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烦烦恼_第1页
别小瞧烦烦恼_第2页
别小瞧烦烦恼_第3页
别小瞧烦烦恼_第4页
别小瞧烦烦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别 小 瞧烦它 们 会恼嘲 弄 你火朗禅师Page 1 of 165NAMO TASSA BHAGAVATO礼敬那位薄伽梵ARAHATO阿拉罕SAMM -SAMBUDDHASSA无上觉者Page 2 of 165目录感恩5什么是烦恼?7觉照禅修13心的功夫15放松19正确的态度23善巧地觉照32/吃/日常活动36闲逛的心/声音46疼痛/苦受/情绪50绵密觉照58为什么?60Page 3 of 165. 62照64慧76思想的盛筵84把禅修进行到底146禅修的正确态度是什么?152汉译说明162Page 4 of 165感恩我要特别感恩师父,已故的悯西亚多 尊者善巧 大长老,正是恩师教给我,也教

2、给我对待心灵发展的正确态度,以及禅修的正确态度。我也要感谢所有的禅修者,本书中的许多回答和解释,因缘于他们的问题和困境。我衷心希望本书能帮助禅修者更好地理解觉照禅修,并深化他们的修行。最后,感谢为此书的面世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僧 火朗缅甸Page 5 of 165别人的烦恼是如此显而易见Page 6 of 165什么是烦恼?烦恼不仅包括贪嗔痴的粗大显现,而且包括贪嗔痴的朋友、亲戚甚至远房亲戚!看看是否干过下面的事或类似的事:心中闪过这样的念头:“都这个时候了,这些灯不应该还亮着!”“他的行为好讨厌”“他不应该那么干”“要是我来干,我能干得更快”“我是个没希望的禅客,我怎么也没法安住于生灭哪怕一

3、分钟” “昨天禅修很棒,今天心里很乱”“哇,这一座真妙,现在我真得要下功夫觉照了,免得失了这美好的感觉”“我得呆在禅堂,否则别人会认为我懒”“今天我要再加一份番茄,多吃番茄有益健康”“唉!沙有洋葱”“又没有香蕉”“他可自私了,从不代人着想”“我怎么碰上这事?!”“谁负责清扫厕所?!”“这禅客怎么在这里行禅?”“他们不应该发出这么多噪音!”“这里这么多人,我没法禅修”“有人坐了位置!”“她好漂亮!”“他走路的样子好帅!”Page 7 of 165今天该谁清扫厕所?Page 8 of 165你为什么要教训别人该怎么做?Page 9 of 165所有这些念头都是烦恼驱动的!别低估了它们!你是否曾经告

4、诉对方所作所为?你是否曾经说过不生气,即使你明明不喜欢他的、家人和朋友的坏话?你是否常常说?你是否为了让人给你办事而甜言蜜语?你是否因为别人不同意你的观点而立即提高声调?所有这样的言谈都是烦恼驱动的!提防它们!你是否曾狠敲别人的门,或因房间里有你讨厌的人而拒绝进入,或者插队,或用公司的打私人,或类似的行为而且所有这些都是下意识地做的?所有这些行为都是烦恼驱动的!要发觉它们!Page 10 of 165你能看见的真实面目吗?Page 11 of 165要准备迎接意想不到的禅修从来都不是一条直路Page 12 of 165觉照禅修此处我们修的是觉照禅(Satipahna)。在开始禅修之前, 必须知

5、道修行的方法。为了在禅修时具备正确的心态,需要对禅修的特性 有正确的知识和正确的观念。我们觉照四种随着修行的深入,功夫。(身、受、心、法)。越来越强,因为禅修是心的接下来的内容足以让你起修。之后,将会带你进入修行的更深处。请缓慢而仔细地 反复阅读这些指导。Page 13 of 165心的功夫Page 14 of 165心的功夫禅修是心的功夫,是保持觉照的功夫;不是身的功夫,不是要把身体怎么弄、怎么样子坐、怎么样子走或移动。禅修是去直接体验身和心,是以正确的理解、绵绵密密地直接体验身和心。例如,当你去注意 当下双手是放在一起的时候,会感受和觉知到那个感觉此即是心在做功夫。如果你在想别的事,还能知

6、道那些接触感吗?显然不能。你必须专心致志才行。当你留意的身体时,会发现许多感觉。你能体会到这些感觉的各自特性吗?你必须在内心默念标记 才能将注意力和觉知带往各个感觉吗?当然不是必须。其实,默念标记会妨碍你观察细节。 汉译按:默念标记好比拐杖,能高效帮助新手将觉知带往所缘、专注不被杂念冲走;但是忙于默念标记就没闲工夫查态度、发疑情、搞、乃至返照禅心。除非觉知力太弱或杂念太猛,否则用不着默念标记;扔掉拐杖才能跑得更快。如若疑情发不起来、搞不下去乃至无力返照禅心,又不的觉知必将淹死在杂念的洪流中。 纯粹只需去觉知!拄拐,则新手那点儿但是,提起觉知仅是整个禅修的一部分而已;此外你还需对禅修有正确的知识

7、和清楚的理解,并善巧地用这些知识和理Page 15 of 165无论何时何处皆可照Page 16 of 165解 配合觉知力工作。现在你正在阅读此书,来理解觉照禅修。当你实修时,这些知识将会在禅心背后起作用。阅读或探讨法义,并将法义具体运用于实修,这些的组成部分。的功夫,都是禅修觉照的绵密性是禅心工作的成败关键,也是整个禅法的要害。你必须一天到晚不断地提醒“提起觉知来!”。所以要时时处处,坐着时、走着时、搞卫生时、谈话时 无论你在干什么,去觉知“当下是个什么?”、了知它、它。Page 17 of 165善巧地放松!Page 18 of 165放松用心做功夫时,应当放松、不带紧绷地禅修;不要逼迫

8、自己。越放松越容易长养觉照。我们不对你说“聚焦” “集中注意力” “穿透”,因为恐怕那会意味着用力过猛;相反,我们鼓励你“观察” “看看”如果你正在紧绷,或发现“去觉知”或者“注意”。正开始紧绷,放松 没必要强功。当下,你能觉知到的吗?你能觉知到的双脚吗?注意你的手正在接触这本书吗?你能觉知到只需用多么轻的心力 就能了知上述任何一项;那就是你保持觉知所需的全部心力了。但要记住:你必须一天到晚都这样觉知。如果像这样禅修,你的精进力就能全天长养;如果用力过猛、如果心挥霍精进力,你会修得很累。为了能让禅修耐久,你仅仅只需提醒去觉知。这种正精进,会让你以轻松的方式禅修而远离紧绷。如果心绷得太紧或太累,

9、你就什么也学不到。如果身心俱疲,那么一定是你禅修的方式哪里弄错了。检查身体,检查你禅修的方式。你悠然并且灵明吗?也要检Page 19 of 165Page 20 of 165查心态,不要以一种想要得到什么或想要什么出现的心来禅修;你能得到的结果只是把折腾得很累。所以必须知道当下是紧绷还是放松。要一整天一再地查紧绷。如果觉得紧绷,要观察紧绷;否则紧绷就会加剧。唯有放松,禅修才能更容易。Page 21 of 165疲于努力?Page 22 of 165正确的态度放松下来去觉知是基础、以正确的态度或心理模式去觉知是关键。所谓“以正确的态度”是一种看事物的方式,此方式使你无论体验到什么,都觉得满意、舒

10、适和安详。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知识以及无视烦恼的杂染,这些都会侵袭你的态度。我们都有错误的态度,这由不得人。所以别企图拥有正确的态度,而只试图识别当下的态度是对还是错。态度正确时,觉知到并态度正确,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识别错误的态度。要试着理解错误态度;要发现错误态度如何侵袭你的禅修、如何折磨你。所以在觉照时,要频繁地检查禅心的状况。正确的态度让你接受、感恩并观察当下的任何所缘无论是苦的还是乐的以一种悠然而灵明的方式。你既要接受并观察好的体验,也要接受并观察坏的体验。每一验,无论好坏,都给了你一个学习的机会,去注意心是在接受所缘本然的样子呢,还是在对着所缘起反应、做评价、生爱生恨。Pa

11、ge 23 of 165Page 24 of 165Page 25 of 165喜欢什么意味着你在贪它,不喜欢什么意味着你在排斥它。贪爱和是愚痴引生的烦恼愚痴或无明也是烦恼。所以不要试图创造什么,试图创造什么是一种贪婪;也不要拒绝当下这个,拒绝当下这个是一种嗔恨;不知道当下有什么在生生灭灭,这是无明愚痴。你不要试图使令事物按你想要的方式出现。你要尽量按事物本然的样子如实了知当下。认为事物应当是这样的或那样的,想要这个生起或那个不生起这是期待。期待引生焦急,并且会导致嗔恨。对的心态有觉知是非常重要的!评价的禅修并且对禅修方式不满意,乃是错误的,要么从无知生。事情没按态度。不满意要么从观念和贪我们

12、想当然的方式进行,这种观念引生不满意;事情应当有所不同,这种贪欲引生不满意;对什么才是正确的禅修无知,这也会引生不满意。这些态度让心封闭,禅修。要试着认出不满意;要全然地接受当下这个不满意,并且灵明地它。在观察并探索 当下这个不满意 的过程中,不满意的起因就清楚了。理解不满意的起因会消解不满意。不满意再到来时,这Page 26 of 165放松、观察、学习Page 27 of 165份理解有助于你及时认出它。你会越来越清晰地看见 不满意对身心的危害。你会对“评价的心态”更有觉照,并且渐渐能够放弃这些“评价的心态”。通过认出-接受-观察-探索起因-理这种方式,你能培育对付烦恼的技巧。错误的态度由

13、迷执引生。人人心中都有迷执。所有错误的态度都是贪嗔烦恼,或是它们的亲戚,例如得意、悲伤、担忧。弃评价不接受烦恼只会令烦恼更强。烦恼禅修进步,并且让人生不圆满;烦恼阻挡你发现真正的平静和自由。别小瞧烦恼它们会嘲弄你!提防烦恼。去了知心中生起的烦恼;观察并试着理解它们;不要执取、拒斥或忽视它们;不要认同它们为“”。因为你停止了执取或认同烦恼为“”,烦恼就会渐渐减弱。你必须仔细检查的禅修心态。记住:觉照禅修是了知身心关系的学习过程。只是自然而平常,不是非得不自然地慢下来不可。我们唯求按照事物本然的样子平常地观照。Page 28 of 165贪嗔痴必须被紧密地监视Page 29 of 165不必刻意用

14、力地集中注意力。持续禅修,定力自然增长。我们的目的是变得更有觉照。觉照越绵密,心就越敏锐、越开阔。记住:所观照的对象并不真的重要,正在观照的禅心才真的重要。只要是以正确的态度观照,任何所缘都是正确的所缘。你有正确的态度吗?Page 30 of 165持续它们直到它们褪去Page 31 of 165善巧地觉照觉照禅修远远不止是以接受的心去观照这么简单。你不能两眼一摸黑地禅修;你不能机械地、不假思索地禅修。你必须以知识和智慧来使令你的禅修生机勃勃。用来让觉照变得善巧的主要工具有:· 对禅修有正确的知识和清晰的理解· 正确的或者说· 正思维反思或者说疑情对禅修有正确的知

15、识和清晰的理解,这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道来获得;正确的或者说,这是基于清楚地知当下为何禅修。你有没有问过:“为什么要禅修?”“我期望得到什么?”“我理解禅修的意义吗?”。正确的和会从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 生长出来。在实修的时候,正确的知识和正确的反思的方式;正确的知识和正确的善巧地发问。将强烈地影响你思考或能让你在恰当的时刻Page 32 of 165该起来走一会儿了!Page 33 of 165正思维,反思或者说疑情,是帮助你正确地禅修的念头。新手在禅修中碰上一个特定情况时,应当首先回忆用来处理此情况的指导,然后试着运用那些指导。如果搞不清当下的状况,你可以向提问,比如:“态度如何?”“我在

16、对付哪种烦恼?”。当然,不要思考或反思得太多,尤其是新手;你的心会跑题迷失。上述提问或者说念头,应当只是用来提起观照的。即使你有了正确的知识、正确的并做正确的反思,你仍旧会犯错误。认出错误是善巧觉知的重要方面。人人都会犯错误,犯错是自然的本性。如果你发现犯了一个错误,接受并且感恩这个错误;试着从这个错误中学习。觉照越绵密,对禅修的越浓厚。善巧地觉照有助于深化禅修,达至全新的了悟。最终,善巧地觉照会帮助你圆满觉照禅修的目的:毗钵舍。Page 34 of 165自然而平常地行禅Page 35 of 165/吃/日常活动从醒来的那一刻到入睡的那一刻,时刻不忘。一发觉到忘失了觉照,就立即检查心的状态。

17、试着去感觉当下的心情。你是否放松?然后才 以身体任何部位的明显感受为对象开始观照。禅心必须单纯而不复杂。你可以用任何一种感受 作为主要观照所缘,来把心带回当下。主要观照所缘或者说基本观照所缘帮助你保持觉知,就在当下。当你不知道该观照什么时,你就去观照 主要/基本观照所缘。但是,你不必一直都呆在 主要/基本观照所缘上。如果注意力游移到其它所缘,诸如身体感受、听到甚至是一个杂念,这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要你能觉知到 心当下正在觉知着新所缘。如果心能同时觉知到多个所缘,是很好的。坐禅时要身心悠然。频繁地检查是否放松。若有紧绷,先放松,再查心态。如果有排斥的心态,品尝体会排斥的感觉,并且观照它。只是简单

18、地当下这个。心觉知到什么,就看着什么:身体、身体感觉、呼吸、心理感受和情绪、闲逛或思考的心、听到或嗅到。如果你只是舒舒服服地坐在蒲团上,Page 36 of 165觉照每一个脚步,每一个移动Page 37 of 165每当你看什么的时候,要有觉知Page 38 of 165忙于思考重要事务,完全没有当下有个思考正在进行,你就不是在禅修;如果你突然发觉当下有个思考正在发生着,你就不必烦恼。放松,查心态,也就是重新启动整个禅修。每当你在走路时,就要觉知“在走路”。你不必走得太快或太慢,而只是以自然的步调走着。你心正在注意什么,或者只是整体地觉知 全身走着的感觉。如果禅心安住于某个感受或肢体移动,是

19、很好的。但要记住:不必长时间地聚焦于一个所缘其实应当避免这样干,如果这令你感觉紧绷的话。也可以注意“听到”;也可以注意“正在看眼下的路”。不要东张西望,那会让你散乱。一旦觉照变得绵密,你就要学着在看东西时保持觉照。这种对“看到”保持觉照的能力,要长期禅修才能培养出来。只要对“看到”的觉照还不熟练,“看到”就会让你散乱、打失你的觉照。站禅的修法遵循行禅和坐禅的基本原则。要频繁地查紧绷!Page 39 of 165烦恼正在你!Page 40 of 165别吃得太急,吃得太急切 会打失觉照。如果觉知到吃得太快,停下来看看这份急切,及其伴生的心理感受。看一会儿之后 才重新开吃。你要理性冷静地查明吃的过

20、程。体验各种生理感受、嗅觉、味觉、心理状态、喜欢的、不喜欢的; 也要注意身体移动。不必担忧观得不够细,只要有觉知就行。你的私人活动时间也是修行觉照的重要时段。独处时很易忘失觉照。当你关门、刷牙、穿衣、洗澡、上厕所时,你有觉知吗?你在这些日常活动中感受如何?你能注意到的喜欢和不喜欢吗?当你在看、在听时,你有觉知吗?当你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想到、感受到任何对象时,你能觉知到知到在评价此对象吗?当你说话时,你有觉知吗?你能觉的语调和音量吗?是紧绷还是放松 进行例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如对果发现查,你就对在紧绷时,是在紧绷还是在放松 无有觉知。当你那个紧绷。心绷得太紧就没法禅修。紧绷标志着心没

21、有以正确的方式做功夫。要心做功夫的方式。如果全天都能足够频繁地查紧绷,就能避免紧绷积累增强。Page 41 of 165独处时最易忘失觉照Page 42 of 165功夫日深,你也会觉知到紧绷的根源。别忘了观照紧绷!如果你很易紧绷,每天中都能修习觉照。次卧禅。学会卧禅使你在每一个Page 43 of 165在每一个中保持觉照Page 44 of 165你是有觉照地入眠吗?Page 45 of 165闲逛的心/声音当心在思考或闲逛时,当注意力被一个声音持续地吸引时,仅仅只是去觉照闲逛的心/声音。思考是心的一种自然活动,听到声音也是自然的事。如果你对“心在思考/听到”有觉照,你就是在很好地禅修了。

22、如果你觉得被念头/声音打扰了,或者你对念头/声音做评价、起情绪反应,那就是你态度有问题。念头或声音不是问题,你认为“它们不应该在我周围” 的态度才是问题。你要理解:你只是在觉知到心的某些功能, 它们只是供你觉知的靶标。打妄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新手不应长时间地看念头,也不应不观察念头 就立即拉回基本所缘。当发觉到时,总是先将注意力投向此念头,然后提醒在打妄想说:“念头只是念头”。不要认为这个念头是“到基本所缘了。念头”。现在你可以回Page 46 of 165念头,别让念头开派对!Page 47 of 165当你觉得被妄想心打扰时,要提醒:禅修不是为了阻断妄想,而是为了在妄想一生起时 就认出并感恩

23、它。如果你忘失了觉照,就不能知道在打妄想。认出在打妄想这其实意味着你有觉知。要记住:无论心多少次跑去思考、闲逛或被打搅都没关系只要你觉知到了 心当下的状况。妄想是否停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理解的念头是否善巧、是否合适或是否必要。因此必须学会 不卷入念头地看念头。如果你试图单纯地观照念头,可无论多么努力,念头仍持续增强,那么你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 卷入了这个念头。碰上这种情况,或者当妄想没完没了得让你再也观不下去了时,就别再看念头了;你要去看隐蔽的心理感受,或者干脆拉回到身体感觉。无论行住坐卧,一再地问:“心在干什么?”“在想吗?在想什么?”“有觉照吗?觉照到什么?”Page 48 of 165

24、观察但不卷入Page 49 of 165疼痛/苦受/情绪当你体验到疼痛或是其它身体上的不舒服,你往往会在心理上排斥它们,如此你就尚未准备好直接观察这些生理苦受。疼痛。在对疼痛还有排斥时观察疼痛,你会觉得更疼。这就好像你对以不要硬逼生气时,你越去看那个人,你就越生气。所看疼;这不是一场战斗,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观察疼痛不是为了舒缓它,也不是为了去掉疼。你观察疼尤其是对疼的心理反应是解缘起,即:在心理反应与对生理感受的看法/观念之间,着的。先查态度。期望疼痛减弱或离去是错误的态度。疼痛离不离去都没关系。疼痛不是问题;你对疼痛的情绪反应才是问题。对于那些由生理导致的疼痛,你当然应该处理,别令伤情;如

25、果你健康无病,疼痛就单单只是一个重要的禅修机会,你正好趁此机会观察心的。当有疼痛时,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很强烈的,因而容易被观照。要学会去看心中的生气或排斥,紧绷或不爽。必要的话,在下述两者间切换:1.检查感受 2.检查排斥背后的态度。不断提醒放松身和心,Page 50 of 165要知道的极限Page 51 of 165并观察放松对排斥心理的影响。在心的状态和疼痛之间着直接;正在观察的心越是放松和,所体验到的疼痛就越稀薄。当然,如果心对疼痛有强烈反应(也就是你觉得疼痛受),你就应改变,使舒服点儿。如果你想更善巧地应付疼痛,试着这么干:从感到疼的那一刻开始,不管疼有多弱,检查身和心的紧绷,然后

26、放松。总会余一分心在觉知着疼。要一再地查紧绷,然后放松。也要查态度。不断地提醒:我可以改变,如果太疼的话。这样会使心更愿意与疼一起做功夫。不断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你再也不想看紧绷、直到你再也不想看恐惧、直到你再也不想看“想放弃”、直到你再也不想看“不愿跟疼在一起”这时你就该改变了。特别能耐疼并不代表你有平等心。大部分初修禅的人 都会强迫纹丝不动地拼命坐足一个时段。如果真的坐足了一个整小时,就感觉很棒;否则就觉得很失败。我们常常企图更加耐久地忍疼,也就是在提疼度上下功夫;当我们只顾着在提疼度上下功夫时,却忽视了观心 而没能真Page 52 of 165能耐疼并不意味着你有平等心Page 53 of

27、 165正地觉知对疼痛的心理反应。我们没有疼度不意味着 心就不对疼起情绪反应了。:培养出如果你不再逼坐足一个时段,而代之以观心理反应,你对疼的排斥就会减弱,你的心会更加平等中捨。中捨性和耐疼不同的,明白这个很重要。觉照禅修无关乎逼迫,而是关乎理解。经过观察和会有真实的中捨性。而真正地理解爱和憎的本性,才最好是:仅当你感觉不到对疼的排斥直接盯着疼。要记得 微细的排斥仍可能。一旦你认出心里的不爽,就将注意力转向这个不爽。如果你有能力看见微细的不爽,就观察它的变化:它增强还是减弱?心越中捨、越敏锐,就越容易认出微细的心理反应。当你盯着更微细的心理不爽时,心可能达至完全的中捨。如果你真正中捨地直观疼痛

28、,心理不爽就不能延续。记住:盯住心理反应不是为了赶走它们。把观心理反应当作是其本性的机会。向提问!这心理反应是什么感觉?当下有什么想法?这些想法是怎么反应的?心理Page 54 of 165当你观察心时,会发现许多思维定式、意欲、恐惧、希望和期待;你会惊讶、诧异甚至你之前从未发觉到它们的。Page 55 of 165反应又是怎么影响念头的思路的?念头背后躲着什么心态?反应、念头和心态是怎么左右你的观痛方式的?应付诸如瘙痒、酷热、寒冷之类的任何生理不爽,也用上述技巧。在应付那些生理苦受所生心理反应时 所学到的所有技巧,也要运用于应付烦恼:诸如生气、沮丧、嫉妒、失望、拒绝以及高兴、爽、贪、执著。这

29、些烦恼和它们的亲戚哪怕是远房的都应当像对付疼痛那样的对付它们,你要学会认出并放下执著和排斥。当你这些情绪时,关键是提醒:情绪只是自然的现象。它们不是“你的”情绪,每个人都有。在检视与情绪相伴的念头影象时,切记它们是无。所有 你所认同为我 的念头,实质上都在滋养这些情绪。当情绪非常强烈时,你恐怕就没法淡定地看伴随的念头了。在这种局面下,最好首先清楚地觉知并盯住与情绪伴生的苦乐受;要是这样也不行,那就转而注意一个中性或乐的所缘,比如呼吸或一个声音。转移一下注意力可以让念头停下来或者至少削弱它们;你不再如此深深地卷在故事Page 56 of 165烦恼只在你心里Page 57 of 165里,情绪就

30、会消褪。但也别彻底不管这些身心感受,一有机会就观察它们!当强烈的情绪平息下来,或当你正在看一个弱的情绪,你就有能力看心理感受、念头再感受。你对这三者的内在关联理解得越深,你就越能善巧地有效地掌控情绪。别忘了检查观照态度:查一下你是真的接受这情绪,还是对它有排斥。任何对该情绪的排斥或认同,如果没被注意到就会“喂养”该情绪,令它茁壮成长(雪球效应)。记住:根本不需要赶走情绪!我们的目的是:了知情绪是什么感觉、了知情绪伴随着什么念头、理解它们的本性和心的行为。绵密觉照你必须持续地觉知自身的每一个,从醒来的那一刻一直持续到睡着的那一刻。不要放任心闲逛。要害是心必须一直做工夫、一直觉照着。干什么不重要,

31、觉照才重要。觉照的绵密性来自正精进,我们说的正精进是指不断地提照。正Page 58 of 165绵密的觉照加般若 是抵挡烦恼的唯一盾牌Page 59 of 165精进是连续精进。正精进不是奋力聚焦持简单的觉知;保持觉知无需奋力。,而是致力于保你无需了知所缘的每一个细节。单单只是觉知并了知你所注意到的。常常问:“我现在觉知到什么?”“我在恰当地觉知还是肤浅地觉知?”如此常常提问会促使觉照绵密。记住:觉照不难,绵密觉照才难!禅修的要害在于达至获得惯性,唯有绵密地觉照才能达至强。照。连续地正精进能照逐渐获得惯性并加照的心是强大的心,强大的心有正念、正定和正慧。连续地努力、不断地提照,觉照就会越来越绵

32、密。为什么?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禅修时要铭记的东西多得没法弄了。新手上路为何要知道这许多?扯这许多葛藤,只为一桩事:能令你以正确心态来禅修的见地或者说正解。唯有获得正解之后,你才能自然地运用正精进,正觉照和正慧。你所累积Page 60 of 165不必观照的太细!Page 61 of 165的形成了你所持的见地,而你所持的见地一切时一切处左右着心本能的方式。修行要诀:对禅的正确理解来连续地禅修,这是获得进步所绝对必需的放松拥有正确心态;接受每一善巧地觉照认出烦恼验,如其本然或法谈是你向禅师报告禅修体验,并获得指导的机会。Page 62 of 165法别害怕现出Page 63 of 165禅师

33、想知道你功夫做的如何你能否放松并觉照,觉照得是否绵密,你能否认出错误心态和正确心态,你能否认出并观照心理反应,你感觉如何,有什么了悟,等等。这些信息是法谈的基础。只有当禅师知道了你的强项和弱点,他才能给你恰当的指导。可以报告你修到哪儿了,以及你想修到哪儿。你必须对自己。如果你仅报告好的体验,或仅报告坏的体验,禅师就很难提供最需要的指导。照在初开始禅修那会儿,你不得不常常提醒去觉照。起初你在忘失觉照之后很久才能发觉。因此你可能以为照还相当连续。然而一旦觉照变得更敏锐,你就会发觉的觉原来很经常地忘失觉照。你可能会以为的觉照了,而其实只是 你能地觉知到觉照的忘失。这乃是向正确的方向Page 64 o

34、f 165留心不显眼的细节Page 65 of 165进步你的觉照了。所以永不自寻烦恼,而只单纯地接受当下的状况,并不断地提醒去觉照。单单提照是不够地,你还要有正确的心态,即:有一颗远离烦恼的能观心。比如说,你一直牵,观照就会变是一个烦恼;然后得很。这时你要首先觉知到:牵以这个烦恼为所缘来修观照。每当你遭遇疑惑、不满、不安、紧绷、沮丧或得意,盯住它们、检视它们,向提问:“当下心里有些什么念头?”“当下是什么心态?”。借疑情之力来了悟烦恼是如何左右此心的。你要有耐心、有、有某种好奇心地如此做功夫。你越强大、越绵密,你就对以正确的心态观照,觉照就越的禅修越有信心。修到这一步,你就算尝到甜头了。照不

35、像是一种负担,而更像是一种乐趣。提照和认出烦恼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于是觉照变得更加绵密且持久。禅修火候到时,觉照达至。一旦禅修达至,你会自动地保有觉照。这动运转的觉照几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带给你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自由。的觉照一来你就知道,并且绝大部分时候它都在。换Page 66 of 165坐椅子上怎么了?Page 67 of 165句话说,你是在觉知觉照本身,正在觉照的禅心成为观照所缘。有了这种,心更加平等中捨。既然觉照已然强大,你就只需用很轻的心力来。无需刻意用力,你也总能觉知到许多的所缘。比如说,洗手时你可能会觉照到移动、触觉、肥皂的气味、水流的感觉和声音;了知这一切的同时,你或许还能觉知

36、到脚和地板的触觉、听到田野那头寺庙喇叭里的呜哩哇啦、看见墙上的污渍以及想擦的冲动;当所有这些展现于禅心时,你或许还能觉知到某种贪爱或排斥。每当你洗手会觉知到许多的所缘。的觉照持续地迁流、持续地扫视周围,放开一批所缘又缘取另一批、从这一批所缘转换到那一批所缘。当你拥有照时,一切仿佛都慢了下来,这是因为你能观照到那么多所缘想当年苦苦挣扎也只能观到一两个所缘。但是,当你不期而遇地遭遇强烈爱憎时,仍会突然失去平衡。与想当年不同的是,现在心通常都能迅速认出粗大的烦恼谬见;烦恼谬见一被认出,就立即灭掉或至少失去。Page 68 of 165当你持续地觉照时,般若之花自然而然地绽放Page 69 of 16

37、5你还会忘失觉照,心还会闲逛或退失觉照;但你通常都能迅速发觉也就是的觉照又回来了。在你兴高采烈之前要警告一下:觉照达至绝非易事!你不能使令它现前。你得有耐心。夜以继日地禅修三四个之后,你就可能尝到要有技巧和汗水才能照的滋味;但这好滋味却长不了。照时,你可能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失去它。千万别拼命想要把它找回来;唯有单纯地依靠连续持久地禅修,分人要付出经年累月的勤奋,才能照才能自然地现前。绝大部最低限度的技巧和理解然后才能有全天动观照的好事。照之后,定力就水涨船高,也就是禅心更平稳。的禅心单纯而又锋利,质朴而又灵活,知足而又敏锐。它能迅速认出微细的烦恼,而且同时还能觉照着许多其它所缘。这的觉照不

38、但能令你众多所缘,而且能令你了悟因果缘起、洞察细节、应付更微细的烦恼。禅堂时,你平静而又悠然;坐禅时,你能觉察哪怕是微细的散乱。你觉照着这个烦恼,全然地接纳它,并且对它感Page 70 of 165你越敏锐就越能发觉微细的烦恼Page 71 of 165:“怎么会有这个散乱?”疑情顿起之后,禅心单纯地安住在这疑情上,并且同时还着所有的念头、心理感受以及与此散乱相关联的身体紧绷。然后你可能突然明白:在身体紧绷和心理散乱的背后,还藏着紧张/沮丧/得意的微细累积。换句话说,智慧开始择法(拣择所缘)。一旦理解了这个散乱的因,散乱就立刻减弱,相关的身体紧绷也松弛下来。如果你继续观照下去,就会发觉仍有某些

39、散乱和紧绷残存着。“怎么还有这些个?”的疑情顿起,这疑情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会看见之前没有察觉到的想要排斥观念希望或期待,是它们导致这些散乱和紧绷残存。因为你已看见了这散乱的“之因”,心就能完全地放下了。既然心已能觉照到散乱和紧绷的因,它就能监视紧张/沮丧/得意的因。当这些烦恼再来时,般若慧将认出这些烦恼背后的烦恼。如此这般,觉照日益绵密,禅心日益强大,信、精进、念、定、慧五根紧密配合。换句话说,在自行。然而即使是的觉照也并非总能认出每一个烦恼。我们都有盲点,都有尚未发觉的根深蒂固的习性。的觉照也看Page 72 of 165做真实的!别装!Page 73 of 165不见这些盲点。这些盲

40、点隐藏在心的深处,所以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好在我们能看见人对你有点戒备时,要反省反应,所以当你发觉身边的的行为和态度。可惜通常你还是弄不清是怎么得罪了人的。如果跟你得罪的那个人关系还行,你可以问他是怎么回事。否则最好还是找的好友,向他描述整个状况,看他能否找出你的问题来。一旦你知道了的问题,你也可以同禅师讨论。关键是把的隐藏习性挖出来,而不掩盖它们。唯有当你发觉了导致盲点习性的错误态度之后,般若慧才能监视它们。当你还是个新手时,你不得不提策再提策,才能让般若慧转起来;你不得不用尽千般伎俩,功夫才能得力;尤其是当你遭遇禅修困境时,更是要使尽浑身解数。如此夜以继日日复一日,随着觉照越来越绵密持久,般

41、若慧也来得越来越及时。般若慧知道心态的正确或错误意味着什么,般若慧消融烦恼。当禅修达至照与般若双运。当觉照变得自然而然,你所证得的般若慧就总能施展。Page 74 of 165别试图模仿别人Page 75 of 165无论你多么经常地忘失觉照,总是轻柔地、耐心地将带回当下。坚持不懈地提照,而又对禅修进展心无所求。别去管别人是否进步得比你快,你以的步调走的路。只要你百折不挠坚持不懈,那么迟早有一天,熟蒂落。的觉照会瓜慧有三种慧:以阅读和听得的、以思考和推理所得的思所、以亲身直接体验所得的。识, 所有获取启动修行的知识,思所以直接体验产生了悟。消化这些知出直接慧(修),觉照功夫要得力;为了觉照功夫

42、能得力,我们就要和思所。这三种慧都是禅修的组成部分,都是毗钵舍那的必需品。Page 76 of 165每当你认为在掌控局面时,其实都是烦恼在掌控局面。Page 77 of 165新手上路要看书籍,或至少旁听乃至加入,以便获得禅需的知识和指导。要铭记这些知识和指导,当你遭遇禅修困境时要忆念它们。在时你也应当提问。禅修心要是:给心的功夫引入智慧。记住:你所得的知识会左右着你的禅有这些知识会在心的背后持续发挥作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眼光。你可一定要理解“根基”;你可一定要明白在干什么。一旦犯迷糊或者搞不清楚状况,你就得找禅师理清思路。想要禅修既善巧又得力,具有正确的知识、正确的以及正确的思维是关

43、键。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获取智慧的历程是缓慢而痛苦的我们不断地犯错。别害怕犯错甚至永不为犯错而沮丧。我们无法不犯错;在某种程度上说,错误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发觉错误,仔细地观察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错误正是智慧施展拳脚的舞台!我们越是从错误中学习,智慧就来得越自然、来得越自动。年复一年,功夫渐深,觉照渐利,所积累的知识和理解自然会来得更快,智慧和觉照能更加紧密地配合。Page 78 of 165拼命要解决掉问题 不能令问题消失Page 79 of 165当觉照变得自然而然,心是强大的,智慧也总在手边。你再也不必辛苦提策。禅心越强大,智慧对付烦恼就越彻底;智慧越增长,心就越纯净、越平等;总有一

44、天,你将在平等中捨而又的刹那间,以全新的眼光万物。换句话说,你证得观智。证得观智意味着:之前你肤浅地、推理地理解的东西,现在你深刻地理解了。观智是某种瓜熟蒂落的东西,你强求不来。别人对观智特定体验的描述说明,与真正的观智本身,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东西。你有与之相似的体验,绝不意味着你已经或即将证得观智。当时机成熟、一切条件具备时,你所证得的观智会有独特的禅境。那时你就会理解:书上读来的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观智,与真实的观智之间,有天壤之别。你能够用语言描述观智如何改变了你,你也能够用语言描述观智发生前后的体验,但你无法用语言描述观智所产生的深度了悟。直接体验胜义谛 汉译按:所说胜义谛是指究竟名色和涅

45、槃;此处是指以第一观智照见究竟名色,不是指以道智现观涅槃。,会深刻影响你的禅修、深刻影响你世间的方式以及你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你以Page 80 of 165开玩笑啦。烦恼从不睡觉的!Page 81 of 165这种方式证得的智慧,将立刻更改你万物的方式。不过观智可不是恒常的,它只短暂持续。留存下来的、保持鲜活的是观智的潜质;除非我们持续地养育这潜质,否则它会逐渐消褪。唯有持续地禅修才能保持观智潜质的鲜活,唯有持续地禅修才能保证已得的智慧持续并茁壮成长。持续地禅修不是说,你每天或每周必须坐禅多少小时虽然那确实很有效;持续地禅修是说,你尽一切可能地觉照每一个动作。禅修到这一步,智慧成为重点。觉

46、照就是那样了,现在轮到智慧成为主角。从此以后,智慧将是禅修进步的主要动力。配合。修的思所强化对三者依旧要紧密思所的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对禅;对禅修的引生更广大的。你不再害怕犯错,而是探索应付困境的新方式。你更清楚地看见禅修的利益,对之前所学到的也有更深的了悟。所有这些又进一步地加强了信心。一旦证得观智,对的信心就急剧加强,全心全意禅修的决心也会加强。觉照禅修成为你生命的中流砥柱,你的世界再也不同以往。Page 82 of 165永远准备迎接新的、更深的了悟Page 83 of 165无论你有过怎样的禅境,无论你多么的比别人更有知识,永远不因所证得的智慧而自满。不固步自封,去迎接新的、更深的了悟。

47、门宽敞,思想的盛筵以下条目是手,有时“当机众”时的“说法”。有时“当机众”是新老手。 汉译按:专门某甲的禅修状况说法,叫作“应(某甲之)机而说法”,某甲就是“当机众”,其他在场旁听的某乙某丙等人称为“随喜众”。 根据你的禅修深度,有些条目你能理解,有些条目你还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不要紧,熏习入心。随着你禅修功夫日深,它们的意思就会,你就会有越来越深的理解。只要你禅修进步,总有一天你会全部理解它们。这些条目的排列并无什么次第,当你觉得需要充电或激励时,每次读几条就行。1、禅修不光是坐在蒲团上。在行住坐卧中,只要心以智慧觉照每一个身体,你就是在禅修。2、无法观照时不可强逼观照;先得学会放松、舒坦下来

48、。Page 84 of 165身和心都必须要舒适Page 85 of 1653、有时试着修修卧禅。在任何中都要学会培育觉照。要中保持觉照,所用的心留意的体验;在不同不同的要发觉这一点。4、正精进意味着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正精进绝不是拼命聚焦,正精进绝不是禅修的贪嗔痴。、强逼或压抑;拼命聚焦是源自对5、当觉知到生理感觉,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时,不要将它们看成是“”感受、“”活动;它们只是如其所是:感觉只是感觉,感受只是感受,心理活动只是心理活动这是生理感觉、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基本性质;总是以此见地来观察所缘。如果将所缘看成是“排斥必定生起。”,执取和6、学会观察、并理解所缘的本性,这比期盼见到所缘

49、灭去或想让所缘灭去更重要。期待所缘灭去是错误态度。7、当观照的心没有烦恼杂染时,你就拥有了正确的观照。8、识(viññaa)是 了别 呈现于六根门的诸境 的心。识总在当下这一刹那;识既不能分辨所缘也不能Page 86 of 165Page 87 of 165解释所缘的意义;识没有智慧,不能理解当下呈现的是什么;识只是单纯地感知所缘。9、能缘心或禅心是观察每一个禅境的心,当你觉知到“我正在观照”时,你就是在觉知禅心。 汉译按: “ 所缘 object ” “ 识 knowing-mind ” “ 禅心 watching-mind ” “ 禅心之心watching-watchi

50、ng-mind”四分是火朗禅法的特色,举例来说:在观照嗔恨的情绪时,嗔恨是所缘;正在了别嗔恨的是识;正在照见嗔恨和识的是禅心;能返照禅心的是禅心之心。这些在火朗禅师后续两本书中还会有解说。10、你只能通过心在当下的活动和感受来观照心;每当你觉知到念头或生气、失望、欲望等等时,你就是在觉知心。你要认出是心在动或心在领受这些念头和情绪。11、当你能观心时,观智就无法生起。要学会客观地观照,只是单纯地注意所缘。12、当你观察心时,会发现许多思维定式、意欲、恐惧、希望和期待;你会惊讶、诧异甚至你之前从未发觉到它们的。13、一切日常活动(比如:阅读、听音乐、做运动)都涉及想和概念化。如果没有“想”和“概

51、念化”,外境的刺Page 88 of 165Page 89 of 165激就会变得无意义。当“概念想”在禅修中生起时,你应单纯地觉知“心在想”。14、易于安住在一个所缘上,这可能是因为该所缘很粗大明显,也可能是因为你的觉照很强。别满足观照粗大所缘,要学会观照微细所缘;这样你的觉照会变的更强。15、在你讨厌别人的那一刹那,一个印象或感觉资料在心中创建了;该印象接下来使你以一种思维定式来那个人,而无法识得他/她的庐山这就是无明的把戏。16、火候到时,观智自然瓜熟蒂落。别寻找观智,别期待观智来到;寻找观智会构象。17、以开放的心面对每一个禅境,别急着下结论。持续不断地、彻底地观察并更深的理解。你的禅境。武断结论使你无法获得18、如果总是避难就易,你就无法学习和成长;面对烦恼尤其是这样。学着直面烦恼、并理解烦恼的本性,这能帮你烦恼。Page 90 of 165别急于求成Page 91 of 16519、学着对困境感。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困境同在,可能你就会突然理解此困境的根源。20、你无需把感受区别为乐受、苦受或捨受,只是提醒感受只是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