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学们好!同学们好!欢迎步入神奇而又充满乐趣欢迎步入神奇而又充满乐趣的化学殿堂,让我和你们一的化学殿堂,让我和你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一、化学改变了世界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 P2 2-P-P4 4回答:回答:1.1.结合你自己的认识,说一说化学结合你自己的认识,说一说化学使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使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2.2.化学可以解决哪些方面的社会问化学可以解决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题?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学衣:材料、纺织、印染衣:材料、纺织、印染食:营养学、医药食:营养学、医药住:现代建筑和装饰材料住:现代建筑和装饰材料行:鞋(制造)、
2、电车、煤油、柴油行:鞋(制造)、电车、煤油、柴油自然界本就存在或只经过物理过程而制得自然界本就存在或只经过物理过程而制得通过化学变化而制得通过化学变化而制得天然材料天然材料人造材料人造材料观察下列物质变化前后有何区别?观察下列物质变化前后有何区别?玻璃破碎玻璃破碎 水结冰石水结冰石 蜡受热熔化蜡受热熔化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光合作用葡萄酿成酒铁生锈特征:特征:想一想: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吗?为什么?特征:特征: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生
3、成白色固体。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现象:有大量气泡生成,固体慢慢减少。现象:有大量气泡生成,固体慢慢减少。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实验实验1 1:点燃镁带:点燃镁带。实验实验2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实验实验3 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 34ml4ml稀盐酸。稀盐酸。实验实验4 4:取:取3 34ml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滴加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滴加4 45 5滴
4、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发光、放热发光、放热变色变色有气体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沉淀生成有沉淀生成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是化学变化。化。化学变化不但能实现化学变化不但能实现物质物质的转化,的转化,而且能实现而且能实现能量能量的转化。的转化。储存储存能量能量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释放释放能量能量热能热能光能光能电能电能 分辨下列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分辨下列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5、 (1 1)矿石粉碎)矿石粉碎 (2 2)木炭燃烧)木炭燃烧(3 3)铁丝生锈)铁丝生锈 (4 4)汽油挥发)汽油挥发(5 5)剩饭变馊)剩饭变馊 (6 6)湿衣服晾干)湿衣服晾干(7 7)蜡烛燃烧)蜡烛燃烧 (8 8)水变为水蒸气)水变为水蒸气(9)9)火药爆炸火药爆炸 (1010)钢铁熔化)钢铁熔化(111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灯泡通电发光发热(1212)滴水成冰)滴水成冰1.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 A 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B B 不需要加热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不需要加热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 )C C 固体受热变成气
6、体一定是化学变化固体受热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 ( )2. 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A 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B B 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C C 有气体逸出有气体逸出 D D 有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3. 3.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A 灯炮通电后亮了;矿石粉碎灯炮通电后亮了;矿石粉碎B B 煤燃烧;汽油挥发煤燃烧;汽油挥发C C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食物腐烂用自来水制蒸馏水;食物腐烂D D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
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有,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有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没有发生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注意注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化学变化中同
8、时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_变化。变化。C化学化学化学化学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同,这种变化是 (
9、 ) A、蒸发、蒸发 B、变形、变形 C、水变成冰、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物质燃烧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红光、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木炭消失DC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
10、密度大;、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木棒受力折断。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三、物质构成的奥秘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粒子(分子、原子等分子、原子等)构成构成的。的。微粒观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构成(水是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是由于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用STM技术拍摄的硅原子图像用STM技术将铁原子排列成“原子”二字用STM技术排列一氧化碳分子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4 4、水是由、水是由 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 构成的,氧构成的,氧 气气是由是由 构成的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水分子是由_ _ 构成的,其符号为构成的,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试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 考研真题历年题库及答案
- 红磷燃烧的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汽车自动采样设备项目建议书
- 扶贫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羧酸衍生物2讲解
- 压力式温度计行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
- 2025年播音主持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会计考试题基础题及答案
- 2025年焊工车间考试题目及答案
- 运输管理实务(第四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
- 营业厅门面转让合同
- (苯系物)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方法验证报告
- GB/Z 41084-2021碳纤储能脚
- 天健消耗品管理系统
- GB/T 70.2-2008内六角平圆头螺钉
- GB/T 28118-2011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
- GB/T 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T-JSYLA 00007-2022 江苏省智慧公园建设指南
- 方坯连铸机图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