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_第1页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_第2页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_第3页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_第4页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2007-11-26 17:37:08)转载标签:人文设计视觉分类:规划设计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多媒体专题片文本 片头:不待山盘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      行人自趁斜阳急,关得归鸦更苦催。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七绝,描绘了武夷山下梅村的美景,表达了旅人的艰辛,更隐含着对这块碧玉“藏在深山无人识”的遗憾之情。八百多年过去了,这个艰巨的课题交给了我们。背负先辈的期盼,怀揣万众的心声,我们义无反顾,慎重地作出了这份献给武夷山人民的答卷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调查与分析下梅村

2、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以东4公里处,与上梅、角亭两村接壤。村域包括九个自然村,面积约2.4平方公,现居有556户,2142人。其东眺黄竹岭,南接芦峰,北靠夏主岭,西北依龙井山。村旁奔流的梅溪自北向西汇入崇阳,蜿蜒的当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给古村凭添了几许水乡的风味。下梅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先秦为闽越之地,隋唐属建宁,宋代称当坑坊,明代形成商埠,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岩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当年,下梅邹氏茶商依托晋商的贸易伙伴关系,使武夷茶溯西北而上,经江西、湖北、安徽、山西、内蒙,直至俄罗斯的恰克图,又南下泉州,扬帆直达港澳与东南亚,开辟了长达万里的武夷岩茶之路,故有“万里茶路起点”之

3、誉。下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境内,山水钟灵,人文荟萃。这里,不仅留有柳永的足迹、朱熹的身影、杨万里的诗句,更出有江贽、王鬲、方晋、张涛、陈镛等名儒大贤。  古老的下梅,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三坊七巷70余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为代表的古街道旧貌犹存,大夫第、邹氏家祠、隐士居、西水别业、闺秀楼、参军第、镇国庙、儒学正堂等精美的古建筑群,令人赞叹不已。更为难得的是,这里还有一批最能体现武夷山茶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天一井斗茶遗址、景隆号茶庄、码头、乾坤井、上岩古茶园等等。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块钟灵毓秀的宝地没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少富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频临毁灭的危险

4、。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抢救,我们将愧对先人与子孙!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武夷山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一大组成部分。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是一块颇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2. 下梅村的开发必须建立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3.下梅村的 特色文化应为茶文化,儒学文化和风水文化4.下梅的 品牌价值体现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路起点”等三个方面。5.下梅的形象主题是茶路首埠,风雅水乡。第二部分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方案一保护区的划分根据古村现状和分级保护的原则

5、,我们将村落及外部环境划分为四级保护区。第一级:文物重点保护区以邹氏大夫第、邹氏家祠、程氏隐士居、西水别业、闺秀楼、方氏参军第、镇国庙、陈氏儒学正堂等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为主,包含其建筑控制地带。第二级:古村风貌保护区以当溪古街为主,三坊七巷为辅。第三级:古村建设控制区主要为古村外围地段,与下梅村约40公顷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相同,以其作为古村风貌协调区。在此范围内应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建筑风格,建筑色调。第四级:生态环境保护区。以村落外围整个下梅盆地及周围山脊线以内可视范围为主。禁止增添有损古村环境风貌的建筑和构筑物,禁止毁坏山林,岩石,溪流及其自然风貌。严格控制污染。二。古村风貌整治以

6、当溪古街保护区为主要对象,在全面勘察的基础上,分级确定应予修缮的建筑,外形整改建筑和应当拆除的建筑。将该区居民迁往安置区。再以该处古名居,古街道历史风貌为蓝本,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建筑材料,建筑色调为标准,对其进行全面的整治。1.当溪古街建筑调查表。 2.当溪小桥调查表。3.应当拆除的建筑统计表。当溪现有的钢筋水泥小桥,外形一律改造为石拱木栏式小桥。破损、缺失的长廊,按原有风格修复。街上的电杆一律去掉,电讯线路改为地埋式。所有街巷的地面铺装,均以石板、砾石、青砖为主。三应予重点修缮的古建筑1.大夫第。2. 儒学正堂。3. 参军第。4. 邹氏宗祠。5. 镇国庙。6. 闺秀楼。7.

7、 隐士居。8. 西水别业。9. 邹氏大宅10.景隆号茶庄。第三部分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一 总体布局整个景区分为“核心景区”和“外围景区”两大部分。根据道路规划,拟在村西南和村东北各设一入口,以西南为主,东北为副。在入口处各建一牌坊,以作标志。环村修电瓶车道,村内修两条游览街道。(一)核心景区  总体分为一心、一轴、两带、五区。1.  一心:旅游服务中心(含“茶路首埠”牌坊、游客服务中心大楼、茶业会馆、先贤祠、万里茶路浮雕墙、广场、停车场)2.一轴:当溪古街(含祖师桥、镇国庙、邹家祠、晋商茶社、茶坊、茶馆、茶铺、茶庄、小卖店、酒店、油盐店等等)。3.五区&

8、#160;(1)旅游购物区(步行街)(2)民俗文化展示区(含“西水别业”民间工艺展览馆、“隐士居”民俗文物展览馆)(3)民俗文化体验区(安置区内设“农家乐”、家庭旅馆(4)儒学文化展示区含儒学正堂“梅溪儒学文化展览馆”、大夫第“府第原状陈列馆”、进士第“科举文化陈列馆”等。(5)斗茶体验区(含“天一井”、品茶厅、斗茶廊、广场等) 4.两带(1)田园风光带(含闺绣楼、爱莲堂、莲池等)(2)滨水景观带(含景隆码头,景隆货栈、雕塑、小品等)(二)外围景区:1.  龙井山风景区2.  上岩古茶园观赏区3.  风水树休闲区4. 南入口西岸休闲娱乐区5.万寿宫宗教文

9、化区。二。项目设计1入口设计:以村南端为主入口。作为旅游服务中心。含廊桥、“茶路首埠”牌坊、“万里茶路”浮雕、广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大楼等。以村北“下梅小学”前方约50米处为北入口,含牌坊、管理房、停车场等。2.游览路线设计:沿村东部边沿修一条电瓶车道,与原公路相接,形成环村主干道。整改新街巷、疏通连接各主要建筑的游览道。游线:南入口茶业会馆先贤祠步行街当溪街大夫第儒学正堂参军第邹氏大宅闺秀楼隐士居西水别业民俗街至南入口广场乘电瓶车天一井爱莲堂景隆号码头祖师桥南入口。也可逆向或简化而行。3“茶业会馆”:按会馆建筑格局,建为三进复合四合院式。前院置戏楼,茶厅,厢楼,为看戏品茶场所。中院设置议

10、事厅,厢房,作茶文化展览。后院建奎星楼和花园,作祭典休闲场所。4“先贤祠”:按祠堂建筑格局,建为二进四合院式,设前后两殿。前殿供江贽,王鬲,方晋,张涛,陈镛等乡贤,后殿供朱熹,柳永,杨万里等文豪。5.仿古步行街:由游客服务中心至祖师桥,新建一条仿古街,作为旅游购物街。6.民俗体验街:建在茶业会馆旁,由十余座四合院组成,除用于安置外,同时开发为具有“农家乐”性质的旅游服务场所。让游客切身体验当地的民俗。7.当溪茶市风情街:整改、充实祖师桥,将其作为行业帮会的纪念场所。在原供销社门面处重建“妈祖庙。利用整改好的门面,搞茶铺、茶坊、钱庄、古董店、染坊、酒坊、粮店、理发店、铁匠铺等等。在临溪空地做一些

11、情景雕塑,以充分展示当地的民风民俗。8.博物馆:将前列重点建筑修缮、兴建后,改作各种类型的博物馆(陈列馆),和茶业会馆一起,形成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群。(1).大夫第:“历代职官陈列馆“。(2). 儒学正堂:“梅溪儒学文化陈列馆”(3). 参军第:“民居建筑博览馆”(4). 邹氏宗祠:“宗族博物馆”(5). 闺秀楼:“民间婚俗陈列馆”。(6)。隐士居:“民俗文物陈列馆”(7)。西水别业:“民间工艺展览馆”(8)。邹氏大宅:“科举文化博览馆”(9)。景隆号茶庄:“茶庄原状陈列馆”。9. 天一井茶院:天一井是古代斗茶文化的主要场所,拟在此重建井亭、品茶厅、斗茶廊、广场等等。10. 爱莲堂:为纪念朱熹,

12、拟在天一井南建爱莲池和爱莲堂。将传为朱熹手书的“爱莲堂”匾悬挂其上,堂内用书画展板,介绍朱熹与“爱莲堂”。11. 滨水景观带:拆除原公路临溪一侧的现代建筑,辟为以展示茶埠码头为主、绿化为辅的景观带。含景隆码头,景隆货栈、水碓、运茶情景雕塑、园林小品等。12. 汽车旅馆:为配合旅游需要,给自驾车游的旅客提供方便,拟在旅游服务中心以西的梅溪对岸建一组集停车、修车、饮食、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建筑。13. 风水树:在村东北古樟树旁建长廊、土地庙,够成景点。14. 上岩古茶园观赏区:在茶山下建可供游人观赏、参与的制茶厂房、茶楼等建筑。在山上建“喊山台”和茶亭。在溪边建码头、设竹筏。让游客体验梅溪运茶的情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