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树教学设计_第1页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_第2页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_第3页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_第4页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窗前的树教案设计教材分析 窗前的树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美丽的状物散文,排在散文单元的末尾,不仅语言美,情感美,而且结构也美。文章开篇点名了主角窗前的洋槐;接着一次写了洋槐春夏秋冬的四时的姿势, 作者用她的生花妙笔充分展露了洋槐的形态美。生活中极为一般的洋槐树,但作者与它为邻,满是观赏。于是,人与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原来如此奇特。那么,宠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那将是一件奇特无穷的事情。【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理解“赏心悦目、撩人心魄、生气勃发、衰而复荣、败而复兴、无言以对”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把握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理清思

2、路。3、品尝文章清爽、美丽、生动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力量。4、领悟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领悟洋槐树的形态美,观赏文章的结构美。2、争辩总结表达技巧,领悟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体会文章语言美。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女,1950年诞生于杭州市,当代女作家。祖籍广东新会,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6年学校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黑龙江国营农场)上山下乡八年,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毕业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

3、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月则更是作品不断。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月革命学问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2009年11月13日,被聘为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美。散文应布满建筑学的均匀比例。4、 第一部分(1-4):总起窗前的槐树。其次部分(5-12

4、):分写四季的槐树第三部分(13-14):总结窗前的槐树老师小结:课文开篇即点名了文章的主角窗前的洋槐,接着依次写了洋槐春香秋冬的四时姿势,结尾小结。作者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和横向思路给我们清楚地呈现了文章的脉络。如此简洁明晰的思路,正如苏联有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的“散文英布满建筑学的均匀比例”。五、品尝洋槐树的形态美,体会作者的情感美(一)、填写课后其次题表格,老师订正。(二)、理解作者与槐树之间的“奇特的默契”,领悟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1、作者说:“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奇特的默契。”从文中看,作者与槐树有哪些“无声的对话”?如何理解作者与槐树的“奇特的默契”?2、从洋槐身上,你

5、获得哪些人生启示?3、作者笔笔写槐树,处处写的是自己的心声,从一年四季的洋槐形态中,吐露出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对人生的真知灼见。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明确:借物抒怀的手法。老师小结:借物抒怀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抱负,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予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这,也就是本文情感美的升华。【板书设计】文章的思路洋槐的形态作者的情感(一)总起窗前的槐树高大粗大满足幸福(二)分写四季的槐树春季的槐树绚烂壮丽精神为之一震夏季的槐

6、树郁郁葱葱生出一种感动秋季的槐树金碧辉煌不觉得感伤和悲凉冬季的槐树直立傲慢活得自信、潇洒(三)总结窗前的槐树衰而复荣 败而复兴奇特默契1 “满满的一树洁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漂移,花气熏人,人也沉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4分)答:运用借代、比方(1分)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1分)。从视觉(1分)、嗅觉(1分)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迷人的芳香(1分)。 2. 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6分)答: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2分)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绚烂而壮丽,布满春意。(2分)3. “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年轻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定一种整合,一次更新。”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2分)落叶沉入泥十是疗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头。(2分)4. 文章最终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你是怎样理解“我”与槐树的这种“默契”的?(6分)答: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2分,答出“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即可给2分):绚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1分),风雨中岿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