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练习课_第1页
乘法口诀练习课_第2页
乘法口诀练习课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乘法口诀练习课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李国娟 312025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2 、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以及良好地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教学过程:一、乘法的意义复习1、看图找信息,提问题教师出示15个圆片:师:看到老师的圆片,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每堆有3个圆片,这样的有 5堆。师:对,看图示有方法,我们努力地去寻找要找像“每堆有3个圆片,这样的有 5堆”这样的有关系的两个信息。为什么有联系,因为我们利用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提出问题?生:一共有

2、几个小圆片?起来说一说。师;真棒。利用两个信息,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就能把一个问题解决了。生:每堆有3个圆片,这样的有 5堆,一共有几个小圆片?2 、解决问题,引出乘法的意义师:你会列算式吗?生:3X 5=155 X 3=15师:为什么用乘法?生:因为用乘法比较简单。(教师板书乘法)师:求5个3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这就是乘法的意义。(板书;意义)生:求 5 个 3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二、复习乘法口诀1 、理解口诀的好处 师:刚才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生:因为用了乘法口诀。师;乘法口诀帮了我们很大的忙。3X 5的口诀是?(三五十五)一句口诀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生:一句口诀可以写出 2 道乘法算式

3、。 师:乘法的意义,可以让我们记住口诀,有了乘法口诀,我们可以把题目做得对又快。(板书:对 快)2 、多种形式地背口诀 师:假如你要考考同学有没有把口诀放在心上,你有什么方法考考别人? 生 1:背口诀。生 2 :出题目。生 3:问问题。 师:那我们先来用背口诀的方法。背口诀得先找规律,同桌说说他们的规律。生:我知道 1 的口诀是一句, 2 的口诀是 2句,3 的口诀是 3 句,4 的口诀有 4 句,5 的口诀有 5句,6的口诀有 6句,7的口诀是 7句,8的口诀有 8句,9的口诀有 9句。师:一共有几句?生:一共有 45 句。A 、横着背乘法口诀表。师:1的口诀是? 2的口诀是? (各种形式地

4、背)B 、竖着背 师:竖着背是什么规律,比如,第一列,有什么规律? 生:第一个因数都是 1,第二个因数是从 1 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一个大起来排列的。师:一共有几句?生: 9 句。师:谁来背一背。生背师:第二列有什么规律?生:第一个因数都是 2,有 8 句。师:第 3 列第一个因数都是?( 3),有几句?( 7 句) ,同样的规律类推。师:我们来背一背。(各种形式的背)C 、斜着背。师:除了横着背, 竖着背, 我们还可以? (斜着背) 一一得一, 二二得四, 接着背。 (生 背)师:有什么规律?两个因数都一样。 这样的有几句? ( 9 句)还可以一二得二, 二三得? (6)三四( 12)接

5、着背 ,D 、抽背三、巩固练习1 、自编题目 师:为了考考小朋友有没有把口诀放在心上,我们还可以用做题目的方法。请你写两道乘法算式再算出得数。写好后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瞧,我们自己编题后相互检查,一会儿就做了 4 道题。2 、听算 师:老师报题,请小朋友写下算式并算出得数。写算式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老师出 8 题。3 、实际应用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加老师一共有几个人?横着数,每排有?(8人)(这样的有 6 排缺一个)可以怎么列式?生 1 : 8X 6 1=47 (人)生 2 : 8X 5+7=47 (人)师:竖着数,每列有?( 6 人)可以怎样列式?生1 :也可以用乘加或减:8 X 6仁4

6、7 (人)生 2 : 7X 6+5=47 (人)四、课堂总结师:今天学了些什么?师:只要我们用乘法的意义来记乘法口诀, 那我们一定能把乘法口诀放在心上, 做题目 时,不但能做对,还能做得快。(8)班徐莺听课反思:她的课扎实有效,有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1、通过复习乘法的意义,沟通了条件与问题的内在联系。教师通过观察圆片,组织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同时通过解决问题, 发现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引出乘法的意义,渗透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2、通过发现规律,熟背口诀。教师引导学生横着看乘法口诀表,每一排分别是哪些乘法口诀?竖着看乘法口诀表,每一

7、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斜着看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最后说明:乘法口诀不但可以横着背、竖着背、还可以斜着背,并熟练背诵。3、巩固练习,学会应用教师通过各种不同梯度的练习,让学生能学会运用乘法口诀,并通过班级学生加老师人数的计算的提高题,学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教师用这样的上课方式,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举手争先恐后。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学数学的乐趣。2010.11.19 第四节 二(1)班 余琴 听评课自我反思:背熟乘法口诀的方法一、图示引意义:看到点子图,你搜集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r每组3个,5组共有几个,3 X 5或5 X 3,“ 5个3”意义

8、:表示求5个相同加数3的和的简便运 算。在具体的问题情况下,将加、乘联系在一起,再次感知乘法的简便。二、计算用口诀“3X 5=15 5 X 3=15”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结果,学生一致认为,是因为口诀让我们 脱口而出,那么也就是乘法口诀对我们计算帮助很大,不但计算得快而且对。 所以必须把乘法口诀背熟,你有方法考查乘法口诀背熟的学生吗?有的学生提出背得快就熟,找规律背会快。是啊!竖着一列一列背,横着一排一排背,当然也可以斜着(拐弯背)”也有的说:出题目做, 看有没有快而且对, 于是学生出题学生自己做 , 更有的说 “抽中”即没有规律 的“乱抽”既要口诀快又要题目对 ,由于背熟乘法口诀的方法是学生考

9、查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使枯燥的 背口诀也赋予鲜活的意义 ,三、口诀活运用“你能根据口诀编出题目吗?”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下,动脑、手、动、口出题,当然, 学生出的题目大多是利用 “一句口诀”算两道题,这是熟练运用口诀的基本题。学生已经比 较自然,自己会运用。 “小朋友们出题,做题时,老师也出了题目,想做吗?”由于前面做 题的成功,对老师出的题,学生仍保持着高涨的热情。1、 在括号中最大能填几:6X()< 50 5 X ()< 42 8 X()< 30 8X()< 60 显然,这样的题比学生自己出的题要灵活一些,但基础还是口诀。2、请很快写出得数:2X 3=6

10、6 X 8=48 2X 2=44X2=83X 2=66X5=302X 2=44X2=82、请很快写出得数:2 X 3X 8=482 X 2X 2=83 X 2 X 5=302 X 2X 2X 2=16拓展到连乘算式, 并对连乘算式的意义初次感知。 更可贵的是引进比较: 如 2+2+2=6 2 X 2 X 2=8尤其对“2 X 2 X 2=8”还可以写成“ 23”表示3个2连乘, 2X2=22 2 X2X2X2=24 ,进行串求数,让学生感觉数学真的充满着无限的魅力。3、教室里每排 8 人, 6 排共有几人, 8X 6=48(人)但实际上,教室里只有每排 8 人, 5 排,还多 3 人。一共几人

11、。 8X 5+5=45 8 X 6-3=45 5 X 9=45, 这样的解法也出来, 真的是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灵性” ,2010.11.25 第二节自我反思:2)班 周世凤 听评课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 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一个小常识: 九九歌的介绍, 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我们学的乘法口诀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 年前就已经总结出来的。 你知道吗?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 在我国二千多年前就有了。 那时 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也叫“九九歌”。七百多年前 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我们现在学的乘法口

12、诀有45 句,叫“小九九”。有的地方用 81 句口诀,叫“大九九”。读了这则相关的数学史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 让学生在数学文 化的氛围中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杳找有关“九九歌”的资料。把找到 的资料记录下来 让学生受到我国渊源的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节二(8)班徐莺 听评课自我反思:在意义中把握口诀在乘法的意义中把握口诀,有利于口诀的记忆,要求边想意义边写出算式。女口:门乞口3X 5 = 15或5X 3 = 15。每写一个算式写入对应的乘法口诀表中:(每位学生张空白的乘法口诀表)1 X仁11X 2=22X 2=41X 3=32X 3

13、=63X 3=91 X 4=42X 4=83X 4=124X 4=161X 5=53X 5=151X 6=66X 6=361X 7=73X 7=215X 7=351X 8=82X 8=164X 8=326X 8=481X 9=97X 9=639X 9=81口诀表中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便于学生自查、自学,也有利于运用口诀解决乘法有关的问题。2010.11.25 第三节 二(3)班王永芬 听评课自我反思:“斜着背”也是熟记口诀的一种方法背“乘法口诀”表时,有学生喜欢斜着背,认为斜着背有一些挑战性,每一斜行的规律 不一样:如第一斜行: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两个因数相同,积1、3、5”单

14、数的规律增加;第二斜行:一二得二,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八九七十二。第一个因数从1开始一个一个大起来,一直到8;第二个因数从2开始一个一个大起来一直到9;积从“4”开始,双数的规律增加,也有的认为两个因数相差“1 ” ”第三斜行:一三得三,二四得八,三五十五”七九六十三。第一个因数从1开始一个一个大起来,一直到7,第二个因数从3开始一个一个大起来一直到9;积从“ 5”开始单数的规律增加,也可以说两个因数相差“ 2 ” ”第四、五、六”斜行会有怎样的规律呢?边找规律边记忆”确实,“斜着背”也是熟记口诀的一种方法。2010.11.26 第三节 二(4)班金条娟 听评课自我反思:“顺、倒、抽”等方式背口诀老师提出“你有什么方法考考同伴熟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