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课例评析_第1页
典型课例评析_第2页
典型课例评析_第3页
典型课例评析_第4页
典型课例评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典型课例评析    人教版课标数学教材(二·上册)典型课例教学片断与评析课例一:镜面对称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设计举例与评析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昨天,淘气到蓝猫家做客,在蓝猫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淘气到蓝猫家做客,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淘气,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

2、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淘气呢?谁是真正的淘气呢?你们能帮淘气解开这个谜吗?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了,都兴趣盎然地猜着,有个别学生还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那是一面镜子。”评析:以生动的动画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游戏活动,初步感知镜面对称蓝猫想和大家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老师扮演蓝猫,请两个学生当蓝猫在镜子中的像。)蓝猫对着两生做一些动作,两个同学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生1和蓝猫的动作一样,生2和蓝猫的动作相反,究竟谁对呢?

3、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意见仍不统一。评析: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引发学生对认知的矛盾冲突,进而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索的欲望。2、走出课堂,亲自体验镜面对称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得出结论?孩子们想出了各种的方法,但没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后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舞蹈室有一面很大的镜子,你带我们亲自照镜子,看谁说得对,好吗?”孩子们一致赞同这个方法。教师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兴趣盎然的孩子们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让他们亲自观察、体会。例如:(1)学生向前走一步,观察镜子里的像怎

4、样运动。学生向后走一走,再观察。(2)学生向上举手,再把手向下垂,观察镜子里的像怎样运动。(3)学生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文具盒,观察镜子里的像是哪只手拿着数学书的。(当他们发现镜子里的像是用左手拿着数学书,露出了惊讶的眼神)(4)数学书封面上的“数学”两字有什么变化?(当他们发现镜子里的“数学”两字左右两边的笔画是倒过来写的,马上惊奇地议论起来)评析:针对游戏活动中学生产生的疑问,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前后位置发生对换,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学生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亲身体验

5、镜面对称的现象,使疑问得到解决,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并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课例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加、减法的估算(教材第31、32页)是学生在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己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节课,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并能运用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举例与评析一、创设问题情境。1、考考你。出示:2132=609=师:谁能

6、很快估计出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十?生1:21接近20,32接近30,21加32大约得50。生2:9接近10,60减9大约得50。师:在数学计算中,有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估计出粗略的数据就可以了,这叫做估算。(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评析:通过估计出两道算式的粗略的数据,学生明确什么是估算,引出课题。2、投影仪显示以下问题情境。师:赵校长准备和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去慰问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二年级有45人,三年级有47人,四年级有46人,五年级有48人,每个级有2位带队的老师,租了4辆车,每辆限坐50人,够坐吗?请大家估算一下。老师的问题一出,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来,学生马上就猜出够坐了。评析:

7、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环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情境说明估算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到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赵校长去商店买下列的3种生活用品带去希望小学,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赵校长带了100元钱,100元够买这三种生活用品吗?2、独立思考后,4人小组讨论:帮赵校长估算一下100元到底够不够?3、汇报。师: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估算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小朋友,100元钱够吗?你用什么方法?生1: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生2

8、:买热水瓶和买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师:还可以怎样算呢?生3:把28、24都看作25,把43看作40,买热水瓶、水杯、热水壶大约一共90元,100元够了。评析:本环节的教学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经过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出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了估算的一些方法。课例三:数学广角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为数学广角中的猜一猜,即为,逻辑推理(教材100页)。逻辑推理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常用到的方法

9、。人们从事学习、研究、经济和法律活动都要用到推理。教材试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课教学内容有关最简单的推理知识,让学生根据己知条件判断出结论,主要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学设计例举与反思片段一:游戏引入师:你们会玩掷硬币的游戏吗?生:玩过,就是猜一猜。师: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把硬币往上抛,然后接着,并捂在手心,最后猜猜是文字的一面还是图案的一面。开始游戏,学生们兴奋极了,都很愿意参与其中,老师和孩子一起玩数次这种游戏。(老师再抛一次硬币,先不开谜)师:你能确定猜到正确答案吗

10、?生1:不太可能。生2:我们有一半的机会猜对。师:我给你一些提示:答案不是正面。生1:那就是反面了。生2:硬币只有两面,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了。师:说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猜谜游戏,看谁能在一些提示下猜出正确的谜底。反思:通过学生熟悉的掷硬币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在有提示的前提下,如何推测出正确的答案。片段二: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有所感悟出示数学书和语文书(请一位小助手,老师和小助手每人拿一本)师:能猜到我们分别拿什么书吗?生1:不能肯定猜对。生2:老师像刚才一样给提示,我就能猜到了。师:好,我的提示是,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学生一听,都举起了手,大喊:我知道了,老师请我、请我生1:老师拿语文书,某某同

11、学拿数学书。生2:因为只有语文书和数学书,老师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肯定是语文书了,那么这个同学拿的就是数学书。师:他说得真有道理,大家在小组里也说说理由。反思:有了前面掷硬币游戏的铺垫,孩子们已经知道了“提示”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通过提示,正确地推断出最后的结果,(展示3种课本:语文书、数学书、自然书)请二位学生上台和老师分别拿一种书。师:刚才我们只猜两种书,下面我们增加到3种。提示是:师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助手1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请猜一猜第三位学生拿的是什么书?生1:是数学书。生2:现在有语文书、数学书和自然书,老师拿的是语文书,那其他的2个同学拿的就是数学书和自然书了。生3:我有补充,

12、因为助手1说不是拿数学书,所以他就拿自然书,另一个助手拿数学书。生4:只要确定了前面两个拿什么书,就能确定第三个同学拿什么书。师:刚才我们进行了2个猜书本的游戏,老师都给出了提示,他们所给的提示有什么不一样?生1:第一个游戏只给一个提示。生2:第二个游戏给了二个提示。生3:第一个游戏只有两种书,所以只要一个提示,而第二个游戏有三种书,所以要二个提示。师:大家想得很棒,只要根据提示,通过一步一步的推断,我们就能猜到谜底。反思:老师设计了另外一种比先前的游戏难度大一点的游戏,学生通过参与和借助前面得到的知识,轻易解决的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孩子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片段三:拓展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师:大家来玩一个带帽子的游戏吧。游戏规则:(取出三种不同颜色的帽子:红、黄、蓝)请三名同学上台,大家闭上眼睛,再给每人带一顶帽子,你们睁开眼后,只能看别人的帽子,然后以最快的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