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上) 我国加工贸易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 10535.8亿美元,28年间增长了 4200倍。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和加工贸易政策的影响,加工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2009年1月到4月,加工贸易出口下降23.4%,进口下降 33.4%,超过了一般贸易的下降幅度。在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时刻,要在理论上解决是否要发展加工贸易,能否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的转移等问题。一、要不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 我国加工贸易从1981年开始起步,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11985年集体企业为主的来料加工贸易阶段,1986
2、1992年以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的进料加工贸易阶段,1993年至今外资企业为主的进料加工贸易阶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出现了质的变化,一是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上高技术产品所古比重大幅度提高,1997年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出口只占加工贸易的 14%,2007年达到45.8%,占高新技术出口的85.4%。二是跨国公司和关联公司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笔记本代工商全部进入我国,成为笔记本电脑的世界加工贸易基地。三是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从2001年到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增幅为642.86%,特别是一些具有销售权的高技术加工贸易,正在逐步发展起来。笔者认为,要不要发展加工贸易,主要看目前的加
3、工贸易是如何形成的,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方式、公共政策产生什么样影响。我国目前加工贸易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外资型加工贸易方式,二是中资型加工贸易方式(见表1)。外资型加工贸易是外商投资企业通过FDI方式将技术要求相对比较低的制造工序放在中国,这种方式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第一种方式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方式在我国设立子公司,从而形成了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销售外方与外资型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的买卖关系是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关系,核心料件的进口通过跨国公司母公司,出口渠道也通过母公司。英特尔公司在成都的芯片封装、测试业务就是这种类型的加工贸易。第二种方式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制造业务外包给契约
4、企业的方式,契约企业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以加工贸易方式形成。这种产品以高技术加工贸易为主,笔记本组装是我国最近五年加工贸易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重要内容。从加工贸易企业的所有制分布看,总体而言,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2007年外资企业占来料加工贸易的58.04%,占进料加工贸易91.37%,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最高,来料加工贸易占48.56%,进料加工贸易占 69.22%。 中资型加工贸易是国内企业通过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而形成的贸易。这种类型的加工贸易根据销售权控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具有销售权的中资加工贸易方式以及销售权掌握在外方的加工贸易方式。第一种类型的加工贸易企业拥有独
5、立完整的经营权,例如销售权和采购权。有些加工贸易企业,尽管是外资企业,但实质上就是中资企业,这些企业为了获得外资的优惠政策到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等地方设立贸易性服务公司,再通过这个贸易公司到大陆投资于加工制造,这种情况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例如福建、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不是个案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因而也是中资型加工贸易企业。第二种类型中资加工贸易是被外方控制销售渠道,以中低附加值为主,由于这类产品的资产专用程度低,因而外方没有必要控制所有权。外资型加工贸易大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的,当时土地还没有市场化,要素价格相对比较低,因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用在土地和厂房中的成本相当低,加之许多地
6、方政府为了吸收外资,本身在土地等使用权方面相当优惠。另外,经过10多年建设,我国产业配套能力大大增强,人力资本提升也较快,特别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其他经济体能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体系、改善政府服务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的,有些基础设施在某些中等发达国家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要素禀赋仍然是低技能劳动力,这就基本决定了以分段贸易(中间产品和组装产品)为主的中低附加值加工贸易(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将是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尽管在这种类型加工贸易企业中,外资具有独资倾向,技术溢出非常有限,但是在所有要素专用性中,只有劳动力与企业所签合同永远是短期
7、合同,这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他们今后的创业提供了技术、管理和资金积累。台湾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工作了15年,出来以后自己创业,成为台湾著名的芯片代工厂就是最好的说明。国内也已经有许多曾经在外企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跳槽创业。如果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充裕的劳动力,认为这种分段贸易给我们带来的贸易利益不大而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那么这些劳动力可能进入生产效率更低的部门和企业。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仅没有获得人口红利,而且将丧失培育国内人力资本资产专用性的机遇。同时,由于这些产品大都是中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尽管是某个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但也推动了相关产业和某些制造工序的进步,对我国经济增
8、长方式的转换还是有益的。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加工贸易,我们要特别注意具有销售权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采用加工贸易的形式,是将料件的进口作为完成生产环节、控制成本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类民营企业利用加工贸易的保税政策降低运营成本。由于他们控制了加工贸易的所有权和采购权,因而他们可以控制整个产业价值链,因而具有独立的研发能力,也特别注重品牌建设。在国内的光伏产业,尚德、天合等民营企业就是利用加工贸易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随着我国人力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积累,将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重要经济主体和贸易方式,对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继续发展加
9、工贸易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贸易政策。政府在贸易公共政策方面的强化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环境污染、劳工标准方面,不管是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一般贸易企业,都要制定严格的法规并严格执行。政府对加工贸易方面的政策只应该涉及监管方面的政策,主要是海关的监管(因为它涉及料件和出口的保税问题),而这个并不涉及国际贸易的公共政策。二、加工贸易企业能否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目前加工贸易企业的布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或者说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包括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福建、北京、天津和辽宁,其中广东、江苏和上海三个省市占74.58%,九省市以外的其他省份不超过4%。从1993年到2008年,加工贸易布点格局
10、基本没有变化,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加工贸易占比反而下降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只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见表2)。为了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商务部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制定了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否能实现转移呢?加工贸易企业的布点决策依据是同要素成本、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以及各地方的交易效率有关。这些因素之间的共同特征就是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运作成本,而运作成本是否在区域之间出现变动是加工贸易企业布点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加工贸易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加工贸易企业难以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第一,要素条件并不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工贸易企业的最基本经营活动就是加
11、工或装配以及为加工提供料件的进口和加工品的出口。因而加工贸易企业的要素需求最主要表现为加工或装配所需要的非熟练劳动力以及料件进口和加工品出口的运输需求,特别是海运需求。加工成本同这两个要素高度相关。由于非熟练劳动力在我国各个省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因而劳动力成本在中西部和东部沿海之间的差异相对比较小,同时,加工贸易企业所需要的熟练劳动力(技术、管理人员)则在东部地区相对丰裕。在加工贸易企业中,东部沿海地区的非熟练劳动力基本上是西部地区转移过来了,他们的工资水平是各地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雇员要增加收入的话一般都要靠加班或者增加计件量。从我们的调研看,广东地区的非熟练劳动力主要从湖南、四川、江西和广
12、西以及广东内陆地区等省份输入(见表3)。江苏主要是安徽、江西、四川等地输入,上海主要从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份输入,浙江包括浙西、安徽、江西、。湖南和四川等地输入。山东省则主要以鲁西贫困地区为主,很少有国内其他省份的。即使是高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例如位于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的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和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十厂,80%以上的员工使用外地劳动力。这主要是这些产品在组装环节,制造技术含量本身就不高,而易于管理和要价相对低是加工贸易企业大量使用外地劳动力的主要原因。运输成本也是加工贸易布点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成本因素,根据我们的调查,运输成本一般要占加工成本的20%,主要以海运费用为主。我国
13、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都以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为主(见表4),且以海运为主,沿海地区离港口近,而中西部地区需要通过铁路运输到沿海港口,这样自然就增加了运输成本。随着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向高技术产品的发展,许多料件和产成品的进出口以及加工贸易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要通过空运的方式,主要机场的国际航班数量以及同国际城市的网络连接对高技术加工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国际通航城市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成都、武汉和西安 (见表5)。中西部既没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也没有运输成本的优势,从总体上看,加工贸易的布点难以大规,模转移。第二,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问题。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和国内企业制造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增强,加工贸易在国内采购的份额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加工贸易增值率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在50%左右,但到2008年达到78.43%(见图1)。在国内沿海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形成以某类产品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产业集群。在一个城市内部,围绕某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上游和下游的产业分工体系,企业之间在价值链中形成前向和后项的产业关联,这种方式被称为“城市供应链”。沿海中小城市的城市供应链形成是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它通过市场方式逐步形成的。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困人培训方案
- 初一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护士入岗前教育
- 读单词游戏设计
- 颐和园说课课件
- 体育运动中烫烧伤防护与处理
- 颈椎的护理课件
- 界面设计风格解析与应用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件-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认知
- 预防流感主题班会课件
- CJ/T 189-2007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及管件
- 外派干部考核管理制度
- 公司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 04 天津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语真题满分作文汇编
- 公司监事转让协议书
- 屋面防水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度6深圳中考数学考点、知识点的总结模版
- 监事签订劳动合同协议
- 教师毕业季活动方案
- 2025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记叙文范文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