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咳嗽_第1页
中医内科--咳嗽_第2页
中医内科--咳嗽_第3页
中医内科--咳嗽_第4页
中医内科--咳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 :杨道文 单 位:中日友好医院l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 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咳嗽为主要表现。l内经对咳嗽的成因 、症状、病理转归及治疗作了系统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l张景岳将咳嗽分为从临床的角度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咳嗽两类l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l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l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l 燥邪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 痰湿蕴肺,则咳声重

2、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l 痰热郁肺,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l 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l 肺阴亏耗,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咳嗽的病因 一是外感六淫之邪 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l1外邪袭肺 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

3、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l 2内邪干肺 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影响及肺。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嗽而伴见脏腑病变。 3急性期,周围血

4、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4. 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吸音。 5肺部X统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6.目前临床诊疗指南分期 1哮病、喘证 哮病和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哮病主要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与缓解均迅速。 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l 2肺胀 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证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面目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l3肺痨 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为干咳,或痰中带血,

5、或咯血痰,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X线胸部检查常能确定病灶所在。 l 4. 肺癌 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l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 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l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l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l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

6、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l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l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使肺气宣扬则咳嗽自止l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从调护正气着眼。l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外感咳嗽 风热犯肺 风寒袭肺 风燥伤肺 痰湿蕴肺 痰热郁肺肺阴亏耗肝火犯肺内伤咳嗽 症状: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疏风散寒 杏仁 宣肺降气

7、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 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 咽痒甚者加牛蒡子、蝉退祛风止痒; 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 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燥湿化痰; 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促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散邪,宣透风热 杏仁、桔梗、甘草轻宣肺气,祛痰止咳 连

8、翘、芦根清热生津 咳嗽甚者加前胡、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 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 咽痛、声嘶加射干、山豆根清热利咽 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 夏令挟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l 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l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l 方药:桑杏汤。l 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燥热l 杏仁、象贝母肃肺止咳l 南沙参、梨皮、山栀清热润燥生津。l若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l热重者

9、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l痰中夹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l 另有凉燥伤肺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首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苑、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l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轻。常伴脘闷,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l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l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l 方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以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以

10、止咳。l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痰l脾虚证候明显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症情平稳后可取六君子汤加减以资调理。 l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加剧。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l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l 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l 方中用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粳米、甘草和中养胃,使泻肺而不伤脾胃。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l火旺者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l胸闷气逆加厚朴、旋覆花利气降逆l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

11、和络l痰粘难咯加海浮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l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百合、麦冬、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 茯苓、贝母、栝楼、桔梗、陈皮化痰止咳 麦冬养阴润肺以宁咳。l若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热l胸满咳逆,痰涌,便秘葶苈子、大黄泻肺通腑以逐痰l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北沙参、天冬、花粉养

12、阴生津。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l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l 方药:沙参麦冬汤。l重用北沙参、麦冬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药玉竹助主药甘寒生津,养阴润燥以为辅l天花粉清肺润燥,养胃生津l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l冬桑叶轻清宣透,以散燥热l甘草泻火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l久热久咳,是肺中燥热较甚加地骨皮以泻肺清热l咳剧加川贝母、甜杏仁、百部润肺止咳l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l低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l盗汗加糯稻根须、浮小麦以敛汗l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l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凉血止血l咳嗽的病机是什么?l临床如何辨证论治?l现代医学的鉴别诊断如何进行?l名词解释:风摇钟鸣l如何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