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庄镇中心初中集体备课时间2008.11.3科目语文主备人季国英个性展示专题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写景抒情的方法。教法 探究 质疑 诵读学法合作探究 诵读 品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
2、、导入新课播放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改骗而成的歌曲但原人长久。(由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音乐很美,词也很美,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踏着这融融的月色,一起来赏析苏轼的另一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学完后请大家告诉老师,两篇同是写月的文章,在写作上各有什么特色,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 二 朗读,整体感知 1、 请学生自由朗读,尽量大声的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怎么样?(读的不大好,或者读的不错引到录音朗读) 2、 听录音朗读,对照自己的朗读找距离(引到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上来) 3、 借助手头的工具、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
3、,合作翻译全文(请学生提出讨论过程中的疑问,课堂讨论,教师提出文言积累要求)4、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课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5、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月色入户 窗户欣然起行 高兴地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盖竹柏影也 原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b、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遂盖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
4、柏影也但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研读及赏析。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明确:“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盖竹柏影也” 描写“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2、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4为何寻张怀民?心有灵犀5、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了“比喻”的修辞
5、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背面敷粉”(即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水水草影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从具体的描写句中感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词)空灵、清丽、淡雅、皎洁 的月色6其间有怎么的情感变化起伏?欣然无与为乐(微憾)遂(不假思索中的激动)寻(急切访友的心意)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与步(平和从容)7、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
6、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明确: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8、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作者和朋友的“闲”,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
7、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9、“闲人”究竟是什么人?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8、10、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1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延伸】: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为何苏轼在被贬后却依旧有此闲情呢?儒、道、禅的融合
9、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1101),21岁出蜀进京时,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奋厉有用世之志。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贬海南,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以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消解痛苦。所以苏轼,既执着人生又超然物外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故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
10、题金山画像)四、小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五、拓展延伸。1、比较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试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手法以及语言特色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不作过高要求,只要涉及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言之成理即可。)2、谈谈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写月的诗词名句。六、布置作业。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2、人人的家乡都有美景。你知道你的家乡在月夜里是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易韩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校副校长岗位竞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字母记忆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听力1题目及答案
- 2025甘肃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合同解除是否等同于合同不存在
- 2025年云南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初试网络安全工程师实战模拟题集
- 2025年乡村医生岗位面试要点与模拟题解析
- 三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八年级生物秋季开学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 宠物行业宠物服务连锁经营与管理方案
- 辽宁省抚顺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养老院安全培训课件
- LYTZW-GW-001《公司文件编号管理规定》
- 企业内训师考核与激励制度
- (标准)供电 供水协议书
- 诺帝菲尔FCI-2000消防主机操作
- 2025年度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含答案)
-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骨髓炎诊断与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