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1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2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3页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

2、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2. 阅读乐园。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愠:恼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罔:迷惑。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善:好的,优点。1论语是一部记录_言行的书。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同_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_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

3、”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_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_3. 课外阅读。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2)是日,饮酒乐,天雨(_)(3)公将焉之(_)(4)岂可不一会期哉(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

4、下面句子。乃往,身自罢之。_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4. 按照原文填空。叶公子高好龙,_,_,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 。叶公见之,_ ,失其魂魄,_ 。是叶公非好龙也,_ 。5.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诣:_   乃:_   示:_3本文选自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_6.

5、 阅读与理解。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 ()A.画饼充饥 B.画虎类犬 C.画龙点睛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_7.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6、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   诲人不倦(_)   岂(_)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 下流:_  厌:_ 

7、; 耻:_ 知:_   识: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8.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  (2)孔指_以示儿曰。2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0;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不在于(   )A.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礼貌。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孔君平要承认孔雀是自己家的鸟,说的话才立得住脚。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用准确的成语来形容他。(_)的孩子   (_)的孩子5想一想,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回答以后,会说些什么?_9. 小古文阅读。卧薪尝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9、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注释)赦:免除或减轻刑罚。反:同“返”,返回。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坐:同“座”,座位。女:同“汝”,你。折节:放下身架。振:同“赈”,救济。吊:慰问。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厚遇宾客(   )A.相遇 B.对待,款待 C.机会2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置胆于坐(   )A.坐下 B.椅子 C.座位3“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4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   )描写。A.语言 B.心理

10、0;C.动作 D.神态5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_10. 阅读回答问题。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  会:适逢,恰巧。   杨大年:即杨亿, 当时的文学家。1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水底日为天上日   (_)   (2)因请其对 (_)2用现代汉语解释“而会杨大年适来白

11、事”。_3在这个故事中,杨大年称得上是文学家吗?_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子。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 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对。上联:轻风_细柳下联:淡月隐梅花1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孔君平_其父,父不在, 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1把课文补充完整。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

12、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12.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  乐器(   )   弹奏(   )   发动(   )  (2)洋洋乎若江河  如果(   )   好像(   )   你(

13、   )  (3)志在流水  志向(   )   记住(   )   记号(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足够(   )   值得(   )   脚(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选之间(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绝弦(   )3用现代汉语翻

14、译下列句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_(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文中_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 _,是因为_。文中_和_两个动词写出了伯牙_的心情。5现在,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13.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今义是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14. 阅读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