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片段克隆载体研究进展3樊颖伦 1 赵开军1,233(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2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办事处 北京 100081摘要 DNA 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自第一个质粒载体 pSC101作为克隆载体以来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 克隆载体的整体结构 、 容载能力和转化效率都有 了很大的改善 。 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 产生了 Y AC 和 BAC 克隆体系 。 随着植物基因组 计划的进行 , 又产生了既能够克隆大片段 DNA 互补实验的载体 。 综述了几种常用大片段克隆载体 Y AC 、
2、BAC BAC 、 PAC 用 , 并对克隆载体的发展作了展望 。 关键词 克隆载体 人工染色体 基因组文库收稿日期 :2003209215 修回日期 :20042012083农 业 部 “ 948” 项 目 (20012203 ; 国 家 “ 863” 计 划 资 助 项 目(2001AA222151,2002AA2Z 1001215 。33通讯作者 , 电子信箱 :zhaokjmail. caas. net. cn1 自 C ohen 一 质 粒 载 体 pSC10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 发展 , 越来越多的克隆载体相继出现 , 这些载体的 发展推动了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
3、 同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植物基因组计划的实 施 , 克隆载体的整体结构 、 克隆能力和转化效率等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可以把克隆载体的发展划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 阶 段 以 质 粒 (plasmid 、 噬 菌 体 (2bacteriophage 、 柯斯质粒 (cosmid , 又称粘粒 为主 , 主要特点是载体在宿主细胞内稳定遗传 、 易分离 、 转化效率高 , 但是克隆容量有限 , 一般小于 45kb 。第二阶段的克隆载体则突破了上述载体容量 , 显著特点是载体的容载能力扩大 , 约 100350kb , 主要有酵母人工染色体 (yeast artificial chrom os o
4、me , Y AC 、细 菌 人 工 染 色 体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BAC 以及源于噬菌体 P1的人工染色 体 (Pl 2derived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PAC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以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双元 细菌人工染色体 (binary BAC ,BI BAC 和可转化人工体(trans formation 2com petentartificialChrom os ome , T AC , 这些载体不仅具有较大的克隆容量 , 而且具备了直接转化植物进行功能互补实验 的功能 。 几种克隆载体性质的比较见表 1
5、。表 1 几种克隆载体性质的比较T able 1 Comp arison of some cloning vectors载体宿主载体容量遗传稳 定性嵌合 性 可否转 化植物 质粒 大肠杆菌 1520kb稳定低否 噬菌体 大肠杆菌 1720kb 稳定 低 否 柯斯质粒 大肠杆菌 3045kb 稳定 低 否 Y AC 酵母 3501000kb 不稳定 高 否 BAC 大肠杆菌 100300kb 稳定 低 否 Pl 大肠杆菌 100kb 稳定 低 否 PAC 大肠杆菌 100300kb 稳定 低 否 BI BAC 大肠杆菌 农杆菌 100300kb 稳定 低 可 T AC 大肠杆菌 农杆菌 100k
6、b 稳定低可2 大片段克隆载体大片段克隆载体 Y AC 、 BAC 可以说是随着人类 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产生的 , 用 Y AC 、 BAC 载体构 建基因组文库并建立物理图谱使基因组计划顺利 进行 。 进行植物基因分离时 , 常要求对候选克隆进 行功能互补实验 , 由于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的成 熟 , 产生了能够将候选克隆直接通过农杆菌介导进 行功能互补实验的大片段克隆载体 BI BAC 、 T AC 。 近几年来 , 又出现了可以把多个基因聚合并转化的第 24卷第 3期中 国 生 物 工 程 杂 志CHI NA BI OTECH NO LOGY2004年 3月多基因转化载体系统 。211 酵
7、母人工染色体 (YAC真正的人工染色体要在寄主细胞中稳定地复 制并遗传下去 , 必须具备三个元件 :复制起始区 (origin of replication , 参与染色体 DNA 复制起始结 构的形成 ; 着丝粒 (centromere , 负责染色体向子细 胞的传递 ; 端粒 (telomere , 对染色体 DNA 两个末端 起封口和保护作用 。 Murray 等 (1983 利用这三个 元件构建了第一个酵母人工染色体 。Y AC 载体的突出特点是容载能力大 , 如动物的 Y AC 文库平均插入长度达 9001000kb 。 植物 Y AC 文库平均插入片段一般为 100350kb ,
8、其原因是植 物细胞较大 , 有硬而厚的细胞壁 , 同时细胞内多糖 和 DNA 水解酶类多 , 难以得到超大分子量的基因 组 DNA 。 由于 Y AC 插入片段大 , 构建基因组文库 时 , ,可能 ,虽然 Y AC , Y AC 克隆 的稳定性较差 , , 具有自身难以克服 的缺点 :1 (chimerism , 即一个 Y AC 克隆中的插入子可能来自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片段 , 嵌合体的比例达到 10%50%, 这种现象使染色体 步行 (chrom os ome walking 和基因分离难度加大 ;2 Y AC 克隆的稳定性差 , 插入片段存在重排和丢失现 象 , 这对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
9、和基因分离都十分 不利 ;3 插入片段的分离和纯化困难 ;4 转化效率 低 1。212 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BAC 载体系统是在大肠杆菌 F 因子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 , F 因子具有稳定遗传的特点 , 其复制 是严谨型的 , 在每个细胞中仅有 12个拷贝 , 减小 了插入片段发生重组的机率 , 并且 F 因子能够携带 1Mb 的外源片段 。 1992年 ,Shizuya 等 2利用 F 因子 的 oriS 、 repE 、 par A 和 par B 等与复制和调节拷贝数 有关的基因 , 以氯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 , 并利 用电激穿孔转化大肠杆菌 DH10B , 构建了第一个细 菌人工
10、染色体载体 pBAC108L , 它能够克隆约 300kb 的外源片段 , 但是它只有转化选择标记而无重组子 选择标记 , 重组子的选择必需通过杂交进行验证 。 为了进一步方便 BAC 克隆的筛选 , 将 lacZ 基因引 入了 pBAC108L 的克隆位点中 , 构建了 pBeloBAC11 载体 1, 这样重组子可以通过蓝白斑进行筛选 , pBeloBAC 11载体是第二代 BAC 载体的代表 。 BAC 载体 pIndig oBAC 源自 pBeloBAC11, 由于 lacZ 基因 的 3 末端的一个点突变 , 能够使 pIndig oBAC 载体产 生比 pBeloBAC11更深的蓝
11、色 3。M ozo 等 4将 卡 那 霉 素 抗 性 基 因 插 入 到 pBeloBAC11的氯霉素抗性基因的 Eco R 位点 , 构 建了 pBeloBACK an 载体 , 使 pBeloBACK an 具有了卡 那霉素筛选标记 。 Frengen 等 5构建了 pBACe316载体 , 其多克隆位点位于蔗糖致死基因 sacB 上 , 这 样重组子可以在含有蔗糖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 。 Fu 等 (2000 在 pBACe316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克 隆位点为 Mlu 和 Not 的 载体 pNOBAC1, Mlu 和 , 主要作用 ,。将 Cre lox P 特异位点重组系统引入 载体
12、 pBeloBAC11, 构建了 pBAC wich 载体 , 为基 因克隆和鉴定提供了一种新载体 。 Cre lox P 特异 位点重组系统使外源基因可以插入到染色体特定 的位点 ,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外源基因随机 整合到染色体而引起的 “位置效应” 。 Choi 等 6以 pBAC wich 载体构建了棉花的 BAC 文库 , 用基因枪 法使部分克隆转化烟草 , 并证明外源 DNA 片段整 合到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 。BAC 载体的容载能力一般为 100350kb , 虽然 容量没有 Y AC 载体大 , 但是 BAC 具有更多优点 :1 以大肠杆菌为寄主 , 转化率高 , 构建 BA
13、C 文库比 Y AC 文库更容易 ;2 BAC 载体以环型超螺旋状态存 在 ,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较方便 , 而从酵母中分 离 DNA 较困难 ;3 BAC 的复制子来源于 F 因子 , 可 稳定遗传 , 嵌合及重组现象少 ;4 可以通过菌落原 位杂交来筛选目的基因 , 方便快捷 ;5 BAC 载体在 克隆位点的两侧具有 T 7和 S p6聚合酶启动子 , 可 以用于转录获得 RNA 探针或直接用于插入片段的 末端测序 1。基于上述优越性 ,BAC 载体成为大片段基因组 文库的主要载体 , 成为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的遗传 图谱和物理图谱构建的主要工具 6。但是 Y AC 、 BAC 载体不能直
14、接进行植物转化 , 在候选克隆的转 化互补实验中需要将外源片段进行亚克隆 , 因而工 作量大 , 同时也有漏失目的 DNA 片段的可能 。因 此 , 可直接用于植物转化的大片段双元载体便应运 31第 3期 樊颖伦 等 :大片段克隆载体研究进展 而生 , 具有代表性的载体系统有 BI BAC 和 T AC 。 213 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 (BIBAC1996年 , Hamilton 等 7结合 BAC 载体和 T i 质 粒的特点 , 构建了双元 BAC 载体 BI BAC2, 该载体在 结构上具有 BAC 的复制系统 , 又加入在农杆菌中 起作用的 Ri 复制子和抗卡那霉素筛选标记及 T 2
15、DNA 的左右边界 , 因此 BI BAC 能在大肠杆菌和根 癌农杆菌中穿梭复制 。 Hamilton 等 7已用其将一段 30kb 的酵母 DNA 和一段 152kb 的人类基因组 DNA 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地导入烟草核基因组 , 并证明 能够稳定遗传 。 Bancroft 等 8构建了 pC LD04541双 元载体 , 在 T 2DNA 左右边界之间有一个 dBS 多位 点接头 , 使重组子克隆产生更深的蓝色 , 这在低拷 贝的双元载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14 P1克隆系统和源于 P1的人工染色体 (PAC 1994年 ,I oannou 等 9创建了源于 P1色体 (PAC , PA
16、C 载体以 F P1础构建 , 兼有二者的特点 ,PAC DNA 没 载体可以插入约 300kb , 传 及 高 效 扩 增 。 PAC 除具有许多 BAC 载体的特征外 , 它的多克隆 位点位于蔗糖诱导型致死基因 sac B 上 , 通过加入 蔗糖和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出来的克隆都是含有 插入片段的重组子 。 但是 ,PAC 载体自身片段较大 (约 16kb , 构建文库没有 BAC 载体 (约 78kb 效 率高 。 PAC 载体在基因分离和序列分析当中 , 可作 为 Y AC 连续克隆群的重要补充 , 日本水稻基因组 计划 (RG P 已把水稻的 PAC 文库用于物理图谱的 构建 。215
17、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TACLiu 等 10结合 PAC 和双元载体的特点 , 构建了 T AC 载体 2p Y LT AC7,T AC 载体具有 P1复制子和 Ri 质粒 pRiA4复制子 , 能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穿梭 复制 。 p Y LT AC7在其 T 2DNA 右边界处插入了植物 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hpt 和 Pnos 启 动子 。 在 T AC 载体中重组筛选标记是卡那霉素抗 性基因和 sacB 基因 。 Liu 等以 p Y LT AC7为载体构 建了拟南芥的基因组文库 , 并把部分克隆通过农杆 菌介导转化拟南芥 , 获得了转化植株并能稳定遗 传 。 为了证明 T
18、 AC 载体系统在图位克隆中的可利 用性 , 用与拟南芥重力感应基因 sgr 1紧密连锁的 标记筛选文库 , 构建了 sgr 1的跨叠克隆群 , 并把含有 sgr 1基因的 2个 T AC 克隆转化到 sgr 1突变体 中 , 使其恢复了重力感应 10。由于 Pnos 启动子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启动能力 较弱 ,Liu 等 11对 p Y LT AC7进行了改造 , 选用水稻 肌动蛋白 Act 强启动子 , 把植物选择标记基因 hpt 替换为 bar 基因 , 构建了 T AC 载体 p Y LT AC17。 bar 基因 编 码 对 磷 化 麦 黄 酮 (PPT 和 双 丙 胺 类 (biala
19、phos 除草剂的抗性 , 适合用作禾本科作物转 化体的选择 。 Liu 等用 p Y LT ACl7载体构建了普通 六倍体小麦的基因组文库 , 对部分较大插入片段 (150kb 克隆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 T AC 也存在插 入子重组现象 。用 bar , 在候选克隆的 , 假阳性, T AC 载 , 构建了载体 p Y LT AC27, 并构建了水稻 “ 明恢 63” 的基因组文库 12。该载体以 Act 为启 动子 , hpt 为筛选标记基因 , 该载体系统可以高效应 用于单子叶植物的基因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 。 T AC 载体与 BI BAC 载体一样具有克隆大片段 DNA 和借助于农杆菌
20、直接转化植物的功能 。 T AC 和 BI BAC 载体除具有 BAC 载体的优点外还具有以 下优越性 :1 具有大肠杆菌和农杆菌的复制子 , 是 一个穿梭质粒 , 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均保持稳 定 。 2 可通过农杆菌介导直接进行基因功能互补 实验 。 T AC 载体与 BI BAC 载体相比 , 首先大肠杆菌 中的复制起点不同 ,T AC 源于 P1噬菌体 ; 而 BI BAC 源于 F 因子 。其次 , T AC 载体中具有 P1裂解子 (lytic replicon , 可以在 IPTG 的诱导下产生 520个拷贝 , 提高了质粒产量 。目前已经构建了水稻 、 小麦 、 拟南芥 、 大
21、豆 、 金 鱼草等植物的 T AC 基因组文库 , 并从拟南芥中分 离出了 filamentous flower 基因 、 kor 1基因 1014。 216 多基因转化载体系统生物体的大部分性状由多基因控制 。生物基 因工程研究正从单基因导入转向多基因导入 , 但是 由于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 , 多基因转化还存在一定 的困难 15。 Surekha 等 16把 Act 启动子和 Nos 启 动子结合构建了双启动子的 pAH 和 pAB 双元载 体 , 把玉米 Ubi 启动子和 Nos 启动子结合构建了 双启动子的 pUH 和 pUB 双元载体 , 用于两个或多41中 国 生 物 工 程 杂 志
22、 第 24卷 个基因的聚合并进行了水稻转化 。 Lin 等 17建立 了能高效连接和转移多个基因的多基因排列和转 化载体系统 , 该系统由受体载体 p Y LT AC747和供 体载体 p Y LV 、 p Y LS V 组成 , 它利用 Cre lox P 重组系 统和寄主体内的核酸内切酶将基因进行排列 , 使多 个基因依次转移到 p Y LT AC747载体 , 再将含有多 个外源基因的 T AC 克隆转化植物 。他们还利用该 系统把 10个外源基因片段 (包括 6个抗病基因 克 隆到 p Y LT AC747载体 , 并进行水稻转化 , 通过 RT 2 PCR 检测到了外源基因的 cDN
23、A 片段 。3 现状与展望克隆载体的应用推动了分子生物学 、 遗传学等 学科的发展 , 克隆载体成为基因工程研究的有力工 具 。 Y AC 载体一经产生就成为各种基因组计划的 主要克隆载体 , 人工染色体载体的应用弥补了以前 载体容量较低的缺点 , 、 图谱 、 。植物的 BI BAC 和 , 则加速了植物 基因组研究 , 基因图位克隆和基因的功能分析 。但 是 ,Y AC 、 BAC 、 T AC 等载体的插入子仍存在一定的 嵌合 、 重组现象 , 尤其是含有较大串联重复序列插 入子 (180kb 的克隆 11,18。在人工染色体上应用 Cre lox P 特异位点重组 系统进行植物转化 ,
24、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外源基 因随机插入受体染色体而引起的 “ 位置效应” , 使外 源基因的整合 、 表达得到一定的改善 。高效 、 特定 组织表达启动子的应用 , 将减小转化体中基因沉默 现象 。 在目的基因的定点整合以及目的基因特定 组织 、 特定时期的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改造 载体 。基于生物体的许多重要性状牵涉到复杂的生 理生化反应 , 受多基因或基因簇的控制 。研究者们 对发展多基因转化系统 , 将多个基因导入到植物进 行了探索 , 并且成功地实现了多个基因在植物中的 表达 。 这些体系的建立无疑对植物基因工程具有 重要意义 。 为了实现多个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 , 可 以采取两
25、条途径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 , 一 是将多个目的基因用表达结构隔开或直接将多个 基因融合克隆到表达载体上 , 二是多个目的基因分 别构建多个表达载体 。这些途径都要求有较大容 量的人工染色体作为载体进行克隆和转化 。同时 还需优化发展相应的基因转化技术 , 将大容量的载 体能够高效地导入到受体中 , 并保证多个目的基因 与植物基因组整合后不发生分离和丢失 。多基因 的转化将会成为今后基因工程的重点 , 多基因工程 研究时期即将到来 15。参考文献 1Shizuya H , K ouros 2M ehr 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26、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cloning system. K eio Journal of M edicine ,2001,50(1 :2630 2Shizuya H ,Birren B ,K im U ,et al. Cloning and stable maintenance of 3002kilobase 2pair fragments in E scherichia coli using an F 2factor 2 based vector. PNAS ,1992,89( 8797 3K im , Birren , T , al. C ons
27、truction and of a chrom os ome library. ics ,34( T S , Shizuya H , et al. C onstruction and of the IG F Arabidopsis BAC library. M ol G en G enet ,1999,99:305313 5Frengen E , W eichenhan D , Zhao B , et al. A m odular , positive selection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vector with multiple clonin
28、g sites. G enom ics ,1999,58(3 :250253 6Choi S , Begum D , K oshinsky H ,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oning of genes :thepBAC wich system using Cre lox S ite 2specific recombination. Nucleic Acids Res ,2000,28(7 : e19 7Ham ilton C M ,Frary A ,Lewis C ,et al. S table trans fer
29、of intact high m olecular weight DNA into plant chrom os omes. PNAS , 1996, 93 (18 :99759979 8Bancroft I ,Love K,Bent E ,et al. A strategy inv olving the use of high redundancy Y AC subclone libraries facilitates the contiguous representation in cosm id and BAC clones of 117Mb of the genome of the p
30、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 W eeds W orld ,1997,4(2 :19 9I oannou P A ,Amerm iya C T , G arnes J ,et al. A new bacteriophage P12derived vector for propagation of large human DNA fragments. Nature G enetics ,1994. 6:8489 10Liu Y G, Shirano Y, Fukaki H , et al. C om plementation of plant mutant with l
31、arge genom ic DNA fragments by a trans formation 2 com petent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vector accelerates positional cloning. PNAS , 1999,96(11 :65356540 11Liu Y G, Nagaki K, Fujita M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maintenance and screening system for large 2insert genom ic DNA libraries of hexa
32、ploid wheat in a trans formation 2com petent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vector. Plant J ,2000,23:687695 12Liu Y G, Liu H M , Chen L T , et al. Development of new trans formation 2com petent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vectors and rice genom ic libraries for efficient gene cloning. G ene ,2002,282:247 25551
33、第 3期 樊颖伦 等 :大片段克隆载体研究进展 13Sawa S , W atanabe K, G oto K, et al. Filamentous flower , a meristem and organ identity gene of Arabidopsis , encodes a protein with a zinc tinger and H MG 2related domains. G enes Development , 1999,13(9 :10791088 14Sato S , K ato T , K akegawa K, et al. R ole of the puta
34、tive membrane 2bound endo 2l ,422glucanase K ORRIG AN in cell elongation and cellulose synthesis in Arabidopsis theliana .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 2001,42(3 :251263 15Danieil H , Dhingra A. Multigene engineering :dawnof an exciting new era in biotechnology. Plant Biotechnology , 2002,13:136141 1
35、6Surekha K atiyar 2Agarwal , K apoor A , G rover A. Binary cloning vectors for efficient genetic trans formation of rice. Current Science , 2002,82(7 :873876 17Lin L , Liu Y G, Xu X P , et al. E fficient linking and trans fer of multiple genes by a multigene assembly and trans formation vector syste
36、m. PNAS ,2003,100(10 :59625967 18S ong J Q , D ong F G, Jas on W , et al. Instability of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 os ome clones containing tandem ly repeated DNA sequences. G enome ,2001, 44:463469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Large D NA Fragment Cloning V ectorsFAN Y ing 2lun 1 ZH AO K ai 2jun 1,2(1K ey laboratory of Crop G enetics and , inistry ,China ,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 Chinese ,Beijing 100081, China ; 2, , Abstract DNA cloning for m olecular biology. Since the first plasmid pSC101was used in cloning ,the ,cloning capacity and trans formation e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升降百褶帘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双黄连滴注液注射剂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6年中国防水涂膜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高压旋涡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高纤维素钠型药皮焊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热力站建设与运行方案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
-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与优化方案
- 天然气管网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方案
- 排水管网建设与管理资金筹措方案
- 产品质量把控全程检验指引手册
- 元代服饰的讲解
- 乡镇卫生院急诊知识培训课件
- 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访谈记录及分析报告
- 粮食入仓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 村干部安全生产培训资料课件
- 剪刀车安全操作要求培训课件
- 公司安全奖惩制度培训课件
- 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估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区域地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