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9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9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9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9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Fe-56 V-51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

2、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练江整治已刻不容缓,其中以印染工业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 N、CO、SO、NO CO,设计了如下工业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I中主要含有的气体有 N2、NO COB. X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可通入过量的空气C.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离子方程式是:NH+NO=Nd +2H2OD.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 CO【答案】B【解析】【分析】工业废气中CO、SO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 I为CaCQ CaSO,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b、NO 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NaOH§液处理后

3、到的 NaNQ 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QNaNO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Na,则气体II含有CO Nb,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以此解答该题。【详解】工业废气中 CO、SO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I为CaC CaSO,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t、NO 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NaOH§液处理后到的 NaNQ 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 NaNO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体 II含有CO 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 COA.工业废气中CO、SO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CaCQ CaSO,因Ca(

4、OH过量,则固体I为主要含有Ca(OH)2、CaCQ CaSO,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 CO A正确;B.由分析可知,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NO 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 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 B错误;C. NaNO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N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NG- =Na T +2H2O, C 正确;D.气体II含有CO N2,经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Q D正确;故答案选R【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侧重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

5、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涉及废水的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环保意识。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5.6 g 铁与足量硫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B. 1 mol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2C.在0.1 mol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3NaD. 6.2g 白磷分子中含PP键为0.2Na【答案】A【解析】【详解】A. Fe与S反应生成FeS, Fe的化合价变为+2价,5.6g铁物质的量是0.1mol , 1mol铁失去2mol电子,所以0.1mol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A正确;B.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

6、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无碳碳双键,B错误;C.NaHSO晶体由Na+和HSO构成,0.1mol NaHSO,中含离子总数为 0.2 Na, C错误;D.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1个分子中含有6个P- P共价键,6.2 g白磷(分子式为P4)的物质的量是0.05mol ,分子中含有 P- P共价键0.3mol ,含P-P键数目为0.3Na, 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3.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SiO 2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 Na 2CO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检查 HCl泄漏D. Ba

7、SO4不溶于水和盐酸,可用作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详解】A.SiO2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是制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但二氧化硅不能导电,A错误;B.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应选氢氧化铝或碳酸氢钠来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C.NH3与HCl反应生成NHCl白色固体,因此会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利用这一现象可检查HCl是否泄漏,与NH的还原性无关,C错误;D.硫酸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盐酸反应,同时也不能被X射线透过,因此可用作钢餐,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九”芳煌主要成分包含(a)4.2018年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泉港区发生“碳九”

8、泄露,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危害人类健康。“碳(b)、ApeHJ(c)等,下列有关三种上述物质说法错误的是A. a、b、c互为同分异构体B. a 、b、c均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应C. 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D. Imolb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a、c分子式是C9H12,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而 b分子式是 QHb, b与a、c的分子式不相同, 因此不能与a、c称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a、b、c三种物质中与苯环连接的C原子上都有H原子,且b中含碳碳双键,因此均能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B正确;C.苯分子是平面分子,a中三个甲基的C原子取代苯分子中

9、H原子的位置与苯环的碳原子相连,所以一定 在苯环的平面内,C正确;D.b分子内含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所以1molb最多能与4molH发生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5.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净化装置省略)。仅用以下实验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液体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液体A浓氨水碱石灰NHH2OB浓硝酸CuNQH2OC浓硫酸NaSOSONaOH(D稀硝酸CuNONaOH(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浓氨水与碱石灰不加热可以制取氨气,但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

10、气方法收集,A错误;B.浓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气体,NO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NO是大气污染物,但NO若用水吸收,会发生反应:3NO+H2O=2HNO+NQ产生的NO仍然会污染空气,B错误;C.浓硫酸与NkSO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 NaSO、H2。SO, SO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SO是大气污染物,可以用 NaOHm吸收,发生反应为:SQ+2NaOH=NSQ+H2O,为防止倒吸,安装了倒扣漏斗,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C正确;D.稀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气体,NO与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方法收集,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6.下列五种短周期元

11、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 Y、Z为同周期元素)。TOftXWYZR原子半径(pmi)37646670154主要化合价+1-1-2+5、-3+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按X、W Y、Z、R的顺序依次增大B.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分子晶体C. 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H>HbY>HWD. R元素可分别与X、W Y三种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知,X的原子半径最小,且其正化合价为+1,则X位于第IA族;W Y、Z为同周期元素,根据其化合价知,W的第VIIA族、Y为第VIA族、Z为第V

12、A族元素,R为第IA族元素,其原子半径最大,且 为短周期元素,所以 R是Na元素,W Y、Z都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所以 W是F元素、丫是O元素、Z是N 元素,X原子半径小于 W 所以X是H元素,再结合物质的结构分析解答。【详解】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H是第一周期的元素,Na是第三周期的元素,M Q F是第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F>O>N所以原子半径按X、W Y、Z、R的顺序依次增大,A正确;B.由H、O N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如HNO;也可能是离子晶体,如 NHNO, B正确;C.同一周期的元素,

13、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O>N所以这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HO<HF C错误;D.Na与H F、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 NaH NaF、NaQ NaQ,这些物质都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根据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结合元素周期律来 推断元素是本题解答关键。易错选项是B,由H。N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硝酸晶体是分子晶体、硝酸俊是离子晶体,为易错点。7 .我国科学家开发设计一种天然气脱硫装置,利用如右图装置可实现:HS+O-hQ+S。

14、已知甲池中有如下的转化:(AQ)(H2AQ)«酸 金碉膜光N型半导体 乙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装置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8 .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的H+从甲池经过全氟磺酸膜进入乙池C.甲池碳棒上发生电极反应:AQ+2H+2e=HAQD.乙池处发生反应:H2S+I3-=3I-+SJ +2H+【答案】B【解析】【分析】A.装置是原电池装置,据此确定能量变化情况;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甲池中碳棒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D.在乙池中,硫化氢失电子生成硫单质,I3-得电子生成I-,据物质的变化确定发生的反应。【详解】A.装置是原电池装置,根据图中信息知道是将光能

15、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的装置,A正确;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甲池中碳棒是正极,所以氢离子从乙池移向甲池,B错误;C.甲池中碳棒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Q+2H+2e-=HAQ C正确;D.在乙池中,硫化氢失电子生成硫单质,I 3得电子生成I-,发生的反应为 H2S+I3-3I-+Sj +2H+, 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o【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书写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注意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本题难度适中。第n卷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某化

16、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设备已略)制备氯气并探究氯气及其卤族元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仪器a的名称是。(2)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若将漂白粉换成 KCld,则反 应中每生成21.3g Cl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Na。(3)装置B可用于监测实验过程中C处是否堵塞,若 C处发生了堵塞,则 B中可观察到 。(4)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此时 C中I、n、出依次可放入 (填选项a或b 或c)。选项Inma干燥的有色布条浓硫酸湿润的有色布条b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碱石灰干燥的有色布条(5)设计装置 D E的目的是比较氯、澳、碘的非金

17、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观察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澳,打开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加入 E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澳的非金属性强于 碘,原因是。【答案】 (1).长颈漏斗(2). Ca(ClO)2+4HC1(浓)一CaCl 2+2CI2 T +2H2。(3). 0.5 (4).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液柱(5). b (6). 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8). 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装置中仪器结构识别名称;(2)次氯酸钙具有强氧

18、化性,能够氧化盐酸,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方程式,若换为KClQ,该物质也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HCl为Cl2,根据方程式物质变化与电子转移关系计算;(3)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4)为了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5)氯气氧化性强于澳,氯气能够置换澳;澳氧化性强于碘,能够置换碘;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能够置换 碘,结合碘在有机物中溶解性及颜色解答。【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 a名称为长颈漏斗;(2)漂白粉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

19、化钙、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一CaCl2+2Cl2,+2H2。,若将漂白粉换为 KCIQ,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方程式为KCIQ+6HCI(浓尸KCI+3CI 2 T +340,由方程式可知:每转移5mol电子,反应产生3mol氯气,质量是21.3gCl 2 的物质的量是0.3mol ,所以反应转移了 0.5mol电子,转移电子数目为0.5Na;(3)反应产生的Cl 2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 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 Cl2中的HCl;装置B亦作 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 C中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时 B中的气体压强增大,使 B中液体进入长颈漏 斗

20、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而形成一段液柱;(4)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在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a.I为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n中浓硫酸只吸收水分,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会褪色,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但U形管中盛放的应是固体干燥剂,a错误;b.I处是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II是干燥剂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氯气,只吸收水蒸气,III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可以证明,b正确;c.I为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II为干燥剂碱石灰,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C12,进入到III中无氯气,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不能验

21、证,c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5)依据氯气和澳化钠反应生成澳单质,液体澳单质、过量的C12都能和碘化钾溶液中的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易溶于苯,显紫红色,苯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溶液分层;过量的C12也可将I-氧化为I2所以通过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说明澳的氧化性强于碘。【点睛】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明确制备的原理和氯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题目难度中等。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鸨储藏国,金属鸨可用于制造灯丝、合金钢和光学仪器,有“光明使者”的美誉;现以白鸨矿(主要成分为CaWO还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铁等杂质 )为原料冶炼高纯度金属鸨,

22、工业流程如下:已知:鸨酸酸性很弱,难溶于水;完全沉淀离子的 pH值:SiO32-为8, WO-为5;碳和金属鸨在高温下会反应生成碳化鸨。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生产纯碱常先制得碳酸氢钠,此法叫“联碱法”, 为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即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再通入CO,最终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钱溶液,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2)流程中白鸨矿 CaWG口纯碱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调节pH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选项)。A.氨水 B. 盐酸 C.NaOH 溶液 D.Na 2CO溶液(4)检验沉淀C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5)为了获得可以拉制灯丝

23、的高纯度金属鸨,不宜用碳而必须用氢气作还原剂的原因是(6)将氢氧化钙加入鸨酸钠碱性溶液中可得到鸨酸钙,已知某温度时,&(CaWQ=1 X10-10,KpCa(OH)2=4X10-7,当溶液中 WO-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等于10-5mol/L )时,溶液中c(OH-尸。【答案】 (1). NH+CO+HO+NaCHNaHCa +NHC1(2). CaW4+NaCO 1000七 NaW0CaO+C0(3). H 2SQ3 (4). B (5).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硝酸,再滴加 12滴AgNO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表明沉淀未

24、洗净。(6).如果用碳做还原剂,过量的碳混杂在金属中难以除去,而且碳会在高温下和金属鸨反应形成碳化鸨,不容 易获得纯的金属鸨,若用氢气作还原剂,就可避免该问题。(7). 0.2mol/L【解析】【分析】白鸨矿的主要成分是 CaWO含有SiO2、FezQ等杂质,白鸨矿与碳酸钠在 1000c温度下反应,SiO2与NaCO 会反应生成N&SiO3, FezQ不反应,得到的混合物用水浸取,过滤后的滤液经过系列操作得到WQ说明N&CO与CaWO应生成 NaWO,则滤渣 A为FeaQ等,滤液中含有 N&SQ3、NaWQ再调节pH在58之间,使 SiO32-转化为H2SiO3沉淀过滤

25、除去,母液中含有 N&WQ向其中加入盐酸得到沉淀C为HWQ沉淀C灼烧产生 亚胡口水,再还原 WO#到鸨。(1)NH3+CO+HO=NHHCO, NHHCO+NaCl=NaHCa +NH4C1,方程式叠力口得至U总反应方程式; (2)CaWQ与纯碱反应生成 N%WQ CaO与CO;(3)滤渣B为硅酸,调节溶液 pH使硅酸根转化为H2SiO3沉淀过滤除去,应加入酸;(4)检验沉淀C的表面会附着NaCl,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Cl-判断;(5)在高温下碳或氢气都可置换出W但碳为固体,难以分离,且碳和金属鸨在高温下会反应生成碳化鸨;(6) 根据 Ksp(CaWQ=c(Ca 2

26、+) Xc(W。-)计算 c(Ca2+),再根据 GCa(OH)2= c(Ca 2+)Xc2(OH)计算 c(OH)。【详解】(1)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氨气,使溶液显碱性,然后通入CQ气体,发生反应:NH+CQ+HO=NHHCO, NHHCO+NaCl=NaHC创+NHCI ,将两个反应方程式叠力口,可得总反应方程式: NH+CO+HO+NaCHNaHCU +NHCI;(2)CaWQ与纯碱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NaWQ CaO CO,反应方程式为:CaWGNaCQl七NaWO+CaO+CO?;(3)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H2SQ3,调节溶液pH,溶液中的SiO32-与H+反应产生HSid沉淀过滤除

27、去,所以应 加入盐酸,选项 B合理;(4)检验沉淀C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硝酸,再滴加12滴AgNO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表明沉淀未洗净;(5)如果用碳做还原剂, 过量的碳混杂在金属中难以除去,而且碳会在高温下和金属鸨反应形成碳化鸨,不容易获得纯的金属鸨,若用氢气作还原剂,由于H2是气体,就可避免上述问题;(6)当溶液中 WO2-恰好沉淀完全,其离子浓度等于10-5mol/L ,根据Ksp(CaW= c(Ca 2+) x c(WO-)=1 x 10-10,则溶液中 c(Ca2+)=1 xi0-5mol/L ,

28、再根据 KspCa(OH)2= c(Ca 2+)Xc2(OH),可知 1 x 10-5mol/L x c 2(OH尸 KpCa(OH)2=4X10-7,所以 c(OH)=0.2mol/L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知识,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离子的检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原理 的分析评价、溶度积常数的有关计算等,关键是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接 收信息的能力等。10.甲胺铅碘(CH3NHPbl3)可用作全固态钙钛矿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由CHNH、Pbl2及HI为原料合成,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甲胺的反应为 CHOH(g)+NH(g) = CHNH(g) +

29、HO(g)A H已知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共价键C- OH- ON- HC- N键能 /(kJ/mol)351.5463393293则该反应的 A H=kJ/mol。(2)上述反应中所需的甲醇工业上利用水煤气合成,反应为CO(g)+2H(g) = CHOH(g) AH<0o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CO和2 mol H 2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CHOH的体积分数。(CH30H度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CO的消耗速率与CHOH的消耗速率相等C.体系中CO勺转化率和 比的

30、转化率相等D.体系中CHOH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平衡时,M点CHOH的体积分数为10%则CO的转化率为 。某同学认为上图中 Y轴表示温度,你认为他判断的理由是 (3)实验室可由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反应制备难溶的Pbl2,同时生成I2,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HI的制备:将0.8molI 2(g)和1.2molH2(g)置于某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l2(g)+H2(g) =2HI(g)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格所示:时间(min)1234567HI体积分数26%42%52%57%60%60%6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反应达到平衡后,在7min时将容器体积压

31、缩为原来的一半,请在图中画出 c(HI)随时间变化的曲线molA2 A 1 * ' 1.7eLj_I1_I_i_I_L>0 12 3 4 5 6 7ft "mn【答案】(1).-11.5 (2). BD (3). 25% (4). 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小,随着 Y值的增加,CHOH的体积分数(HCHOH)M小,平衡逆向移动(5).Pb3O4+8HI=3PbI 2+12+4H2O (6).12 .匚旧。rrol/l【解析】【详解】(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一生成物总键能,故H=3E(C -H)+E(C-O)+E(H-O)+3E(N- H)-3E(C H)+E(C N)+

32、2E(N H)+2E(HO)=(351.5+393-293-463)kJ/mol=-11.5kJ/mol;(2)A.由于体系的体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任何情况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A错误;B.CO是反应物,CHO俄生成物,二者白系数相等,CO的消耗速率与等于 CHOH的消耗速率相等,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C.CQ凡都是反应物,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 2,加入的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2,所以任何情况下体系中CO的转化率和Hb的转化率相等,不能判断反应是否为平衡状态, C错误;D.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则CHOH的体积分数就会发生变化,现在体系中CHO

33、H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D;对于反应 CO(g)+2H(g) =/CHOH(g) A 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初始量:1mol 2mol 0变化量:x 2x x平衡量:1-x2-2xx平衡时,CHOH的体积分数为10% 则x 100%= 10%,解得x=0.25 ,所以CO的转化率为(1 - x) + (2 - 2x) + xO25mQl -X 100% = 25% oJmol根据图示信息: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小,随着Y值的增加,CHOH的体积分数。(CH3OH城小,平衡逆向移动,故Y表示温度; 由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反应制备难溶的Pb

34、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Q+8HI=3PbI 2+12+4H2O;(4)由表中数据可知,5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设12消耗浓度为xmol/L,则:I2(g) + H 2(g) 2HI(g)起始浓度(mol/L) : 0.8 1.20转化浓度(mol/L) : xx2x平衡浓度(mol/L) 0.8-x 1.2-x 2x_ 2x,,,/(HI)1 ?HI的体积分数为 60%则:一乂100%=60% 解得x=0.6 ,化学平衡常数 K=12。20口, x 0.2 x 0.6达到平衡后,HI的浓度为1.2mol/L,在7min时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

35、压强增大,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HI的浓度变为原平衡的 2倍,即HI浓度变为2.4mol/L ,c(HI)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c(hl) moiA11.钮(23V)是我国的丰产元素,广泛应用于催化及钢铁工业,有“化学面包”、金属“维生素”之称。回答下列问题:(1)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VzQ常用作SO转化为SO的催化剂。基态 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为 形;气态SO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形;固体SQ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所示, 该结卞中S- O键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为(3)V2Q溶解在NaOH§液中,可得

36、到锂酸钠(NasVO),该盐阴离子中 V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也可得到偏钮酸钠,其阴离子呈如图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则偏钮酸钠的化学式为(4)钮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若它的晶胞参数为 x nm,则晶胞的密度为 g/cm 3。0-0 O-V【答案】(1). 1s22s22P63s23P63d34s2 (2). 第四周期VB族(3). 哑铃(4).平面正三角形(5). a键含有双键的成分,键能大,键长较短;b键为单键,键能较小,键长较长 (6).sp3 (7). NaVO165 x IO21(8). VO 2 (9). .nax【解析】【详解】(1)V是23号元素,可以推

37、知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VB族;根据构造原理知,1s<2s< 2p< 3s< 3p< 4s< 3d< 4p,因此推断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1(2)S是16号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其最高能级是3P能级,其电子云形状是哑铃形;SO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3+=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其空间构型为6-2乂3平面正三角形;根据SO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可知,该结构中硫原子形成 4个键,该结构中S-O键长有两类,一类如图 1中a所示,a键含有双键的成分,键能大,键长较短;另一类为 b键,b键为单键,键能较小,键长较长,所以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3)VO43-中,V形成4个d键,孤电子对数为5f 2 =。, V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