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弯曲习题解答1_第1页
平面弯曲习题解答1_第2页
平面弯曲习题解答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9章平面弯曲主要知识点:1平面弯曲的概念;2平面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3剪力图和弯矩图;平面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1. 计算以下图所示各梁1、2、3、4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3kN.m5kN23H<町 E丄4kN* m2kN/m.H i 1xSr«J1¥必4' m|机b)解:a)1考虑整体平衡,nMA(Fi)i 1可解 A、D支座反力1 3 12kN m 5 2kN m FD 3 02 D3.83kN0,FdnFiyi 10,FA 3 1kN 5kN FDFA4.17kNfx.FpTP2计算截面1处的剪力和弯矩假想截面在1处把梁截开,考虑左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

2、矩按正方向假设。nFiy 0,FA 3 1kN Fq1 0i 1得FQ1nMa(FJ 0,i 1得M1(3)计算截面2处的剪力和弯矩1.17kN1 3 12kN m FQ1 1 M, 02.67kN m假想截面2在处把梁截开,考虑左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Fiy 0,i 1Fa 3 1kN Fq2 0Fq2 1.17kN1 2Ma(FJi 10,2 3 12kN m FQ2 1 M20M22.67kN m(4)计算截面3处的剪力和弯矩假想截面在3处把梁截开,考虑右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5kNnFiy 0,F Q31Fq31.17kNnMc(FJ 0,M3 Fd 1

3、0i 1得M33.83kN m(5)计算截面4处的剪力和弯矩 假想截面在4处把梁截开,考虑右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n F iy 0,F Q4 F D 0i 1得FQ43.83kNnMc(Fi)0,M4 Fd 10i 1得M 43.83kN m将上述结果列表如下:截面1234剪力kN弯矩(kN m)b) 1考虑整体平衡,可解A、C支座反力nMa(FJ 0,i 14kN m Fc 4 2 1 4.5kN m 0得Fc 1.25kNnFiy0,Fa Fc 2 1kN 0i 12计算截面1处的剪力和弯矩假想截面在1处把梁截开,考虑左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nFiy 0,F

4、a Fq! 0i 1得FQ1 0.75kNnMa(FJ 0,Fqi 2 Ml 0i 1得M11.5kN m(3)计算截面2处的剪力和弯矩假想截面2在处把梁截开,考虑左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nFiy0,FaFq2 0i 1得Fq2 0.75kNnMA(Fi) 0,FQ2 2 4kN m M2 0i 1得M22.5kN m(4)计算截面3处的剪力和弯矩假想截面在3处把梁截开,考虑右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nFiyi 10,F Q3Fc2 1kN 0得FQ30.75kNnMc(FJi 10,M312212kN m 0得M31kNm(5)计算截面4处的剪力和弯矩假想截面在

5、4处把梁截开,考虑右段梁,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nFjy0,Fq4i 121kN0得Fq4 2kNnMc(FJ 0,M4i 1122 12kN m 0得M 41kNm将上述结果列表如下:截面1234剪力kN2弯矩(kN m)-1-1剪力图和弯矩图2. 建立图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剪力图和弯矩图。iMraP占"1lOkNkJtcL2m_一 Im _000FA I M0Fq(x)a)M (x)(0CB段Fq(x)I)x)x a)(a xFb(0 x2求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AC段节(I x) (aFb I MMb(FJa解:a) 1求支座反力nMA(Fi)M IM II分段

6、建立方程IMxIi 1ni 1Fq(x)M (x)M (x) Fb (IM (0M xIM(ix)I)(0(a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图是两斜直线,在a)I)C截面处有突变,突变量为MOXfaf。Jb) 1求支座反力 由整体平衡方程见图 8-2b:nM A(Fi) 0, Fb 2 10 3kN m 0,Fg 15kNi 1nM B(Fi) 0,FA 2 10 1kN m 0 ,FA5kNi 12求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梁上任取一截面(见图8-2b),到支座A的距离为x,由截面法得该截面的剪力方程和弯矩 方程AB 段:Fq(x) 5kN, M (x) 5x, 0 x 2mBC 段:Fq(x) 10k

7、N, M (x)10(3 x),即 M (x) 10x 30, 2m x 3mlOkN图 8-2b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AB、BC段剪力都为常数,剪力图各为一水平直线。AB、BC段弯矩方程是x的一次函数,弯矩图各为一斜直线。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当 x 0 时,M(0)0 ;当 x 2m 时,M (2) 10kN m ;当 x 3m 时,M (3)0,连A、B两点可得AB段弯矩图,连 B、C两点可得BC段弯矩图,如图8-2b所示。3. 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如何确定?梁在集中力、集中力偶及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剪 力图和弯矩图有何特点?答:在计算内力时,为了使考虑左段梁平衡与考虑右段梁平衡的结果一致,对剪

8、力和弯矩的 正负号作以下规定:剪力:使截面绕其内侧任一点有顺时针转趋势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弯矩:使受弯杆件下侧纤维受拉为正,使受弯杆件上侧纤维受拉为负。或者使受弯杆件 向下凸时为正,反之为负。(1) 当梁上有集中力作用时,剪力图在集中力作用处有突变,突变量是集中力的大小; 弯矩图在集中力作用处产生尖角。(2) 当梁上有集中力偶作用时,剪力图在集中力偶作用处不变;弯矩图在集中力偶作用处有突变,突变量是集中力偶的大小。3梁的某一段内有均布载荷作用,那么剪力 Fq(x)是x的一次函数,弯矩 M (x)是x的二 次函数。剪力图为斜直线;假设q(x)为正值,斜线向上倾斜;假设 q(x)负值,斜线向下倾

9、斜。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当 q(x)为正值,弯矩图为凹曲线;当q(x)为负值,弯矩图为凸曲线。4什么是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如何利用微分关系作梁的剪力图和 弯矩图?答:载荷集度q(x)、剪力Fq(x)和弯矩M(x)之间的微分关系如下:dFQ(x)dxq(x)dM(x)dxFq(x)d2M (x)dx2q(x)利用微分关系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1. 无分布载荷作用的梁段q=0dFQ(x)dM (X)由于 一-0,因此Fq(x)=常数,即剪力图为水平直线。而Fq(x)为常数,dxdxM (x)是x的一次函数,即弯矩图为斜直线,其斜率由Fq (x)值确定。(1) 当梁上仅有集中力作用时,剪

10、力图在集中力作用处有突变,突变量是集中力的大小;弯矩图在集中力作用处产生尖角。(2) 当梁上仅有集中力偶作用时,剪力图在集中力偶作用处不变;弯矩图在集中力偶作 用处有突变,突变量是集中力偶的大小。2. 均布载荷作用的梁段q(x)为常数dFQ(x)由于q(x) q,因此 q,即FQ(x)是x的一次函数,M(x)是x的二次函数,所 dx以剪力图为斜直线,其斜率由q确定;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2当分布载荷向上即 q>0时,d鸟仪)q>0,弯矩图为凹曲线;反之,当分布载荷向d x2下即q<0时,亍严q<0,弯矩图为凸曲线。5. 指出以下图所示各弯矩图的错误,画出正确的弯矩图b)a

11、)解:a弯矩图的斜率、起点错误,图8-5a为正确的弯矩图;b弯矩图应该是斜直线,图8-5b为正确的弯矩图;JFLd)c)解:c弯矩图中间一段不为 0,图8-5c为正确的弯矩图;d弯矩图在支撑处没有突变,图8-5d为正确的弯矩图设l>2a。图8-56. 利用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g十TrTTTTTrAb)解:a 1求支座反力由整体平衡方程见图8-6a:Fiy 0, Fa qa qa 0,fa2qaMa(FJ 0, MA qa a qa 2.5aM A 3.5qai 1A C P 6图 8-6a2作剪力图p 1轴¥fcM 11 M h-G -,-a

12、- L _ a Jni 1AC段剪力图是水平线, 大小为2qa, CD段剪力图也是水平线,大小为qa, DB是斜直线,确定两个控制点Fqd qa , Fqb 0,作剪力图如图8-6a所示。3作弯矩图2AC段与 CD段的弯矩图是斜直线,求出以下控制截面的弯矩Ma 3.5qa ,22M c 1.5qa , M d 0.5qa,可作这两段斜直线。DB段由于有均布载荷作用,弯矩图是一段抛物线,如图 8-6a所示。b) 1求支座反力由整体平衡方程见图8-6b:Ma(FJi 1c2q 2a a qaFiy 0,Fa q 2a Fb3a得Fb得F anqa35qa3图 8-6b2作剪力图CB段剪力图是水平线,大小为qa。AC段剪力图是斜直线,确定两个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