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让课堂焕发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在某些时候,少数教师还自不自觉地以权威自居,无意当中还是以主演或导演的身份在从事教学活动。镜头一:这是一节语文课狼和小羊,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让两位学生根据“剧本”,扮演狼和小羊,进行角色表演,但学生们都羞于开口,不举手。个别学生站到讲台前表演,也只是走走场。学生无精打采,一堂课死气沉沉。镜头二:这是一节示范课,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间一问一答,“效果颇好”。几个优异生在课堂上频频举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后进生更是雾里看花,糊里糊
2、涂。而教师还是按照自己预设的“教案”惟妙惟肖地表演着,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则是“演员”,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整节课“一帆风顺”。反思:从以上镜头,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的课堂实况。少数教师没有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得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变成“听众”“记录员”“演员”;有的老师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但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兴趣,完全丧失了主体主动的意识,整堂课死气沉沉,毫无生命的活力。针对目前的教学实际,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尝试:1 鼓励质
3、疑,调动兴趣,激发主体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独霸讲台”“搞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主动权,试想,这样的课堂何谈生机、何来活力?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我们只有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布鲁诺指出“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鼓励学生质疑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比教师设计的问题更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它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因此,在课堂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敢问”,帮助他们树立
4、敢于质疑的信心和勇气;其次,使他们“会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文眼”,即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入手进行质疑。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第七课有趣的发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紧扣课文题目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这个发现有趣在哪儿?”还有学生说:“这是谁发现的?”又如在教学第九课青蛙看海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提问:“青蛙生活在池塘里,怎么能看到海呢?青蛙真的看到海了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形成无形的内驱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挥才能的舞台,当学生真正成为课
5、堂的主人时,课堂自然会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2 关系和谐,氛围宽松,点燃主体意识自古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作了这样的诠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常以长者、权威者自居。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天、是神、是崇拜的偶像,学生与生俱来畏惧老师,导致师生间缺乏平等交往和相互交流。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将激情、微笑、爱心带进课堂,营造出宽松的课堂氛围。2.1消除畏惧心理,培养自尊、自信的品质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权威者,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无疑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更紧张、害怕
6、,这就要求教师“目中有人”,放下“严师”的面孔,真心地走进学生,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亲切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信任,使学生充满自信,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从僵化、沉闷走向和谐融洽,学生自然地就会主动参与探求知识,课堂将不会再是一片沉默的天空。2.2巧用激励机制,体验成功的快乐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赞扬与激励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
7、优秀的学生多用:“你说得真好!”“太棒了!”对于反映较慢、自卑的学生,要耐心地给与鼓励:“别急,慢慢说!你能行的!”“瞧,你说得多好啊!”这些准确的语言评价,会使学生极大地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激励,有了自信,才会在心理上真正接纳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通过彼此间交流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点燃,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3 “授人以渔”,强化主体意识长期以来,“灌输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对学习毫无兴趣。课改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8、通过合作、探索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合作交流,多边互动,去自主地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充分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其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这就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要有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源源不断的水源。只有教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知重构与个体认知发展-洞察阐释
- 全球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洞察阐释
- 农村二手房购买合同6篇
- 保姆聘用合同范本9篇
- 葡萄酒旅游与产区特色考核试卷
- 外贸英文口语第8章课件
-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开发区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娄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外文化交流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英语(电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南宁辅警考试题库
- 智慧树知到《中国城市建设史(西安工业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遇见成长 与数同行-小学生主题班会四年级数学家长会发言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私立医院重点专科发展策略
- 内膜癌病例讨论
- 第24课《蛟龙探海》课件
- 新农村太阳能路灯照明设计方案
-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答辩
- 带货主播经纪合同范本3篇
- 装饰装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