。4、强化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加强取用水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积极探索有偿转让取水权。推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依法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5、建立健全节水减排制度强化水功能区管理。依法划定水功能区,核定各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制定分阶段控制方案,依法提出限排意见。加强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新建、改建、扩建入河入湖排污口要进行严格论证,坚决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对取用水户退排水加强监督管理。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工业污水。严禁利用渗坑向地下退排污水等。6、完善水价

24、形成机制按照促进节水减污、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和适时调整当地水价;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提高水费征收率;合理制定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水价,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等。 7、推进节水产品认证与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节水“三同时”管理。强化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设备质量的监管,推行节水产品认证与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国家公布的目录,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艺和设备(产品)等。8、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节水绩效考核制,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确保本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推广

25、用水户协会等用水者组织形式,建立公众参与取水权、水价、水量分配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管理。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编制要求印发你们,服务业,建设(七)重点节水工程 为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与任务,要建设一批重点节水工程。重点节水工程要进行投资匡算和节水量(非常规水源工程为替代淡水量)等效益估算。工程项目要说明资金来源,并注明是实施本规划所需投资,还是已在其他规划中的所列投资。1、农业节水重点工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据全国节水灌溉规划、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以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重点安排灌区节水改造、节水

26、灌溉示范、雨水集蓄和旱作节水灌溉示范、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示范、养殖业节水示范等工程。2、工业节水重点工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确定重点高用水工业行业节水改造项目、废水处理回用等项目。3、生活节水重点工程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推广、建筑单体和居民小区中水利用示范、城区雨水利用示范及推广等项目。4、非常规水源利用重点工程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再生利用、矿井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等工程,在沿海缺水地区推进海水冷却工艺,建设海水淡化工程。5、能力建设重点工程从本地实际需

27、要出发,重点考虑取、用水和排水计量设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节水执法监督能力等能力建设项目。(八)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研究制定。(九)规划实施效果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实施后可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与环境效益进行分析。经济效益包括节省水费及污水处理费,减少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等。社会效益包括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分析;对规范用水秩序、避免水事纠纷、促进社会稳定方面的分析;促进社会公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方面的分析;促

28、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示范作用等方面的分析等。生态与环境效益方面的分析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节约水资源情况分析;通过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取水量、维持基本生态用水方面的分析;通过节水减少排污以及建设治污工程等对改善生态与环境情况的分析,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分析等。(十)环境影响评价针对规划的各项工程实施后对环境的改善和影响、以及总体规划实施后环境的变化进行评价。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要提出预防措施。附录1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编写提纲(参考)前 言第一章 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2、经济社会概况3、水资源

29、及其开发利用现状4、现状用水水平分析5、近年来节水工作进展情况6、形势与主要问题第二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1、节水潜力分析(1)节水标准与指标(2)节水潜力分析2、水资源配置与供需平衡分析(1)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水资源需求分析(3)供水能力分析(4)水资源配置与供需平衡分析第三章 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规划范围及水平年3、规划依据4、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2)主要用水行业节水目标农业节水目标 工业节水目标 生活节水目标 非常规水源利用目标(3)水生态与环境有关目标 5、主要任务第四章 重点区域与领域1、重点区域2、重点领域(1)农业节水(2)工业节水(3)生

30、活节水(4)非常规水源利用(5)水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第五章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1、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2、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3、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4、强化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5、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6、完善水价形成机制7、推进节水产品认证与市场准入8、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第六章 重点节水工程1、农业节水工程2、工业节水工程3、城镇生活节水工程4、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5、能力建设工程(以上每项工程要说明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年节水量、投资等情况,同时说明该项工程是否已列入其它规划。)6、投资匡算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八章 实施效果评价第九章 环

31、境影响评价附录2 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参考)农业节水潜力 主要是农田灌溉节水潜力,可以用下式计算:dWn=A0(Qm0Qmt)=A0(Qj0/0Qjt/t)式中:dWn是农田灌溉节水潜力;A0是现状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Qm0、Qmt分别是基准年和规划远期水平年毛灌溉需水定额;Qj0、是现状作物加权净灌溉需水定额,;Qjt是考虑作物布局调整后的规划远期水平年作物加权净灌溉需水定额;0、t分别是现状和规划远期水平年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1×qu;qu2×3式中:1是田间利用系数;qu是渠系利用系数;2是斗口以下渠系利用系数;3是斗口以上渠系利用系数。以上计算工作量很大,需要资料很多,可以简单采用下式计算:dWn=A0(Qd0Qdt)式中:Qd0、Qdt分别是平水年情况下基准年和规划远期水平年综合毛灌溉定额;工业节水潜力 采用下式计算:dWg=Z0(WZ0WZt)式中:dwg是工业节水潜力;Z0是现状水平年工业增加值;WZ0和WZt分别是现状水平年和规划远期水平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其中WZt包含了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