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立井过煤层、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回风立井过煤层、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回风立井过煤层、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忻井田北-1回风立井过煤层、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同忻井田北-1回风立井依据井筒钻孔资料,井筒穿过多层煤,其中侏罗系8#、11#煤层已采空,为保证立井井筒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措施。二、施工工艺 1、当井筒掘到58.55米时,遇到0.65米厚煤层,掘到60.55米遇到0.35米厚煤层,掘到70.80米时遇到0.45米厚煤层。过煤层时采用短掘短砌的施工方法,防止井筒塌落,每次打眼深度不超过1.5米,周边眼装药量不超过0.2kg,每次砌筑混凝土段高不大于1.5米,若煤层结构严重不稳定,可采取锚喷方式进行临时支护,然后再砌筑混凝土。2、当井筒掘到109.1米时,遇到8#煤层采空区,要求距采空区2

2、0米(从89米开始),严格执行“先探后掘,长探短掘,短掘短砌”的施工方法,每次打进度眼前,用4米长钎杆从工作面打5个探眼(见探眼布置图),确保安全后,然后用1.5米长钎打进度眼,茬进不大于1.5米,周边眼装药量不大于0.2 kg,距采空区4米时,先用钎杆探通后,停止掘进立即汇报同忻井田筹备处、同煤集团企划部、通风处、安监局、宏远公司矿建分公司、监理公司驻同忻工地项目部,由以上单位派相关专业人员到井下查看后,确定采空区施工方案后,再扩大到井筒断面,在此期间,必须保持正常通风,在没有有害气体的情况下,在局救护队监护下,方可工作。采空区揭露后,根据采空区揭露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用临时支护

3、、砌片石墙、混凝土充填等措施,另采空区处理措施。三、安全技术措施1、立井井筒过煤层时,瓦检工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并留有详细记录。2、立井井筒穿过煤层时,每班跟班干部负责检查、记录打探眼的施工全过程,探眼深度不小于4米,进度眼深度不大于1.5米,周边眼间距、装药量严格控制并作好详细记录。3、瓦检工负责检查工作面、回风流、吊盘上的瓦斯,CO2的浓度,每班检查次数不少于三次,并留有详细记录,瓦斯浓度超过1%或CO2的浓度超过1.5%时,必须立即撤人,并切断电源。并负责延接风筒保证工作面风量是否符合规程要求,风筒距工作面距离不大于5米。风筒无漏风、跑风现象。3、上岗干部,班组长

4、及其它流动人员必须佩戴便携式瓦斯仪,下井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和安全带。4、井口局扇必须连续运转,并配备备用局扇,严禁随意停开局扇,井口安检工严格把关,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处理。5、据井检钻孔资料分析,8#、11#采空区有刺鼻的有害气体,而且有火区,当掘到距采空区20米后,必须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干部、瓦检工及班组长必须盯在现场,认真履行各自岗位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手拉手交接班,严禁中途脱岗或提前出井。把遗留问题必须当面交清、交全,并填写交接班记录。6、过煤层、采空区时,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禁明火操作,严禁失爆,严禁带电检修,严禁放明炮、糊炮,放炮电缆随时检查,发现漏电及时更换,并要求井筒内严禁使用非防爆照明。7、据井检钻孔资料分析,采空区无积水,为防患于未然,工作面应配备两台潜水泵。8、井筒掘到距采空区20米时,由同忻井田筹备处每班配备两名专职救护队员并带上CO和O2检查仪,到井下检查CO和O2气体浓度,并做好详细记录。9、加强班前会对职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的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职工都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10、上岗干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隐患,及时整改。11、井口打点工、绞车司机、井口安检工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禁脱岗,放炮员、信号工、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