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东方中学“温故知新”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_第1页
杭州东方中学“温故知新”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_第2页
杭州东方中学“温故知新”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_第3页
杭州东方中学“温故知新”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_第4页
杭州东方中学“温故知新”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东方中学 “温故知新”校本材料科学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班级 姓名 1、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 2、地球是一个_的球体。赤道周长_,两极半径_,赤道半径_。3、地球的内部结构: 从外向内:_(其中_最薄,_最厚);岩石圈:包括_(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地核分为_,外地核呈_,内地核呈_。4、经线和纬线:经线:_(又称:_)纬线:_经线纬线形状特征位置关系长短指示的方向最大度数值0°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分布规律5、东半球:_;西半球:_ 北半球:_; 南半球:_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7、地图:地图的三要素:_ _ _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

2、程度。比例尺=_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_、_、_。例尺的类型:比例尺大比例尺小比例尺特点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1)_: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_: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_:上北下南,左西右东。8、组成地壳的岩石:根据_把岩石分成_三种类型。类型成因特征常见岩石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9、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 10、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_(即内力的作用)。11、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火山由_、_、_构成。12、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

3、震动现象 地震的要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_次。这些地震中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全球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_。13、泥石流特点:_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_(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_,容易被水流冲刷;_,形成了大量的流水。逃生: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_,不要顺沟方向往_或_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_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_。14、地球表面的板块大陆漂移假说由_提出;主要观点和内容:_。海底扩张假说主要观点和内

4、容:_。主要证据:_。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_。15、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全球由_组成。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_上,相互不断地发生_。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生火山和地震。6大板块:_。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_(陆陆碰撞)。形成_(洋陆碰撞)板块张裂:形成_(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_16、地形的类型: 山 地高 原丘 陵平 原盆 地相对高度海拔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顶面平坦宽广,起伏小地表起伏和坡度都较缓,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一般相对高度小于50米17、

5、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鞍部峭壁山脊山谷洼地(盆地)18、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_,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_。19、地形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_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_使地表起伏加大。(特点:影响是阶段性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_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特点: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能量来源于太阳能)20、外力作用:指_等对地形的作用。流水-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平原、三角洲风-沙漠、风蚀城堡冰川-角峰、冰斗谷例1:课本图3-

6、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让铅笔头分别在篮球和平直木板上移动观看铅笔远去时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观察现象:铅笔在篮球上远离人时,铅笔头慢慢看不见了,铅笔长度变 ;铅笔在平直木板上移动时,可以一直看到铅笔头,而且铅笔长度 。思考:篮球代表 ,铅笔头代表 。讨论:在篮球表面和在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为什么会不同?结论:可见地球是个 体。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例2:读上右图回答:(1)在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根据经线指示的南北方向C根据方向标判断 D三种方法都可以(2)乙在甲的 方向。中考资源

7、网例3:右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2)下列转化关系表示岩石直接转化的是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组成排列合理的一组是 A. 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 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 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例4:读“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问题。图中两条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 。A村庄所在地与最高山峰间的温度差约为 。(注:高度增加100

8、米,温度降低0.6)在图中河流上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修大坝可能性带来的问题是 。如果在山坡上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 。例5: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 (乙图)(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边缘地壳比较 。(3)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和 板块相撞而成的。1、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在一张长、宽都为10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地图适用的比例尺是( ) A1:5500 B1:11000 C1:600

9、00000 D1:60000002、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3、咸蛋超人住在(200W,2350S),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请你判断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 ( ) A(200W2350S) B(1600W,2350S) C(1600E,6650N)D(1600E,2350N)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 A B。 C D5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10、)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7.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8.读经纬网地球仪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标出其他经线 的度数_。(2)A点的位置是_(填经、纬度),它位于B点的_方向上,位于D点的_方向上。(3)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_,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_。(填“相等”:或“不等”)

11、9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该地区的地形类型有_ 和_两种。(2)M村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量得M村到N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_千米。(3) M村大致位于N村的_方向。答案: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3、地球的内部结构: 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 (其中地壳最

12、薄,地核最厚);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4、经线和纬线: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极和北极相互平行长短等长不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

13、纬线有2条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E赤道(0°纬线)5、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西半球:160°E180°E和20°W180°W 北半球:北纬0°90°N 南半球:南纬0°90°S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7、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 方向 图例与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

14、/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例尺的类型:比例尺大比例尺小比例尺特点范围小,内容详细范围大,内容简单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8、组成地壳的岩石: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类型成因特征常见岩石岩浆岩 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有明显的矿物质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 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

15、化石(这是区别于其它两种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石灰岩砂岩(另:页岩、砾岩)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 常有片状的结构大理岩(石灰岩变质形成)板岩(页岩变质)9、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2、弯曲的岩层(褶皱) 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 5、火山、地震 10、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11、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12

16、、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要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中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一带。13、泥石流特点: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P107(重点内容)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

17、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逃生: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14、地球表面的板块大陆漂移假说由魏格纳提出;主要观点和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海底扩张假说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

18、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主要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15、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生火山和地震。6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山脉(陆陆碰撞)。形成海沟、岛岛弧、山脉(洋陆碰撞)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16、地形的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山 地高 原丘 陵平 原盆 地相对高度大小较大小海拔500米以上500米以上200米500米200米以下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顶面平坦宽广,起伏小地表起伏和坡度都较缓,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一般相对高度小于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