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图1一、长度测量1如图(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2如图2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厘米。3如图所示(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物体的长度为_cm。图22 3 4 5 6 cmA图34.在图4所示的四种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图4 二、弹簧测力计5.如图3所示,弹簧秤的量程是 牛。最小分度值是 牛,被测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牛。图16如图4所示,弹簧测力计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N。读出图5弹簧测力计示数 NN132450132450图5图3 图4三、测平均速度图67小李想测量自己游泳的速度,于是找来爸爸帮忙。小李跳入泳池时,爸爸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如图6(甲),小李游了600米时
2、,爸爸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如图6(乙)所示,由此小李知道了自己游泳的平均速度是_米/秒。图78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7所示,斜面长1.6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秒)S1=1.6t1=V1=S2=0.8t2=V2=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
3、速度是 米/秒。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借助图8中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1)甲图表明: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_.图8 图9(2)乙图表明:_相同的情况下:_。10.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9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11.为了研究运动的快慢,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记录了不同的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第一次实验运动最快,第二次和第三次运动快慢相同,第四次最慢实验次数运动距离(米)所用时间(秒)10101020510520(1) 实验次数1和2(或3和4)是用_的方法来比
4、较物体运动快慢的(2) 实验次数 是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大小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的四、声音12.小立在研究声现象时做了如图10的实验探究:他用纸片接触转速一定、齿数不同的齿轮,他发现: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13.如图11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图12图10图1114.如图1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并且会出现小球 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将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15. 某同学想探
5、究绷紧钢丝振动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他猜想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钢丝的长度、粗细、钢丝的松紧程度有关。设计实验时,若想研究音调与振动钢丝的长度的关系,必须保持粗细、钢丝的松紧程度相同,使长度不同;若想研究音调与振动钢丝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必须保持长度、粗细相同,使钢丝的松紧程度不同;若想研究音调与振动钢丝的粗细的关系,必须保持 相同,使 不同。图1316. 如图13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能够听出声音的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小阳同学要用与上次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伸
6、出的长度不改变,能够听出声音的_发生了变化。17.甲在一根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了三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的,第三次听到的声 传播的。五、运动和力图1518.如图14所指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图1419. 如图15用了一段时间后的斧子,斧头有些松了,于是小明把斧柄往石台上磕了磕,斧头就紧金套在了斧柄上,这是利用了_。图1620如图16所示,两个磁铁分别放在两个小车上,这两个小车同时反向运动,这个实验说明 。图1721.如图17所示,如果F1=F3=F4>F2,那么:(1)比较图(a)和图(b),能
7、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有关;(2)比较图(a)和图(c),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有关; 位置物体质量(kg)重力(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A甲0.11.010.0乙0.22.010.0丙0.33.010.0B甲0.10.949.4乙0.21.88丙0.32.829.4(3)比较图(a)和图(d),能说明_。22.下表列出了在地球上不同位置测量的两组数据:(1) 完成表格。根据表格中数据,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23.在实验室里,小明和同学们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如图18所示。他们使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实验完毕后,同学
8、们讨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回答:为什么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_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 说明了什么? _小车在水平表面上运动过程中受力是否平衡?_从这个实验可以推出的结论是_图18图1924. 小华用橡皮筋研究同一直线且反方向的二力的合成,实验如图19所示,合力的大小等于_,合力的方向与_一致。图2025.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如图20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是:A、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
9、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D、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在上述步骤中,属于事实的是 ;属于推论的是 。材料摩擦力压力木板0.4N2N木板0.8N4N毛巾1.2N4N毛巾0.6N2N26.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分别在水平木板和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及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力时,重新测出摩擦力,实验数据如右表。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结论(1) 。结论(2) 。27.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
10、有关,小王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木块、长木板、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等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实验步骤:(1)把一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把一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玻璃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记下相应的示数;(3)把一木块侧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记下相应的示数;(4)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起来,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记下相应的示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次数(1)(2)(3)(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N1.5N2N4N实验次数 和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
11、关;如果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应进行第 次和第 次两步操作,由表中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 (填“有关”或“无关”)比较实验(1)(4)两次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六、质量、体积、密度的测量28.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其操作步骤是:A、把物体放在左盘里 B、选择适当砝码放在右盘里C、旋动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处D、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度上 E、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图21g12345050g10gF、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位置,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游码位置如
12、图21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克。 图2229.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22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_;(2)_。30.在“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图23(1)首先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2)天平平衡后,把金属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此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3所示,金属块质量为_g;(3)用细线拴好金属块,放人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结果如图23所示,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 kgm3。物质实验次数体积/cm
13、3质量/g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g/cm3甲110181.8220361.8330541.8乙41080.8520160.8630240.831.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表中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1) 分析表中实验次数_可归纳得出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他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2) 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是:_。32.小明想测量每天早晨妈妈做的豆浆的密度他从学校借来了天平和量筒,借助家里的玻璃杯测量豆浆的密度他测豆浆
14、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A称物体质量前,调节好天平 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C将适量豆浆倒入杯中. D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2 E将杯中豆浆倒入量筒中,测出豆浆的体积V F计算豆浆的密度=(m2m1)/V若按上述步骤测量,所测出的豆浆密度_(选填:“偏大”或“偏小”);小明调整了实验步骤,根据合理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在称物体质量之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放在标尺左侧零位,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24甲所示,此时,小明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侧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才开始称量小明测量的结果,如图24乙丁所示,根据图示数据可以计算出豆浆的密度是_kg/
15、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图24乙丙丁豆浆豆浆20g10g50g20gml4020503010甲图2533. 如图25所示,用调好的弹簧秤、玻璃瓶、细线和适量的水,可以简易地测出牛奶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1)用弹簧秤测出空瓶重G0;(2)将空瓶装满水,测出它们的总重G1;(3)把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盛满牛奶,测出它们的总重G2;由此可得:牛奶质量m= ,牛奶的体积V= ;牛奶的密度= (用测量的字母表示)34. 请你用下列器材,试测橙汁的密度,补全实验步骤及计算出橙汁密度。器材:托盘天平,砝码,空塑料瓶,足够多的水和橙汁(1)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空塑料瓶的质量m0;用该塑料瓶装满水,用天平测出
16、它们的总质量m1_(2)橙汁的密度表达式橙汁=_。七、图像题SVVStTttTttTttTtA B C D35. 如图所示的图像是表示物体s-t图像和v-t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36.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26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上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图28 A.V甲> 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图27图2637. 图27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判断,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_。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17、值t甲t乙_。图2938. 图28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s。39. 小洪和小琴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甲和乙的质量和体积,测得的结果在m关系图上表示如图29所示,关于它们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图3040. 小刚在研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了如图30所示的图象,A、B、C表示三种不同的物质,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_,观察A物质的密度可知,当体积为40cm3时,由A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是_克。图 32图 31八、光学41.如图31所示,小孔成像实验说明了
18、_;如果将光屏离小孔远些,光屏上的像将变_。如图32所示,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中部分向上弯折,这是光的_造成的。图43 图4442. 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33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34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43. 小明在学完透镜的知识后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块干燥且干净的水平放置的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清水,用手水平端着玻璃片在灯光下上下移动。当玻璃片接近桌面时,桌面变亮。你认为玻璃片上的每个水滴象一个_镜,对光线有_作用。44. 小丽和爸
19、爸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如右图。小丽将一枚硬币粘在搪瓷杯底部,向后退一点,使硬币被搪瓷杯遮住而看不见,爸爸将水徐徐加入杯中,虽然眼睛的位置、杯和杯中硬币的位置都没有改变,但硬币又可以重新映入眼帘。这是由于光的_造成的,小丽看到的硬币实际上是硬币的_像(选填“虚”或“实”)。图4545. 图45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度。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这说明:_。入射角1折射角210°6.7°20°13.3°30°
20、;19.6°40°25.2°50°30.7°46.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表中列出的是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1与折射角2的一组数据。比较这些数据可看出,在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发生折射的过程中,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折射角_入射角(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图4647. 小阳同学要用一个凸透镜做实验,但不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大,他用如图46所示的方法,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移动白纸使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点,
21、由此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的左侧15cm处时,在透镜的右侧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48. 如图47所示,用A、B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文在实验中发现,移动点燃的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可以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选填“实”“虚”)像。图48(2)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次数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2、113132141431515图4749. 小刚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水平实验台上,如图48所示。(1)为准确找到像的位置,玻璃板应选用较薄的玻璃,并且应保证_立在水平实验台上。(2)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关系。50. 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49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1)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像(选填
23、:“实”或“虚”)。(2)小英将蜡烛从20cm刻度线处移至30cm刻度线处,她应向 透镜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图50OAN平镜面图51图490102030405060708090100cm(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51. 如图50所示,AO为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ON为法线。请画出光线AO的反射光线。52. 请根据图51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符号。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
24、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 &
25、#160; .二、弹簧测力计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测
26、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 (N)比值Gm (Nkg) 物体10.10.989.8 物体20.21.969.8 物体30.32.949.8(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1、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下图22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
27、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分别叙述。(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两种情况分别提出 实验次数物重GN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 F1N图22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11.000.600.6521.501.100.9032.001.601.15五、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滑轮滑轮细线细线第27题图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
28、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 3、在“探究二力
29、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六、杠杠平衡条件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
30、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七、探究摩擦力1右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B都是实验事实 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31、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
32、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
33、),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图18图17(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20所示图20(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
34、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八、牛顿第一定律1.用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3)比较图14 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2.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
35、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1所示。(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相同。(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速度减小得越慢。(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3、如图17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
36、160;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图17(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九、探究惯性甲 乙ab左右3322N障碍物障碍物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
37、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填“左”或“右”),大小是 N十、探究速度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图10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6(a)、(b)所示。图16(1)观察图16(a)可知,甲车在作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s。(2)观察图16(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m。(3)比较图1
38、6(a)、(b)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十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24A;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24B;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24C。图24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2、马剩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
39、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实验,如图甲所示(1)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有关(2)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有关(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4)小明将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 _ _。十二、液体压强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3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40、图23(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2)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2、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25(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A
41、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13-12(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13-12(c)和(d)所示. 他发现图13-12(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13-12(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42、60;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 .十三、大气压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图10-7(2)如图10-7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保留二位小数)(5)朱冉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2.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房定金合同的法律要求
- 肉牛饲养与养殖技术培训与实践试题考核试卷
- 拍卖事件安排协议
- 聚戊二酸酯纤维单体制造考核试卷
- 气道异物卡喉护理查房
- 纺织品设计原理考核试卷
- 生态恢复工程项目监测与评价考核试卷
- 纸张加工中的涂布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考核试卷
- 染整工艺在航空航天纺织品中的应用与挑战考核试卷
- 绝缘材料在食品加工设备绝缘处理的考核试卷
- (二模)济宁市2025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抽化粪池合同协议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初二上
- 钥匙移交清单
- DB11-T211-2017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 关于完善和落实罪犯互监制度的思考
- GB∕T 40501-2021 轻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
- 认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地二十五项反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