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经典练习_第1页
第二单元经典练习_第2页
第二单元经典练习_第3页
第二单元经典练习_第4页
第二单元经典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经典练习冬季,农民用人造烟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a、c、d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c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代表大气逆辐射Cd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图中能表示人造烟防止农作物受冻原理的是()AaBbCc Dd3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完成45题。4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压高于b处 Ba处气压高于c处 CM处的气温比N处高 Dd处的气温高于c处5关于图中各点气流运动的叙述,正

2、确的是()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BM处盛行上升气流C高空a处气流向中心辐合DN地多阴雨天气6 下列四幅图中(单位:百帕),能正确表示北半球风向 的是()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78题。7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8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 BN地CP地 DQ地9读“近地面风的形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_(字母), 该力的方向是_。(2) 、该图是_(南、北)半球的空气运动示意图, 判断理由是_。(3) 、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_,只影 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

3、的是_。10三圈环流的形成条件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BC D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空气堆积下沉C空气受热上升 D空气受冷下沉12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13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A夏季偏北,冬季偏南B夏季偏南,冬季偏北C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D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下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

4、1415题。 14若上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且G地纬度较H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G、H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G、H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15若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正确的叙述为()AG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G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H和风带的成因相同DG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 相同16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模型图可见其顶部有一倒梯形风洞。依据上海的盛行风向,开口方向应为()A 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C东西 D南北17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气压带

5、的名称为_气压带,B风带的名称 为_风带。(2) 、据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判断,全球气压带、 风带向 (方向)移动,此时正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出现的气压中心是 。(3) 、该季节M处盛行 风(风向),若用干、湿、冷、热表示其对气候的影响,则该风控制下形成 气候特征。(4) 、N处分布着 气候,该季节其气候特征是 ,简述其形成原因:_。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197 、8月份,当该天气系统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出现()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C台风 D暴雨

6、下图为“某年4月17日02时20日02时我国西北某地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根据图中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推测,该天气系统与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的正确组合是()A反气旋、冻雨天气 B气旋、大雾天气C冷锋、暴雨天气 D冷锋、大风沙暴天气21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农牧业设施受到了损坏B附近山区易出现泥石流C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D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22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新网2012年4月3日消息今年第1号热带风暴“帕卡”于3月29日上午在南海南部海面生成,30日上午在南海南部海面上加强为强热带风暴,4月1日凌晨减弱为热带风暴,1日16时前后在越南巴地

7、头顿省沿海登陆,2日早晨在柬埔寨东部减弱为热带低压。材料2: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图片。(1)、和材料1相吻合的天气系统是_(卫星图片1或卫星图片2)所示的天气现象。(3)、下列气温、气压变化曲线图中,能正确表示形成气象卫星图片2所示现象的天气系统的是() (3) 、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 B酸雨C冰川运动 D全球变暖24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

8、采取的对策是()植树造林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 B C D参考答案及解析12解析:第1题,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d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太阳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第2题,人造烟幕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防止农作物受冻。答案:1.B2.A3解析:白天陆地增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答案:C45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空等压面M地向上凸,而N

9、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在高空同一高度上,M地的气压高于N地;据温压关系可知,近地面M处气压较低,N处气压较高,并可进一步判断出M地气温较高,N地气温低;a、b两地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M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N地下降,N地多晴朗天气;在水平方向上,高空M地气压高于高空N地,空气由c流向d处。答案:4.C5.B6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动力,而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是在其基础上右偏形成的。答案:6.B78解析:第7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

10、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8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答案:7.A8.D9解析: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动力,它总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即图中F1。第(2)题,该图的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形成的,所以应位于北半球。第(3)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答案:(1) F1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2) 北风向右偏(3) F1 F3F210解析: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影响它成因的是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答案:10.B1113解析:第11题,图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

11、带,其是由于赤道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北上堆积下沉形成的。第12题,地球上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气压带中有的是由于空气的运动形成的,有的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低气压带地区多阴雨天气,而高气压带地区多为晴朗的天气。第13题,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与其移动方向一致。答案:11.B12.C13.C1415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G地形成高压区,H地形成低压区,G地纬度较H地低,则该环流表示中纬环流,G、H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第15题,若该图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图中H处为赤道低气压带,G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信风带。答案:14.

12、C15.B16解析: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答案:16.B17、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带两侧风带的风向和分布纬度,可判断出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盛行西风。第(2)题,图中的赤道低气压带全部移到了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值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控制。第(3)题,夏季,东亚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高温多雨。第(4)题,地中海沿岸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答案:(1)赤道低盛行西(2)北夏亚洲低亚(印度低压)(3)东南湿热(4)地中海干旱少雨(或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13、,故干旱少雨1819解析:第18题,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气流从中心流向四周,应为反气旋(高压)系统;且大气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应位于北半球。第19题,在反气旋控制下,由于盛行下沉气流,故多为晴朗的天气。而7、8月份正值我国夏季,气温较高,因而反气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出现伏旱天气。答案:18.A19.A 2021解析:第20题,由图可知,当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是冷锋过境的特点;4月份正值春季,西北地区暖气团比较干燥,最可能带来大风沙暴天气。第21题,大风沙暴天气会使农牧业设施受到损坏。答案:20.D21.A 22解析:气象卫星图片展示的天气现象分别是台风和沙尘暴。台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在我国夏秋季的东南沿海地区多发;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所以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针对台风灾害,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