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博金属学_第1页
2009年博金属学_第2页
2009年博金属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9年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金属学(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 名词解释:(本题16分,每个名词2分)1、孪晶 2、合金3、金属间化合物 4、包晶相变5、Goss织构 6、形变诱导相变7、二次再结晶 8、Orowan机制二、 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的位向关系为, 912平衡相变温度下奥氏体和铁素体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36468nm和0.29008nm.。请写出立方晶系晶面间距和晶向夹角的计算公式;请计算二者相变时配合晶面的晶面间距,并分析解释其采取上述位向关系的原因;请计算配合方向的夹角,并分析解释上述位向关系中采用接近平行符号而不采用完全平行

2、符号的原因。(本题12分,晶面间距与夹角公式各1分共2分,晶面间距及晶向夹角计算结果4分,分析解释各3分共6分)三、 写出如下关系式并标注相关参量:(本题16分,每小题4分)1、 晶粒细化强化的Hall-Petch关系式。2、 纯金属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与熔点的经验关系。3、 单位长度螺位错线的弹性应变能。4、 相变动力学Avrami方程。四、 通常采用的各种微合金碳氮化物在奥氏体中的平衡固溶度积公式分别为:lgTi ·N=0.32-8000/T,lgNb ·N=2.80-8500/T, lgV ·N=3.63-8700/T,lgTi ·C=2.75-700

3、0/T,lgNb ·C=2.96-7510/T,lgV ·C=6.72-9500/T,式中:M、C、N分别为处于固溶态的微合金元素、碳、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数,T为绝对温度。各种微合金碳氮化物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随温度的变化见图。均热温度下未溶的微合金碳氮化物可以有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终轧道次大形变量变形时在奥氏体中形变诱导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将对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过程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从而适合于采用未再结晶控制轧制工艺,反之则适合于采用再结晶控制轧制工艺。典型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碳含量为0.10,氮含量为0.0045,铌加入量约为0.035,钒加入量约为0.08,钛加入量约为0

4、.02。请分别计算均热温度1200(1473K)、终轧温度850(1123K)温度下不同微合金碳化物或氮化物的平衡固溶度积。并由此解释微钛处理钢可有效控制均热态奥氏体晶粒长大、铌微合金钢适宜采用未再结晶控制轧制工艺、钒微合金钢适宜采用再结晶控制轧制工艺的主要原因。(本题24分,固溶度积每个0.5分共6分,三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解释各6分共18分)五、 金属材料中位错的滑移是导致其发生塑性变形的最重要机制,而阻止位错滑移则可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请根据位错与各种显微缺陷的相互作用分别分析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加工硬化)、晶粒细化强化、第二相沉淀强化(Orowan机制)的机理并给出相应的强化增量计算式。(本题20分,每类显微缺陷相互作用分析2.5分、强化增量关系式2.5分)六、晶粒细化是钢铁材料中最为重要的强韧化方式,请写出钢材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之间的经验关系式(Hall-Petch关系式),并由此分析计算当低碳钢钢材晶粒尺寸由20m(传统钢材生产)细化到5m(细晶钢)时其屈服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