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目: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专业名称: 学 前 教 育 学 号: 200941130221 学生姓名: 宝赛汗娜 指导教师: 殷永松 2013年5月3日0 摘 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幼儿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改进,为了促进每
2、个儿童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学前儿童的游戏研究,实现对幼儿游戏的科学指导,成为幼教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游戏是一种以主动、愉快为特征的活动,它是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游戏与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活动。相反,游戏的过程正是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因此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幼儿园教学活动以游戏主张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精神、要素,让幼儿在游戏中以快乐、自主、自由的心态接受教育。这便是“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理论转换到实践的一
3、条可行之路。然而,在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将政策贯彻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依然面临着“怎么做”等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而言起所到奠基作用,要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关键词: 游戏 幼儿园教育 基本活动IIAbstractIn China's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4、"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gram"), marking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utline"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hould respect t
5、he children's personality and rights, respect the law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game to basic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methods, 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child's personality.". With the dev
6、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depth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child, better training of talents of the society in the future, pay attention to preschoo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game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e children's play scientific gui
7、dance,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wor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ubject.The game is a kind of active, happy as the feature, it is in the children's knowledge based on experience, meet th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game and learning are
8、 completely different activities. On the contrary, the game process is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hildren, young children underst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process control. So we should put the game as the ba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s
9、o that children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to the game tha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o the form, spirit, elements of the game, let the children in the game with a happy, autonomy, freedom of mind to receive ed
10、ucation. This is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to the game as a feasible way of basic activiti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However, the thought into action, will implement a policy to the practice process is still faced with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how to do".We must be fully aware
11、of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s the foundation role, to promote the uniqu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ame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basic form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ame, the game as a main subject, the toy as a textbook, let the childre
12、n in the game, learning society to understand life, to acquire knowledge, develop intelligence, improve ability, strong physique, achieve all-roun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words: Gam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Basic activities II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引 言1一、游戏及其特点2(一)游戏的涵义3(二)游戏的特征4 1、游戏是一种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4
13、2、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4 3、游戏是一种假装行为,具有虚构性.4 4、游戏是一种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4 二、游戏与幼儿身心发展5(一)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5 1、游戏与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5 2、游戏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5 3、游戏与儿童身体生长发育5(二)游戏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6 1、游戏与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6 2、游戏与儿童的消极情绪的宣泄.6 3、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6三、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7(一)游戏有益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7 1、游戏与幼儿语言的发展.7 2、游戏与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8 3、游戏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8
14、 4、游戏是儿童创新意识与潜能萌发的重要途径.8(2) 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91、 游戏就是自我意识的催化剂.92、 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93、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同伴交往.94、 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作用.9(一)游戏对幼儿园活动形式和教学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0(二)游戏能多方面的实现教育目的,加快实现教学任务.10(三)游戏能有效的面向全体儿童并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105、 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10(1) 游戏能够保证幼儿权利,加快实现教育目标.11(2)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主要的学习方式.11(三)游
15、戏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途径.12(四)利用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合理构建课程目标.13结 语.16致 谢.17 参考文献.18V 引 言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纲要总则五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成人对儿童需要的满足、对儿童天性的呵护、对儿童成长的善待。 游戏是幼
16、儿的基本活动,是有益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形成和发展着各方面的能力。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与工作,最充分地反映与体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也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对幼儿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价值。可以说,任何早期教育活动实践的努力,如果缺失了游戏精神的释放与体验,便都是偏离了于儿童的精神世界,即便采用了游戏的活动形式也仍是如此。功利化的教育意识以其快速和高效的干预力度,让游戏成为盲目加快幼儿前行的工具,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体验。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仅仅被作为控制幼儿注意
17、力、加快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效率,乃至成为规范教学秩序的手段,而丝毫不顾及幼儿是否真正获得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快乐的心理体验,正所谓 “ 不是儿童在游戏,而是游戏儿童 ” 人们对这种现象认识的根源就在于仅把游戏看做是一种外显的活动或行为的单维游戏观。其原因在于不能给予游戏的内在精神内涵及其教育价值以足够的关注,而势必会导致过分强调游戏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的功利化价值观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取向。 事实上,无论是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内容还是作为课程实施及教学的工具性形式,归根结底都应是为了整个幼儿园教育活动之游戏精神的彰显。 如今,随着“习之于嬉”的观念渐入人心,突出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扮演的
18、角色的无可替代性。虽然,游戏的价值和其对幼儿园基本活动的重要性被各界教育家所研究、重视,但目前理论性的研究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尤其是传统应试教育在众多教育者和家长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导致很多关于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理论不能很好地付诸实践。因此,加强游戏对儿童发展作用以及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将游戏的特点与幼儿园活动使得幼儿园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深入研究游戏活动对儿童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使儿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幼儿园教育如何将游戏这一儿童阶段的基本活动变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一个涉及教育观、儿童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1、 游戏及其特点(一)游戏的
19、涵义在动物世界里,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领活动。在人类社会中,游戏不仅仅保留着动物本能活动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游戏,并非为娱乐而生,而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游戏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流行的活动:扔石头、投掷带尖的棍子。这些最早的游戏显然是以增强生存技能作为初衷。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游戏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游戏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诸多问题,引起了各学科研究者的兴趣。游戏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
20、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对游戏的看法,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霍普斯(Hoppes,1984)曾指出,从体育的观点,游戏是一种运动,是体育运动的一种;从社会学的观点,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从教育的观点,游戏和学习及教育有关;从人类学的观点,游戏是了解人类发展的途径。霍普斯的论述进一步指出了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角度各异,对游戏的解释是不同的。人们一般试图用三种方法来界说游戏:一是按照心理学上的倾向和定势来界说游戏,标志着游戏出现的就是这种意向或定势,它可以把游戏与行为的其他类型区别开来;二是按照可观察的行为种类来界说游戏,这种行为的种类是以具体化的行为准则或更直
21、觉的确认过程为基础的;三是按照情景来界说游戏,这种情景可能引起倾向或可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被确认为游戏的行为。这反应了被广泛认同的观念:游戏是一种行为上的倾向,这种倾向出现在可描述的和可再现的情景中,表现于种种可观察的行为之中。游戏的操作性定定义: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二)游戏的特征1、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控制的、内驱性的行为,是游戏者主动、自发、非强制性的活动,游戏行为的目标是由游戏者自我规定的,它不受外部世界的制约,因此游戏行为可以根据游戏者的意愿而发生变化。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出于自发、自愿的需要,
22、因为游戏带给他们快乐。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内容、玩法以及同伴等。儿童的现实世界是属于成人的,他们由于不成熟而出现的滑稽可笑的行为,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世界中才能被理解和接受,并且不受别人支配,主宰自己的世界。因此,他们在游戏中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出最大的主动性。2、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游戏是一种娱乐”游戏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游戏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发生,这种无法预计的偶然性,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意想不到的最大乐趣。自发的行为往往是趋乐的,机体的需要状态随时促进其为满足需要而运动,儿童在游戏中因为满足需要而获得快乐,自娱自乐,使儿童在有趣的游戏情节中没有任何的心
23、理负担,呈现最轻松、最自然的状态,以及快乐的享受。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游戏不是平常的、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游戏中不注重结果,与生活无关,不带功利性质和生产的性质。儿童在游戏中利用模仿和想象来创造性的表现周围生活,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这种虚构而又不真实的情景深深吸引着儿童,使儿童“无所畏惧”、“亦真亦实”的玩耍。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在游戏中,儿童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游戏有时候乱七八糟,非常混乱,但每个游戏都隐含着一种秩序性,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正是这种约束,将儿童带入
24、和谐、有序的状态。2、 游戏与幼儿身心发展 (一)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1、游戏与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儿童时期,特别是学龄前时期是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基本动作的发展,如走、跑、跳、钻爬、攀登、平衡、投掷等动作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生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大脑皮质上都占有相应的代表区域,其区域的大小与身体该部位活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比例,精细、灵巧的动作,能把大脑中某些富于创造性的区域激发起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反过来使动作更加精确、灵敏。儿童通过户外的体育游戏,在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经常锻炼,促进其动作的灵活、协调,促进各部分肌肉
25、运动的控制能力,对已经习得的协调动作的练习和运用,使儿童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因此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2、 游戏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生命在于运动,游戏能满足儿童生长时对运动的需求,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运动能力表现为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也正是在游戏运动中得以实现。如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都促进了儿童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串珠等则锻炼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各种各样的游戏也都促使儿童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选择合适的游戏,并随之发展运动能力,使其伴随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
26、高。3、 游戏与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专门的体育游戏对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效果。经实验研究发现:活动性的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促进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根据调查显示,身体健康的儿童比身体不健康的以及营养不良的儿童更喜欢游戏,不管是体力游戏还是脑力游戏都能够促进儿童的肌肉以及关节的灵活度。因为游戏是多样且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如幼儿在户外进行的各种体育游戏;课前为了集中幼儿注意力而进行的的手指游戏、口头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的内容、空间、等可以随时地根据幼儿生理活动的需要而变化,也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儿童在不同的游戏中变得健康;在多种不同的外界环境刺激下,反应
27、逐渐迅速、敏捷;在快乐的游戏中,习得相应技能,加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见,游戏为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多机会,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游戏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儿童的世界里,周围的客观事物都简单而带有吸引力,面对不同的环境和事物会引起儿童不同的情绪情感变化,而这些不同的情绪要通过何种方式表现、宣泄,怎样让儿童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通过游戏我们就可以了解儿童的情绪状态,进而保证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1、游戏与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体验自我实现而产生的愉快和满足;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制的目标以及
28、为了完成任务而产生的紧张、压迫感,允许儿童用自己方式尽情的探索,让儿童产生自信、满足的积极情绪。在游戏中,儿童把成人世界的复杂事物缩至他们所能控制的范围内,缩小了周围世界与其已有经验的不协调和不一致。同时,在运用玩具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由环境的中等程度的新异性所带来的趣味性和兴奋感,并在多次重复中使他们逐渐熟悉并掌握周围事物,由此产生了快乐感。通过对儿童的研究发现:经常玩假装游戏或者有假象伙伴的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多的微笑,坚持性和合作性较好,较少出现攻击行为,也较少出现愤怒和悲伤。相反的,那些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在游戏中表现的不合群、焦虑、且有攻击性和冲动性,他们不能担任帮助他人的角色,角色的
29、转换十分困难。由此可见,游戏可以给儿童提供体验积极情绪的机会。 2、游戏与儿童的消极情绪的宣泄生活在成人社会的儿童,往往会受到成人不同程度的压制和束缚,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造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其它疾病。游戏可以使儿童的情绪愉快,克服紧张,帮助其消除愤怒的心情。在儿童受到挫折和困扰时,游戏可以宣泄儿童的交流、害怕、气氛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克服或减轻不良心理。游戏还能以不同的情景再现儿童的各种经历,不管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都能在游戏中以比较妥当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不同的情绪。如:儿童大多都害怕打针,但在游戏中却喜欢玩“打针”,通过再现痛苦的体验,减轻了害怕的程度,体验到了战胜恐惧的愉快感
30、受;同时,还可以在游戏中转换角色,通过扮成“医生”给别的“小孩”打针,借此发泄了对医生和打针的恐惧心理。也可扮作“病人”,通过被“游戏化”的打针,反复进行,体验到游戏快乐。如此,儿童可以用比较妥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将游戏作为调节和治疗情绪障碍儿童的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 随着儿童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自豪感、委屈感、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发展起来,这些情感都可以在游戏中体现出来。儿童把现实世界美好的东西在穿插在游戏当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知识,感知、体验美,通过处理人物的关系,发展自己的道德感,不断丰富自己的高级
31、情感。在角色游戏中,一定的角色只能做一定的“事”,并也只能做他的“职责”范围的事,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整个过程。例如,在“开汽车”的游戏中,当“乘客”的孩子希望汽车快些到站,可结束无聊的静坐。但当“司机”的孩子 ,就要持续的开车,“汽车”不到站不能下车,因此,当“乘客”的孩子就必须控制自己不耐烦的心理,一定要坚持到停车才能下车。不仅如此,游戏作为一种积极情感的交流方式,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通过游戏活动,儿童模仿成人世界的言行、规则,体验成人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不断增加自信和自我认同感,保障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3、 游戏在儿童
32、发展中的作用(一)游戏有益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游戏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心理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关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更是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去接受外部的信息,并自己进行加工、整合,使其适应自己的内部图式,进而认识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儿童进行无拘无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各种智力活动,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1、 游戏与儿童语言的发展 想要儿童的先天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游戏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在相互接触中,就会产生交流,从而锻炼和丰富了儿童的语言世界。米勒(Mueller)和加维等人通
33、过研究发现,3岁儿童在游戏中进行言语交往,且交往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同时,游戏活动激发了儿童使用和练习自我中心言语,这种言语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自我言语的功能,在于是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清楚的意识,并为社会性语言交流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如游戏“开火车”,小朋友们当火车头,发出鸣.拉着说:“火车火车要开了,某某某你要去哪里?”被问到的小朋友说:“去北京.。”然后以接力的方式唱下去,幼儿边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游戏为儿童从同伴那儿学习新的词汇和概念提供了机会,使儿童学的有趣和自然。因此,游戏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2、 游戏与儿童解决
34、问题能力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通过研究游戏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的实验说明:在幼儿能不拘一格、开放性地使用游戏材料时,象征性游戏对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比较大。尽管在不同的实验研究中,有些条件的影响因素会比较大,各研究的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但游戏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已达成共识。3、 游戏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儿童通过游戏及游戏的玩具材料,可以获得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知识,促进其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从而促进其智力的
35、发展。北京市教科所和北京市幼师、西城区教育局进行了为其三年的“实现教育玩具系列化,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幼儿的思维敏捷、推理能力等明显优于控制组。这充分说明,游戏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儿童入小学学习作了知识、经验和能力上的准备,它对儿童的影响将持续终身。 4、游戏是儿童创新意识与潜能萌发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各种类型的创造性,特别是假想游戏,让儿童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根据不同儿童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的成熟,锻炼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杰弗里.丹斯基(
36、Jeffrey Dansky)和欧文.西尔弗曼(Jrwin Silverman)做了一项关于自由游戏对幼儿创造力思维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游戏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不同游戏性质对儿童创造力也有不同的影响。多个实验研究的结果证明:幼儿在集中性游戏获得的经验比自由游戏获得经验的成绩好,集中性游戏受条条框框限制,容易使幼儿产生固定化的倾向;但自由游戏不会使儿童受到限制,反而会让儿童的思维得到更多的发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与客体、他人、环境相互作用,借助于不断发展的语言的中介,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满足着他们探求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动
37、力,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和学习知识的独特方式。(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涉及到儿童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和他人分享、乐于助人和合作等社会性技能,学会自己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1、游戏就是自我意识的催化剂一个人只有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时,才具备接受社会文化的基础。婴幼儿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看待问题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只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皮亚杰等研究表明,由于幼儿的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导致幼儿学习从他人角度看问题会有很大的困难,对他们来说,自我和非我没有区别,因此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很单一。
38、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也能意识到这其中的区别。 2、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森(Rosen)对幼儿进行了社会性表演游戏训练,实验的结果表明,社会性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使孩子能在游戏中把自己当成别人(角色)来意识,这时,他既是自己,又是别人,在这种自我与角色的同一守恒中,幼儿有了角色意识,通过扮演,逐步理解别人。而游戏便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买东西”就要“排队”;“医生”的职责就是看病等等.在游戏中,儿童往往会自然产生游戏的中心人物,主角和配角,幼儿
39、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愿望。这对幼儿自制力和坚持性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角色游戏的儿童其社会能力明显好于那些不参加游戏的儿童,幼儿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促进自我调适能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了儿童的同伴交往 随着游戏类型的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也随之发展起来。儿童独自游戏的时候,会专心于探索新的玩具;而儿童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的时候,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这就要求儿童要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学会谦让和合作。儿童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互相理解,进行相互间的语言交流。游戏也帮助儿童确定社会角色,使儿童从尝试中学习如何扮演老师、母亲、学生、
40、医生等,为儿童提供了获得社交能力的大量机会,这正是游戏经验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所产生的最重要的价值。例如,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幼儿形象地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朋友等不同的角色。妈妈送小朋友去上幼儿园,爸爸去上班,吃饭时爸爸、妈妈怎样给爷爷、奶奶夹菜;妈妈带小朋友去亲戚家玩,见到叔叔阿姨怎样打招呼等等。总之,通过游戏儿童发现了自我,知道了自己的行动会带来什么后果。再由己及人,学会如何应付新的情景。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性协作也可以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所以说游戏是促使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四、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作用(一)游戏对幼儿园活动形式和教学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幼儿园
41、教育必须努力使游戏与教育相结合,虽然游戏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在幼儿园活动中,教育与游戏这两种过程的心理氛围是不一样的。儿童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儿童要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则在于教师和儿童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也能转化为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那就是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第一,游戏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改变了“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法,推进游戏的教育化,扭转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
42、迎合教育的方向。第二,游戏的教育化也相应的发展了推进教育的游戏化,就是要改变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的现象,防止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因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二)游戏能多方面的实现教育目的,加快实现教学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总结为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教育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
43、众多的内容,可以说囊括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教育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只不过游戏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教育的结果都是儿童的发展。游戏通过幼儿园活动中同领域的不同形式分别对儿童进行各个方面的锻炼:即从美育出发,更多体现造型想象的结构游戏;从体育出发,更多体现大肌肉动作技能的运动性游戏;从德育出发,更多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从智育出发,更多体现手脑并用和解题能力的智力游戏。正是游戏内容与教育目的的这种一致性,才有游戏服务于教
44、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据游戏的特点设计的教案,从而合理的实现幼儿园的教学任务。 (三)游戏能有效的面相全体儿童并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当教师在教学中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时,都会抽查能力强或者能力弱的幼儿。但不论是那种方式都存在使大部分幼儿坐“冷板凳”的现象,很难做到面相全体幼儿。而游戏则能使所有幼儿获得表现的机会,通过不同的游戏,教师可以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重点辅导,或者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吗,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角色,从而实现了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的原则,也能及时发现幼儿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不足或者优秀,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辅导,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五、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实现幼儿园教
45、育目标 幼儿游戏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途径是游戏,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游戏虽然不是以获得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但对儿童的培养却是举足轻重的。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一)游戏能够保证幼儿的权利,加快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游戏的目的可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其核心是幼儿主体性的,游戏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最近十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关注的的一个大热点,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当然也应该积极地关注这一教育理论,关注“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构建,关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该如何贯彻这一具有时
46、代性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但从近年来,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如何理解“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如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落实“主体性教育”思想方面的认识极其模糊,以致于阻碍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真正落实。 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可以满足与保障幼儿游戏的需要与游戏的权利。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对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或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他人产生影响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及被人认可的能力。同时也体验到了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和自主感,满足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
47、。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是学习的一个根源性步骤,也影响着儿童学习知识的能力与兴趣,要想为儿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就应该通过教育来保证儿童的游戏权利,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有效地玩具,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主要学习方式美国的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认为对学前儿童进行学业训练而忽视游戏这一教学方式是危险的。很多教育家也都认同游戏即学习的观点,因为游戏是达到我们重新设计教育目的的有效载体,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教育不应该用简单的“终身学习”来应付,更不应该将学业提前到幼儿期,并对幼儿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应该注重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和效
48、用价值,以游戏活动作为学习知识的最根本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其次,在游戏中潜伏着一种结构及文化的向心力,它制约着孩子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获得各种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经验,而且这些经验是幼儿生活的智慧。游戏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游戏屋”即“娃娃家”是世界各国儿童对成人角色的预言,不同文化环境的游戏内容和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其本质上都是让幼儿学会生存、生活和学习。游戏的过程,是幼儿经验的主体性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外部的物质的东西向内部物质的东西、观念的东西转化,而且也使内部的、观念的东西外化为实际的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实现着主客观的双向建构
49、。 (三)游戏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途径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它从来就不是作为自发自为的活动存在的,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大多赞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张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尽管历史上许多人给游戏下明确定义的尝试都没有被完全认同,但是,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它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所谓的幼儿园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在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的性质及其价值的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将游戏活动合理的优化到教
50、学过程中,实现两者的互补作用。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我们要正确认识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因此应当被纳入教学指导的范围。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四)利用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合理构建课程目标课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出现,游戏却是渗透于课程的方方
51、面面。幼儿园的游戏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完全自发的自然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教师按照课程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有自觉的教育性。而且,“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游戏一旦进入儿童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讲,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重新结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杜威曾讲:“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当课程价值取向注重幼儿的创造性
52、、独立性、主动性的培养以及童年的幸福快乐时,“主动学习” 被看作幼儿园课程应当使幼儿获得的 “关键经验”时,游戏会受到重视。”许多的对游戏所做的研究发现,游戏性强的儿童在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多为主动、积极、活泼、自信、思维灵活、善于与人交往以及富有探索精神等。这些良好的品质正是幼儿教育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 首先,当把课程看作是幼儿全部的有益的学习经验时,游戏既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又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途径。 游戏作为内容和途径的双重身份进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渗透于课程的方方面面。由于游戏中包含着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产生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观察并了解班里的每一个幼儿,为
53、课程的生成、实施、评价提供依据。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课程包含游戏,游戏又同时影响着课程内容,生动的游戏方式实现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多元性、活动性、丰富的游戏内容涵盖了课程中各领域的知识,将各个领域教学联系起来。因此,游戏是一种有效的课程合成机制。其次,游戏可生成课程,课程也可生成游戏。在幼儿的自由游戏或自发游戏期间,会出现游戏生成的课程。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兴趣,及时地组织与引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扩展、丰富或深化有关的学习经验。而游戏生成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敏锐捕捉到幼儿在游戏中显露出来的学习需要与兴趣,适时加以引导或支持帮助,使课程在游戏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游戏与课程之间的良好互动课程之间的良好互动,既可以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又可以为幼儿选择恰当的实施途径,解决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 “相称”或“匹配”的问题。最后,幼儿园课程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是通过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实施的。在课程实施中,使幼儿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售吊车叉车合同范本
- 小学Lesson 3教案及反思
- 社区小院出租合同范本
- 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维修汽车出租合同范本
- 物业维修粉刷合同范本
- 烘焙工厂采购合同范本
- 监控设施销售合同范本
- 社区人员培训合同范本
- 滚动灯箱采购合同范本
- 非自然人低压分布式光伏并网调度协议
- 助播劳务合同协议书
- n1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
- 青海城市介绍旅游宣传
- 2025年中级政工师考前通关必练题库
- 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其二-赏析-汉
- 数据魔方Fine BI考试FCBA考试题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 周一清晨的领导课(原版)
- 《休闲农业项目策划与组织》课件-动物类体验活动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
- 《过渡金属配合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