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复合控制_第1页
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复合控制_第2页
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复合控制_第3页
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复合控制_第4页
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复合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4卷第3期2010年3月电力电子技术PowerElectronicsVol.44,No.3March2010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复合控制张树全,戴珂,李直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摘要:为提高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PowerFilters,简称APF)的补偿精度,提出了一种静止坐标系下PI和重复并联运行的电流复合控制策略,其中PI控制主要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基于内模原理的重复控制可以显著提高APF输出电流对负载谐波电流的跟踪精度。对单相APF中的复合控制策略参数进行了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单相APF的滤波性能,总谐波畸变率降

2、低到3.8,达到谐波补偿的国家标准。关键词:有源电力滤波器;单相;比例积分控制;重复控制;补偿性能中图分类号:TN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00X(2010)03-0022-03CurrentCompoundControlStrategyforSing-phaseShuntActivePowerFilterZHANGShu-quan,DAIKe,LIZhi(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accuracyoftheharmoniccomp

3、ensationforthesingle-phaseshuntactivepowerfilter(APF),basedonthestationalframe,acompoundcontrolstrategywhichconcludethePIcontrolandrepetitiveparallelispro-posed.PIcontrolisusedtoguaranteethesystemdynamicperformance,therepetitivecontrolistoimprovetheoutputcur-renttrackingaccuracyfortheloadharmoniccur

4、rent.Thetheoreticalanalysisandexperimentalresultsverifythatthewave-formqualityiseffectivelyimprovedbythestrategyproposed.Totalharmonicdistortion(THD)isreducedto3.8%,whichisachievethenationalstan-dardsofharmoniccompensation.Keywords:activepowerfilter;single-phase;proportionintegralcontrol;repetitivec

5、ontrol;compensationperformanceFoundationProject:SupportedbyNationalKeyTechnologyR&DProgram(No.2007BAA12B03)1引言电力电子装置和非线性负载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的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注入电网,严重影响了电网和电气装置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使用1。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与无源滤波器相比,可以动态的抑制谐波和无功电流,不易与系统发生谐振。随着电气化铁路中整流电力机车,越来越多的开关电源,各种家用电气等单相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单相APF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2。文献3针对工频整流器式电力机车,通

6、过耦合变压器,把APF串入无源滤波器中,提出了一种混合型单相APF。文献4通过对三相空间矢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合单相全桥型逆变器的空间矢量方法。对于APF的电流环而言,输入指令主要为快速变化的谐波信号,PI控制器的带宽有限,无法做到对这种多个频率正弦信号叠加的谐波电流的精确跟踪。基于内模原理的重复控制技术理论,以实现对正弦指令信号的无静差跟踪5,但基于工频周期的调节的重复控制的缺点是动态响应慢。因此对单相APF,提出了一种静止坐标系下的采用PI控制和重复控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07BAA12B03)定稿日期:2009-07-31作者简介:张树全(1983-),男,山东东营人,博

7、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制并联的电流复合控制策略,利用PI控制的快速响应特性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重复控制来提高稳态时系统的补偿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I和重复控制并联运行的控制策略稳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补偿性能良好。2单相APF数学模型单相并联型APF的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VSa1,VSa2,VSb1,VSb2为两个桥臂的开关管L为APF的输出电感;Cdc为直流母线上的滤波电容R为输出电感内阻和每个桥臂的上下管互锁死区压降等效阻抗之和图1单相APF电路模型由图1可建立静止坐标系下单相APF的模型:Ldi+Rif=us-(Sa+Sb)Udc,CdcdU=(Sa+S

8、b)if(1)dtdt式中:Sa,Sb为开关函数,Sa,Sb为1表示上管导通下管关断,为0表示下管导通上管关断。由此可得单相APF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如图2虚线框内所示,图2中电网电压为一扰动量,考虑电网电压可能存在畸变以及给控制器提供一个稳态运行的工作点,加入电网电压前馈。引入一个新的控制变量ur=us-(Sa+Sb)Udc,代入式(1)可得: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复合控制Ldif+Rif=ur实际相当于APF桥臂中点的输出电压。(2)此时控制对象实际简化成一个一阶惯性环节,ur图3嵌入式重复控制器3单相APF控制系统单相APF的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由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组成,电流

9、内环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对电压外环产生的电流指令信号进行调节,与电压外环PI控制器一起维持直流侧电压稳定在一个合适值;另外可对检测到的负载谐波电流指令进行调节,使APF输出与负载谐波幅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谐波电流信号,从而起到谐波补偿的目的。因此APF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流环控制器的性能。Q(z)不仅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有关,而且与补偿精度有关,Q(z)的取值以牺牲稳态精度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取Q(z)0.95。上面提到的控制对象一阶惯性环节特性、系统采样、指令计算和滞后一拍的控制均会增大Tf,故用超前拍数环节来补偿数字控制的一拍延迟以及控制对象的相位滞后。通过估算和实验验证选取超前拍数为2,

10、即超前环节为z2,选取合适的重复控制增益Kr来调节重复控制器的收敛速度,它不能取的太大,否则容易导致系统的不稳定,这里取Kr0.5。此时S(z)设计为KrS(z)。3.3复合控制策略分析重复控制理论上虽可以做到对指令信号无静差跟踪,但是有一个缺点,即其动态响应滞后一个工频周期。因此,为同时兼顾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性能,在单相APF控制系统中,将重复控制器与PI调节器并联运行组成电流复合控制策略。当系统稳态运行时,其跟踪误差小,重复控制占图2单相APF控制框图据主导作用,PI控制器的作用很小;当系统出现大扰动时,由于重复控制器存在一个工频周期的延时,在扰动瞬间的一个工频周期内无法产生调节作用,而

11、PI控制可以迅速调节,一个基波后重复控制器的调节作用使跟踪误差减小,直至系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3.1PI控制器的分析和设计由上述分析可知,控制对象可简化成一个一阶惯性环节,因此基于PI控制的电流闭环控制系统为一个典型的二阶系统,可以采用零极点对消的方式将此时的闭环传函简化成一阶模型,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使控制器的零点偏移到该系统在S平面的极点。取比例常数和积分常数Ki/Kp=R/L,此时基于PI控制的电流环闭环传递函数为:4实验结果为证明分析的正确性,研制了一台22kVA单相并联APF实验系统,电路结构参数为:交流电源有效(3)值Us=220V;电网频率fs=50Hz;L=0.9mH;Cdc

12、=40mF;直流侧电压Udc=450V;APF容量SC=22kVA;开关元件额定电流Icmax=300A;开关频率fc=9.6kHz。搭建了单相不控整流桥带RL型负载作为谐波源,L和R分别为8mH和5.5。图4示出投入非线性负载后系统的电流波形。可见,奇数次谐波畸变严重,其中3次谐波畸变率为14.8,总的谐波电流畸变率为20.4。I(s)=K=1r*()pf式中:Tf为系统响应的延迟时间。由式(3)可知,Tf与Kp成反比,与L成正比,因此减小L和增大Kp有助于提高系统补偿精度,但控制对象一阶惯性特性决定了PI控制无法消除延迟,系统采样、指令计算和数字控制一拍滞后的特性使得电流响应时间延迟变严重

13、,因此对输出电流的跟踪精度改进有限,且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3.2重复控制器的分析和设计嵌入式重复控制器结构如图3所示。低通滤波器Q(z)简单的取为一个小于1的常数,与周期延迟环节z-N串联构成重复控制器的内模部分。S(z)是针对控制对象P(z)而设置的补偿器。以工频周期正弦信号作为重复控制的内模进行设计,因此根据内模原理,只要以基波周期重复出现的信号,重复控制器理论上均可以做到对此稳态无静差的跟踪。图4补偿前系统电流波形和频谱分析电流内环单独采用PI控制时补偿效果如图5所示,其中if为APF输出电流,is为补偿后系统侧电第44卷第3期2010年3月电力电子技术PowerElectronicsV

14、ol.44,No.3March2010流,在固定点处的电流阶跃依旧很明显,3次谐波畸变率从补偿前的14.8降低到8.9,THD由补偿前的20.4降低到13.8,可见PI的补偿效果有限,尚未达到谐波抑制的国家标准。5结论从理论上分析了PI控制器在单相APF中应用的局限性,为改善单相APF稳态时补偿精度,同时兼顾其动态响应特性,提出了PI控制器和重复控制器并联运行的电流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复合控制策略可以明显提高单相APF的补偿性能,达到了谐波抑制的国家标准。参考文献1图5单独PI控制器时系统电流和电流频谱王兆安,杨君,刘进军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同样

15、负载条件,采用PI控制和重复控制并联运行的电流复合控制策略下,补偿效果如图6所示。2TTanaka,EHiraki,KUeda,etal.ANovelDetectionMethodofActiveandReactiveCurrentsinSinglePhaseCircuitsUsingtheCorrelationandCross-correlationCoefficientsandItsApplicationsJ.IEEETrans.onPowerDelivery,2007,4(22):2450-24563符志平,王跃,杨君,等新型单相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37(6

16、):27-294AKoochaki,SHFathi,MDivandari.SinglePhaseApplica-tionofSpaceVectorPulseWidthModulationforShunt图6复合控制补偿时系统电流和电流频谱ActivePowerFiltersA.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dustrialElectronicsC.2007:611616.5RobertGrinó,RafaelCardoner,RamonCosta-Castelló,etal.DigitalRepetitiveControlofaThree-Ph

17、aseFour-wireShuntActiveFilterJ.IEEETrans.onIndustrialElcetronics,2007,54(3):1495-1503.在固定点处的电流阶跃得到明显抑制,3次谐波畸变率从14.8降低到1.75,THD下降至3.8,补偿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波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谐波抑制的国家标准。!(上接第21页)6结论针对大功率双管正激变换器次级整流二极管会产生电压尖峰的缺点,介绍了几种解决方案,详细分析了加CDD缓冲电路的组合双管正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并对缓冲电容的选取作了一些说明。实验证明,该CDD缓冲电路能很好地抑制次级整流管和续流管反向恢复时的尖峰

18、,并克服RC和RCD缓冲电路损耗较大的缺点。参考文献1图5实验结果石健将.双管正激变换器组合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徐晓彬.大功率全桥变流器次级整流吸收电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43(1):41-43.23由图5a可见,VD5,VD6的电压尖峰较小,表明该CDD缓冲电路对续流二极管的电压尖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由图5b可见,在开关管关断后进入续流前,对应的次级续流二极管要换流关断,缓冲电路开始起作用,抑制续流管的电压尖峰,当续流管反向恢复结束后,承受电压回到正常值。在开关管关断时HuangCK,NienHH,ChangchienSK,etal.AnOptimalDesignedRCDSnubberforDC/DCConvertersA.Control,Automation,RoboticsandVision,1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