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一)_第1页
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一)_第2页
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一)_第3页
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一)【摘要】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证候的高维高阶特性为证候实质的研究、证候的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等带来了困难。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特征提取和规律探索是研究中医学临床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多元分析 辨证论治 疾病危险度 证治规律 综述1 多元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应用11 共性特征和证候特征的研究症状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他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有专家指出,疾病的症状表现可大致分为

2、3类:第1类是代表疾病本身特征的症状,第2类是代表证本身特征的症状,第3类是对辨证辨病皆贡献不大的症状1。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筛选出属于中医证本身的主要症状是认清证本身特点的前提。张琴等2运用因子分析、模糊C 均值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提取90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因子,认为肝炎后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可划分为共性特征和证候特征两大类,前者反映疾病所具有的中医基本病机,后者反映疾病的不同综合病理状态。李永健等3在肝癌流行性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在筛选肝癌常见证候与症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12 证的分类与疾病危险度关系的研究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

3、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疾病的证型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也反映了疾病的轻重及危险性。当疾病表现出不同的证型时,其对健康的损害程度如何并不十分明了,所以分析每一证型危险程度的大小就显得十分必要。丁邦晗等4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证候分类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二值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证型的危险度。结果提示对胸痹心痛的危险程度依次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寒凝证。13 证型标准的研究辨证分型是将西医或中医的某一疾病, 分为几个不同的证候类型进行治疗。辨证分型的“型”是模型, 是在对

4、患者群高度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疾病过程的模拟, 是建立在疾病的基础上的。而疾病是在病因的作用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化过程, 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 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证和证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可以运用数理统计如多元分析等客观化的手段来探索其规律。李涛等5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症状及证型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焦虑症的10 余种证型简化为5 种证型组合。刘寨华等6通过对150 例胸痹心脾两虚证患者的36 项指标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胸闷、心前痛等11 项指标对此证的贡献度最大。14 证与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证候作为疾病过程中

5、阶段性的病理概括,影响因素常常涉及病因、病位、病程、病性、气候、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诸多因素,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常常表现为复杂而且多变的特点,但仍有一些规律可循。崔晓琳等7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与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相关,其余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15 证型与实验指标关系的研究应用现代先进的实验方法与仪器, 结合多元分析法建立辨证诊断的实验指标,是探究证候的实质,实现辨证客观化的必要手段。温利辉等8运用多元分析法探讨IgA 肾病的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显示IgA

6、 肾病的病理损害和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联,阳虚证与水肿、阴虚证与尿血关系密切。陈昌华等9对27 例肝血虚证患者的15 项指标进行检测,经多因素聚类分析并进行典型指标筛选,认为血浆NE、T3下降,TXB2、cGMP、ALD升高可考虑作为肝血虚证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16 证治规律研究传统的文献研究最大的弱点在于研究者没有通过定量方法处理数据,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令人无所适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避免数据处理时主观因素的掺杂,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在文献资料中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10。通过文献整理与多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析中医病证的证治规律,重新审视中医学对病机属性、证治方案的

7、认识,可揭示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卢惠林等11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方药的频数和剂量两个角度探求唐宋金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糖尿病的方药规律,发现补虚药、清热药是治疗此病的两类主要药物, 提示热盛伤阴、气血两虚应是历朝历代总的糖尿病证侯群的分型归属。李国春等12采用多元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的病种分布、用药规律和特点。2 思 考辨证论治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方法,抓住辨证标准这一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就有可能带动中医理论、临床疗效、证候本质研究的进展。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然

8、而,证候属于高维高阶的复杂系统,证候的高维高阶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证候实质的研究、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等带来了困难13。随着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从信息系统视角研究同样是系统的、复杂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在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特征提取和规律探索,可能是研究中医学临床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14。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定程度的数学语言和思维的运用,如灵枢九宫八风中的“生数”、“成数”和“九宫”等涉及的正是我国古代数学上著名的幻方定理河图洛书的内容15。随着近

9、年来科技的进步,中医药研究也开始有意识地引用现代数学语言和方法,从非生命科学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在被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时就需要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近20多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分支,他探讨高维数据的内在规律,如研究多元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数据结构和数据简化等,能综合体现出人体生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与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有内在的切合性。中医药学理论中充满了数学语言和思维,如证的分类、组成和演变中饱含着多元模糊的数学思想,证候是以症状群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但同时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证与症状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线性和正态的。将数理统计引入证的研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科学的。当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还

10、存在不少问题,如通过多元分析所得到的证型分类往往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我们现代科学的多元分析方法与传统临床辨证论治经验相对接有待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1梁茂新. 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 2张琴,刘平,章浩伟,等. 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 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8):694697. 3李永健,方肇勤,唐辰龙. 154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症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8):59-61. 4丁邦晗,刘涛,罗翌. 胸痹心痛危险证型的回归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11、,2004,13(4):22522. 5李涛,杨春霞. 焦虑症中医证候多元分析初步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27129. 6刘寨华,曹洪欣,张明雪. 胸痹(缺血性心脏病)心脾两虚证辨证标准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04,32(1):5-7. 7崔晓琳,蔡业峰,卢明,等. 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 因素关系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74-976. 8温利辉,罗月中,洪钦国,等. IgA 肾病中医辨证的多元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290294. 9陈昌华,石林阶,舒毅刚. 肝血虚证15 项实验指标同步检测的分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4):337-339. 10任艳玲,董平,郑洪新. 多元统计分析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