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地铁1号线秋涛路站至城站站区间隧道(3号盾构)工程秋涛路站至城站站区间穿越城站铁路专项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苏州工业园区同济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目 录第一章 监测方案总说明11.1 本监测方案编制的技术依据11.2 工程施工概况1第二章 监测内容和范围1第三章 盾构通过铁路轨道监测43.1 盾构通过铁路监测43.2 盾构通过火车站出站通道以及候车室的监测43.3现场巡查制度5第四章 监测相关技术要求64.1 监测精度要求64.2 监测频率与进度计划64.3 监测变形控制标准64.3.1 变形控制标准确定的原则64.3.2 预警值的确定7第五章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75.1 监
2、测资料的提交75.2 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8第六章 仪器设备、人员组织86.1 仪器设备投入86.2 人员组织安排8第七章 应急处理及质量保证措施97.1 紧急情况应急处理97.2 专项措施97.3 监测质量管理107.4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10第一章 监测方案总说明1.1 本监测方案编制的技术依据1.2 工程施工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秋涛路站城站站(桩号K9+922.311K11+042.894)区间线路沿规划的东城路向西北走行,穿越大片街坊、贴沙河、铁路、杭州火车站至城站站,线路穿越高架候车室、铁道综合大楼,从其桩基间预留的轨道交通走廊穿越,工程环境复杂。第二章 监测内容和范围 施工监测的目的在于
3、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铁路设施的变形情况及其规律性,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所反馈的信息,并根据监测信息指导施工,调整掘进参数,确保整个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监测内容为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范围:隧道轴线两侧各20米以下是贴沙河至城站区间下穿情况一览表:名称里程范围环号情况简介与隧道最小净距隧道穿越地层埋深(m)贴沙河K10+765K10+789左线695722环河宽22m 左右,河水深度13.2m,河床最低高程2.19m。10.69m6,113.013.2城站栈桥K10+790左线716环进入桥墩为七桩承台,550预应力管桩,桩长16m,桩端高程为-9.05m,桥墩净距7.5m。与桩基最小水平净距约1.1m。
4、6,115.2铁路股道K10+790 K10+915左线716868环正线2股,到发线7股,存车线8条,共计17股道。轨顶标高+6.7+6.9m。隧道上方约13m6,1,115.212.1出站地道K10+850 K10+936左线766837环地道底板底高程-1.09m,地道净宽×净高9.35m×4.1m,长83m。隧道上方约3.5m5,6,113.711.6高架候车室K10+850 K10+936左线766837环8001000钻孔灌注桩,桩长4146m,桩顶高程约5.0m。承台底板底高程约-4.25-0.10m。隧道穿越处柱距10m,桩净距约8.5m。穿越长度约87m。
5、与承台最小净距约1.9m,与桩基最小净距约1.1m。5,6,113.711.6铁道综合大楼K10+936 K10+980左线838875环800钻孔灌注桩,桩长约40m,桩基持力层为中风化基岩,地下室底板高程约-0.5m。隧道穿越处柱距10m,桩净距约9.0m。穿越长度约44m。与地下室底板最小净距约2.1m,与桩基最小净距约1.3m。3,5,611.610.5第三章 盾构通过铁路轨道监测3.1 盾构通过铁路监测盾构通过铁路轨道,将根据有关部门意见进行特别监测。本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铁路段落的监测方案的确定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该铁路是重要的 I 级繁忙铁路运输干线,每天通过和到发列车达134列,
6、因此在过铁路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线路路基沉降,铁路正常运营和通过列车的行车安全。而掌握过铁路施工对线路影响最直接的手段是对线路路基和两侧电线支柱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可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推进参数。为此,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在线路股道中间布置了轨道沉降测点。随隧道开挖进程对地表线路沉降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推进参数。根据线路股道和隧道位置,每股道布置 13 个测点,布点间距约5米,其中测点编号说明如下:GD201GD213 表示第2股道由上海至杭州方向的股道沉降测点编号,其中“GD”表示股道,后面第 1 位数字表示第2股道,再后面的两位数字表示该点在本股道的编号,其
7、他股道依次类推,预计共布设约180个沉降点。3.2 盾构通过火车站出站通道以及候车室的监测对于盾构下穿火车出站通道时,需加强测,由于出站通道时刻处于营运状态,人流较大,在监测时,我们将为此建立独立的监测体系,既在地道内,离盾构施工较远地方布设两控制点,专门作为监测地道之用,以减少倒站次数,提高监测效率,地道的布点将沿隧道轴线布设地表点,地道均属于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厚度之大,开孔显然不可行,我们将直接用钢钉打入地表用油漆做好标记。布点间距按5米一点,当侧穿地道时,在隧道轴线与地道侧墙交汇处加密监测点。 候车室的监测将在室外各墙角或柱子上布设沉降监测点,监测时将和地面监测点同时采集数据。3.3现
8、场巡查制度 本区间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方法。整个施工工期内,每天将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并对每项巡检内容进行记录。巡视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铁路轨道、路基有无明显下沉出现;2、隧道上方道路路面有无裂缝、沉陷;3、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4、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巡视表格如下:第四章 监测相关技术要求4.1 监测精度要求1、 各项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观测点相对精度备注二等水准0.3mm0.5mm±4L mm±0.3mmL为公里数2、 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
9、4.2 监测频率与进度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同步实施跟踪监测。为确保施工安全,监测点的布设立足于随时可获得全面信息,监测频率必须据监控量测项目内容和施工需要进行调整。在推进面前3天连续2次观测取均值作为初始值;正常掘进情况下,切口前方20环至后方30环范围,每天监测2次;建筑物将按照每天4次监测。推进面后30环100环内新完成区段,每周监测1次;推进面后100环200环内区段,每月监测1次;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视为稳定,可停测,否则继续月测直至稳定。对数据达到和超过报警值时,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4.3 监测变形控制标准4.3.1 变形控制标准确定的原则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能超出设计
10、值。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对于相同的测试对象,应针对不同环境不同的施工因素而确定。满足各保护对象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满足现行相应规范、规程要求。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力财力投入。4.3.2 预警值的确定按地铁施工测量监测等相关规定和经验,正常段落各项监测变形控制建议值如下:铁路线路每小时隆起量2mm;每小时沉降量4mm每昼夜累计隆起量4mm;每昼夜累计沉降量10mm两轨顶水平高差2mm;半年内最终线路的累计隆起量10mm;累计沉降40mm各监测项目的控制标准设置相应的预警值,按控制标准值的2/3执行。当监测值接近报警值时提前引起有关单位注意,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即时报警。第五章 监测资
11、料整理分析5.1 监测资料的提交监测工作提交的成果,一般包括日常监测报表、阶段监测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三种形式。监测负责人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报表提交向工程部签收。(1)测量及监测结果在测量工作结束后当天及时提交;并监测报告均用正式的记录表格,出现险情时,初速报当场提供监测数据,并每天汇总提交正式报表;(2)报表要对应工况,工况要说明施工时间、进度及相应施工参数。这样有利于对监测报表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报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3)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4)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5)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
12、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6)每一施工阶段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沉降变化曲线)的阶段小结;其中阶段性小结包括下列内容: 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阶段性监测报告应标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该阶段的起止日期、报告编号,并应有监测单位章及项目负责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7)全部工程结束后一个月,提交监测总结报告。5.2 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施工阶段必要时绘制位移随时间或
13、空间的变化曲线图,实施时,多采用位移空间曲线,即监测结果随工作面与洞室跨度比值的关系散点图。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终位移值。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监测日常报表文件及时提交后,由工程部对监测资料要及时进行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向项目总工程师汇报,同时向业主驻地工程师通报,将监测数据上传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共享。若遇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或危险值时,项目总工程师要立即汇同监测人员、项目经理、驻地工程师等有关人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工程部对监测的解析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确认、评价
14、施工方法对构造物的影响,以确保安全;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确认、评价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的影响;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确认、评价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指导下一步施工。第六章 仪器设备、人员组织6.1 仪器设备投入(1) DINI 12精密电子水准仪配相应铟瓦条码标尺:1台套(2) 光学水准仪及相应铟钢尺:1台套(3) 先进办公电脑1台及打印设备:1套6.2 人员组织安排施工组织是决定本次监测质量的关键,成立本项目专门监测项目部,确保工程顺利展开,项目管理网络图如下。项目经理技术顾问监测工程师项目副经理应急备用组监测二组监测一组职务姓名职称公司职位项目经理黄黎辉工程师岩土勘察部经理项目副经理刘志明工程
15、师监测负责技术顾问韦新余高级工程师公司总经理监测工程师刘志明工程师监测负责监测工程师原宜坤工程师测工刘江龙、唐志好、宋朋、杨帆、严润第七章 应急处理及质量保证措施7.1 紧急情况应急处理工程出现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应采取如下的应急预案措施,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工程应急预案:(1)立即按照相关程序向本公司主管部门和地铁公司质安部及工程部报告现场情况;(2)组建应急监测工作小组;(3)增加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设备;(4)增加监测对象或项目、监测点和监测频率;(5)做好与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工程场地现状的各种文字、影像记录;(6)协助相关部门处置紧急情况,并对工程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建议
16、。7.2 专项措施(1)穿越时,加大监测频率,每天监测六次,以至实时跟踪监测。 (4)监测后,及时将监测信息反馈给工程部,以便根据监测信息优化技术参数。(5)若监测结果达到警戒值时,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详见秋涛路站城站站区间盾构下穿房屋专项应急预案7.3 监测质量管理监测是施工的眼睛,监测工作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为保证真实、及时、准确地做好监测数据预报工作,监测人员首先要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主动、积极有的放失地做好工作。我公司要求项目部的人员做到如下要求:(1)要了解工地周围环境和地质地层情况;(2)要了解监测内容的预计变化值及变化规律;(3)要结合现场工况来分析监测数据,一旦数据变化异常时,能及时提出问题;(4)对采集到的各类监测数据要结合工况进行计算机处理,对变化较大的数据要进行复核;(5)速率变化是监测的重要信息,是监测单位提供报警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速率,首先要掌握速率变化的规律和不同施工阶段、施工区域的速率变化安全值,做到心中有数;(6)当数据变化超常规时,不管是否有合理的解释,都应当提出报警。为保证监测成果质量,项目部将执行如下控制措施:(1)24小时在现场值班,及时根据现场工况需要,提供及时周到的监测服务;(2)确保投入监测工作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三十九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眼镜行业跨界合作案例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的表面质量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社会责任与伦理问题考核试卷
- 煤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与标准化考核试卷
- 珠海市普通高中上学期高二英语期末模拟试题3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5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5年中考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数学选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copd疾病知识》课件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 动车乘务实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政府绩效评估 课件 蔡立辉 第1-5章 导论 -政府绩效评估程序
- 化粪池、隔油池清掏承揽合同2025年
- 食堂负责人岗位职责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煤矿电机行业供需状况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管理心理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