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精讲·一液体压强1液体内部的压强1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内壁和液体内部的压强称为液体压强,简称液压。2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和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由于液体本身的重力引起的,所以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侧壁也有压强。2液体压强公式1液体压强公式:2比较液体压强的依据:3对于圆柱形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3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中的各容器的形状 不受限制,既可以是直筒的,又可以是弯曲的,各容器的粗细程度也可以不同。2连通器的原理:如果连通器
2、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 液面总保持相平。3应用:船闸、热水器、锅炉上的水位计、洗手池的回水管等。二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及产生的原因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大气压的存在1大气压存在的事实: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蛋实验、覆杯实验等;2解释与大气相关的现象 ; 分析有关物体内、外的气压变化,比较它们的作用效果通过气压不平衡来观察分析。例如:钢笔吸墨水必须先压吸水管上的弹簧片,排出空气,造成里面气压小于外部 墨水面上的气压,这样气压差就使墨水被压进吸水管。塑料吸钩的吸盘
3、粘在光滑的墙面上,必须先挤压吸盘里的空气,造成里面气 压小于外部吸盘面上的气压;里面空气越少,气压越低,因此粘在墙面上的力就越 大,越牢固。用吸管喝饮料,使用时对着吸管吸走部分空气,将造成管内压强变小,而为了平衡气压,大气压强将会迫使管内液体上升;停止吸气时,管内液体下降,压强 便回到平衡。铁桶放些水,烧开以后,把开口堵上,再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桶内的温#;第 22 页度高,空气稀薄,当浇上冷水以后,桶内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产生的 压强差作用在筒壁上,使之压缩变形。其他的实验还有:“覆杯实验“吞蛋实验等。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3大气压及影响因素1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 地球上
4、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2大气压强与体积: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打气筒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大气压强与温度: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 体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气体压强越小。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液体和气体都没有一定的形状,并且容易流动,因此液体和气体统称 为流体。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三点剖析·
5、;一考点与难度系数1运用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2大气压存在的实验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易错点和重难点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与容器的形状有关Sh=V 液 Sh=V 液 Sh=V 液如图,三个容器中液面的深度一样,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相等;如果底面积也相同,那么 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也一样。1上粗下细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因为液体对 容器底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只相当于以为底面积, 高为的液注的重力,如上左图中阴影部分体积,因此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实际上, 对液体受力分析,有向下的重力,杯底对液体向上的支持力和杯壁对液体斜向上的合力,液体受力平衡,因此在竖直方向
6、上,液体的的重力大于杯底对液体的支持力。2同理,对于上细下粗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的大小相当于以为底 面积,高为 的液注的重力,大于液体自身的重力;从另一方面说,液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容器底对液体向上的支持力和容器壁对液体向下的力,液体受力平衡。因此在竖直 方向上,液体的的重力小于杯底对液体的支持力。3上下粗细一致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2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比较强一方向上产生向力的方向传递式p= F S式形状规那么且均匀的固体放强于具有流动性,液体内 方向都有压强封液体上的压强,能够 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p=r液 gh形状规那么,液体对容器面上且受力面积等于固压强 p=
7、F = G液面积,那么其对水平面的压SSgh·题模精选·题模一:液体压强的特点例 1.1.1 如图a所示,有一玻璃器皿,在其侧面的高、中、低部,有三 个完全一样的 孔,用三张相同的橡皮膜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将三个 孔封住,然后往器皿中加入水,使水面 高过最上面的孔,观察三 张橡皮膜越往下突起越大,如图b所示针对这一现象,同学 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 为什么在不同位置橡皮膜的凸起程度不同? B 橡皮膜所受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C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D 液体压强与橡皮膜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案】C【
8、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加水后三个孔到水面的深度不同,观察到三张橡皮膜越往下突起 越大,该现象表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例 1.1.2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 发生改变,下列图形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BCD【答案】D【解析】A、A 图中隔板左右两侧都是水,且液面相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 两边压强相等,橡皮膜不应有凹陷故 A 错误;B、B 图中隔板左右两侧都是水,且右边的液面高于左边,根据液
9、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 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故 B 错误;C、C 图中隔板左边是水,右边是盐水,液面相平,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液 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故 C 错误;D、D 图中隔板左边是水,右边是盐水,液面相平,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液 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故 D 正确例 1.1.3小雨同学用压强传感器测量水面以下 6 个不同深度点的压强大小,实验数据记录 如下表所示。h/m00102030405p/Pa101×105102×105103×
10、105104×105105×105106×1051 根据表中的数据,小雨同学画出如图 26 所示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归纳出水面以下压强大小 p 与深度 h 的关系式为:p = _;图 262小雨同学利用课堂上学习的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出水在 6 个不同深度点的液体压强和传感器测得的数值相差 101×105 Pa,这是因为_ 。【答案】1104Pah/m+101×105Pa;2传感器测量的压强是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的 和【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 增大,p 也增大,深度每增加 01m,压强增 大 001×105Pa,故从
11、数值上可归纳为 p=104Pah/m+101×105Pa;2由图可知,当液体深度为零时,压强为 101×105Pa, 当液体深度为 01m 时,压强为 101×105Pa+1×103Pa=102×105Pa,水在 6 个不同深度点的液体压强和传感器测得的数值相差 101×105Pa, 分析可知:传感器测量的压强是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和 故答案为:1104Pah/m+101×105Pa;2传感器测量的压强是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和例 1.1.4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 U 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1实验前先检查 U 型管压强计左
12、右两液柱是否_ ,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 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 U 型管压强计存在_ _问题2实验 1 可以探究_ _ 一样时,液体的压强与_ _的关系3综合实验 1 和实验 2 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 _ _ _ _ 【答案】1等高;漏气2深度;液体密度3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解析】 1实验前先检查 U 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等高,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 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 U 型管压强计存在漏气问题2由图 1 所示实验可知,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液体压强不 同,此实验可以探究深度一样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由图 2
13、所示实验可知,液体密度相同而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液体压强不 同,由此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综合实验 1 和实验 2 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题模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比较及计算例 1.2.1如图,在甲乙两个容器体积相同:1假设都盛满水,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2假设分别装满水和硫酸已知硫酸水,已知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那么,装水 的一定是【答案】乙;乙【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两个圆柱体底面面积,1因为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得出水柱的高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底部的压强 计算公式,得。2由液体的压强公式分析可知,由于水的密度小于硫酸的密度,所以压强相等的前提下那么水的深
14、度比硫酸的深度大例 1.2.2如图所示,两只一样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 时,两管内液面等高,那么 填“甲或“乙管中液体对管底产生的压强较大。【答案】甲【解析】管 底 受 到 液 体 的 压 强 , 高 度 相 同 , 液 体 质 量 相 同 , 乙 管 液 体 体 积 大 , 所 以 密 度 小 , 所 以 乙 底 部 压 强 小 , 甲 底 部 的 压 强 大 。例 1.2.3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水如图,使盐水稀释,密度 变小,当液体静止时,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大或变小均有可能【答案】A【解析】向烧杯内加水,烧杯内
15、水的重力变大,在柱形容器中,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 F等于重力 G,根据,底面积不变,压强变大例 1.2.4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发的深海载人深潜器“蛟龙号进行了 7000m 级海试,最大 下潜深度达 7062m,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 7×107 Pa,以此数据计算:海水对“蛟龙号 每 0.5m2 外表面产生的压力为 _ N。【答案】3.5×107【解析】例 1.2.5三只相同的直柱形烧杯内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酒精,水和酱油,如图所示,那么, 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A压力相同,压强不同B压力和压强均不同C压力和压强均一样D压力不同,压强相同【答案】C【解析】烧杯相同且都是圆柱形容器
16、,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ghs=gv=mg=G,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故据公式 G=mg 知,三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由题知,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据公式知, 三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例 1.2.6如图所示,桌面上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33水和酒精,A、B 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已知水的密度水=1.0×10 kg/m ,酒精的密33度酒精=0.8×10 kg/m ,那么 A、B 两点的压强 pA、pB 的大小关系是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因为水酒精,并且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
17、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由=知,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故 A 为水,B 为酒精;A、B 两点到杯子底的距离相等,根据 m=V=Sh 可知,A、B 两点以下 m 水m 酒精; 又因为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A、B 两点上 m 水m 酒精,即 G 水G 酒精;根据 p=可知,pApB 应选 B例 1.2.7如下图,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 0.02m2 和0.01m2,容器甲中盛有 0.2m 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 0.3m 高的酒精,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 压强为 Pa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质量均为 m 的水和酒精,使两容器中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
18、底部的压强相等,那么 m 等于 kg酒精=0.8×103kg/m3【答案】2019;0.8【解析】 1甲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是:p 水=水 gh=1.0×103kg/m3×10N/kg×0.2m=2019Pa;2据=,所以 m 水=水 V 水=1.0×103kg/m3×0.2m×0.02m2=4kg, m 酒精=酒精 V 酒精=0.8×103kg/m3×0.3m×0.01m2=2.4kg, 设抽出液体的质量为m,那么甲抽出水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力 F 水=G 水mg=m 水 gmg, 乙抽出酒
19、精水后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力 F 酒精=G 酒精mg=m 酒精 gmg, 因为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是圆柱形容器, 所以那么甲抽出水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 水= ,乙抽出酒精水后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p 酒精=, 因为 p 水=p 酒精所以解得:m=0.8kg 题模三:液体压强与压力例 1.3.1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一样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 种不同液体,甲液体的密度 乙液体的密度;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_ _乙容器对桌面 的压强;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_ _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均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答案】大于;等于;大于【解析】 因为液体的
20、质量一样,并且 V 甲V 乙,所以由=可知,甲乙; 根据压强公式 p=,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两容器中的液体深度 h 相同,甲乙,根据公式 p=gh 可得,p 甲p 乙因为甲容器是上小下大,乙容器是上下一样,分析可知,甲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力 F 甲mg, 乙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力 F 乙=mg,题中给出的条件是 m 甲=m 乙=m,所以 F 甲F 乙例 1.3.2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 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 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a 一定小于 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21、 Fa一定小于 Fb;容器对 桌面的压强 pa 一定大于 pb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例 1.3.3上下开口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下端都用一重力不计的薄片,恰好盖住筒的下 端,然后浸入水中,如图所示。三个薄片的面积都一样,薄片离水面的深度也都相同,现将100g 水倒入甲筒中,恰能使薄片下落,那么将 100g 水分别倒入乙筒和丙筒中,那么它们各自 的薄片A 都不落下来B 都落下来C 乙筒薄片落下来,丙筒薄片不落下来D 乙筒薄片不落下来,丙筒薄片落下来【答案】A【解析】 因为三个筒的底面积一样,读图可知,根据它们的形状,将 100 克水倒入甲筒中 时液面最高,乙、丙中的液面都会低于甲,根据液
22、体压强的公式,甲筒中对底面的 压强最大。再根据公式,甲筒对底面的压力也最大。如果甲中的压力恰好能使薄片 下落,那么乙、丙中的压力均小于甲中的压力,那么都不会下落。故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 题意。所以本题选择 A题模四: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综合计算例 1.4.1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 150 克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10cm2, 如图所示1求出水对杯底的压强;2假设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为 2.7×103Pa,求玻璃杯的质量g=10N/Kg【答案】 12【解析】 1根据压强公式可求;2根据公式可知,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 ,也即杯子和水的重力之和为,因此杯子和水的质量
23、为 ,因此杯子的质量为例 1.4.2 图是实验用的锥形瓶,将锥形瓶放在面积为 S0 的水平桌面上,已知锥形瓶的质量 为 m1、底面积为 S1;当往锥形瓶中倒入密度为、质量为 m2 的液体后,液面高度为 h,那么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ghB 锥形瓶所受的重力与水平桌面对锥形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锥形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D 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与桌子对瓶底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A C【解析】 A、液体的密度为,液面高度为 h,由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因此液体对容器底 部的压强为 P=gh,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锥形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水,因此锥形瓶所受的重力小于水平
24、桌面对锥形瓶的支持 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锥形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子和液体的重力之和,即 F=G 容器+G 液=m1+m2g;受力面积等于锥形瓶的底面积 S1,锥形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该选项 说法正确;D、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与瓶底对液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瓶底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瓶底的支持力是一对互相作用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题模五:连通器例 1.5.1如图所示,A、B 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 7cm、5cm 深的水,A、B 之间 用导管连接假设将阀门 K 翻开,最后 A、B 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A 5:7 B 2:3 C 3:7 D
25、 1:1【答案】A例 1.5.2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 U 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 K,右管横截面 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 K 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 h 和 2h,现将阀门 K 打 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间隔 是 AhBhChDh【答案】C【解析】当打开开关 K 时,左右容器构成一个连通器;由于连通器内水面静止时,水面 相平,因此右边水面将下降,左面水面将升高,由于水的总体积不变,设左管横截面积为 S,那么右管横截面积为 2S, 竖管中水的总体积 V=Sh+2S2h=5Sh, 因为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那么液面相平时,右管中水的体积是左管中水的体积的 2倍
26、,即左管水的体积为 V 左=×5Sh=,右管水的体积为 V 右=×5Sh=, 左管水的体积的增大量为Sh=Sh,即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h 题模六: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例 1.6.1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 被杯口 的水粘住 了,而 与大气压无关下列 能帮助 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 验是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答案】D【解析】A、
27、图甲中,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都可以证明大气 压的存在,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 B、图乙中,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C、图丙中,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存在向上 的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 D、图丁中,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 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这说明实验中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 用,而不是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可反驳小柯的想法,符合题意例 1.6.2家住四楼的小李听
28、说要停水,便将水管一端接上水龙头,另一端放在水桶中。拧开水龙头接水,一段时间后却惊讶的发现原本已经快满的水桶中水面开始下降,这到底是怎 么回事儿?水去了哪里?邻居物理老师给出理解释,说这是虹吸现象。原来在小李快接满的 同时,楼下有人也打开了水龙头用水,四楼接满的水桶变成了供水端,楼下的水龙头变成了 出水口,于是,水桶里的水都被吸走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虹吸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共同作用的结果B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强的结果C 产生这种现象两家的水龙头必须都要翻开D 生活中仅用一个橡胶管便可以给鱼缸换水就是利用了虹吸现象【答案】B【解析】 A、B、楼
29、上和楼下之间的水管最初是灌满水的,两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由于 两液面存在高度差,即两液面之间存在液体压强,同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桶里的水“自 动流到了楼下,即发生了虹吸现象;故虹吸现象是由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共同作用的结 果故 A 正确,B 错误;C、产生这种现象两家的水龙头必须都要翻开,在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虹吸 现象故 C 正确;D、生活中仅用一个橡胶管便可以给鱼缸换水具备虹吸现象的条件,就是利用了虹吸现象故D 正确 应选 B例 1.6.3 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 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 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
30、药液 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 1.3m 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 体压强为 _ _Pa药液=水【答案】 大气压;1.3×104【解析】 因为输液时,如果没有这根“闲置,外部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时,液体就无法输入 到人体中,所以这根“闲置管是利用大气压使药液顺利流出的;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 p=药液 gh=1.0×103kg/m3×10N/kg×1.3m=1.3×104Pa 题模七:流速与压强例 1.7.1 如图 1 所示,静止时 U 型管两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 2 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A 乙、丁 B 甲、丙 C 乙、丙
31、 D 甲、丁【答案】B【解析】甲图:气流从 U 型管右边上方吹过,此时右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左 边压强不变,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右边液面升高,故图示合理;乙图:气流从 U 型管左边上方吹过,此时左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右边压强不变, 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左边液面应该升高,而图中右边液面升高,故图示不合理; 丙图:向 U 型管左边充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大,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 左边的大气压大于右边的大气压,右边的液面上升,故图示合理;丁图:向 U 型管左边抽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小,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 左边的大气压小于右边的大气压
32、,左边的液面应该上升,而图中右边的液面升高,故图示不 合理;综上分析可知,甲、丙两图合理,乙、丁两图不合理例 1.7.2 物理课上,王老师利用传感器为同学们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演示 实验,装置如图 25 甲所示。装置中 A、B、C 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吹 风机的尾部相连,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总量一样,那么细 管内气体流速比粗管内气体流速 。 选填“大或“小1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入三节管中,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吹风机抽气时,电脑屏幕如图 25 乙所示,已知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 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像可知
33、:平稳流动的气体,流速大处压强 。 图线反映的是装置中 塑料管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 情况。选填“A、“B或“C2当王老师将抽气的吹风机调换挡位后,图像中三条图线出现了下移,由此 可以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 。选填“增大或“减小3实验后同学们继续研究了飞机机翼的形状,它上表面弯曲,下外表较平直。当飞机前 进时,机翼上、下方气体流速不同,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 。【答案】大 1小 ;C 2增大;3压强力差【解析】考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细管和粗管中的水流流量相等,细管中的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压强最大,流速最慢,对应 C 管;曲线出现下移,说明总体的压强变小,流速应该变快,应
34、该换用了高档;飞机机 翼利用了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或者说压力差。·随堂练习·随练 1.1晓晗刚学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一次喝完盒装酸奶后,想利用废纸盒做个小实验,他在空纸盒的侧面的不同高度处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将纸盒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图5 中的几种水流现象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B CD 图 5AA 图BB 图CC 图DD 图【答案】A【解析】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压强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水流越快,所以应选择 A随练 1.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 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膜分别
35、向上凸起, 实验现象如图 1a、b、c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根据图 1 中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 有关根据图 1 中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 与分开液面的距离 h 有关;小李那么认为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 d 有关2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 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 h 和 d,通过在玻璃管中参加适量的水,使橡皮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 2 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膜所受的液体压强 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
36、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6或 2 与 7,或 3 与 8,或 4 与 9,或 5 与 10的数据及相关条 件 , 得 出 的 初 步 结 论 是 : 当 离 开 液 面 的 距 离 h 相 同 , 离 开 容 器 底 部 的 距 离 d 相 同时, 表一液体甲 =0.8×103 千克/米甲3表二液体乙 =1.2×103 千克/米乙3实验序号h/厘米d/厘米p/103 帕实验序号h/厘米d/厘米p/103 帕15150.465150.6210100.8710101.231551.281551.842051.692052.453052.4103053.6小红
37、分析实验序号 3 与 4 与 5或 8 与 9 与 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 d 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 p 与分开液面的距离 h 成正 比;小李同学分析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或 6 与 7 与 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 p 与离开容器底部的压强 d 成反比 对于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结论错误的是 的选填“小红或“小李,理由是 进 一 步 分 析 实 验 序 号 3 与 7 或 5 与 9 的 数 据 及 相 关 条 件 , 还 可 得 到 的 结 论 是 【答案】1液体密度;2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8、小李;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 h 相同;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间隔 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解析】1根据图 1b和c可看出,液体的种类不同,密度不同,玻璃管内 薄膜的凹陷程度不同,故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6或 2 与 7,或 3 与 8,或 4 与 9,或 5 与 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能看出,在 h 和 d 一定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压强越大,故说明液体密度越 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由于小李所选的实验没有控制相同的 h,所以小李的做法是错误的;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 3 与 7或 5 与 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其压强相等,但液 体的密度、
39、深度均不同,但可总结出液体的密度与深度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相同随练 1.3两人在相同的沙滩上漫步,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那么A两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一样B脚印深的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大C两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相同D脚印浅的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小【答案】B【解析】 两人在相同的沙滩上漫步,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说明他们对沙滩的压力效果 不同,也就是压强不同,所以,脚印深的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大,故 B 正确,C 错误;根据 p=可得 F=pS,两人的重力及与沙滩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不确定,压力的大小无 法确定故 AD 错误随练 1.4如图,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甲图变为如乙图放置,那么水对容
40、器 底的作用情况是A 压强减小,压力不变 B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C 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 压强不变,压力减小【答案】D【解析】 圆台形容器内装满了水,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因此由液体压强公式 P=gh,可 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 不变,当如图甲放置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ghS 大,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 S 大为底面积,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甲=PS 大,当如图乙放置时,水对容器 底的压力:F 乙=PS 小=ghS 小,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 S 小为底面积,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乙=PS 小,因此倒置后压力变小应选 D随练 1.5如图所示,容器下部横截面积为上部横截面积的 3 倍,
41、当由管口注入重为 G 的某种液体时,上部液体与容器的下部等高,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ABCD【答案】A【解析】因为,所以,所以底部的压力随练 1.6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 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 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B 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C 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根据连通器的特点,现在甲乙两容器的液面已经相平了,故涵洞内的水不会流 动涵洞的倾斜放置,只是本题的干扰因素随练 1.7如图所示,在倒置的透明漏斗里放置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松手后, 乒乓球受重力作用将下落;假设向倒置的漏斗用
42、力吹气再松手时,乒乓球不但没有被吹下去, 反而被“吸住了这是因为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其下方空气的流速,根据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的原理,乒乓球受压强的作用而不下落【答案】 大于;小【解析】 从漏斗的上方吹气,气体从乒乓球的上方流出,从而使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 下方气体流速,而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乒乓 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下来故答案为:大于;小作业 1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 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A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 液体压
43、强与液体深度有关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答案】B【解析】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帕斯卡做的实验知,由于虽然管很细,但 由于高度很大,水的深度大,而使水产生了很大的压强,所以该实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 度有关,与液体密度、管子粗细、液体质量等无关作业 2小明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包上橡皮膜,将烧杯内的部分水倒入玻璃管中 后,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出,如图 29 所示。由此他得出:液体内部存在方向向下的压强。 请你只利用上述器材,证明液体内部也存在着方向向上的压强,请简述实验的步骤和现象。玻 璃水= 水 橡 皮图【答案】见解析【解析】 方法:将玻璃管中的水倒入
44、烧杯中,将包有橡皮膜的一端竖直插入烧杯内的水中。现象:橡皮膜向上凸出说明:液体内部也存在着方向向上的压强。作业 3为了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小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 1 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 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小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1当橡皮膜两侧所受的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_ _ 发生改变2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侧水面较低,会看到橡皮膜向_ 填 “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_ _ 有关3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皮膜向 _填“左 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 _ _ _有关4小鹭小组在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时,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图象,那么 该液体中 1m 深处的压强为 _ _ _kPa【答案】1形变程度;2左;深度;3左;液体密度;411.428【解析】1橡皮膜容易发生形变,两侧受到压强不同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通 过橡皮膜的形变来判断容器两侧压强的大小2隔板两侧水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右侧中水深度大,橡皮膜向左凹,说明右侧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招:软件测试工程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法学概论中的立法程序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 网络设备故障检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VB考试资源与试题及答案
- 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教室的结合应用
- 企业战略与风险变更试题及答案
- 未来市场竞争策略试题及答案
- 基于数字孪生的医疗设备研发与创新策略
-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的整合技巧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的思维模型及试题与答案
- 罗氏C8000使用操作说明
- 融资融券策略课件
- 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项目尽职调查清单模板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研读课件
-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 【审计工作底稿模板】FH应付利息
- 眼部健康检测与分析课件
-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报告(二)
- 苏州市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解释
- 煤矿机电设备春季预防性检修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