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综合复习教案_第1页
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综合复习教案_第2页
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综合复习教案_第3页
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综合复习教案_第4页
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综合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点一: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动理论1厨房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都含有物理知识,以下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翻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 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进步水的沸点C翻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答案】:A2以下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答案】:C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下图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D知识点二:内能、热量1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答案】:C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C两个物体升高一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一样D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给热量少的物体【答案】:A3.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0的冰块也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

3、增大【答案】:B4.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答案】:A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0物体的内能为零 B通过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无关 D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比热容增大【答案】:B6物体吸收了热量,那么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答案】:D知识点三:比热容1. 我市城区的仙海湖水上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走在湖边,常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由于分子做 运动的结果;夏天可明显感觉到湖边比

4、马路上凉快,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且在蒸发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无规那么、比热容、吸热2. 两个一样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一样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下图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假如升高一样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一样C加热一样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一样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答案】:D 3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完全燃烧0.05m3天然气可以放出 J的热量,这些热量假设只有42被水吸收,那么可以使常温下5kg的水温度上升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5、答案】:2106J、404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平安、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1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_能。2有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容积为160L。装满水后,假设水温由20升高到70,水箱里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C水4.2103J/kg 【答案】:内、3.36107J知识点四:比热容探究1、1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以下要求中不正确的选项是_填字母A采用一样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间隔 等B烧杯中分别装入一样体积的水和煤油C使用

6、一样的烧杯【答案】:使液体均匀受热 加热时间 B2.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某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一样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一样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 填“是或“否正确?理由是 。2要使甲、乙升高一样的温度,应给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的吸热才能强些3假如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那么乙的比热容是_J/kg。【答案】:28.1不正确;因为完全一样的酒精灯,加热一样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

7、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2乙;乙。32.41033、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才能实验的场景如下图,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中所示: 实验中,加热一样的时间目的是; 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缺乏。错误:缺乏:【答案】:1使水和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 错误是:没有控制水和沙子质量相等、初温一样 缺乏是:没有测量水和沙温度的仪器 知识点五:热量的计算1.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以下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80100120130A1 B2 C3 D4【答案】:C 2.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l、2,且l:2=2:1,它们的比热分别为cl、c2,且

8、 cl:c2=1:2。现用这两种金属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球甲、乙。甲球中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乙球中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那么甲、乙两金属球的比热c甲、c乙的比值关系是 。A.8:9 B.9:8 C. 10:9 D9:10【答案】:3.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由于不可防止会有热量的损失包括小铝筒容量的吸热,那么 A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B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C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D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答案】:4.将一杯热水倒

9、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假设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那么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A.45 B.4 C.35 D.3【答案】:5.将质量为m、温度为O的雪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投入装有热水的容器中,热水的质量为M,平衡后水温下降了t;向容器中再投入质量为2m上述同样性质的雪,平衡后容器中的水温恰好又下降了t。那么m:M为 A. 1:2 B.1:3 C.1:4 D.1:5【答案】:6.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将它们放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温度均到达100,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投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升温第一种方式:先从沸水中

10、取出甲,将其投入冷水,当到达热平衡后将甲从杯中取出,测得水温升高20;然后将乙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到达热平衡,测得水温又升高了20第二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乙投入冷水,当到达热平衡后将乙从杯中取出;然后将甲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到达热平衡那么在第二种方式下,这杯冷水温度的变化是 A升高缺乏40 B升高超过40 C恰好升高了40 D条件缺乏,无法判断【答案】:7、 有一堆从河中捞出的温砂子,测得其比热容为1.2103焦/千克。干砂子的比热容为0.9103焦/千克,那么按质量说,这堆砂子含水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解答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m1干砂子的质量,m2水的质量,

11、m砂子和水的混合物的质量;c1干砂子的比热容,c2水的比热容,c砂子和水的混合物的比热容;Q1干砂子吸收的热量,Q2水吸收的热量,Q砂子和水的混合物吸收的热量;t温度差。砂子和水的混合物、砂子、水各自吸收的热量可以表示为:Q=cm1+m2t 1Q1=c1m1t 2Q2=c2m2t 3由这三个式子可以解出代入数值后,得8、如下图,甲乙两大小一样的金属球由一绷直细线连接着悬浮在水中,甲球空心、乙球实心剪断细线后,甲球上升,最后漂浮在水面,使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减少了P将甲球取出,加热至T后,放到0的冰上,最后甲球有一半陷入冰中,实验装置放在0的环境中,不计一切热量损失,烧杯的底面积S,冰的溶解热为,水的密度水,冰的密度冰,该金属的密度为金,求:1金属球的体积;2该金属的比热C【答案】:解:1甲乙两大小一样的金属球体积为V悬浮在水中,二者受到的浮力F浮1=G甲+G乙,即水g2V=m甲g+金gV-因为剪断细线后,甲球上升,最后漂浮在水面,所以液面下降,根据液体的压强与液面高度有关,故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减少了P可得到:Ps=水gh,那么:h=P水g;水深度减小的数值就是甲球漂浮时露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