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镜20071209_第1页
脑室镜20071209_第2页
脑室镜20071209_第3页
脑室镜20071209_第4页
脑室镜200712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前角的应用解剖学研究邹庆峰 张继源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大理,云南,671000)【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内镜侧脑室的解剖特点和重要解剖标志及比较侧脑室额角不同入路的特点。方法查阅解剖学资料,对比、测量、研究10例成年国人尸头。选取眉弓上25厘米、中线旁开2.0厘米;冠状缝前25厘米、中线旁开25厘米;冠状缝前10厘米、中线旁开10厘米六个点分别进行穿刺,对比分析各解剖入路的优劣。结果(1) A点有两例与大脑上静脉枕静脉支毗邻,C点在5例标本上与正中矢状窦毗邻9毫米,B点均避开大脑动静脉,重要的神经中枢(2)额角入路暴露范围, 前至额角, 后至枕角, 下至三脑室及导水管。(

2、3) 从A、B、C三点穿刺,0线的厚度分别为41.007.15mm、46.508.58mm、50.8010.13mm;角分别为16.1011.77、82.902.77、77.0012.44;角8.705.14、9.803.52、4.401.78。结论(1) 侧脑室形态固定, 解剖标志明确, 应用神经内窥镜可使脑室内的部分病变在直视下切除, 并且创伤较小; (2) 大多数病变采用额角入路可用为补充。(3)B点是额角神经内镜的比较理想的入路。【关键词】神经内镜解剖侧脑室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对10%甲醛溶液固定的完整成人尸头5具(10 侧)进观察。颅骨钻孔穿刺脑室后, 观察脑室内结构。2、器械

3、及设备:游标卡尺,常规解剖开颅器械(电钻、刀锯、解剖凿、解剖刀等)。3、研究方法: 在尸头上分别模拟神经内窥镜手术,穿刺定位。穿刺经过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键膜、键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剥离头皮,暴露颅骨,为力求结果的精确,我们在一侧大脑上有3个定位,选择眉弓上25厘米,中线旁开2.0厘米;冠状缝前25厘米、中线旁开25厘米; 冠状缝前10厘米、中线旁开10厘米。在颅骨上钻孔以显露硬脑膜,并将脑室穿刺针刺入。沿枕外隆凸、外耳们和眉弓将颅骨锯开,去除颅骨,分层观察穿刺效果。 将一侧大脑半球从前向后依次命名为A、B、C三个点。在不同的点分别进行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以及侧脑室下角

4、的模拟穿刺。将穿刺点至侧脑室额角中央部的穿刺径线命名为O线。将穿刺针与水平面、矢状面的交角分别命名为角、角。从不同的穿刺点出发,比较各个经线穿经的大脑皮质的厚度,跟大脑血管以及重要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中枢的损伤,各经线所成角度,从而设计一套更为安全、理想的穿刺路径。结果:1穿刺点与硬脑膜的关系 穿刺针在穿经硬脑膜时,在不同的标本上,A、B点都与脑膜中动脉的后支不毗邻,C点都与脑膜中动脉的后支毗邻,但是都系血管的末梢,考虑在临床上手术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应不甚严重。2穿刺点与大脑表面血管的关系 去除脑膜后,清晰的暴露出大脑表面的血管。脑静脉多不与动脉伴行,管壁较薄,且无瓣膜。脑静脉血的回流,主要都

5、汇集至硬膜静脉窦,再经颈内静脉回流至心脏。大脑的静脉分为浅深两层,浅群收集脑浅层的血液;深群收集脑深部实质内的血液,包括大脑半球髓质深层、基底神经节及脑室部分的血液。进行穿刺时可对大脑表面的浅静脉造成一定的损伤。大脑浅静脉按部位分为大脑上静脉、浅大脑中静脉和大脑下静脉。大脑上静脉外侧群的数目不恒定,一般按部位命名,包括额前静脉、额静脉、顶静脉和枕静脉等四组,每组 1 3 支不等,有时也有某一组缺如。通过观察,A点与大脑上静脉枕静脉支毗邻,在2例标本上(2侧),C点与正中矢状窦毗邻9毫米在5例标本上(10侧)。B点皆与大脑静脉不相邻。 3穿刺点与中枢的关系 通过观察大脑表面的解剖结构,准确辨认中

6、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顶枕沟和外侧沟并定位缘上回与角回。A、B、C三个点均位于额上回,避开了中央前回,额中回,额后回等重要的神经中枢。 4各径线穿刺深度和位置的测量各径线穿刺深度和角度的测量值0线(mm)角(度)角(度)A点41.007.1516.1011.778.705.14B点46.508.5882.902.779.803.52C点50.8010.1377.0012.444.401.78说明:将穿刺点至侧脑室额角中央部的穿刺径线命名为O线。将穿刺针与水平面、矢状面的交角分别命名为角、角。脑实质厚度0线的P0.05,A、B、C三点无显著性差异。角、角的 P0.05,A、B、C三点无显著性

7、差异。角、角的 P0.05,A、B、C三点有显著性差异。所以B点是额角神经内镜的比较理想的入路。因此手术过程中寻找相应的解剖标志并在无血管区处进行较为安全。应用神经内镜在脑室内操作有独到之处, 但术野小、镜下靶点较显微镜下略有变形, 因此反复对照普通解剖结构特点与内镜下的区别, 才能减少识别错误。参考文献1高鲜红何乐张亚卓刘丕楠 侧脑室、三脑室神经内经应用解剖Chin J Neurosurg July 2001 , 117 :2232、于国渊朱军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应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May 2

8、007 , 10 :502-5043、张鉴文,黄新,黄勤,刘秋华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系统囊肿 China Journal ofEndoscopy A pr.2007,13 :439-4404、窦以河,孟庆海,万德红,姚维成,蔡恩源 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MedJ Qilu June2004, 19:196-2005、任晓斌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 双侧侧脑室穿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双侧侧脑室内积血25 例 June ,2003 , 5 :8166、李俊 牛光明 秦尚振 李检松 马廉亭 薛德麟 徐国政 龚杰 李爱冰 幕上脑室的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 J Clin

9、 Surg ,November 2004,12:690-6927、李长宏 吴倩 神经内经的研究进展 Modern Practice Medicine,Auguest 2003,15:521-522 8、孟辉冯华王宪荣 张礼均张凡喜周建军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透明隔囊肿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Jun. 2002,8:13-149、彭玉平,张喜安,漆松涛,罗洪海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附10 例报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JFirstMilMedUniv),2005;25(8):1062-106310、胡天贵 任广炬 高志波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 C

10、hinJNeuromed,February2005,4(2):18311、陶荣杰杨允学 孙西周汤苏文脑积水的外科治疗 山东医药2003,43(15):6012、邓永兵 邹胜伟 刘科 朱政鸣 急诊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在脑室积血中的应用 重庆医学2005,34(11):1633-163413、张波 冯文萍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8例分析 Clinicai Medicine,June2002,22(6):16-1714、赵继宗 创神经外科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华医 2004,84(10)793-79515、朱杭军 秦时强 廖建春 丁学华 王志潮 内窥镜下侧脑室后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就剖学杂志 2003,21(15):438 -43916、万经海 内窥镜神经解剖学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1,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