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_第1页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_第2页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_第3页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_第4页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6-10-26读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随感陵口中心小学景春新有些文章看了想笑,有些文章看了你就会生气,有些文章感人泪下,有些文章看了后深有同感。林高明先生的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教师博览2006年第9期)就属于让人看了就会想起些什么。这篇文章篇幅不长,看了后自然让你与当前的教育实际联想起来,有所思也有所感,这种思想感悟中又觉得一种沉重,而这种沉重不只是文章本身带来的,而是在于它的字里行间中触接了教育的敏感之处抨击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状所产生的沉重,提出了千百年来的以生命发展的教育思想而在当前的教育

2、改革过程却没有得到落实的沉重。林先生在文中呼唤课堂里的生命教育。目前的课堂,是充满唯智教育的课堂,生命也在这里扭曲,个性也在这里偏向发展。把千百年来所倡导的、在现在也强调和凸显出来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做到的知、智、情、意、志的统一,片面到只剩下知和智了,而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停留在口号上。是的,我们一直在要求课堂要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但同时课堂又必须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心性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然而,大多数的课堂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生命的活动这一现实,刻意追求文中提到的那种摧残学生心理的形式,追求扭曲学生人格的激励方式。虽然教师是无意的,但林先生文中就从这细小之处提醒我们,要

3、注意和重视这些细节,不要让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损害学生生命的发展。在此借用冯建军教授在生命与教育一书的一段话共悟:“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和幸福。”林先生在文中呼唤具有生命活动的课堂。教育是社会活动,课堂里所进行的学习活动,是为了培养完整的社会人。因而,课堂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课堂与生活是血脉相连的。我们都知道,课堂是特殊的生活,生活是广义的教育,现今的教育大多落实于课堂。生活为课堂的学习活动提供着素材,课堂的活动又为生活创造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运动,课堂的一切活动都基于生命的活动。这些看起来好像是文字的游戏

4、,概念的变换,字词的排列,而实际上,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和需要的课堂,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要培育完满生命。虽然,现在的课堂应以知识、智慧为主,但具有生命化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我们要把对知识追求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把学生自己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给他们主动生成的机会。哪怕这样的课堂有点“乱”而“无序”,但比起培养一批“木头人”来说,要有价值得多。尤其是林先生在文提到并批判的“一些无情无感的行为细节”,呼唤课堂要关注生命的发展,要让课堂具有个性化的评价去发展学生生命的长度,而不是形而上的东西。在这里也同样共享一段话,那是马丁·路德&

5、#183;金说的:“生命的长度是代表一个人对发展自我内在能力的关注。个别的人就是在这个层面中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或许是生命中比较自我的层面,不过这道德及理性的自我关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倘若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关心,他就不能投入地关心其他的人。”想想吧,想想吧,课堂、知识技能与生命,孰重孰轻?原文如下: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林高明教师博览2006年第9期在新课程文化下,观察教育教学的视点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价值与标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以种种理念去看课堂,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且也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一些问题时时在我脑中萦绕:教育真正的内涵是什么?究竟什么是

6、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呢?有没有一种更有永恒性的价值指南在引领着教育及课堂呢?每次的冥思苦想都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教育哲学的元命题上:什么是真正的人?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呢?思绪自然地从起点回到原点:人(人的生命)是教育教学运思与创作的中心。我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对人生的悲情、生命中的柔情以及对生活的热情,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归皈的理由。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写道“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被许诺的未来的发展与幸福的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更神圣。”在这里生命被尊贵地高举着,生命是一的一切,是一切的一!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

7、生命、敬畏生命在纠缠不清的理论观点面前,因为心系生命,所以我们变得谦和澄静与更具判别能力。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而教育的道理如果一言以蔽之的话,就是成全生命之道。在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细节背后深蕴着教育的真谛。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在孩子的心里划下一道道无以弥合的裂纹。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面:老师提问时,有个学生兴致勃勃地举手回答。也许,答案与教师预想的稍有出入,教师就问全班同学对不对?学生们察言观色之后齐声答,不对!教师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同学来补充,这位学生果然不辱使命,教师喜形于色再次问道,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全班学生齐声说,对!师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位胜利者身上

8、了,而对于答错的同学(有时,不过是答得不合教师的意思)基本上是置之不理了。于是,答得不好的孩子就灰溜溜地坐下来,有时弄不好,还要遭同伴的取笑呢!(我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得意笑他人,失意他人笑”世态炎凉,也许就是从此时此刻此地此情此景滋生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我们的教育有没有如此细致地思索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呢?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须仰赖教师对学生生命体验的感受与尊重。而现实中,我们时常会见到一些“无情无感”的行为细节:教师常会在课堂中用一些奖品(小贴图、小红花、小星星)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努力。上课时学生们你争我夺,俨然是金银珠宝,孩子们为了

9、获得这一小小的物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了的乐得昏头昏脑,得不到的则垂头丧气。可教师一下课便随手一扔,孩子们争着去抢时,老师说,这不过是一些小彩色纸片,没有什么用处!试想学生们听了有何反应,以后的课堂他们会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位老师呢?再比如,学生们逢年过节不忘师恩,寄来贺年片、贺信,可教师们很少动手回信,甚至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许多老师更多的是在同事或其他人面前来展览一下自己教导有方,影响深远你看这么多学生毕业了对我这老师依然念念不忘。尔后就不闻不问,甚至把这些贺年片很快地扔进了垃圾桶里或连同学生的作业本、试卷按斤论两拿去当废纸卖。有时,我常想在这样的现状下,一个教师能做到主动向学生打招呼的、能主动联系、问候、关心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他就非常不简单教育就是依靠这一点一滴的影响,来建筑师生们的身心生命。正如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所有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