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2006-11-23 15:53细胞中的颗粒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细胞总有颗粒, 开始是细胞中有, 后来细胞之间也好像有许多颗粒。好像是细胞碎片一样。是什么东西啊?是支原体污染吗?这可是我刚买回来的细胞啊!我们实验室也有这种情况, 是不是黑的小碎片, 有人说是细胞代谢产物, 后来拿到高倍镜下看还会动,就怀疑是污染了,也想问问大家到底是什么是黑色的小碎片。 我没注意到它会动, 只是觉得不像是活的微生物。 我觉得是由于某种污染或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状态变差, 裂解出的东西。 但是,是什么东西不清楚。的确很常见在以前帖子见到说是“黑焦虫”。 长时间培养的很容易出现,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
2、估计是一种污染,因为随着黑点增多,本来生长旺盛的细胞逐渐停滞甚至死亡。而且我后来原代培养的几批细胞并没有发现, 我怀疑有好多细胞系本身就是污染的。不过增加换液次数的情况下,好象一般不太娇气的细胞生长不是很受影响。以前听很有经验的老师说黑焦虫是国产血清的问题,可以有条件换进口血清试试,或者离心一下也可能能解决问题。那么所谓的“黑焦虫”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有谁知道?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此中问题, 放到高倍镜下看时有东西在动, 但培养液不混浊,估计不是细菌污染,可能是血清问题,是支原体污染。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支原体污染。 国产血清是罪魁祸首,因为只要将细胞饥饿一下,不超
3、过 24 小时,这种东西就会疯长我培养的细胞也有出现这中情况。但是并不影响细胞生长。 应该不是支原体污染最近,我复苏细胞细胞的时候也发现过这样的东西, 尽管我用的是 GIBCO的 FBS,后来,每天换液之前洗几遍后,就慢慢变少,现在没了细胞培养的细菌污染我们新建的细胞室。每周都会做清洁,用0。2%新洁尔灭消毒,照紫外。实验前也会照至少 30 分钟。培养基中加青霉素,链霉素。可是培养细胞时还是常有细菌污染,有时甚至分析不出原因。 用培养瓶还好一点, 用多孔板或平皿就更凄惨。我养的是哺乳动物细胞,不知各位有什么好的方法避免污染!谢谢!很可能是超净台无效了,或者培养基?其实严格操作箱污染都难我们是新
4、的超净台,不可能失效。而且用同一瓶培养基,一瓶传两瓶,原始的一瓶污染,新传的很好。所以我分析不出原因呀那么假如把原始的那瓶换新瓶养可以么?都污染了,我仍还来不及,那还敢换新瓶染菌有很多原因,因为整个细胞操作过程均要求无菌,所以看看操作是否规范,例如戴手套等。多半是环境因素,做点平板,操作时放在几个地方,培养后看看长菌情况。消毒用新洁尔灭好象不是太有用。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不知你做好手部的消毒工作以及戴口罩没有, 其实,只要你操作的好,严格在靠近火的附近操作, 污染的几率是很小的。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培养基应该没有问题, 新的一瓶很好,老的一瓶污染,只有操作不当引起的,还需要加强练手。求助!关
5、于细胞培养中的真菌污染!感激!先谢谢大家的帮助! 现在细胞培养基里出现了很多白色和黑色的小点, 有好长的时间了!细胞的形态看起来不太好,但是有些细胞也长的很好,如成纤维细胞,但是内皮细胞就差很多! 加大量的抗生素没有效果! 不知道是不是真菌污染, 怎么鉴别!因为培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真菌的菌丝, 所以不能肯定是真菌! 那些白色的小圆点有点象白色链球菌或链珠菌, 但是不能确定! 怎么样才能判断确定,改用什么办法解决!谢谢大家的帮助!杀灭真菌听说用两性霉素, 但从没试过。 真菌污染是件很麻烦的事, 可能重新复苏细胞是最好的办法。同时该注意如何防止污染。我觉得如果是真菌污染, 培养基会浑浊, 是肉
6、眼可见的浑浊。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赶紧将该瓶细胞扔掉, 免得引起培养箱中的大规摸污染。 在显微镜下, 真菌是成念珠状的,这时细胞界限不清。 这可能是不规范操作引起的, 安全起见还是将细胞室全面打扫一下,用新洁尔灭擦,紫外照!谢谢大家的帮助,因为实验室以前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污染, 所以大家也没有经验!现在就是不能确定是不是污染。 我不可能把实验室所有的细胞都扔掉, 因为有好多人都在一起养不同类型的细胞! 现在确实是问题, 培养基也没有浑浊, 操作的时候已经十二分的小心了!我想问一下,你看到的那些白色或黑色的圆点是在低倍还是高倍显微镜下?若培养基不混浊, 可能真的是细胞状态太差,没有贴壁还缩成球状。
7、难道你们实验室所有细胞都用一瓶培养基?只要将污染的扔掉就行,没必要都扔掉!两性霉素! sigma 在华美有分装!但是浓度很小,关键还是环境问题!黑白圆点在 100 倍显微镜下有多大,是不是酵母菌小黑点和小白点是在 200 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所见,大小可能是细胞核的 1/5 到 1/4 左右!细胞状态不好是因为跟以前培养的细胞来比较所得,细胞能贴壁,能生长,但是没有以前的那么快,而且形态看的也不好!另外问一下sleevexz ,酵母菌是什么样的,怎么鉴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室用的双抗是从Gibco 公司买过来的直接使用的液体,具体规格是 100ml 一瓶, Pelicillin-Strepto
8、mycin 一起, 50 倍的,要求储存在 20 C,但是有效期只到 2002 年 9 月,现在都已经差不多过期半年了,但是实验室的老师都说没有问题,可以用,现在大家就都是一直用这样的抗生素在!你们说会不会是抗生素的问题的!养细胞经常无缘无辜的染菌?烦烦烦!我是一个新手,但已养细胞近半年,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染菌,有时是培养基,有时连原因都找不到,在实验中我也非常小心,但结果总让我伤心。现在都有点神经质了,请各位指点你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说不大呢,七个字就可以回答你: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说不小呢,这无菌要求的话匣子一打开太大。还是简要吧: 1. 将试验用品放入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线照射 30
9、分钟; 2. 照射 30 分钟后,进入缓冲间,换灭菌的无菌衣,换专用拖鞋; 3. 手部用 5的洁尔灭浸泡 2 分钟,进入洁净区后,用 75的酒精棉球再次擦拭裸露的手部。 4. 最好戴口罩; 5. 操作时尽量靠近火焰;6. 装培养基的瓶子等不要直接口向上, 用一个架子斜放,瓶口朝向火焰;7. 标准操作,不要让无菌吸管到处碰来碰去; 8. 中途出入无菌室,再次操作时,一定要再次用 75的酒精棉球消毒。一下也想不了那么多, 具体的你再问吧。 最好把你怎么操作的过程描述一遍, 我们就好针对性的指出错误了。建议你把细胞室,好好清理一下,污染是这样的,出现一次就比较麻烦,千万别急。还有,你们的紫外灯没有问
10、题吧?非常感谢楼上的回信, 在操作中我也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去做, 因为操作台是公用的,而其它同学很少染菌,我想主要问题应在我身上,但是又找不到主要原因。我一般是这样操作的: 紫外照后, 用酒精棉檫拭手部开始操作, 基本步骤是吸培养液到方瓶,再在方瓶中吹打混合,按比例传代,有时吸管头部碰在培养瓶口,有时吸管口棉花塞的太紧或太松不好用,有时原因都找不到,请各位指点。戴手套试试巴最好是涂片看看是什么菌?注意操作,吸管碰别处立即更换。污染是常有的事,也不必太给自己压力,熟能生巧。你的滴管吸管进培养液瓶和细胞培养瓶前要在酒精灯上仔细烤一下, 滴管不要反复用。其实无菌操作第一重要的就是你的超净台是不是还能用
11、, 滤网要及时清洗的。其次就是瓶口、滴管、移液器操作是过火的是否正确。还有一点很重要,手一定不能在任何瓶口上方经过!从你操作的步骤来看, 你的细胞应该是很好操作的。 没看到你要用消化液, 这就减少了污染的机会。 你用的吸管是自己做的吗?经常练练, 熟能生巧,时间长了,你就知道如何控制所塞的棉花量了。 (用牙签或 12 号针头等工具来塞比较方便,塞完后用火将露出的部分烧掉再灭菌, 这样就不会在上吸耳球的过程中, 出现将棉花弄掉的情况),另外,你要勤剪指甲,不要戴首饰,吸管一周灭一次菌,不要没用完老用。操作是导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本人的经验,操作是导致细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本人以前曾经在一个相当
12、严格的实验室工作过, 那里的细胞室的要求是按照外科手术室要求的,更衣,换鞋,洗手,酒精擦手,戴口罩、帽子,所有培养液中加双抗,所有细胞操作器械专用;每天紫外灯照射 40 分钟后才允许进入。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操作不好,一样要污染。现在本人工作的实验室要求比那个实验室差的天远地远,但是只要操作仔细了,一样可以把最难养的细胞养好。 本人曾经参观过一些名人进行细胞操作, 也就是换上拖鞋,连工作服都不换就进细胞室, 细胞一样没有问题。 所以,最主要的是:工作服,尤其是袖口,消毒情况如何,袖口是否能够扎紧。如果不能保证,不如索性把袖口挽起来,把手臂用酒精擦一遍(其实我本人连擦都懒得擦, 一样没事)。操
13、作时,滴管两头都要烧。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滴管头在加液体的时候,不要深入瓶口太多。在倒培养液的时候, 可以拿起培养瓶直接倒, 但是注意要倒干净,瓶口沾的最后一滴液体千万不可回流倒瓶内。 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 比如瓶口要多烧一会,怀疑滴管有污染就一定要换。 一旦细胞出现污染的迹象了, 就一定要扔掉。如果实在想挽救,可以用一些高档抗生素(医院里给病人加药后的药瓶,用无菌盐水涮涮就能用,浓度足够),但要小心浓度太高细胞也会死亡。对付霉菌通常用饱和的硫酸铜溶液, 放在培养箱的装水盘中, 细胞房的空调要用除湿的功能。如果不幸染上,要用 84 液擦培养箱,再用 75%酒精擦。灭菌操作:在无菌箱内每立方米用
14、甲醛810 毫升,高锰酸钾 5 克,熏蒸 45 分钟后接种在无菌箱中每立方米用甲醛 810 毫升、高锰酸钾 0.25 千克,熏蒸 45 分钟后接种,栽培种接种量按每瓶二级种接 3040 袋为宜。(一)常用消毒剂现将常用的消毒药品及其配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 35 甲醛水溶液( HCHO):又名福尔马林,使蛋白质变性。用于培养室、无菌室的灭菌。2 0.1 的升汞水( HgCL3):能使蛋白质变性,抑制酶类。0.1 升汞配制方法是称取升汞0.1 克,用少许酒精溶解,再加水至100 毫升即成。用于无菌箱、培养箱、培养皿四周表面以及手指的灭菌。3 石炭酸( C6H5OH), 5浓度喷雾后,能使蛋白
15、变性沉淀。石炭酸(苯酚) 50 毫升,加水 950 毫升配成。用于 工作服、实验桌的灭菌。杀菌效果同升汞。4 高锰酸钾( KMnO4):氧化剂。 0.1 浓度能使蛋白质与氨基酸氧化,失去酶的活性,用于消毒,能抑制或杀死 杂菌。 5 乙醇( CH3CH3OH):又称酒精。消毒以75浓度的效果最好。它能使蛋白质脱水变性。高浓度酒精会使蛋白质很快脱水凝固,消毒作用反而减弱。6 新洁尔灭: 0.25 新洁尔灭用于无菌箱、无菌室的灭菌。一般新洁尔灭5原液 50 毫升;加水 950 毫升配成。7 漂白粉水:取漂白粉10 克,加水 140 毫升配成。通常在使用前临时配制,静置 12 小时,取上清液喷射,进行
16、室内消毒,每平方米用1 升。8 药皂:煤酚皂、硼酸皂等各种药皂的水溶液,均可用于器具、橡皮塞及手指的消毒。9 2硫酸铜溶液:用硫酸铜(胆矾) 2 克,加水至 100 毫升加热溶解配成。用于床架、木架等各种菌种架的消 毒。还可用 5硫酸铜溶液。10 0.5 波尔多液:先用硫酸铜 1 斤,溶于 100 斤水, 再用石灰 1 斤,加水 100 斤。然后等量混合起来即成。用于菌种架、段木的消毒。11. 多菌灵:用于杀灭真菌、 半知茵。 1:800 倍拌料或 1 :500 倍喷洒均可。(二)无菌箱及无菌室的消毒灭菌无菌箱的消毒灭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l 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一般每平方米需 40甲
17、醛 10 毫升、高锰酸钾 8 毫升,进行熏蒸。使用时,先密闭门窗,量甲醛溶液盛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量好的高锰酸钾,人员随之离开接种室,关紧房门,熏蒸2030 分钟即可。2 0.1 升汞水消毒:用0.1 升汞水浸过的纱布或海绵进行指擦,或用喷雾器喷雾灭菌, 使箱内的上下左右都沾上升汞水,手也可用升汞水消毒, 并把袖子卷起来。喷雾后20 30 分钟,箱内的杂菌和雾滴一起落到箱底被杀死,内部的空气就变得很清洁。3 紫外线照射灭菌:在无菌箱中装一支 200 伏、 3O瓦的紫外线灯管;每次开 2030 分钟,就能达到空间杀菌的 目的。照射结束后,罩黑布半小时,以增强杀菌效果。4 石炭酸喷雾:在每次接种之前
18、,用 5石炭酸溶液喷雾,可促使空气中的微粒和杂菌沉降,防止桌面微尘飞扬,并有杀菌作用。5 石灰揩擦:经常用药物熏蒸,易造成酸性环境,特别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长久,污染往往越来越严重, 预防办法可把各种药品交替使用, 过一段时间(约五周)用石灰擦洗一遍。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无菌室消毒同无菌箱。(三)无菌室的使用规程无菌室无固定程序,但按一般操作应遵循如下规程:1 接种室内和缓冲室内使用前,用 5石炭酸溶液喷雾。把所需要的器材搬入缓冲室清洗,等晒干后搬入接种 室,打开紫外线灯,照射杀菌。2 穿上工作服及无菌工作帽、鞋,然后用煤皂液洗手 2 分钟。进人接种室后,查验器械是否放在一定位置。 然后
19、用 5 石炭酸溶液重点在工作台的上方和附近的地面上喷雾。 然后退回缓冲室。 还可给接种室门口地面洒一层石灰, 进门时踩石灰可使鞋底保持无杂菌状态。3 接种操作前,用 70的酒精棉球擦手。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认真,动作轻捷,尽量减少空气流动。4 工作结束后,立即将台面收拾干净,不留残物。然后用 5石炭酸全面喷洒。5 操作时,注意安全。如棉塞着火,用手紧握即可熄灭。如打破菌瓶,可用抹布沾 5石炭酸,收拾到废物桶 内。每次的污染物应小心放在盘内,盖严拿出室外深埋或烧掉。(四)无菌室空气污染情况的检验定期检验无菌室空气污染情况,对改进灭菌措施,提高成品率是非常必要的。常用方法步骤如下:1 平板检验法
20、:用常规培养基,倒成平板,收入接种室。在事先熏蒸好的接种室,使用前半小时或 1 小时把供试的培养皿或试管打开, 按预定时间盖好培养皿或试管。留对照皿不打开。然后一起放入 30的温箱中培养 48 小时,检查有无菌殖生长,并由菌落形态,判断杂菌种类。一般要求平板培养基开盖 5 分钟,菌落不超过 3 个;叙面培养基开塞 30 分钟者,以不出现菌落为合格。2 斜面检验法:将常用的琼脂斜面培养基各取二管, 放入接种室,按无菌操作各将其中的一管的棉塞取出, 放在灭菌的培养皿内。 经过一定时间后, 再将棉塞通过火焰,塞回试管,连同对照一起培养。经 48 小时后,检验无杂菌生长。和上边方法同。3 空气污染情况
21、检验:在接种过程中,人员的出过、器材的搬放、接种操作的动作等原因造成空气污染, 检验方法是在准备工作结束后, 接种操作开始时,按上述方法打开培养皿盖子或试管塞,经 5 分钟、 30 分钟或直到工作结束时再盖好,以检验在不同的使用时间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如霉菌较多时;可先用 5石炭酸全面喷射后,再用甲醛熏蒸。如细菌较多时,可采取用乳酸和甲醛交替熏蒸的办法加以杀灭。黑胶虫1 、 黑胶虫概况:在细胞培养的时候,有时会在 400 倍显微镜下看到小黑点在动,小黑点有时呈点状,有时呈小的片状,运动形式为在原地振动(类似布朗运动),这种小黑点既不是细菌、霉菌,也不是支原体(我们曾经请周守长用血平板培养过,没
22、有菌落出现),目前业内人士称其为“黑胶虫 ”。黑胶虫到底是否为生物?这个一直是业内人士的疑惑。 黑胶虫一般是存在血清里的, 而血清通常是经过 0.1 m滤膜过滤的 ,所以血清里不可能存在细菌、霉菌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如果说黑胶虫不是生物,它会不断增多, 达到一定数量时会与细胞竞争性生长,与细胞竞争培养基中的营养,从而使得细胞营养不足而死亡。不管对于黑胶虫的争论如何,但有几个是目前大家公认的: 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对细胞生长有不利影响。 “黑胶虫 ”会增殖,增殖多时,视野下一大片都为“黑胶虫 ”。 “黑胶虫 ”与血清有关,与血清质量有很大关系。2 、目前对 “黑胶虫 ”的定论:有2 种解释:第一,黑
23、胶虫为生物。它是小于细菌的生物,直径小于0.1 m,大多国外血清中多见,可能是国外牛血清中含有的某种原虫。只要它是生物, 那么在培养基中一定会对细胞有影响。第二,黑胶虫不是生物。国内的血清中,通常灭活之后都会有絮状沉淀出现,而黑胶虫出现时,所使用的血清被反复冻融过多次。所以推测,所谓的“黑胶虫 ”其实就是血清中的某些蛋白成分的物质, 经过灭活之后丧失活性, 在培养基中, 镜检见到的运动其实是这些物质在溶液中做 “布朗运动 ”。随着细胞消耗培养基,这些物质越来越多,最后细胞所用的营养消耗完,细胞容易死亡。3 、对于 “黑胶虫 ”的处理方法:首先, 血清买回来灭活前冻融应逐级冻融,即按照 -20
24、4 完全融化后, 再置入水浴中,与室温一起升高到56 度,这样的目的是避免温度骤变,导致血清中的营养物质丧失活性。第二,血清灭活后分装保存。按照每次用血清的量分装,尽量减少血清冻融的次数。分装时注意无菌。第三,细胞培养时血清浓度稍大一些。通常细胞培养血清浓度为10%-15% ,但如果血清冻融次数过多,那营养物质丧失活性,按15% 的浓度配制事实上达不到15% 的营养成分,故培养基配置时一般用18%-20% 的血清。这种黑胶虫,在国外称其为- 纳米细菌,现将我看到的一些资料转述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纳米细菌的发现径芬兰的一个科学家Ciftcioglu et al在其细胞培养过程中, 发现
25、在胎牛血清中存在一种直50-500 nm的微粒 ; 这种颗粒物对伽玛射线具有很强的耐受性; 针对包括支原体在内的所有已知微生物的特异性检测实验均为阴性基中无法生长 , 通常的细菌染色方法难以着色;这种颗粒物在血琼脂培养基以及支原体培养. 因此 , Kajander判定这是一种新的微生物,根据其体型微小并且栖息在血液中的特点, 将其命名为Nanobacterium sanguineum,简称Nanobacteria,中文译名纳米细菌, 并将菌种保存于德国微生物存储中心(DSM No:5819-5821, the German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Braun
26、schweig, Germany).2 纳米细菌的生物学特性2.1 纳米细菌 哺乳动物体内最小的细菌细胞培养时所使用的血清通常采用过滤法达到无菌的目的 , 通常采用直径 0.1 m的滤膜过滤除菌 . Kajander研究发现 , 0.1 m的滤膜过滤并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清中的纳米细菌, 但是血清经过0.05 m的滤膜过滤则能有效清除纳米细菌污染. 细胞培养条件下的纳米细菌经过0.2 m的滤膜过滤后约有3%的纳米细菌可以通过滤膜, 而在加压过滤的情况下, 约有 50% 的纳米细菌可以通过 0.2m的滤膜 . 刚刚经过过滤的纳米细菌在相差显微镜下无法发现, 但在不含血清添加剂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 24
27、 h 后 ,即可以用相差显微镜观测到.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 纳米细菌的平均直径为 200 nm, 而子代纳米细菌的最小直径仅50 nm. 传统的观点认为 , 只有当细胞直径在不低于 140 nm 时 , 才能维持其最基本的新陈代谢. Kajander 认为 , 纳米细菌可能是地球形成早期、 在原始大气条件下的一种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因此不能用衡量已经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生命形式的观点去衡量这种古老的生命形式, 并且推测 , 纳米细菌遭受不良因素的侵害后可以形成许多的体形微小的碎片,并将其释放到环境中 ,每一个碎片都可能携带部分遗传信息 , 在特定条件下 , 这些 "基本 "
28、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群落, 当足够数量的 "基本 "颗粒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时, 则可以形成新的纳米细菌 .2.2 纳米细菌缓慢的增殖周期微生物学家通常是通过对某种微生物进行培养, 进而了解该种微生物的特性 .然而 ,并非每种微生物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微生物的培养条件我们并不清楚 , 其生存环境以及是否与其他微生物存在共生关系我们并不十分了解. 纳米细菌就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微生物,其新陈代谢率极为缓慢,仅为普通细菌的 1/10 000.研究发现 , 纳米细菌主要利用环境中的氨基酸而不是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谷氨酰胺、天冬酰胺以及精氨酸均可被其
29、利用. 在37有 50-10 mL/L的二氧化碳及900-950 mL/L 的空气存在的潮湿环境下 , 并且在含有 100 mL/L胎牛血清和适量谷氨酰胺的pH 值 7.4的细胞培养基中 , 纳米细菌能够缓慢生长 , 平均倍增时间为3 d, 而在无血清的细胞培养基中, 其增殖速度变慢 , 细菌倍增时间可延长至5-6 d, 在添加适量促纳米细菌生长因子BGF( 一种杆菌培养上清的超滤液 )或 N3( 纳米细菌培养上清的超滤液)的条件下 , 其增殖速度加快 ,倍增时间可缩短至 0.6-1 d. 在有促纳米细菌生长因子BGF存在的条件下 , 纳米细菌甚至可以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 , 并形成直径 l m
30、m 大小的细菌集落 .2.3 纳米细菌独特的生物矿化现象当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纳米细菌被转移至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时(DMEM 或 RPMI-1640),在 1 a 之内就可以观察到纳米细菌出现贴壁现象, 在 1 wk 之内 , 就可以在纳米细菌的周围形成几微米厚的生物被膜(biofilm), 并且紧紧贴附于培养瓶底部,而纳米细菌栖息其中(这与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纳米细菌的形态明显不同),此时其大小接近于一个酵母细胞, 2-3 wk 以后 ,由于生物被膜的增厚 , 其直径已近似于一个红细胞的大小. 用 EDX 法对这种生物被膜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显示其钙磷的峰值与羟基磷灰石极其相似
31、 , 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傅立叶转换红外频谱(fourier transform IR spectroscopy, FTIR)分析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碳酸羟基磷灰石(carbonate hydroxyapatite),而且 ,不论在有无血清作为添加剂的情况下, 都可以见到这种被羟基磷灰石包绕的纳米细菌, 这种情况甚至可以在处于分裂期的纳米细菌中见到. 纳米细菌并不产生尿激酶和碱性磷酸酶, 并且即便经过长达数周的培养 , 其培养基的 pH 值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 一直稳定在7.4 左右 , 这表明在纳米细菌细胞膜表面所生成的羟基磷灰石结晶是源自于生物大分子的,即生物矿化现象 ,而并非是由于 pH
32、值改变所导致的简单的物理结晶现象.纳米细菌利用培养体系中的钙、磷合成羟基磷灰石作为其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 这种生物矿化过程受到生长环境中某些因素的调控 , 从而使其呈现不同的外观,如羟基磷灰石形、细菌被膜形、沙粒形、结石形和类似肿瘤的外形 . (这也许就是国内的一些研究者们认为其是一些磷酸盐类的无机物的部分原因吧!)。在含有新鲜血清的培养基中纳米细菌的生物矿化现象程度较轻微, 这是由于血清中含有强效羟基磷灰石合成抑制因子, 骨钙素 (osteocalcin) 和胎球蛋白 (fetuin),由于这些抑制蛋白的存在 , 所以在有血清存在的情况下, 纳米细菌的生物矿化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当血清浓度降低
33、时 , 纳米细菌的生物矿化现象增强, 在不含血清的培养体系中, 生物矿化现象剧烈而迅速 . 尽管改良的 Loeffler固体培养基中含有750 mL/L 血清成分 ,但血清蛋白成分在灭菌过程中受到破坏, 所以在此培养基中的纳米细菌的矿化作用并不受抑制,在此培养基中生长的纳米细菌其菌落直径可达1-5 mm.另外 , 当有乙二胺四乙酸 (EDTA)存在时 ,纳米细菌的生物现象会受到明显的抑制.由于矿化生物被膜的保护作用以及极其缓慢的新陈代谢率, 使纳米细菌能够耐受各种不利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损伤因素以及多种抗生素的打击.2.4 纳米细菌的检测方法由于纳米细菌在标准微生物培养基中无法生长, 并且即便是在
34、最适宜其生长的细胞培养环境中,纳米细菌的生长也极为缓慢, 其新陈代谢率仅为普通细菌的万分之一 , 这使得许多基于检测细菌新陈代谢的微生物学方法无法检测纳米细菌的存在. 由于纳米细菌难以用传统的火焰法和乙醇法固定, 并且大多数染料无法穿透其细胞壁,而且不能用普通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 因此常规的细菌学染色法并不能检测到纳米细菌的存在 . 通过 Kajander et al的研究 , 发现 70干烤 10 min,可以将其有效固定; 另外,用茜素红 S、刚果红以及硝酸银染料可以使纳米细菌着色; 而培养状态下的纳米细菌可以在放大400 倍的相差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其生长情况; 用 DNA 荧光染料 (Dapi 或 Hoechst)按普通细菌 DNA 染色的条件对纳米细菌DNA 进行染色均不成功, 而当按照线粒体DNA 以及病毒 DNA 染色条件 , 对纳米细菌 DNA 进行染色时 , 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荧光;用纳米细菌特异性抗体进行荧光染色也可以清晰地显示纳米细菌的存在;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经过负染的纳米细菌进行观察,可以清晰的显示80-350 nm 大小、单独或聚集成簇的纳米细菌以及其表面的生物被膜(biofilm) 结构 ; 而用透射电镜对纳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北兽医考试试题及答案
- 承德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运输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重庆分公司技术质量线条应知应会培训(空鼓开裂篇)考试试题
- 单招网络在线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动漫软件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房屋买卖示范合同范本
- 2025福建龙岩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遴选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辽宁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铁路小型养路机械市场分析现状
- 2024内蒙古能源集团校园招聘39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安全和保密意识教育
- 《桥梁健康监测》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一企一册”“一岗一册”制度简介
- 耳鼻喉科学第二十三章耳部疾病讲解
- 2024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未来学校建筑的现代设计思考与创新
- 一般担保合同范例
- 护理不良事件:管路滑脱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