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科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科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科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及每个器官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2、理解食道、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特征和功能。二、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征。三、教学难点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征。四、教学准备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人体消化器官记录单。为每组准备:模拟胃的蠕动实验用的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模拟食道输送食物实验用的透明塑料软管、熟米饭粒。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一日三餐都要吃食物,那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谁来说说?生 师:吃了食物我们才有力气去做事,力气从哪里

2、来?那么,食物是怎样为我们提供力气和能量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吃下去的食物去哪里了?1、食物经过了哪些主要消化器官1首先要考考你: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从嘴里又去哪里了?学生答复。还可能到哪里?学生补充答复师反响:不错,食物就像一位游客在我们体内旅行。2我们身体里哪些器官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1、刚刚同学们说到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这些器官都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你们想知道这些重要的器官张什么样吗?它们都是怎样参与把食物变成能量的? 好!让我们看看食物旅行的第一站:口腔1口腔里有什么?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口腔:牙,舌,唾液。

3、功能:食物被磨碎了问:为什么要把食物磨碎呢?容易吞下去没有磨碎就咽下去了会怎样?卡住喉咙2喉咙我们把它叫做“食道。食物就是通过食道被运输到胃里的。实验一: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米饭。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米饭向前挪动?实验中的塑料管相当于我们消化器官的哪一部分?方法:蠕动这个器官有什么特点?食道:直、光滑、软功能:把食物运输到胃里3这就是食物旅行的第二站:胃。胃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袋子实验二: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馒头和蔬菜。假如我们反复捏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功能:暂时储存食物,分解、磨碎,使食物成为食糜磨细成为食糜的东西又去哪

4、里了?4第三站:小肠。小肠有什么特点?小肠:长、弯曲功能: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最主要的地方师:小肠比较长,就可以把食物中有用的东西充分吸收后为我们提供能量,但它能吸收完吗?不能留下的残渣就要到下一站进一步被吸收。五第四站:大肠。它的特点是什么?比小肠粗,短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枯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2、出示消化过程图3、小结:原来食物就是这样在体内旅行的。师讲述:食物在口腔被咬碎之后,经过食道来到胃,胃把小馒头进一步分解,变成粥一样的食糜,逐步送入小肠,小肠再进展消化吸收,最后只留下残渣来到大肠,大肠吸收其中的水分。这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如今,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道路。请同

5、学们拿出铅笔试着画一画食物从口腔出发,依次去了哪里。三、总结。有了这些消化器官,食物才能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和吸收。为我们提供能量让我们菜有力气去学习和生活。那消化器官重要吗?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吃食物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小结: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 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

6、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消 食道化 吸 胃老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拟。如领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