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中考新题型例析资料_第1页
酸碱盐中考新题型例析资料_第2页
酸碱盐中考新题型例析资料_第3页
酸碱盐中考新题型例析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酸碱盐中考新题型例析 周同学一、简答题 例1. (河南省中考题)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实验:取一药匙氧化钙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里,加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放置澄清。 (1)请问可选用什么物质来确定上层清液显碱性?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定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 解析:(1)根据碱的通性可选用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溶液、溶液或pH试纸中的一种即可。 (2)设计方案证明是溶液,也就是证明含有和。取上层清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入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溶液、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根据相应现象判断含有;向另一份滴入少量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即证明含有。二、环保题 例2. (广东省中考题)

2、 某校“酸雨”(pH5.6)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探头(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见表1所示: (1)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pH_7(填、),其原因是_。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_(填是或否)。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其治理措施是利用水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或将工厂产生的废气通入_中。 解析:(1)因为正常雨水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碳酸,所以pH7。 (2)正常雨水中含有碳酸,pH5.6。刚降落雨水的pH

3、4.95,随时间变化pH最终变为4.85,pH5.6。所以是酸雨。 (3)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和煤燃烧产生的,溶于雨水生成而形成酸雨。所以将工厂产生的废气通入石灰水中最好。三、方案评价题 例3. (广西南宁市中考题) 某课外小组利用废铜屑制取,设计方案如下: 甲: 乙: 丙: 丁: 请从理论、操作、经济、环保等方面考虑,对每个方案进行简要评价,并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甲方案:_;乙方案:_;丙方案:_;丁方案:_。 解析:甲方案最优,因为理论上合理,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在环保上不会造成污染;乙方案生成气体,污染环境;丙方案需用原料,价格昂贵得不偿失;丁方案理论上不合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4、弱,不能与溶液反应。四、理科综合题 例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如图1所示,A、B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烧杯上方悬挂一金属等臂杠杆,杠杆中央的金属滑片可随杠杆左右摆动(摆动幅度足够大),杠杆两端各悬挂一完全相同的塑料小球,杠杆平衡。向A、B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固体和铁粉,恰好反应后: (1)A烧杯中的现象_; (2)B烧杯中的小球将_(填“上浮”或“下沉”); (3)闭合电键K后,电流表_(填“或”)有示数。 解析:(1)A烧杯中发生了稀硫酸与加入的固体反应,所以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2)A烧杯稀硫酸与加入的恰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密度越来越小,而

5、小球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所以A烧杯中的小球浸入溶液中的体积越来越大;B烧杯中的稀硫酸与加入的铁粉恰好反应后,溶液密度越来越大,而小球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所以B烧杯中的小球浸入溶液中的体积越来越小。由于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使B烧杯中的小球上浮; (3)闭合电键K后,电流表有示数。五、开放性试题 例5. (河北省中考题) 进行下列3组实验(如图2所示)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至少答3条):_;_;_。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答3条):_;_;_。 解析:(1)观察图示中的稀盐酸与生锈的铁钉、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可

6、得出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结论;观察稀盐酸与铁片、镁条反应,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可得出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的结论;观察稀硫酸与铜片接触不反应,可得出酸与某些金属不反应的结论;观察稀盐酸与石灰石、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出酸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的结论。 (2)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钡溶液可用于检验的存在,石灰石与稀盐酸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六、探究题 例6. (山东省竞赛题) 某同学利用图3给出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报告如下: 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发现溶液

7、变成红色;再往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红色溶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继续滴加,不再有明显的现象变化。 实验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请你分析其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能否充分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2)如有问题,请谈谈怎样改进该同学的实验?请写出实验的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简单的分析。图3 解析:本题巧妙之处在于考查的基础知识源于教材,借此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设计的评价型试题,考查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体现智能性和能力性结合命题的思想,虽然使学生感到考题熟悉但有很大难度,体现出活用教材、注重能力、利于创新的教学新理念。 (1)不能。因为红色消失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使红色消失;另一种是盐酸与酚酞直接反应使红色消失。 (2)该同学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证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再滴加盐酸红色消失,不能充分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再增加一个证明盐酸能否与酚酞直接反应使红色消失的实验。 具体实验是用试管取少量的稀盐酸,加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发现溶液不变色,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