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作业题库_第1页
生物化学作业题库_第2页
生物化学作业题库_第3页
生物化学作业题库_第4页
生物化学作业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蛋白质一名词解释等电点(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成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肽和肽键: 氨基酸靠肽键连接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肽键:是蛋白质分子中基本的化学键,它是由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脱水而形成的酰胺键。肽平面及二面角: 肽平面:因为肽键不能自由旋转,所以肽键的四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两个-碳原子共处一个平面,称肽平面。 二面角:两相邻酰胺平面之间,能以共同的-碳原子为定点而旋转,绕C-N键旋转的角度称角,绕C-C键旋转的角度称角。和称作二面角,亦称构象角,可表示相邻的两个

2、肽平面的相对位置。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肽链主链的不同区段通过自身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沿某一主轴盘旋折叠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是蛋白质结构的构象单元。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每个氨基酸残基(第n个)的羰基氧与多肽链C端方向的第4个残基(第n+4个)的酰胺氮形成氢键。折叠:又称为-折叠片层(-plated sheet)结构和-结构等,是蛋白质中的常

3、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转角:蛋白质分子多肽链在形成空间构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180°的回折(转折),回折处的结构就称为-转角结构超二级结构: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即单个螺旋或折叠或转角)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称为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在二级结构和超二级结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近似球形的三维实体,这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所特有的高级结构是表现其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以及生物学功能的基础。当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级构

4、象发生变化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都随之改变或丧失,但并未导致其一级结构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性作用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如果不过于剧烈,则是一种可逆过程,变性蛋白质通常在除去变性因素后,可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成原来的构象,恢复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成为蛋白质的复性简答题1、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答: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具有的作用包括:1.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3.有些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的功能。4.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调

5、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人体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2、试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包括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机构的基础,包含分子所有的信息,且决定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2)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 一级结构决定高级机构,因为蛋白质分子肽链的排列顺序包含了自动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构象)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所以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3、为什么说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1)蛋白质表面具有水化层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带有许多亲水的极性基团。他

6、们易于水起水合作用,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较厚的水化层,每克蛋白质结合水0.30.5g。水化层的存在是蛋白质颗粒互相隔开,阻止其聚集而沉淀。 (2)蛋白质表面具有同性电荷蛋白质溶液除在等电点时分子的净电荷为0外,在非等电点状态时,蛋白质颗粒皆带有同性电荷,即在酸性溶液为正电荷,碱性溶液中为负电荷。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使蛋白质颗粒不至聚集而沉淀。4、举例说明蛋白质变性在实践中的应用。(2)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高温、高压。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等有机溶剂、及变性剂等。 (3)蛋白质变性在实践中的应用:医学上用酒精消毒,紫外线杀菌,生鸡蛋加热煮熟。5、已知某

7、蛋白质的多肽链的一些节段是-螺旋,而另一些节段是-折叠。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40000,其分子长5.06×10-5cm ,求分子中-螺旋和-折叠的百分率。(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第二章 核酸一、名词解释变性和复性 变性:在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DNA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但一级结构保持完整,同时伴有A260吸光值增加(增色效应),DNA功能丧失的现象。这是一个是跃变过程。 复性:在一定条件下,变性DNA单链间碱基重新配对恢复双螺旋结构,伴有A260吸光值减小(减色效应),DNA功能恢复的现象。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DNA单链间或单链DNA与RNA之间只要有碱

8、基配对区域,在复性时可形成局部双螺旋区,称核酸分子杂交.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将DNA在稀盐溶液中加热,双螺旋结构解体,DNA分子内部的碱基暴露,紫外光吸收值升高,这种现象称之为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由于在有规律的双螺旋结构中碱基紧密地堆积在一起,造成了核酸的光吸收通常比其各个核苷酸吸光值之和小30-40%,这种现象称之为减色效应。回文结构:双链DNA中含有的二个结构相同、方向相反的序列称为反向重复序列,也称为回文结构。Tm :DNA的变性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通常把热变性过程中A260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解温度,用Tm表示。cAMP:磷酸同时与核苷上的两个

9、羟基形成酯键,形成环化核苷酸。Chargaff定律:DNA中A与T的量相等,G与C的量相等。即:A = T,G = C;AGTC。在不同物种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率不同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2、DNA双螺旋结构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其双螺旋结构有哪些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答: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3、tRNA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功能?4、DNA和RNA的结构有何异同?DNA:双链反平行结构RNA:单链结构?5、请计算:(1)分子量为3×105的双股DNA分

10、子的长度;(2)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体积;(3)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螺旋圈数。(注:一个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残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18)三、论述题1、试比较核酸、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异同。提示:相同点可从主链的链接方式及成分上分析;不同点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基本结构单位、连接主链的化学键、主链的组成(不变成分)、侧链的组成(可变成分)、基本结构单位通式、一级结构通式。2、简述研究核酸、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意义。第三章 酶一、名词解释1.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 2.全酶: 是酶的一种,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构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3.酶原:

11、在体内处于无活性状态的酶前身物 4.活力单位: 度量酶的活力大小 5.比活力:指每毫克蛋白质中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 6.米氏方程: 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程,vVmaxS/(KmS)。 7.Km:(米氏常数 )对于一个给定反应,导致酶促反应速度的起始速度(v0)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8.诱导契合:9.变构效应: 又称为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10.Ribozyme: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 11.辅酶和辅基: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疏松,用透析法可以除去

12、的辅助因子。辅基: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密,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辅助因子。 12.固定化酶: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水溶性的酶使之变成不溶于水或固定于固相载体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pH、温度、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激活剂等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酶促反应的速度降低;激活剂会促进酶活性来加快反应速度;pH和温度既可以加快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可以减慢;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不会影响酶活性,但可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越大,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快。2、试比较酶的竞争

13、性抑制作用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异同。同:抑制剂与酶通过非共价方式结合。异:(1)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类似,与酶形成可逆的EI复合物但不能分解成产物P。抑制剂与底物竞争活性中心,从而阻止底物与酶的结合。可通过提高底物浓度减弱这种抑制。竞争性抑制剂使Km增大,Km'=Km×(1+I/Ki),Vm不变。(2)非竞争性抑制 酶可以同时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两者没有竞争。但形成的中间物ESI不能分解成产物,因此酶活降低。非竞争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大部分与巯基结合,破坏酶的构象,如一些含金属离子(铜、汞、银等)的化合物。非竞争性抑制使Km不变,Vm变小3、米氏常数Km

14、的意义是什么?试求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时,所需求的底物浓度?(用 Km 表示)(1)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 它的数值等于酶促反应达到其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它可以表示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能力,Km值越大,亲和能力越弱,反之亦然。(2) V (VmaxS)(KmS) 可以知道,将V=0.9Vmax带入,有: 0.9Vmax Vmaxs(Kms) 得0.9=S(Km+S) 解出此方程可得s9Km4、什么是同工酶?为什么可以用电泳法对同工酶进行分离?同工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有何应用?5、举例说明酶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多数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之间有一种称

15、为多肽链的结构进行连接.主要是用作催化不同的物质.例如人的胃中就有胃蛋白酶的协助消化作用.这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比很多无机催化剂的效率高很多. 6、酶的专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酶专一性的机理是什么?(1)结构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一性(2)机理: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7、称取25毫克某蛋白酶制剂配成25毫升溶液,取出1毫升该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微克酪氨酸。另取2毫升酶液,用凯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毫克。若以每分钟产生1微克酪氨酸的酶量为

16、一个活力单位计算,根据以上数据,求出(1)1毫升酶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和酶活力单位数;(2)该酶制剂的比活力;(3)1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和酶活力单位数。 (动物生化)第四章 生 物 氧 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2.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ATP,这种氧化放能和ATP生成(即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作用 3.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 4.呼吸链: 由

17、一系列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氢)载体,按照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所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称电子传递链,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5.磷氧比(P/O): 电子传递过程中,生成的ATP分子数(即无机磷酸Pi消耗量)与氧原子消耗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P/O) 6.能荷: 在总的腺苷酸系统中所负荷的高能磷酸基数量 7.解偶联剂: 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以葡萄糖为例,比较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的异同。 2、简述生物氧化的总体过程。反应底物在酶的催化下,经过脱氢、加水和脱羧反应生成CO2 脱羧反应产生大量ATP反应底物脱下的氢与O

18、2结合生成水3、何谓高能化合物?ATP 有那些生理功能?4、写出两条不同呼吸链的排列顺序。NADH呼吸链:NADH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02;FADH2(琥珀酸)呼吸链:琥珀酸FADCoQCytbCytc1CytcCytaa302。5、氰化物和一氧化碳为什么能引起窒息死亡?原理何在?6、何谓线粒体穿梭?简述两个穿梭系统的生化过程,并写出其P/O。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NAD+或NADH都不能自由地透过线粒体内膜,因此在胞液内生成的NADH需通过特殊的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7、计算两条不同呼吸链的能量转化效率(即贮能效率)。P1868、当反应磷酸二羟丙

19、酮Û3-磷酸甘油醛在370C达到平衡时,磷酸二羟丙酮占96%,3-磷酸甘油醛占4%,求G0¢。如果反应未达到平衡,设磷酸二羟丙酮=0.03mol.L,3-磷酸甘油醛=0.09mol.L,求反应G¢是多少?第五章 糖 类 代 谢一名词解释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6-磷酸葡萄糖直接

20、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和NADPH,5-磷酸核酮糖再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和转醛基反应,最后生成6-磷酸果糖的生化过程。又称为己糖磷酸旁路(HMS)。 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等)转化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后,在相应的酶催化下,绕过糖酵解途径的三个不可逆反应,利用糖酵解途径的其它酶生成葡萄糖的途径称为糖异生。糖的无氧氧化: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的反应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糖酵解的生化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写出其3个不可逆反应的方程式。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第二阶段:磷酸己糖的裂解

21、,第三阶段:丙酮酸和ATP的生成。2、三羧酸循环的生化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写出其2个不可逆反应的方程式。第一阶段:柠檬酸的生成,第二阶段:氧化脱羧,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3、 试比较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有何异同?糖酵解的特点 a.整个过程无氧有氧均可进行b. 三个关键酶(三个可逆反应)c.一分子葡萄糖经过EMP途径净生成2分子ATPd.一次脱氢,辅酶为NAD,生成2分子NADHH。三羧酸循环的特点a整个过程看不见氧,但必须有氧参加b 两个不可逆反应,三个关键调节酶c 两次脱羧,四次脱氢(氧化),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d生成3个NADHH,1个FADH2和1个GTP,共计12个ATP4、 指出

22、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的调节位点,并写出相应的酶。5、简述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2).生成乳酸。(3).生成乙醇( 4),羧化生草酰乙酸(5).转氨作用生成丙氨酸6、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其生物学意义何在?(1)葡萄糖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产生的NADPH作为还原力以供生物合成用,而不是传递给O2,无ATP的产生和消耗。(2)a产生大量NADPH,主要用于还原(加氢)反应,为细胞提供还原力;b产生大量的磷酸核糖和其它重要中间产物;c与光合作用联系,实现某些单糖间的转变;d维持细胞的还原性微环境。7、糖酵解与糖异生途径

23、有何异同?并写出催化糖异生的4个关键酶。(1)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糖异生是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途径和酵解途径的关系是:糖异生主要沿酵解途径逆行。仅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需采取迂回措施绕道而行越过这三个“能障”。需要跨越一个“膜障”。(2)糖异生的4个关键酶是: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8、为什么说6-磷酸葡萄糖是各条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糖酵解途径,首先生成6-磷酸葡萄糖,然后继续分解代谢;磷酸戊糖途径,是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点;糖的异生,最终也是生成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光合作用合成葡

24、萄糖时,首先合成6-磷酸葡萄糖,然后再转化为葡萄糖9、请指出-淀粉酶和-淀粉酶的不同点。-淀粉酶-淀粉酶可跨越分枝点不能跨越分枝点内切酶(随机切)端解酶(非还原端两两相切)产物糊精分子量小糊精分子量大(极限糊精)耐高温、不耐酸耐酸、不耐高温存在于萌发种子中广泛存在10、请计算1分子葡萄糖经有氧途径彻底氧化会产生多少个ATP?(写出计算过程) C6H12O6酶2丙酮酸+4H+2ATP 2丙酮酸+6H2O酶20H+6CO2+2ATP 24H+6O2酶12H2O+34ATP 共计38molATP1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类物质代谢的枢纽? 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

25、径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氧化产生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枢纽第六章 脂类代谢一,名词解释1.氧化:脂肪酸氧化作用发生在-碳原子上,分解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氧化作用。2.氧化: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氧化。3. 氧化:脂肪酸的-

26、氧化指脂肪酸的末端甲基(-端)经氧化转变成羟基,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二羧酸的过程。4.酮体:脂肪酸-氧化的产物乙酰CoA,在一般细胞中进入三羧酸循环,但在动物肝脏等组织中可形成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称为酮体。5.乙醛酸循环:植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后,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成,该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6.从头合成途径: 糖、脂肪、氨基酸等物质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的乙酰CoA,经柠檬酸穿梭系统运输到细胞质或叶绿体中,在脂肪酸合酶系统的作用下,消耗NADPH和ATP,合成饱和脂肪酸(碳链小于16个C)的过程,称之为饱和

27、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途径。7.FAS:脂肪酸合酶系统是一个多酶复合体,含六种酶。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试述脂肪在生物体内的分解过程。脂肪通过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甘油激酶合脱氢酶作用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酵解,或经糖异生转成糖,或者彻底氧化;脂肪酸则经-氧化生成乙酰COA。2、 请以D9、12、15(24:3)的脂肪酸为例,计算若此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会产生多少个ATP?3、请写出乙醛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酶4、简述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化成糖的机理。油质种子在萌发时,脂肪先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再进一岁转化为糖类,才能供胚利用。脂肪转化为糖的过程基本上是氧化过程,在

28、转化的各个阶段都要不断地吸收氧气。其水解作用需借助于脂肪酶的活动。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前者可经B氧化形成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最终彻底氧化成CO2和水,释放能量(注意它不能糖异生,不能形成糖) ,另外一种甘油小分子可以形成丙酮酸,它有可能形成葡萄糖.(通过糖异生)5、请写出“乙酰CoA羧化酶”所催化的反应方程式。6、试述从头合成途径的生化历程,并指出整个反应过程的限速酶。首先是乙酰COA的转运,然后羧化生成丙二酸单酰COA,最后合成脂肪酸链。限速酶是乙酰CoA羧化酶7、拓展题:脂肪组织中己糖激酶缺失为什么会导致脂肪合成的障碍?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一名词解释1.蛋白水解

29、酶: 催化多肽或蛋白质水解的酶的统称,简称蛋白酶。2.泛素:从网织红细胞依赖ATP的蛋白质水解系统中分离出一种热稳定因子,有76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存在与各类真核细胞,因而命名为泛素。 3.一碳基团:在代谢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可分解产生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基团。 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有哪些类型?并写出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1)a.氧化脱氨基作用b.转氨基作用c.联合脱氨基d.非氧化脱氨基e.脱酰胺作用2、转氨酶的辅酶是什么?请写出谷丙和谷草转氨酶催化的反应方程式。辅酶是磷酸吡哆醛,3、简述硝酸还原作用的原因及化学本质,并指出两个关键酶的作用。原因:植物体所需的氮营养

30、大部分来自土壤中的氮,主要是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铵盐,硝态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所以通过硝酸还原作用将硝态氮转变成氨。化学本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是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还原酶是吧亚硝酸催化生成氨。4、请写出氨同化中谷氨酸形成途径的两个重要反应方程式。5、为什么说谷氨酸代谢是氨基酸代谢的枢纽?氨基酸基本上都是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代谢的,也就是先转氨基变成谷氨酸,再脱氢生成-酮戊二酸,-酮戊二酸再与氨气成尿素。6、一碳基团的辅酶是什么?简述一碳基团的生理功能。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FH4 参与合成反应,如肌酸、磷脂、核苷酸等的生物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甲基化修饰。7、拓展题:分别写出谷氨酸在体内生

31、成糖和氧化分解成CO2、H2O的代谢途径,并计算氧化分解时可产生的ATP数。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一名词解释1.限制性内切酶: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4-6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的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的回文序列,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2.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是一个酵素,把核苷酸催化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二、问答题1、限制性内切酶的生化功能及应用价值是什么?降解外面侵入的DNA,但不降解自身的DNA。限制性内切酶是分析染色体结构、制作DNA限制图谱、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基因分离、基因体外重组等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32、,是一把天赐的神刀,用来解剖纤细的DNA分子。2、简述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区别。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a.嘌呤环上原子的来源有6个 b.有IMP的从头合成 c.IMP转变为AMP和GMP.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a.嘧啶环上原子的来源有三个 b.有UMP的从头合成 c.UMP转变为CTP.3、分别指出嘌呤环和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嘌呤环:CO2、天冬氨酸、甘氨酸、甲酸(一碳基团代谢)、甲酸、谷氨酰胺的酰胺氮嘧啶环:NH3、CO2、天冬氨酸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一.名词解释1.半保留复制:由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2.前导链:若以35走向的亲代链为模板,子代链就能连续合成,这条链被称为前导链。3.后随链 :若以53走向的亲代链为模板DNA聚合酶3只能按这个方向合成许多小片段,由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