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生日习俗)_第1页
传统文化 (生日习俗)_第2页
传统文化 (生日习俗)_第3页
传统文化 (生日习俗)_第4页
传统文化 (生日习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文化 (生日习俗) 经过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而一个人的生日也在这一刻确定了。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一个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被赋予无比重要的意义,它甚至关系着这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如婚姻、仕途、财富、死亡等等。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孩子在出生后的几天要做“三朝”。孩子在出生后,大都是紧闭着双眼的,总要到第三天(古代习俗称为“三朝”)或三天以后才睁开。按照习俗,孩子睁开眼后要先看父亲,后看母亲,然后再看其他亲友,以示永远孝顺父母。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这个孩子以后就会长成什么样子。这时来探望的亲戚朋友往往馈赠给孩子鸡蛋、红糖、小孩衣物等

2、礼物以表示祝贺。其中,鸡蛋多染成红色,称为“红蛋”。因是贺喜,所以也称为“喜蛋”。中国古代黎民百姓过生日,称为生辰。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老人和孩子两头,对成年人的生日则没那么讲究。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80、下寿60。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做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做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寿星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南极老人,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形象为龙钟老态,慈眉善目,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所以后来也把做寿之人称为寿星。中国民间的祝寿活动非常盛行。寿辰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

3、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吉祥话。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抱朴子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古代寿宴所用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是面条和寿桃。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玄宗的王皇后怕皇帝冷落了自己,另立新宠,一天对玄宗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可见唐人过生日是吃汤饼的。“汤饼”也叫做“水引”,就是面条,生日汤饼既然是长寿之意,寿宴上自是不可缺少的。据说,吃寿面这一习俗来源于汉代东方朔答汉武帝的一句话:古代的彭祖能活到八百岁,是因为他的脸面长的原因。“脸”即“面”,脸长即

4、面长,“长寿面”的寓意便由此而生。如今,过生日吃寿面这一习俗依旧流行。在传统观念中,桃是长寿果。汉武帝内传里说,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汉武帝。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孙悟空偷吃蟠桃而长生不老的故事,更使“寿桃”之说家喻户晓。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悦目的红色。中国人的生日习俗经千百年相传至今,出现了很多说法。如每年一次的生日中,只有满10,如30、40等叫做“整生日”,差1年满十称作“逢9年”,其它生日则称为“散生日”。在中国农村,十分重视老人的60与66大寿。60大寿也称花甲寿,人们认为,活满了一个甲子,相当过完了天地宇宙和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因此礼仪比普通寿礼更为

5、隆重。另外民间还有“年过66,阎王要吃肉”的说法,所以老人过66大寿时,儿女要买猪肉回来祝寿。在许多地方,还流行一种“做9不做10”的风俗,因为民间认为“10”意味着“满”,“满”又意味着完结,所以许多地方不在整10周岁时做寿,而是提前到头一年满虚岁60岁时做寿。但是,许多地方又流行所谓逢9之年是厄年的说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9之年,一般都提前做寿,并做大庆,叫做“过九”。届时主人向亲友赠桃,同时加赠饭碗一对,俗称“寿碗”,民间以为受赠者可以借此沾老寿星的光,有延年益寿之福。不但59岁、69岁、79岁等所谓“明九”之年需要忌讳,有的地方还要忌所谓“暗九”,即为9的倍数的年份,如63岁、7

6、2岁、81岁等。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寿时,不但需要提前做寿,还要穿红衣服。小孩可穿在外面,大人则穿在里面,还要系上红腰带。在小说红楼梦的第八十七回里还比较详细地写到了这种风俗,小说中的人物鸳鸯说:“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除了为老人做寿,从古至今,为小孩过生日也产生很多风俗。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称为“弥月”。在传统习俗中,这是给孩子理胎发的日子,俗称“剃头”。家里还要摆一次“满月酒”,宴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花生”等礼物。“做满月”通常是在婴儿满月的那一天,但有的地区也将满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

7、”(即在“三朝”时),这是因为从古以来“三”是尊贵吉祥的象征。也有将“满月”放在新生儿出生的第十二天,称为“十二朝”,因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齐全。另有未满月而设宴庆贺的,叫做“偷满月”,其用意是为了不惊动天地,避免生辰的凶相,悄悄庆贺一番。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有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人们普遍认为,婴儿在满月时基本上就度过了初生后最危险的时段,能够茁壮成长,所以对于满月非常重视。婴儿出生一周年,家里要给孩子做“周岁”,有的地区孩子出生百日也予以庆贺。届时,亲朋好友纷纷送来贺礼,主人家设宴款待,并向亲朋好友和邻里分送“周岁面”或“长寿面”。这天婴儿会穿着一新,特别是“周岁鞋”要制作精

8、美,鞋上绣有“葱”、“蒜”和“菱”形的图案。意思是祈愿孩子日后聪明,会算(蒜)和玲(菱)珑乖巧。周岁宴中,“抓周”是最重要的仪式。讲究一些的家庭都要摆上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等物品,如是女孩还要加摆铲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等等。抓周时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任其挑选,看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长大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手锦绣文章;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

9、“贪玩”,而是认为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总之,抓周是一种长辈们对小孩前途寄予厚望的方式。在现代,一般家庭对孩子的周岁普遍还是比较重视的。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给小孩拍照留念,并做新衣服,吃鸡蛋、面条以示祝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办生日酒,款待亲戚朋友。在江南农村,还有包周岁粽子的习俗,这种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长,寓意孩子福寿绵长。有些地方的习俗讲究孩子的“周岁”不能拖延到十三个月。比如,某个小朋友生于四月初八,本年中有闰五月,那么他的周岁就要提前到三月初八来过。在古代,男子到虚龄20岁时,一般会在二月选择一个吉日敬请宾客,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以表示成年。也有选在生日前

10、后的。女子则在15岁时行笄礼。冠礼和笄礼的举行表示孩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所以到了清代,冠礼和笄礼往往在婚前举办,变成了婚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了近、现代,比较讲究习俗的人家还是会在孩子年满20岁时隆重地庆贺一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会举办生日酒,宴请亲戚朋友;而一般人家也要略备酒菜,吃鸡蛋、面条,举家相贺。对于成年人的生日,我国民间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以及“男做进,女做满”等生日习俗。“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是指男子进30岁时不大搞庆寿活动,而妇女到了满30岁这年要大庆30岁生辰。因为民俗认为,30岁的男子才进而立之年,正是事业起步期,尚属年轻,这时候做生日大寿会被人们嗤笑。而女子满30

11、岁时,由于生儿育女、家务劳动拖累,出现未老先衰迹象,应趁年轻时享受一下生日的快乐与亲友的祝福。不过,如今在江浙等地区也流传着“30不做,40不发”的说法,不论男女,30岁生日都要大办一场,否则40岁时也不能发达。另外,一些地区还流行“男子做进忌做满”的说法,也就是男子生日要“做进”,即按虚岁过。这种说法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因为自古以来汉民族的传统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按虚岁做寿即所谓的“男做进”,意味着一家以男子为主的生产(生意)天天有长“进”,月月年年都会“招财进宝”。在中国,除了给人过生日,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另类”生日习俗。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在这天忌食米饭,否则就会导致谷子减产。江苏南京等地则以正月初二为“米娘娘”生日,认为这一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